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蓝激光成像(BLI)结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对普通白光内镜(WLE)依据黏膜形态或色泽发生异常改变筛查出的249处局灶性病变分别行白光单独放大、BLI-contrast放大和BLI-bright放大检查,依据VS诊断标准评估内镜表现,以组织活检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白光单独放大、BLI-contrast放大、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采用McNemar配对卡方检验,比较BLI-contrast放大、BLI-bright放大与白光单独放大镜下诊断的效果。 结果 活检病理结果显示,249处病灶中慢性胃炎149处,肠上皮化生67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25处。白光单独放大、BLI-contrast放大、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的病灶分别占76.7%、85.1%、86.7%,Kappa值分别为0.571、0.730、0.760。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的筛查,白光单独放大、BLI-contrast放大、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2.0%、92.0%、92.0%,特异度分别为95.5%、98.2%、99.1%,一致性分别为93.2%、97.6%、98.4%,Kappa值分别为0.642、0.871、0.911。与白光单独放大比较,BLI-contrast放大和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明显升高(P<0.05);在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时,BLI-contrast放大和BLI-bright放大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白光单独放大提高(P<0.05)。 结论 BLI结合放大内镜可提高内镜下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蓝激光内镜联动成像(LCI)观察模式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间,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行蓝激光内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蓝激光内镜普通白光和LCI模式观察全胃黏膜外观形态,白光模式下依据慢性胃炎活检病理诊断共识取材,LCI模式下于异常发红部位取材,并行13碳尿素试验。使用Kappa分析检验2种方法与最终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使用配对卡方检验分析2种方法间一致性的差异。结果 白光模式预测HP感染的阳性预测值为54.5%(6/11),与最终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为0.475(19/40),Kappa=0.635;LCI模式预测HP感染的阳性预测值为81.5%(22/27),与最终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为0.875(35/40),Kappa=0.741;配对卡方检验提示,预测结果与最终病理诊断的一致性2种内镜模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例均行13碳尿素试验,阳性19例,其中1例LCI模式下活检病理诊断为HP阴性;13碳尿素试验阴性21例,其中4例LCI模式下活检病理诊断为HP阴性: 两者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0.751。黏膜存在红白边界,白光模式0例、LCI模式15例;黏膜弥漫发红,白光模式0例、LCI 模式11例:白光模式下黏膜外观形态与蓝光LCI模式下黏膜外观形态相比较,经秩和检验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455,P<0.01)。结论 蓝激光内镜LCI观察模式较白光模式可明显提高HP感染相关性胃炎的诊断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联动模式成像(linked color imaging,LCI)对检出结直肠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9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LCI和普通白光内镜(white light endoscopy,WLE)全程退镜,采用χ2检验评价LCI与WLE内窥镜下受试者整体息肉、扁平息肉及隆起息肉的检出率;同时采用秩和检验评价LCI与WLE检出的总息肉个数、扁平息肉个数、隆起息肉个数及息肉大小的差异。结果 192例受试者中76例检出有息肉,共170枚。LCI组有47例受试者发现有息肉,其中36例有扁平息肉,息肉总数为123枚,扁平息肉有80枚,其中小息肉数目明显高于WLE组(P0.05);WLE组有29例受试者发现有息肉,其中11例有扁平息肉,息肉总数为47枚,扁平息肉有15枚。LCI组、WLE组整体息肉检出率分别为49.0%、30.2%,且LCI组扁平息肉检出率为37.5%,与WLE组(1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I组隆起息肉检出率为26.0%,与WLE组(2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I内镜可提高结直肠息肉尤其是扁平息肉及小息肉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联动成像(linked color imaging,LCI)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病变的临床鉴别价值。方法2017年3—12月在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拟行胃黏膜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抽样120例分成2组,白光组60例行白光内镜观察,LCI组60例行LCI观察,发现的病变均行病理活检。LCI观察有氤氲紫表现的病变内镜诊断为肠上皮化生。将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白光组发现病灶62处,其中病理诊断肠上皮化生15处(24.2%);LCI组发现病灶74处,其中病理诊断肠上皮化生36处(48.6%),两组肠上皮化生发现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LCI模式下有氤氲紫表现的病变34处,其中病理确诊肠上皮化生33处,LCI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97.1%(33/34)。结论LCI模式下氤氲紫表现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病变诊断准确率高,是发现胃黏膜早期肿瘤和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多原发食管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内镜下联动成像技术(linked color imaging,LCI)与碘染色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诊断为食管癌的471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LCI与碘染色对多原发食管癌、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证实的多原发食管癌共51例,占所有食管癌患者的10.83%(51/471);共检出癌灶108个,其中早期食管癌和HGIN共30个,LCI和碘染色的检出率分别为80%(24/30)、100%(30/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I诊断多原发食管癌的灵敏性为99.5%、特异性为88.2%,Kappa=0.909;碘染色诊断多原发食管癌的灵敏性为98.6%,特异性为94.1%,Kappa=0.904;配对卡方检验提示,LCI(P=0.289)与碘染色(P=0.508)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咽部及胃部是食管癌相关多重癌的好发部位。