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Maisonneuve骨折(Maisonneuve fractures of the fibula,MFF)是以腓骨近端1/3骨折、下胫腓联合撕裂及踝关节内侧结构损伤为主要特点的踝关节的特殊类型损伤。以往认为MFF损伤的机制属于经典的踝关节骨折旋前-外旋型,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并非全部如此。MFF发病率在以往文献报道中较低,其损伤机制和损伤特点决定了MFF的不稳定性。MFF从发病率、损伤机制、诊疗手段等各方面得到了研究,其损伤特点、诊治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尚有一些争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MFF发生机制、治疗等各方面新的观点,更新了以往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该文就MFF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董方  徐宁  汤斌 《山东医药》2014,(23):82-84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远端锁入可吸收螺钉在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联合腓骨固定治疗4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内固定过程中交锁髓内钉远端锁入可吸收螺钉,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55—85min、平均71.2min;术中失血量40—100mL、平均65mL,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X线片示骨折均对位对线良好,无旋转移位。随访时间5~13个月、平均8.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4.2周。无1例发生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旋转移位、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采用Johner-Wruh评分评定结果:优38例、良8例,优良率100%。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时远端锁入可吸收螺钉治疗胫腓骨骨折避免了常规金属锁钉断裂的风险,并且无金属锁钉动力化时需增加一次手术的缺点,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后外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用于踝关节骨折的价值。方法选择90例踝关节骨折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使用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使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2个月评价并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情况,记录患者手术情况,记录并对比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评价并对比两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花费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后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开始负重时间缩短,更利于术后骨折愈合与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齐尚锋 《山东医药》2003,43(26):26-27
下胫腓联合分离多系内侧复合体损伤和腓骨骨折所致,闭合复位比较困难,多数需手术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采用1~2枚螺丝钉固定该联合。1994年6月~2002年6月,我们共收治断钉患者11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分析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在踝关节骨折中的治疗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80例踝关节骨折病患,征得病患以及其家属的同意后,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例分别为40例,对照组行使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使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借助于X线检查来对病患愈合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病患骨折愈合的时间,对比分析两组病患出血量与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病患愈合率为87.5%,对照组愈合率为70.0%,在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以及出血量上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短,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基于研究结果可知,在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中,相对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而言,应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来予以治疗,所获成效更为显著,不仅可使病患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得到减少,同时还可加速病患的康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徐铁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4):2475-2476
据统计髋部骨折的死亡率大约是15%~20%[1].而股骨颈骨折又具有较高的不愈合率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率,分别为15%和20%~30%[2].伤后早期手术既可降低病死率[3]又可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4],可见手术时机是影响股骨颈骨折预后诸多因素中不可忽视且可人为控制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股骨颈骨折按急诊手术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樊洁  王燕伟 《山东医药》2010,50(22):63-64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6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旋后外旋型28例,旋前外旋型16例,旋前外展型14例,旋后内收型10例。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及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8-12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4周。按AOFAS足踝评分系统评分,本组95-100分28例,90-95分36例,80-90分4例,平均为95.2分,优良率94.1%。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张波  田伟  王永庆  刘波  李勤  袁强 《山东医药》2010,50(28):24-26,F0003
目的探讨ISO-3D辅助计算机导航下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外伤致齿突Ⅱ型骨折和浅Ⅲ型骨折齿突骨折患者27例,在全麻下行ISO-3D辅助计算机导航下前路螺钉内固定。考察围手术期情况及1 a复查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70~180 min、平均110 min,出血量30~100 ml、平均56 ml。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或延迟愈合发生。术后1 a复查,24例骨折愈合,3例骨折线仍存在,上颈椎无不稳定发生。螺钉固定稳定,无折断、松动、脱出或骨质内豁出等内固定失败发生。颈椎左右旋转40°~70°、平均51°。无相应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结论 ISO-3D辅助计算机导航下齿突骨折的前路螺钉内固定提高了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减少了放射暴露剂量,手术时间并未显著延长,应用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胡临  田伟  刘波  李勤  李志宇  袁强  王永庆 《山东医药》2010,50(28):20-21
目的探讨后路C2/C3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应用指征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C2/C3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8例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其中3例采用基于CT的导航,14例采用基于ISO-C 3DC臂的导航。结果全部患者达到骨性愈合,没有出现椎动脉和神经损伤及其他合并症。结论后路C2/C3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于治疗Hangman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中导航技术使其更加准确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王延德 《山东医药》2008,48(30):52-53
