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调查微信平台用户健康信息行为,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健康状况、感知信息质量和自我效能,得出健康状态与信息行为呈负相关关系等结论,以期为促进微信健康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梳理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现状,把握研究动态、拓宽媒介视角。方法/过程系统搜集国内外文献,运用内容分析法统计其发文趋势、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归纳分析主题范畴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结果/结论 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广泛应用于微信平台健康信息行为研究中;老年微信用户和公众号功能成为热点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主题可归纳为健康信息使用行为、健康信息采纳行为、健康信息传播行为和持续使用行为4个范畴。未来应进一步丰富研究方法、细分研究对象、厘清主题内涵及外延。  相似文献   

3.
从用户视角出发,构建医院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信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结构化方程对各因素进行拟合和假设检验,发现中心路径及边缘路径均可正向影响用户的信息采纳行为,并且中心路径因素的影响更大,中心路径中“微信文章的内容及文章是否为原创”对用户的信息采纳行为影响较大,边缘路径中“文章发送的时间及标题的趣味性”对用户的信息采纳行为影响较大。提出了优化平台管理及文章推送的策略,为改进医院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某三甲医院孕妇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在线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孕妇这一用户群体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用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93%的孕妇会主动通过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主要目的是丰富孕期知识,主要内容是营养膳食信息,主要途径是手机APP、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主要评价依据为发布信息的平台和发布信息的目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孕妇健康消费最流行的信息来源之一,因此政府机关和主流媒体要分别做好信息发布平台的监管与引导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发挥网络健康信息传播的优势,医疗行业专家要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活跃用户,孕妇自身也要提高网络健康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5.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网络健康信息推送服务现状进行调查,针对网络上的健康信息服务存在不全面不专业,广告泛滥以及无法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信息的问题提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健康信息推送策略。在现有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上,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健康信息数据库和提供多元化健康信息参考咨询,实现智能化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  相似文献   

6.
调查用户对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个性化健康信息服务应用情况,分析不同用户群体需求、健康信息类APP使用频率、个性化服务满意度、对健康信息平台信任度,从用户构成、用户界面、个性化服务内容、个性化推送方式、用户信任度5方面提出健康信息类APP个性化服务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7.
网络用户的搜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用户的信息需求。回顾网络健康信息用户研究以及用户信息查询现状,选取17个健康主题的关键词,利用百度指数分析重庆用户特点及其对关键词的关注度,指出在“健康重庆”建设中应加大对重点关注主题的报道,满足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大学生群体网络相关信息获取现状,分析其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完善大学生疫情信息服务工作、制定其自我教育与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网络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对70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搜寻频率集中在每天1~5次,最关注内容为疫情新闻,主要渠道是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女性、月生活费较高者的搜寻频率较高,行为意图、电子健康信息素养对搜寻频率也有正向影响。结论大学生普遍对COVID-19疫情十分关注,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是其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微博、微信等平台的COVID-19信息质量监控。另外,COVID-19疫情背景下影响健康信息搜寻的因素相较于一般健康信息搜寻的影响因素,其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疫情背景的特殊性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我国老年人微信健康信息转发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新媒体环境下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方法: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和焦点访谈法,收集33位老年人通过微信转发的健康信息数据,并通过扎根理论对数据进行编码,归纳出影响老年人健康信息转发行为的15个主要概念范畴和4个核心因素。结果:老年人的个人因素和行为实施条件、信息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健康信息转发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个人因素和实施条件因素是内部因素,直接影响老年人健康信息转发行为;信息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因素间接影响信息转发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学生群体获取健康信息的行为引动机制。方法:借助半结构化访谈方式,获取大学生用户调研文本,利用NVIVO定性研究工具,分析行为引动的突显理念。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用户数据进行辅助研究,完善大学生健康信息获取引动机制分析。结果:通过NVIVO定性分析获得大学生用户行为控制、行为态度、行为目标以及主观态度4个核心要素。结论:大学生在线健康信息获取行为的突显理念主要包括行为控制、行为态度、行为目标和主观态度4个要素,各要素之间直接或间接地互相影响,最终引发大学生用户的健康信息获取行为。  相似文献   