[结论]多原发食管癌及食管癌相关多重癌是常见的临床现象,内镜下LCI及碘染色对多原发食管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醋酸联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在结直肠小息肉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行内镜治疗的122例261个肠息肉依次采用放大内镜(ME)、NBI-ME和醋酸联合NBI-ME模式观察病灶,保留图像。分别由3位有放大内镜诊断经验的内镜医师(专家)及3位无放大内镜诊断经验的内镜医师(非专家)独立观察图像,图像评估依据工藤腺管开口形态分型诊断标准。以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不同放大内镜模式对结直肠小息肉诊断的准确性,并对各种放大模式下图像的清晰度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专家组ME、NBI-ME、醋酸联合NBI-ME模式诊断结直肠肿瘤性小息肉的准确率分别为65.5%(171/261)、90.0%(235/261)、94.6%(247/261),非专家组分别为57.1%(149/261)、83.1%(217/261)、89.3%(233/261)。专家组、非专家组醋酸联合NBI-ME模式诊断结直肠肿瘤性小息肉的准确率明显高于NBI-ME(P均<0.05)和ME模式(P均<0.001)。专家组、非专家组醋酸联合NBI-ME模式清晰度评分均明显大于NBI-ME、ME模式(P均<0.001)。观察者间一致性评价显示,专家组ME、NBI-ME及醋酸联合NBI-ME模式诊断结直肠肿瘤性小息肉的Kappa值(95%CI)分别为0.578 (0.508~0.648)、0.669 (0.599~0.739)、0.940 (0.870~1.010),非专家组分别为0.476 (0.406~0.546)、 0.534 (0.464~0.604)、 0.830 (0.760~0.900);醋酸联合NBI-ME模式一致性好。 结论 醋酸联合NBI-ME对结直肠小息肉性质的诊断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背景:内镜下乙酸染色结合普通窄带成像(NBI)内镜能提高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率。目的:评价乙酸染色结合NBI在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1年11月-2013年7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80例患者共检出236个怀疑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病灶,分别用乙酸染色结合NBI(联合组)、单一NBI、靛胭脂染色的方法观察病灶腺管形态、微血管形态和黏膜白化时间,分析不同方法诊断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价值。结果:联合组腺管形态的内镜图像清晰度明显优于NBI组和靛胭脂组(χ2=15.113,P=0.000;χ2=6.128,P=0.013),微血管形态的内镜图像清晰度亦优于NBI组(χ2=7.384,P=0.007)。联合组、NBI组、靛胭脂组对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总符合率分别为91.9%、89.0%、86.9%。联合组腺管形态的诊断率明显优于NBI组(χ2=4.490,P=0.034),而微血管形态无明显差异。联合组Ⅲ、Ⅳ、Ⅴ型腺管形态、Ⅱ、Ⅲ型微血管形态、黏膜白化时间30 s对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4.0%、92.8%、92.2%,特异性分别为87.4%、88.1%、88.0%,准确率分别为91.5%、91.1%、90.7%。联合组ⅤN型或高度不规则ⅤI型腺管形态、ⅢB型微血管形态和黏膜白化时间0~5 s预测浸润性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均较好。结论:乙酸染色结合NBI能清晰显示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腺管和微血管形态,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助于病变性质和浸润深度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刘君 《胃肠病学》2010,15(10):626-628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以显微内镜分子成像技术诊断癌前病变和肿瘤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对结直肠癌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异性分子靶向探针结合显微内镜技术,可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在其指导下的分子靶向治疗有望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一种新手段.本文就显微内镜分子成像技术在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放大内镜窄带成像(ME-NBI)联合活检在早期胃癌(EG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经普通白光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可疑EGC的患者,并行内镜下切除(ER)包括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病例,依据术前最后一次内镜检查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分为普通白光胃镜(WLE)活检组、ME-NBI组和ME-NBI联合活检组,比较三组对病灶的术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WLE活检组、ME-NBI及ME-NBI联合活检对病灶的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率分别为77.8%、80.6%、97.2%,ME-NBI活检组在诊断癌性病变的正确率97.2%、灵敏度92.9%、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5.7%。结论 ME-NBI联合活检对EG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优于WLE活检及单纯ME-NBI检查,值得在EGC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对Barrett食管(BE)的诊断价值。方法180例临床拟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先后接受FICE染色内镜、FICE放大内镜、乙酸染色内镜和乙酸染色放大内镜4种模式下的内镜检查,将4种模式下的BE诊断结果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一致性采用Kappa值进行评价。结果病理确诊BE患者35例,检出率为19.4%(35/180)。FICE染色内镜诊断BE的符合率、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81.7%、82.1%、80.O%、51.9%、94.4%、0.52,乙酸染色内镜对应值分别为72.8%、73.2%、71.4%、39.1%、91.4%、0.34,FICE染色放大内镜对应值分别为97.8%、98.6%、94.3%、94.3%、98.6%、0.93,乙酸染色放大内镜对应值分别为85.6%、88.3%、74.3%、60.5%、93.4%、0.58。