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内脏脂肪指数(VAI)、脂质蓄积指数(LAP)与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病人250例,依据是否发生DCAN分为DCAN组和非DCAN组。比较2组VAI、LAP、Ewing试验参数和相关生化指标水平。2组再依据VAI、LAP四分位数水平分为4个亚组(V1~V4组,L1~L4组),比较各组DCAN的分布情况。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VAI、LAP水平与DCAN病人各项Ewing试验参数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不同VAI、LAP水平病人DCAN的发生风险,ROC曲线分析评估各体脂指标对DCAN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250例2型糖尿病病人中,发生DCAN病人158例,未发生DCAN病人92例,DCAN的发生率为63.20%。DCAN组病人年龄、糖尿病病程及腰围、体质量指数、腰身比、腰臀比、VAI、LA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高于非DCAN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非DCAN组(P<0.01)。随着VAI和LAP四分位水平的增高,DCAN病人的占比不断增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 VAI)、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 LAP)与血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水平的关系,评估其对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预测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6年7月在上海市杨浦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观察人群868人为研究对象。根据SUA水平四分位进行分组,比较组间BMI、腰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ISI)、LAP和VAI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与HUA关系密切的变量。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体脂指标VAI、LAP对HUA风险预测有效性。结果随着SUA水平的升高,HOMA-IR逐渐增加(P<0.05),HOMA-ISI降低(P<0.001),LAP和VAI逐渐升高(P均<0.01)。SUA水平与体重、BMI、WC、HC、WHR、DBP、SBP、FINS、2hINS、HOMA-IR、TG、Cr、LAP、VAI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TC、HDL-C、HOMA-ISI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根据LAP和VAI的四分位将研究对象分组,在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血压、血糖、胰岛素水平、血脂、血Cr等因素后,LAP第3和第4分位组发生HUA的风险分别为3.164(95%CI:1.62~6.18)、4.131(95%CI:1.913~8.921)(P均<0.01);VAI第3和第4分位组发生HUA的风险分别为2.22(95%CI:1.197~4.115)、3.955(95%CI:2.159~7.245)(P均<0.05)。ROC分析显示,LAP和VAI评估HU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3(95%CI:0.630~0.716,P<0.001)和0.645(95%CI:0.599~0.691,P<0.001),VAI、LAP及HOMA-IR三个指标联合可较好地在女性人群中识别HUA的风险。结论新型体脂指标LAP、VAI和SUA水平密切相关,LAP和VAI可作为HUA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4.
背景 脂质蓄积指数(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是反映个体脂肪分布及内脏脂肪蓄积程度的重要指标,与肥胖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关系密切。目的 探讨LAP和VAI与成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并评估LAP、VAI对MS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708例受试者,其中MS患者249例(MS组),非MS患者459例(非MS组),比较两组患者LAP、VAI及相关生化指标。根据LAP、VAI四分位数将受试者进行分组(L1组、L2组、L3组、L4组各177例;V1组、V2组、V3组、V4组各177例),比较各组MS及其组分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不同LAP、VAI受试者MS的发生风险,并分别绘制不同性别LAP、VAI、腰围(WC)、体质指数(BMI)预测MS发生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LAP和VAI与成年人MS发生率呈高强度正相关(Cramer's V=0.585、0.5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各危险因素后,L3组、L4组MS发生风险仍高于L1组,V3组、V4组MS发生风险仍高于V1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男性LAP、VAI预测MS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95%CI(0.795,0.867)〕、0.825〔95%CI(0.788,0.863)〕,临界值分别为52.03、1.99;女性LAP、VAI预测MS发生风险的AUC分别为0.887〔95%CI(0.834,0.940)〕、0.886〔95%CI(0.827,0.945)〕,临界值分别为54.84、2.54。结论 LAP、VAI与成年人MS发生率呈高强度正相关,随着LAP、VAI增高,MS发生风险亦增高;LAP、VAI对MS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联合WC和BMI能有效预测MS。 相似文献
5.
