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2.
3.
目的 对橘红胎的性状特征及黄酮类成分进行测定,为制定橘红胎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54批样品,观察其果实形状特征,测定总黄酮、柚皮苷、野漆树苷、柚皮素含量。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探究橘红胎状特征与其黄酮类成分的相关性。结果 K-均值聚类分析可将橘红胎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其中一等品果实直径<20.00 mm,质量<5.00 g,总黄酮、柚皮苷、柚皮素、野漆树苷含量分别大于38.00%、35.00%、1.12%、0.09%;二等品果实直径20.00~50.00 mm,质量5~25 g, 4种成分含量分别为38.00%~30.00%、35.00%~25.00%、1.12%~0.99%、0.09%~0.08%;三等品果实直径>50.00 mm,果实质量>25.00 g, 4种成分含量分别为30.00%~10.00%、25.00%~7.49%、0.99%~0.47%、0.08%~0.04%。结论 本实验将橘红胎形状特征与黄酮类成分含量相结合,可为该药材商品等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市场调查和文献研究,了解厚朴药材商品状况;同时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实际,制定新的厚朴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现行的规格等级标准中,将厚朴药材按来源划分为温朴与川朴2个品别,再按取皮部位划分为4种规格,每一种规格又按长度和质量划分若干等级;判断厚朴药材质量优劣的依据主要是性状特征(外观质量)。在新制定的厚朴商品标准中,等级的划分则是以厚度、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为依据,即综合外观性状与药效成分(内在品质),科学评价药材质量。由于温朴与川朴的商品性状特征基本一致,外观难以区分,不再划分品别;又因蔸朴与耳朴部位重叠,规格简化为筒朴(含枝朴)、根朴、蔸朴等3种;其中,筒朴分为3个等级,根朴、蔸朴不分等(统货)。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是评价中药材质量优劣的重要参考指标,影响着同种药材价格高低,对促进中药材"优质优价",方便、规范市场交易,以及对整个中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形成演变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该文参考了大量本草典籍和相关文献,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进行了整理与分析,以期从根源上为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修改制定和中药材商品的后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作者认为,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分别为:南北朝以前的萌芽期,唐宋前后的发展期,明清阶段的成熟期和建国至今的继承发展期。作者认为临床疗效是推动商品规格等级发展的原动力,此外,国家的医药政策、国际地位、科学技术水平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商品规格等级的发展。最后,鉴于商品规格等级的演变规律分析,作者对商品规格等级的修改制定工作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广陈皮药材商品规格进行分级,拟定新的适合市场应用的广陈皮商品规格等级草案。方法:遴选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的专家,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对广陈皮样品进行两次盲法评审,专家通过观察外观性状对广陈皮药材商品规格进行等级评价。将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做进一步指标筛选,得出广陈皮商品规格感官评价核心指标,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排序,计算感官经验评价过程中专家个人重复性和专家群体一致性。结果:广陈皮商品规格的主要感官评价指标为广陈皮的气、油室、味、厚度、外表面颜色等,且重要程度为依次减弱。本次Delphi法专家、个人2次盲法评价的重复性平均值为81.4%,专家群体之间的重复性平均值为75.0%。结论:专家对广陈皮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感官评价经验是客观、可重复的,Delphi法可作为客观、规范研究中药材传统感官评价的有效手段之一。结合Delphi法实验结果和市场实际情况,拟定新的广陈皮商品规格等级草案,为最终制订等级标准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目的:为规范太子参商品市场秩序,实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定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方法:对市场上收集到的不同产地、不同等级太子参药材的9个外观性状量化指标进行测量,并结合内在质量的化学成分指标验证商品药材等级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生产和市场实际运用,制定出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结果: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合生产实际筛选出上中部直径、单个重量、50 g块根数3个指标,并划分大选、中选、小选、大统、小统5个等级。相关性分析认为,块根长度不宜作为太子参药材商品分级指标,多糖含量的高低与太子参商品等级有关系。结论:以上中部直径、单个质量、50 g块根数作为太子参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划分的外观量化指标,以太子参多糖含量作为药材内在质量评价指标。制定的太子参商品规格分为5级,各等级与市场上太子参药材等级现状及其内在品质相一致,可作为市场商品规格等级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是表征中药材品质的标志,是衡量和评价中药材质量好坏的标准,也是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梳理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形成及政策支持情况,并基于不同药用部位商品规格等级研究实例进行分析,总结了现阶段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研究状况。