FICE染色内镜诊断BE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好于乙酸染色内镜(P〈0.05),FICE染色放大内镜诊断BE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好于乙酸染色放大内镜(P〈0.05)。结论FICE染色内镜诊断BE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联合放大内镜能显著提高BE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窄带成像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NBI)和蓝激光成像技术(blue laser imaging,BLI)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新型内镜系统,较白光内镜具有更清晰的分辨率。其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已被应用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及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等疾病的诊断。本文对NBI和BLI在结直肠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亮蓝光成像(blue light imaging?bright,BLI?bright)和联动成像(linked color imaging,LCI)用于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18年5月—2020年8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术前使用了蓝激光胃镜3种模式[BLI?bright、LCI和白光成像(white light imaging,WLI)]进行详细检查,且ESD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63例连续病例作为观察对象。主观可视性分析由6名内镜医师完成,按年资分成高年资组和低年资组,每组各3名,主要观察指标为可视性评分(ranking score,RS)。客观色差分析主要比较3种模式下早期食管癌癌灶与周边黏膜的总色差(ΔE),色差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的1976 L*a*b*系统。结果 6名研究者的RS总体评分WLI模式下为(2.57±0.81)分,明显低于LCI模式下的(3.25±0.67)分(t=9.71,P<0.001)和BLI?bright模式下的(3.18±0.67)分(t=9.31,P<0.001)。亚组分析发现:高年资组的RS评分WLI模式下为(2.71±0.80)分,明显低于LCI模式下的(3.33±0.66)分(t=7.16,P<0.001)和BLI?bright模式下的(3.42±0.62)分(t=8.09,P<0.001);低年资组的RS评分WLI模式下为(2.40±0.90)分,亦明显低于LCI模式下的(3.15±0.83)分(t=9.62,P<0.001)和BLI?bright模式下的(2.89±0.92)分(t=5.69,P<0.001),且LCI模式下评分还明显高于BLI?bright模式(t=4.07,P<0.001)。WLI模式下早期食管癌癌灶与周边黏膜的ΔE为11.52±3.40,明显低于LCI模式下的16.64±4.70(t=7.10,P<0.001)和BLI?bright模式下的15.72±3.84(t=7.88,P<0.001)。结论 与WLI模式相比,应用BLI?bright模式和LCI模式都能增加早期食管癌癌灶与周边黏膜的色差,提高早期食管癌可视性。其中,LCI模式更有利于低年资内镜医师检出早期食管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技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08/2011-09行普通白光内镜(WLE)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可疑病变67例,患者72处病灶纳入研究,可疑病变包括食管黏膜粗糙、糜烂、颜色异常、微隆起等.所有病变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结果:72处局灶性病变中,病理组织学证实癌性病变16处(9处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7处病变行手术治疗).非癌性病变56处,为慢性炎症、轻-中度不典型增生.WLE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1.3%、66%、62.5%;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对应值分别为:87.5%、98.2%、95.8%.结论: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对食管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在普通内镜下有时与增生性息肉等不易鉴别。在内镜下对息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定性诊断,对于早期结直肠癌的发现以及指导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窄带成像(NBI)技术通过窄带滤光器过滤掉光源中的宽带光谱,有利于显示黏膜表面腺管开口和微血管形态。本研究旨在探讨普通内镜结合NBI用于鉴别结直肠息肉良恶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蓝激光放大内镜VS分型对胃部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间,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蓝激光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病变,并取活检或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大块活检的313例患者(322处病变)纳入回顾性研究,统计蓝激光放大内镜VS分型诊断胃部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322处病变,病理诊断癌性病变57处、非癌性病变265处。蓝激光放大内镜下,98.2%(56/57)的癌性病变VS形态不规则/消失,100.0%(57/57)的癌性病变有清晰的分界线。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蓝激光放大内镜VS分型诊断的准确率为93.8%(302/322),Kappa=0.810,一致性好;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56/57)、92.8%(246/265)、74.7%(56/75)、99.6%(246/247)。结论蓝激光放大内镜VS分型诊断胃部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是诊断胃部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和胃黏膜活检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46例常规内镜诊断为可疑早期胃癌的患者首先行CLE检查,然后改常规白光内镜于病变最明显处取活检2块.