《疑难病杂志》2016,(2)
目的分析脂质蓄积指数(LAP)与血糖代谢异常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糖耐量减低者)238例,其中糖尿病前期组113例、2型糖尿病组125例,并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体检中心纳入健康人群12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舒张压,然后进行生化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OGTT2小时血糖(2 hPG)、血脂等生化指标,并根据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LAP。结果随糖代谢严重程度的加重,BMI、WC、FPG、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三酰甘油(TG)、HOMA-IR、LAP等均显著增加(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递减趋势(P<0.05),3组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P与FPG、2 hPG、HbA_(1c)、TG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但与TC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校正年龄、性别后,LAP每增加1个标准差,糖代谢异常与2型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85(1.109~1.732)、1.947(1.523~2.488);继续校正吸烟、饮酒、血压、TG、TC、HDL-C后,患2型糖尿病相对危险度为1.475(1.127~1.928);继续校正BMI后,LAP每增加1个标准差,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0.438倍。结论脂质蓄积指数与血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能够早期预测血糖代谢异常。随着脂质蓄积指数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有所增加,提示脂质蓄积指数可能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5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 分为单纯T2DM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其中单纯T2DM患者887例,DR患者214例,后者中非增殖期(NPDR)患者156例, 增殖期(PDR)患者58例,糖尿病诊断依据符合201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提出的T2DM诊断标准,DR的分期标准符合我国眼底病学会制订的2014年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结果 T2DM患者内脏脂肪面积(84.99±39.33cm2)与DR患者内脏脂肪面积(76.35±42.85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脏脂肪面积在NPDR和PDR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高血压、内脏脂肪面积是DR的相关因素(P<0.05),内脏脂肪面积每增加1cm2,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减少1%,性别、年龄、血脂、吸烟史、饮酒史等相关指标与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内脏脂肪面积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其与DR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了解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脂特点,并探讨血脂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转归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1年4-11月泸州市区内茜草、大山坪、龙马潭3个社区居民4 000名,从中筛选出糖尿病前期人群1 090名,根据不同血糖状态分为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n=79)、单纯糖耐量异常(IGT)(n=856)和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IFG+IGT)(n=155)3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基线调查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3组基线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随访3年后的血糖转归情况、不同转归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分析血脂对糖尿病前期血糖转归的影响。结果 IFG+IGT组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IGT组,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IFG、IGT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IF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IFG+IGT组高TG血症患病率高于IFG、IGT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随访3年后,1 090名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归为正常糖耐量395人、IFG 32人、IGT 419人、IFG+IGT 56人、糖尿病188人,3组血糖转归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79,P<0.001);其中IFG、IGT、IFG+IGT转变为糖尿病的年转变率分别为4.2%、5.0%、10.5%。转归为糖尿病的患者基线年龄、BMI、腰围、臀围、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TG水平及糖尿病家族史、饮酒史比例均高于转归为正常糖耐量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为糖尿病前期转归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在调整性别、年龄、BMI、腰围、臀围、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OGTT2 h血糖后,与TG1水平(0.35~0.98 mmol/L)相比,TG4水平(2.08~11.70 mmol/L)的OR(95%CI)为1.285(1.067,2.151),P=0.045。结论 糖尿病前期人群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脂代谢异常,其中以高TG血症为主;IFG+IGT人群糖尿病的转变率最高;TG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转归有影响,或可成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转归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脏脂肪蓄积的因素,为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内脏脂肪蓄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09月~2020年10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530例。根据内脏脂肪检测结果,将纳入者分为内脏脂肪正常组及内脏脂肪蓄积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内脏脂肪蓄积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BMI、皮下脂肪面积、FPG、INS、FCP、2hCP、ALT、AST、GGT、BUN、Cre、UA、TG、HDL-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HbA1C、HOM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皮下脂肪、BUN、TG、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与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蓄积显著相关(P<0.05)。 结论 性别、年龄、BMI、皮下脂肪、BUN、TG、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与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蓄积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LAP)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并比较各种肥胖指标对糖尿病罹患风险的预测价值。 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7—8月抽取蚌埠市龙子湖区≥18岁的常住居民共3 115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及生化检查。采用Kruskal-Wallis H及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来研究LAP与各种体检指标及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用来评估各种肥胖指标对糖尿病罹患风险的预测作用。LAP预测糖尿病最佳切点采用最大约登指数。 结果 不同LAP组间的体检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01)。与低LAP组相比,男、女性高LAP组糖尿病的OR(95% CI)值分别是2.00(1.38,2.89)和3.82(2.46,5.9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发现,在男性中,LAP预测糖尿病罹患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高于其他肥胖指标,但只有与腰臀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中,LAP预测糖尿病罹患风险的AUC显著高于其他指标(均P<0.05)。LAP预测糖尿病的最佳切点男、女性分别为51.63 cm·mmol/L及37.24 cm·mmol/L。 结论 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随着LAP的增加而升高,与传统的肥胖指标相比,尤其在女性中,LAP是反映肥胖对糖尿病影响较好的肥胖指标。 相似文献
11.
