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ICU危重症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ICU获得性衰弱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ICU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参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参照组开展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开展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BI、IMS、MRC、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ICU获得性衰弱、深静脉血栓、压疮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同时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CU活动能力、肌力及生活质量,促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感音乐干预结合早期康复运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在该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行ICU常规护理,常规组患者行单纯早期康复运动干预,联合组患者在早期康复运动干预基础上行体感音乐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是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的一种抢救和治疗手段,但也易导致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吞咽功能障碍、焦虑和抑郁等生理及心理并发症,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增加住院天数.康复护理在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结局方面具有一定成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机械通气患者相关并发症现状及康复护理方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康复护理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  相似文献   

4.
李磊  李静  喻鹏铭  何成奇 《中国康复》2019,34(6):299-302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对ICU获得性衰弱患者膈肌功能的疗效。方法:收集ICU获得性衰弱患者6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观察组A 21例、观察组B 2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早期心肺康复,常规治疗+早期心肺康复+体外膈肌起搏。在2周后进行膈肌活动度、膈肌厚度、最大吸气压(MIP)、Barthel指数、ICU住院时间测量,并记录。结果:治疗2周后,3组患者膈肌活动度、MIP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膈肌活动度组间两两比较,结果示观察组B观察组A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A无统计学差异(P=0.362),观察组B分别与对照组及观察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P:观察组B观察组A对照组(P0.01);膈肌厚度及Barthel指数比较:观察组B观察组A对照组(P0.01);ICU住院时间:观察组B观察组A对照组(P0.01)。结论:体外膈肌起搏能够有效增加ICU获得性衰弱患者的膈肌肌力和耐力,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缩短ICU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早期运动对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衰弱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遵循国际认可的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四步运动锻炼方案。对照组采取传统医护合作模式;观察组患者由多学科协作早期运动治疗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康复运动指导及监督。对两组干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开始下床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CU获得性衰弱、VAP和谵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可以保证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运动的有效实施,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4月—2002年10月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1—75岁,平均(61.35±6.76)岁;脑出血11例,脑梗塞23例;病程为(7.59±2.11)天。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45-78岁,平均(61.67±7.85)岁;脑出血8例,脑梗塞24例;病程为(8.32±2.91)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程度及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1.2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神经科常规治疗,待生命体征平稳及48h内神经体征不再发展后,以神经促进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1]进行康复治疗,让患者家属主动参与采取一对一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主动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预防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ECOPD行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ICU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主动护理。观察2组干预前后医学研究理事会评分(MRC-scor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AW发生情况。结果 2组干预后的MRC-score评分与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AW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主动护理可降低AECOPD机械通气患者ICU-AW发生率,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和观察组(超早期康复护理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于24 h内开始康复治疗,对照组于第7天开始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及ADL(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第14天及28天,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在ADL评分中,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南通市瑞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医学研究理事会评分(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ore,MRC-score)及干预后ICU-AW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MRC-Score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ICU-AW的发生率分别为2.5%(1/40)、40%(1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证安全,严格筛选适应证、禁忌证的前提下,早期活动预防COPD机械通气患者并发ICU-AW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并应用ICU患者早期康复方案,以降低ICU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的发生率,改善ICU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和Delphi法构建ICU患者早期康复方案,将70例于2018年10月—2019年4月入住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按本研究制订的方案进行康复,对照组按ICU护理常规进行康复,干预后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肌力评定法、Barthel指数评定表、ICU-AW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评估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本研究构建的ICU患者早期康复方案包括早期运动、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效果评价4个部分,32项具体康复内容。试验组转出ICU当天的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ICU-AW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ICU患者早期康复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应用该方案能降低ICU-AW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脑梗塞早期功能锻炼报道的文章较多,我们对45例急性脑栓塞在(24h内)时间窗内进行有效的个体化超早期锻炼,同时设置同期入院4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做对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早期肺康复治疗应用于机械通气72h内的重症患者,观察其对呼吸机的撤离、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及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观察性、评估者盲法实验,筛选符合研究条件的8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ICU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撤机成功率、VAP发生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及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87.80%)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VAP发生率(14.63%)明显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6.90±4.61D)和ICU住院时间(12.34±7.23D)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试验组CP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撤机成功率,降低VAP发生率,减轻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探究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回顾分析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老年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数据与经验。经机械通气治疗后,老年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机械通气前后的心率、血气分析、呼吸频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合理使用机械通气和有效观察病情对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至关重要,可缓解患者的呼吸衰竭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膈肌起搏联合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呼吸衰竭患者122例,随机分为2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膈肌起搏。比较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呼吸力学参数。结果通气30 min后,观察组氧合指数[p(O_2)/FiO_2]、动脉血氧分压[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气30 min后,观察组平均气道压(Paw)、平台压(PP)、呼吸功(WO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吸气末跨肺压(PTP)、静态顺应性(Cst)、呼吸机械功(WOB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气道阻力(Raw)、肺部阻力(RL)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膈肌起搏联合正压机械通气可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及呼吸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 1995年 2月至 1999年 2月收治的 3 5 6例脑血管病(CVD)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探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 5 6例脑血管病患者 ,男 2 3 4例 ,女 12 2例 ,年龄 3 2~ 87岁 ,平均 62 .5岁。所有病例均按照 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指定的诊断标准判定 ,并均经头颅CT证实。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 2 60例 ,出血性脑血管病 96例 ,随机分成两组 ,康复组 178例 ,对照组 178例 ,两组临床资料基本相同。1.2 方法 康复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辅以康复治疗。它包括 :①心理治疗 ,患病后多数患者存在心理负担 ,给予…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146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后24h内开始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静脉溶栓患者113例为观察组,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在入院后24h内予为期2周的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3个月随访时评定患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患侧上肢肘关节及下肢膝关节改良Ashworth分级、Barthel指数(BI),及3个月随访时进行改良Rankin(MRS)的预后评估。结果:治疗后2周及3个月后随访时,2组的FMA及BI评分较前均持续增高(P0.05),且2周及3个月时观察组的FMA及BI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2周及3个月随访时上肢肘关节及下肢膝关节的改良Ashworth分级比对照组低(P0.05),MRS分值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运动功能改善、肌张力缓解及提高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超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急性脑血管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偏瘫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超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肩手综合征、体位性低血压以及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血管偏瘫患者中实施超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提升,改善患者伸进功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在临床具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20.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低危患者,平行随机分为康复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除予以常规治疗外,康复组采用为期2周,以步行为主的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在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梗死延展,心率变异性和Q—T离散度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入院第3、4周末,进行左心功能测定LVEF≥50%者康复组(66.7%)高于对照组(4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第4周末的低水平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康复组(27.1%)低于对照组(39.1%)(P〈0.05)。住院期间心绞痛、再梗死、死亡率与平均住院天数,康复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无明显并发症的AMI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病情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