将CLE诊断和胃黏膜活检诊断与内镜下切除术后或手术后最终病理结果进行对比,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并计算CLE诊断癌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最终病理诊断炎症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分化型腺癌28例和未分化型癌3例.CLE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一致者38例(82.6%,38/46),两者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20;胃黏膜活检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一致者28例(60.9%,28/46),两者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437.CLE对癌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7.6% (40/41)、80.0%(4/5)、97.6%(40/41)、80.0% (4/5)和95.7% (44/46).结论 CLE对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病理组织学一致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蓝光成像放大内镜(blue-laser imaging magnifying endoscope,BLI-ME)下JNET(Japan NBI Expert Team)分型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效力。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2月间入院接受蓝光成像放大精查患者的内镜图片,4位高年资内镜医师对上述病变图片进行JNET分型并预测其病理类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读片的诊断效力。结果入选34例患者的40个病变,包括非肿瘤性病变3个、腺瘤20个、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下浅层癌10个、黏膜下深层癌7个。4位医师诊断准确率为75.00%~87.50%,JNET各型准确率为65.38%~95.89%。分别计算JNET各型的诊断效力,灵敏度为60.71%~91.67%,特异度为84.17%~97.73%,阳性预测值为63.46%~95.89%,阴性预测值为88.51%~99.31%;对于表面结构判断的信心为73.08%~100.00%,表面微血管形态信心80.77%~100.00%,总体分型信心67.31%~100.00%。任意两位医师间契合度Kappa值为0.630~0.887,4位医师总体相关系数为0.880。结论基于蓝光成像放大观察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进行JNET分型具有较好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显微内镜(HRME)评估临床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黏膜愈合的诊断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30例UC患者,采集HRME图像,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制定HRME评估结肠黏膜状态的诊断标准。再对67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先行标准内镜评估结肠黏膜状态并获取活检标本,再对标本采集HRME图像。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标准内镜与HRME评估溃疡性结肠黏膜愈合的准确性。 结果 根据腺体形态、腺体排列方式、腺体开口及炎细胞浸润等指标制定HRME评估UC黏膜状态的标准,分为0~3级共4个级别。67例患者113个位点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标准内镜评估UC患者黏膜愈合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468%(21/47)、9091%(60/66)、7778%(21/27)、6977%(60/86),与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379(P<005);HRME成像评估UC患者黏膜愈合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23%(41/47)、9545%(63/66)、9318%(41/44)、9130%(63/69),与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835(P<005)。 结论 HRME可对UC患者结肠黏膜实现实时虚拟病理组织成像,评估黏膜愈合的准确性优于标准内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蓝激光成像(blue laser imaging,BLI)技术与碘染色对多原发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06~2018-0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病理诊断为食管癌的437例患者,对比内镜下BLI与碘染色对多原发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证实的多原发食管癌共47例,占所有食管癌患者的10. 75%(47/437);共检出癌灶99个,分布于食管上段24个,中段58个,下段17个;早期食管癌27个,进展期食管癌72个。BLI诊断多原发食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 36%、99. 49%。碘染色诊断多原发食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 74%、98. 97%。BLI和碘染色在诊断多原发食管癌上与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 914; Kappa=0. 930)。但是BLI与碘染色对多原发食管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内镜下BLI与碘染色对多原发食管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直肠癌"DISTANCE"评估的术前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9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3.0T MRI检查。分析直肠癌T分期、N分期、环周切缘(CRM)状态、壁外血管侵犯(EMVI)状态、肿瘤下缘到肛缘距离(DIS),获取"DISTANCE"报告,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0T MRI诊断直肠癌T分期、N分期及CRM状态、EMVI状态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MRI与病理诊断,术前MRI测量DIS结果与术后病理测量DIS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诊断直肠癌T1-2期、T3期、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7.37%、85.26%、93.68%,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0.658、0.671、0.632 (P 0.01)。MRI诊断直肠癌N_0期、N_1期、N_2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6.84%、74.74%、76.84%,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547、0.427、0.369(P 0.01)。MRI评估直肠癌CRM状态准确率为89.47%,与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672(P 0.01)。对病理诊断的69例≥T3期直肠癌患者进行EMVI评估,发现MRI评估直肠癌EMVI状态的准确率为75.79%,与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368(P 0.01)。结论 3.0T MRI可准确描述直肠癌术前影像学分期,为直肠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