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鼻内针刺对变应性鼻炎兔神经源性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内针刺对变应性鼻炎(AR)新西兰兔鼻黏膜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蛋白表达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影响,探讨鼻内针刺治疗AR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非经非穴组和鼻内针刺组,每组8只。采用卵蛋白腹腔注射及鼻黏膜刺激法建立AR新西兰兔模型。鼻内针刺组针刺两侧鼻腔"内迎香"穴(下鼻甲前端附着区距鼻阈1 cm处),非经非穴组浅刺面部两颊外缘处(非穴位浅刺),两组均留针20 min,隔日治疗1次,共7次。干预前后观察各组新西兰兔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黏膜SP、VIP、NPY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gE、IL-4、IFN-γ含量。结果:治疗前后,模型组症状积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及非经非穴组比较,鼻内针刺组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新西兰兔鼻黏膜SP、VIP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NPY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鼻内针刺组鼻黏膜SP、VIP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及非经非穴组(P<0.01),NPY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及非经非穴组(P<0.05)。模型组血清IgE、IL-4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IFN-γ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鼻内针刺组血清IgE、IL-4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及非经非穴组(P<0.05),IFN-γ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及非经非穴组(P<0.01)。鼻黏膜SP、VIP积分吸光度值与血清IgE、IL-4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IFN-γ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鼻内针刺治疗可明显降低鼻黏膜感觉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兴奋性,提升交感神经兴奋性,并以相应神经肽为介质,通过神经免疫系统调控免疫应答,进而改善神经源性炎性反应,缓解鼻部症状。  相似文献   

2.
李岩  陶荆华  李文涛  祝鹏宇 《中国中医急症》2021,(8):1392-1394,1411
目的 观察鼻内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AR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针刺合中药组、中药组、氯雷他定组各25例.针刺合中药组予鼻内针刺双侧内迎香穴和鼻丘穴,联合服用中药自拟方鼻炎1号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中药组单用中药治疗,方法同针刺合中药组;氯雷他定组每日服用氯雷他定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迎香穴穴位埋线对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是否有增效作用,为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80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的基础上配合迎香穴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埋线每7 d为1个疗程,每次埋线双侧,共治疗4次,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天晨起使用1次,喷双侧,每次每侧喷两次,连续使用4周。对照组仅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前后进行TNSS+TNNSS、RQLQ量表评估及治疗前后IgE血清学检测和临床疗效评价,并于治疗后1个月进行临床症状的远期评估。结果:两组患者TNSS+TNNSS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NSS+TNNSS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与治疗结束后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期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QLQ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
针刺对变应性鼻炎神经源性炎症调节作用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鼻黏膜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肽参与的神经源性炎症是变应性鼻炎的重要致病环节之一.神经肽通过轴索反射参与到这一炎性反应过程中.该文从针刺调节变应性鼻炎神经源性炎症的角度出发,对参与变应性鼻炎的神经肽、可能和该调节作用相关的神经通路,以及循经感传过程中针刺对感觉神经肽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鼻内针刺联合揿针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患者按1∶1∶1∶1比例分为联合组、鼻内针刺组、揿针组、西药组各35例。联合组予鼻内针刺联合揿针,鼻内针刺组予鼻内针刺,揿针组予揿针,西药组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连续治疗2周,随访半年。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57%(31/35),高于鼻内针刺组的80.00%(28/35)、揿针组的74.29%(26/35)和西药组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4组治疗后VA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下降,联合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4组治疗后30 d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90、180 d复发例数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 鼻内针刺联合揿针可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内舒拿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8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内舒拿鼻喷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鼻炎主要症状评分、过敏性鼻炎生活质量测评量表(RQL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分别为95.35%和79.0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内舒拿鼻喷剂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各30例,针刺组取迎香、上迎香、列缺、印堂、合谷、足三里治疗,药物组予氯雷他定片口服,加布地奈德喷鼻剂喷鼻。