前期糖尿病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耐量受损。据美国ADA估计到2030年全世界将有4.7亿前期糖尿病患者[1]。2008年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组织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hinese visceral adiposity index,CVAI)与认知能力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分层下两者的相关性,为准确评估两者关系,提供新的可干预的认知功能影响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CHARLS数据库2011年和2015年的数据,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饮酒、吸烟史以及体重指数和生化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VAI与CI的相关性,并根据不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1)在12 102例研究对象中,认知能力障碍者为1 295例(10.7%);(2)在≥65岁人群中,CVAI与CI具有相关性(P <0.05),而在<65岁人群中CVAI与CI无明显相关性;(3)利用截断值(161.94),所有研究对象可分为高CVAI组(CVAI≥161.94)和低CVAI组(CVAI<161.94);(4)年龄与CI呈正相关(OR=2.24,95%CI:1.66~3.03),教育程度与CI呈负相关(OR=0.71,95%CI:0.53~0.94),在≥65岁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对脑梗死病人在血脂、C反应蛋白、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预后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糖尿病前期与非糖尿病前期患者各30例,比较两组在血脂、C反应蛋白、颈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异常,并给予脑梗死正规治疗后比较两组预后的不同,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在血脂水平、血黏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持续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与新发高血压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间在该院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就诊患者以及体检者中,根据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结果,分别收集既往无高血压病史、目前血压正常且无降压药服用史的糖耐量正常者以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各200例,后于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统计高血压发病率.结果 共纳入171例研究对象,平均随访时间为3.76年,其中102例研究对象随访期间持续处于糖耐量正常水平,69例研究对象随访期间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随访结果表明,持续处于糖尿病前期组高血压发病率为30.4%,显著高于糖耐量正常组的12.8%(P<0.05).在矫正潜在的混杂因素后,持续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与糖耐量正常人群相比,显著增加了高血压发病风险(OR=2.76,95%CI:1.08~7.03).结论 持续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较糖耐量正常者高血压发生风险显著升高,其内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VAI)和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hinese visceral adiposity index,CVAI)对中国中老年人群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纳入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risk evaluation of cancers in Chinese diabetic individuals:A iongitudinal(REACTION)study]中符合入选标准的社区40岁及以上的人群,收集人口学特征和病史资料并行体格检查,血脂、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血胰岛素检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 523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4.4岁。VAI和CVAI均与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呈正相关(r=0.277,P < 0.001;r=0.322,P < 0.001),均与Matsuda全身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呈负相关(r=-0.400,P < 0.001;r=-0.432,P < 0.001)。VAI最高四分位组较最低四分位组发生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风险分别增加3.309倍和3.669倍,CVAI则分别增加5.095倍和5.434倍。结论:VAI和CVAI可作为中国中老年人群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评估简单易行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的发生不但与人体总的脂肪含量增加有关,也与内脏脂肪含量的增加密切相关.动脉硬化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许多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但动脉硬化缺乏早期的预测指标,内脏脂肪含量的变化是否可以作为动脉硬化早期的预测指标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对国内外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与内脏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康医学》2016,(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BMI)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BMI划分为甲组36例、乙组41例、丙组38例和丁组32例。分别对4组患者开展神经功能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等相关检查,并给予统计学处理分析及比较。结果:甲组、乙组、丙组患者的外周末梢神经功能指标、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指标与神经病变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丁组患者的外周末梢神经温觉、踝振动阈、MNCV与外周末梢神经病变发生率同其他组别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存在相关性,过度肥胖患者(BMI>35 kg/m2)的外周末梢神经病变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