踝关节骨折48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6~14个月,优31例,良10例,可6例,差1例。认为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联合附加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01~2013-12收治的6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附加伤椎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一年,对比治疗前后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VAS疼痛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级。结果术后一年观察组Cobb角为(6.19±1.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6±2.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7,P=0.008);术后一年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为(94.22±10.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5±9.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7,P=0.018);术后12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为(0.97±0.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0.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3,P=0.024);两组患者ASIA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76,P=0.246)。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联合附加伤椎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02~2010-11收治的51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33例(6钉组),跨伤椎双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18例(4钉组).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和Cobb's角.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5个月.结果 三椎均顺利完成椎弓根螺钉植入,放置横连杆.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能良好,无切口感染,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s角恢复满意.术后随访1年,6钉组效果优于4钉组(P=0.002).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可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组合式髌骨爪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采用切开复位组合式髌骨爪内固定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甲级愈合,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满意,髌骨爪无松动、断裂及脱落,皮肤无破溃。按张春才等疗效评定标准,优46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为98.2%。结论组合式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疗效满意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各型髌骨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上研究距骨颈骨折内固定最佳力学环境提供生物力学理论依据.方法 获取健康男性志愿者左足及胫腓骨远端骨CT扫描信息,利用Mimics软件对距骨行三维建模;所有数据以点云格式输出到Geomagic软件编辑,得到模型实体,把所有数据以IGES格式输出;之后导入到Ansys软件中,利用该软件对克氏针、螺钉造模并模拟距骨颈骨折模型,分别用空心螺钉、克氏针对骨折进行固定,而后分别对模型赋予单元类型和属性建立有限元模型.在模型的胫距关节的距骨关节面垂直施加2100N的压力进行非线性分析.结果 后侧入路内固定骨折面接触压力最大为7.23 MPa,骨折间隙最小为0.199 451 mm;前侧入路内固定分别为6.991 MPa、0.249 261 mm.螺钉内固定的骨折面接触压力最大为7.23 MPa,骨折间隙最小为0.199451 mm;克氏针分别为6.958 MPa、0.242006 mm.多根固定的骨折面接触压力最大为7.23 MPa,骨折间隙最小为0.199 451 mm;单根固定分别为6.976 MPa、0.243 946 mm.结论 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可对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最适用于距骨颈骨折内固定的最佳力学环境;双螺钉由后向前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稳定性优于其他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5.
Maisonneuve fracture: case report of a missed diagno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Maisonneuve fracture of the fibula in which the diagnosis was initially missed. 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a chief complaint of medial ankle pain. Rentograms of the ankle were unremarkable, and the proximal fibula was not examined. He returned four days later with increased pain, at which time examination revealed tenderness along the proximal fibula and medial ankle. Roentgenograms showed widening of the medial joint space of the ankle and an oblique crush of the proximal fibula. The patient underwent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syndesmosis and repair of the deltoid ligament, and recovered uneventfully.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ankle injuries should include the proximal fibul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皮撬拨复位螺钉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于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骨科采用经皮撬拨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22例(25足)。其中男19例(22足),女3例(3足);年龄29~71(46.82±7.59)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20足,交通事故5足。Sanders分型:Ⅱ型13足,Ⅲ型12足。受伤至手术时间3~12(7.71±2.73)d。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分析术前、术后第2天及终末随访的患足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B9hler角、Gissane角的变化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Maryland评分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22例(25患足)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7.15±5.42)min,术中出血量(13.02±1.76)ml。切口均达Ⅰ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B9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长度、高度、宽度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患者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 1年2月至2012年10月,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23例无神经功能损伤的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前、术后1d、术后3 m、术后6 m、术后12 m和术后18 m分别对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通过测量CT矢状位图像获得骨折椎体前缘、中间的椎体高度,并测量伤椎局部矢状位Cobb角.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 m(平均22 m).患者术后第1天VAS评分和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天伤椎前缘和中间的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矢状位Cobb角则由术前(16.5±4.7)°显著下降至(5.7±3.2)°(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发现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以及Cobb角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压缩椎体以及相邻椎体新发骨折出现.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效果满意,可以防止椎体高度再次丢失和相邻椎体新发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观察内固定前、内固定术即时及随访12个月时脊髓损伤恢复情况,病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0例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内固定后即时、随访12个月时,病椎的前后缘高度百分比较内固定前明显提高(P0.01),Cobb角较内固定前明显降低(P0.01),而内固定后即时与随访12个月比较,病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前脊髓损伤主要分布于B级和C级,内固定后即时、随访12个月时主要分布于D级和E级,内固定后即时、随访12个月时脊髓损伤分布与内固定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内固定后即时与随访12个月时的脊髓损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能有效地恢复病椎的高度,促进受损脊髓神经的功能,且疗效稳定,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前路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OLIF联合前路内固定治疗的76例腰4-5节段DL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在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手术节段前凸角(SL),在CT矢状面重建图像测量椎间隙高度(DH)、滑脱距离(SD)、融合器沉降距离,计算滑脱改善率,评估融合情况及融合率。结果 手术时间为(99.2±13.1)min,术中出血量为(37.8±7.1)ml。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术后3个月、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个月、12个月的LL、SL、DH、SD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时DH较术后1 d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