针对目前研究的困境及尚无统一标准的问题,从商品规格等级研究对象、方法、管理、宣传、推广和应用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远志药材商品规格等级与品质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的品质是保障其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现行的商品规格是对已有"辨状论质"传统经验的归纳与总结,但随着中药材野生品种的不断引种驯化及大范围人工种植,部分药材的栽培品在性状及品质上已发生了明显改变,造成这些药材在市场流通规格划分及品质鉴别等认识上产生了分歧。以远志Polygalae Radix为例,从其市场流通规格划分现状入手,结合现代品质评价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探讨品系/基原、产地/气候区划、生长年限/采收期及药用部位等对远志药材质量的影响,以期揭示远志药材性状与药材自身品质的相关性,为后续远志药材商品规格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明确今后远志药材品质评价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近5年中医治疗白血病的进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血病为人体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属中医学中温病、虚劳等范围 ,其在我国发病率约为2 76/10万 ,严重威胁人民健康。中医对其治疗的研究 ,开展得较为广泛 ,有些已取得较为明显的疗效 ,现就1998年以来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与分析。1研究与治疗现状中医目前对白血病的治疗 ,既有专方专药治疗 ,也有辨证治疗 ;既有结合西医化疗 ,也有单用中药治疗。唐由君用中药复方与化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700余例白血病患者 ,按中医理论将之分为4型 :气阴两虚型 ,用黄芪、当归、党参、白术、茯苓、生地黄、麦冬、小蓟、白花蛇舌草、牡丹皮、砂仁、黄精、甘草治疗 ;… 相似文献
12.
痛风是我国第二大代谢类疾病,会引起关节组织损伤及多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健康.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异常引发的尿酸升高是其发病的生化基础,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控制炎症类药物如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降尿酸类药物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其效果明显,但存在停药后易复发及不良反应较多等问题.中药治疗痛风历史悠久,具有多途径、... 相似文献
14.
DNA的高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密不可分。逆转肿瘤细胞DNA异常高甲基化、恢复抑癌基因或DNA修复基因的表达成为抗肿瘤新药开发和研究的新热点。相对于化学药物靶点的单一性及耐药性,中药具有全方位、多靶点治疗等优势。但关于中药对DNA去甲基化作用的文献报道有限,且鲜有此方面的综述。本文把相关DNA去甲基化的抗肿瘤中药及中药成分进行了梳理,根据中药功效将其分成清热类、活血化瘀类、祛风除湿类及其他类,叙述这些中药对不同肿瘤的不同靶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与DNA的高甲基化有关,开发去甲基化的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一条可行途径。中药的资源丰富,其包含的化学成分更是复杂多样,这为研究开发去甲基化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针对中医药标准存在着交叉重叠、矛盾、翻译不一致等协调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实用的中医药标准的检索与比对分析方法和系统.方法 通过中医药标准中术语关系的分析、术语定义文字的比对,设计和实现了一个中医药标准检索和分析方法和辅助系统.结果 通过具体的实验,能够有效地发现中医药标准中的术语定义、翻译的不一致性,为中医药标准的检索和比对分析提供了较好的辅助手段.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多标准数据分析、多关系分析方法、术语定义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为中医药标准检索和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17.
分析了串联质谱在生物碱类、黄酮类、甾体及三萜类、香豆素和木脂素类、酚酸类等中药单味药化学成分中的应用及在无机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皂苷等)及生物大分子(如肽、蛋白、糖肽、多糖等)三大类中药复方化学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结果显示利用串联质谱方法考察特征裂解反应,及其在结构差异上反映程度,可以发现一些独特的或新颖的裂解方式,从而了解和掌握同类化合物的特征裂解和结构上细微差别带来的质谱行为差异,并成功地用于分子鉴制.串联质谱已经发展成为中药各类成分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所提供的大量结构信息不仅对中药中成分的分析鉴定提供了依据,也为串联质谱对中药化学成分的体内成分分析奠定了基础,对中药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综述了中药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中药的研发是开发新药的重要途径。自1949年以来,大约有140种新药被通过,其中80种直接过间接的来源于药用植物。传统中药的发展面临以下四个挑战:(1)评价药效、药理活性以及机理,确定物质基础;(2)传统中药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寻找新的方法;(3)加快从中药中开发新药的进程;(4)将国际规范应用于传统中药的研发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