11.
“健康中国”战略对健康信息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开展健康信息服务。对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官网和微信公众号进行调研,了解其健康信息服务的形式、内容等,以此提出公共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策略:应将健康信息纳入常规性服务范畴,在现有服务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服务内容、细分用户人群,并与医院等官方机构积极开展合作,以全面提升健康信息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孕妇通过官方新媒体途径获取孕产保健信息及新冠相关的孕产保健知识与个人防护行为的关系,为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孕产保健服务应急预案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2月5日至3月1日我国新冠疫情暴发高峰期间,采用横断面在线调查方法,收集孕妇疫情期间获取孕产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信息的渠道、孕产保健知识和防护行为状况。结果 共收集到来自21个省/区/直辖市的1 936份有效问卷。75.4%的孕产妇曾通过官方新媒体渠道(如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账户)获取孕产保健信息。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得孕产保健信息的孕妇,孕产保健知识得分(aOR=1.36,95% CI:1.08~1.71,P<0.01)和个人防护行为得分(aOR=1.46,95% CI:1.18~1.82,P<0.01)均高于从其他途径获取信息者。结论 通过卫生机构的官方新媒体账号获取信息与孕妇在疫情下更好的孕产保健知识掌握和更好的个人防护行为相关。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卫生机构可通过使用新媒体官方账号促进孕妇对于服务信息和健康教育的可及性;同时也需注意加强培训,提高新媒体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和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医学类微信公众号学术知识获取效果进行综合、科学性的评价。 方法:首先对麻醉学微信公众号辅助临床、教学与实践的应用现状进行概述;其次,根据既有研究成果提出的“微信知识获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知识特性、知识获取方、知识提供方、知识获取情景对遴选的15个典型麻醉学微信公众号样本开展评价;最后采集定性和定量数据,使用Matlab软件构建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采用BP神经网络的预测输出结果与实际期望结果控制在限定的误差范围内。 结论: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的医学类微信公众号学术知识获取效果评价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能够评价用户通过移动社交平台获取知识的效果,揭示促进和阻碍因素,进一步指导各学术机构推荐并建立高质量的学术公众号,更好地服务学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总结国内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功能及服务,与用户的实际利用情况进行对比,了解用户对某些功能及服务的满意度,对于未达到用户满意度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弥补不足,使其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为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功能优化和服务完善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调查法,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调查的951名师生中,知道图书馆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并且关注的占27.76%。结论 用户对微信公众平台提供功能中的响应速度,界面设计以及操作难度等方面较为满意,在互动效果,推送质量以及平台宣传等方面不满意。高校图书馆应当加大对微信公众平台方面建设的重视力度,提升各方面服务质量,朝着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院微信公众号推文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Gsdata平台与爬虫工具收集武汉市三甲医院2018年4月-9月微信公众号推文信息,利用SPSS和Tableau软件结合ELM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医院微信推文传播的因素。结果:通过上述方法共获取1285条有效数据,将数据进行处理后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模型整体回归有效(F=515.987,P<0.0001)。结论:标题中的感情色彩,以及推文的位置、娱乐性、原创性、类型均会对医院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产生一定影响,用户更容易被边缘路径而非中心路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当前上海市各卫生服务中心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对外开展信息发布与健康宣教的状况,为加强服务中心的宣传力度提供建议和对策。 方法 通过微信App公众号及搜狗搜索引擎的搜索功能调查了上海市2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微信公众平台的开设、使用情况以及受众的参与度,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通过研究其中一家运营较为成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平台分析其运营的主要特质,以折线图展示平台平均月推送量与阅读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全市只有5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3%)拥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其中中心城区公众平台的开设比例为32.8%(39/119),郊区(县)的开设比例为23.3%(18/126),且在推送量和关注度方面均不理想,但中心城区的结果显著好于郊区(县)(P<0.01)。目前公众平台的运营存在的问题包括交互和其他拓展功能开发不足、更新推送不够及时、用户关注度较低及推送形式内容不尽合理等。此外,高频的更新和长期的运营时间是运营好公众平台的前提。 结论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在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开展信息发布和健康宣教方面尚处于起步状态,故应提高对此的重视,主动学习和借鉴优秀平台的运营经验,同时积极寻求第三方服务商的协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国医院微信公众号推文传播效率的现状,识别影响医院公众号传播效率的关键因素,促进我国医院信息传播服务水平的提升。方法:基于已有文献构建投入与产出评价指标,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测度我国医院公众号信息交流效率,探讨影响其效率的因素。结果:各医院公众号信息传播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41家医院公众号中仅有22%的医院达到最优传播前沿,平均综合效率为0.54,整体运营效率较低。公众号推送频率与推送时间的运营效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共同制约我国医院公众号的传播运营,纯技术效率低下是综合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医院需在合理的投入水平下,调整推文发送规律,创新推文形式,提升医院公众号运营水平及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