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原位劈离式肝移植(ISSLT)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12~2020-11实施的7例ISSLT供者、受者资料。7例供者均为中国Ⅰ类器官捐献,中位年龄33岁,主要诊断为脑出血5例,脑外伤2例。ICU住院时间为(3.4±2.5)d。经严格评估后其中5例行在体肝劈离并获得10例具有独立解剖功能的肝段。2例因门静脉解剖变异而放弃劈离,行劈离的5例ISSLT中,均为成人-儿童组合。该移植中心受者肝移植手术病例右侧肝叶采用经典肝移植手术,左侧肝叶采用背驼式肝移植手术方式。结果 10例受者中,手术时间为(394±58)min,出血量为1 600(100~3 000)ml。截至2020-11,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均未出现出血以及血管、胆道、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ISSLT可以在经过严格评估后的脑死亡供体中安全开展,术后疗效良好,提高了供肝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2.
崔子林  蔡金贞 《山东医药》2012,52(30):90-92
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等待移植的患者迅速增加,这使得供肝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针对供肝短缺,可通过开展活体肝移植和劈离式肝移植等技术增加供体量。在活体肝移植和劈离式肝移植中,由于受供肝大小的限制,易出现移植肝体积偏小、有效肝容量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促使减体积移植肝迅速增生以满足受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成人活体供肝婴儿肝移植临床经验,分析术后疗效、并发症及其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成人活体供肝婴儿活体肝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手术策略、术后治疗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原因.婴儿受者男性和女性各14例,均为胆道闭锁伴胆汁性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移植时年龄80d~11.5个月、体质量3.08~10.3 kg;供者分别为:母亲15例,父亲9例、祖母3例和堂兄1例;供肝为:左外叶肝脏27例、Ⅱ段肝脏1例.随访时间5~24个月.结果 术后供者均顺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20例(71.4%)受者术后出现24个并发症,包括:肝动脉血栓形成4例,肝静脉狭窄1例,腹腔出血4例,肠穿孔4例,肠梗阻2例,呼吸道感染7例,排异反应3例等.围手术期因肝动脉血栓形成死亡3例(10.7%),手术成功率为89.3%.随访期内1例因肝静脉狭窄死亡,另1例因意外食物窒息死亡,其余23例(82.1%)健康生活至本研究结束.结论 成人活体供肝婴儿肝移植是治疗婴儿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血管并发症是术后婴儿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肝移植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供肝来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肝移植发展最重要的瓶颈。为解决供肝短缺问题,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和劈离式肝移植(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应运而生。影响成人LDLT和SLT疗效的主要因素是移植物体积绝对或相对过小,易发生小肝综合征(small-for-size syndrome,SFSS)。  相似文献   

5.
杨洋  董冲  高伟 《中国临床新医学》2023,16(10):1021-1026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对儿童活体肝移植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儿童器官移植科完成的19例儿童肝移植病例资料。根据术前1个月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核酸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阳性组(8例)和阴性组(11例)。对两组基线资料以及术后早期血常规、肝功能、FK506血药浓度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阳性组和阴性组的性别、年龄、体重、小儿终末期肝病模型(PEL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移植物重量、移植物与受者质量比(GRWR)、供肝冷缺血时间、无肝期、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内血常规及肝功能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者术后均无COVID-19发生,呼吸道症状、急性排斥反应及FK506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轻症感染对儿童活体肝移植受者早期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公民逝世器官捐献供肝保护中的应用,总结ECMO技术保护供肝的初步体会及经验。方法收集江西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运用ECMO技术完成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肝移植供者/受者及常规DBCD肝移植供者/受者的临床资料,对供肝的保护及移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一般情况及肝功能接近的供者32例,根据采用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DBCD肝移植)和研究组(运用ECMO技术完成DBCD肝移植),每组各16例;32例肝移植受者分为对应的对照组(n=16)和研究组(n=16)。器官获取前供者对照组与供者研究组比较,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分压、乳酸水平、中心静脉压、TBil、ALT、A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121、-17.817、-19.187、-8.927、4.559、-3.495、3.357、4.111、3.553,P值均<0.05)。与受者对照组术后第7天肝功能相比,受者研究组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速度更快,两组TBil、DBil、ALT、AST、ALP、GG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309、4.783、5.067、2.203、4.774、5.257,P值均<0.05);受者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65±2.86)d vs(20.87±4.98)d,t=5.756,P<0.001]。结论运用ECMO技术获取并实施肝移植临床效果较好,科学合理运用ECMO技术可以有效改善供肝质量,对我国公民逝世器官捐献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原位肝移植技术的日渐成熟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提高了肝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但受者也需要承受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如感染、肾功能不全、原发病复发等副作用,其中HBV再激活相关性急性肝衰竭日益得到关注,成为影响肝移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Ig 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患者肝移植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致HBV再激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胆道并发症是影响肝移植受者和提高移植肝存活率的主要原因,目前常见的胆道并发症主要有胆管狭窄、胆漏、胆管结石、胆管炎、乳头肌功能紊乱等.现对我院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的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内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朱晓峰 《中国临床新医学》2020,13(12):1190-1193
[摘要]  肝移植是根治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然而,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已成为影响肝移植疗效的最主要因素,是肝癌肝移植必须面临的挑战。该文就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标准、候肝期治疗、免疫治疗、肿瘤监测、复发治疗进行述评,为肝癌肝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肝病的细胞疗法主要用于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和终末期肝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肝移植成为治疗肝功能衰竭和终末期肝病的金标准,但供肝匮乏、费用高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严重制约肝移植的深入发展.在此形势下,以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 system,BAL)为代表的细胞疗法为治疗肝脏疾病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