2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针刺组(93.3%)高于药物组(86.6%)。结论: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就诊顺序以1∶1比例分为2组,每组25例。针刺蝶腭神经节组采用毫针刺激蝶腭神经节,1~2次/周;常规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以迎香、印堂、风池、风府、足三里等为主穴,以上星、合谷、禾髎、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等为配穴,每次取主穴、配穴各1~2穴,2次/周。2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鼻炎症状总分量表(2004版)、鼻炎症状总分量表(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 TNSS)、鼻炎伴随症状总分量表(total non-nasal symptom score, TNNSS)评价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RQLQ)评价生活质量;比较2组患者针刺起效时间、疗效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后1个月复发天数。结果针刺蝶腭神经节组治疗后鼻炎症状总分[(99.74±31.89)分比(196.83±31.22),t=-4.912]、TNSS[(165.18±51.06)分比(209.37±53.31)分,t=-4.032]、TNNSS[(33.63±12.37)分比(71.82±19.21),t=-3.463]均明显低于常规针刺组(P 均<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针刺蝶腭神经节组针刺后症状改善起效时间[(13.85±4.21)min 比(45.63±7.87)min;t=-1.763,P=0.008]更短,而疗效持续时间[(37.92±9.94)h 比(3.35±1.23)h;t=7.637,P<0.01]更长。针刺蝶腭神经节组治疗后4周RQLQ评分[(8.48±3.71)分比(37.68±12.46)分,F=-7.312]低于常规针刺组(P<0.01)。治疗后1个月针刺蝶腭神经节组复发天数[(4.12±2.15)d 比(23.53±4.63)d,t=-8.879]明显少于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9.
变应性鼻炎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痛苦,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1997年10月-2006年3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15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1年来在临床中采用针刺蝶腭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1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参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1]诊断标准.(1)病史:详细询问病史,分析症状发作的时间和诱发因素.具有鼻痒、喷嚏、鼻分泌物和鼻塞4项症状中至少3项,常年性者在有症状的日子里症状每日累计达0.5-1 h以上.(2)检查:鼻腔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或充血、肿胀.花粉症患者往往有明显的结膜充血、水肿,严重者眼睑肿胀.发作期鼻分泌物涂片和(或)结膜刮片嗜酸粒细胞检查阳性.变应原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至少1种为(++)或(++)以上.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属于祖国医学的鼻鼽、鼽喷的范畴。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鼻腔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可发生一年四季 ,有常年性、季节性之分 ,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其发病原因是机体对外界某些特异性过敏原 ;如冷空气、油烟、油漆、花粉、屋尘、螨虫、真菌、毛皮、化学制剂等敏感性增高而致。此外 ,也与体质、遗传、免疫功能、精神因素有重要关系。笔者近年来应用针刺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41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就诊病人大多均经过耳鼻喉科检查确诊为变应性鼻炎 ,并均接受过中西药物治疗。 41例中男性 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基础上加用鼻内镜下刺血络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A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鼻内镜下鼻丘穴及内迎香穴刺血络疗法(1次/周),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鼻部症状积分(喷嚏、流涕、鼻塞、鼻痒)、体征积分(下鼻甲肿胀程度)、炎症因子水平[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IL)-4、P物质(SP)]、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改变情况,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鼻部症状积分、体征积分以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治疗组上述积分除流涕、鼻塞症状积分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gE、IL-4、SP水平以及鼻腔分泌物EOS数量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 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喷鼻后鼻出血、鼻部干燥等不良反应,治疗组鼻内刺血络后未出现鼻出血、鼻部疼痛等不良反应。结论: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基础上加用鼻内镜下刺血络治疗AR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鼻部症状和体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鼻腔分泌物EOS数量,提高临床疗效,其可能从神经源性炎症角度发挥作用,且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屈静  段颖  马小丽  支楠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26-1227,1275
目的观察鼻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鼻敏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28d后及随访1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8d两组疗效及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随访1年后,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鼻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湿热证疗效确切,远期控制症状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4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鼻腔黏膜感受特异性过敏原刺激所产生的过敏症状。其发病因素除了接触过敏原外,主要与体质、遗传免疫功能等有很大的关系。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鼻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鼻泰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药滴鼻剂。实验表明,该药可抑制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小鼠皮肤被动过敏反应,抑制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家兔的鼻粘膜炎症反应并减少其P物质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1月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及针灸科42例中重度A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为21例,治疗组针刺蝶腭神经节,每周针刺1次,共4次。对照组针刺风池、百会、迎香、上星、太阳、曲池及足三里穴,每周3次,连续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时鼻症状总分量表(total nasal symptoms score, TNSS)、鼻炎伴随症状总分量表(total non-nasal symptom score, TNNSS)的变化,并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RQLQ)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1周,治疗组和对照组TNSS、TNNSS和RQLQ评分[治疗组:5.0(4.0,6.0)分比9.0(7.0,10.0)分、1.0(1.0,1.5)分比3.0(3.0,3.0)分、44.0(35.5,50.0)分比60.0(53.5,75.0)分;对照组:6.0(5.5,8.0)分比10.0(8.5,10.1)分、2.0(2.0,3.0)分比3.00(3.0,3.0)分、50.0(45.5,58.0)分比43.0(27.0,48.0)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2组间TNSS、TNNSS和RQLQ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4周,治疗组TNSS[2.0(1.0,3.0)分比3.0(2.0,4.5)分]、TNNSS[1.0(0.0,1.0)分比2.0(2.0,3.0)分]和RQLQ[24.0(19.0,29.0)分比43.0(27.0,48.5)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中重度AR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迅速持久,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7.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人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出现的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变态反应,以反复发作性喷嚏、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等临床症状为特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变应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鼽嚏”、“鼽水”等范畴。临床上针灸疗法多采用迎香穴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迎香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为手足阳明之会,能调手足阳明经气,亦能疏通局部阻滞之经气,使鼻道通畅,功可疏风通络,通鼻窍,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明显,应用广泛。现将近十年来应用迎香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鼻内针刺联合中药序贯疗法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嗅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患者按1∶1∶1∶1比例分为西药组、鼻内针刺组、中药序贯疗法组和联合组各45例。西药组予糖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鼻内针刺组针刺双侧内迎香、鼻丘,中药序贯疗法组予中药熏蒸鼻部,联合组采用鼻内针刺联合中药熏蒸鼻部,4组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观察4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积分(TNSS)、鼻伴随症状积分(TNNSS)、嗅觉功能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gE及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监测4组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88.89%)高于西药组(71.11%)、鼻内针刺组(75.56%)、中药序贯疗法组(73.3%),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治疗后TNSS、TNNSS、嗅觉功能评分及EOS、IgE均下降(P<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4组患者治疗后γ干扰素含量较治疗前升高、白细胞介素-4含量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治疗后改善情况优于其他3组(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预防治疗中重度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中重度SA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52例,脱落4例)。观察组于患者发作期前4周予针刺预防治疗,穴取印堂、迎香、合谷、足三里、风池、肺俞等,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发作期前不予任何干预,两组发作期均可适当予应急药物。于发作期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发作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发作期第1、2、4、6周的鼻结膜炎患者生活质量问卷(RQLQ)及鼻症状总分(TNSS)评分,于发作期第1~6周记录两组应急药物评分(RMS)。结果:观察组发作率为84.0%(42/50),低于对照组的100.0%(48/48,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作期各时间点RQLQ、T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发作期各时间点R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刺预防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重度SAR发作率,减轻患者发作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应急药物使用量。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鼻炎是当今社会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为予糖皮质激素、肥大细胞稳定剂、抗胆碱药、抗组胺药,但具有不能彻底控制、停药后反复、价格昂贵等缺点,亟需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绿色、持久的治疗方法。传统针刺迎香等穴位治疗,可起到暂时的良好通气效果,但维持时间短。针刺蝶腭神经节具有中西医联合的理论依据,被定名为“鼻穴3”,并被临床研究证实确有疗效。文章通过总结分析其目前临床研究进展,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