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卫然  陈兰仁  隗清 《安徽医药》2018,39(1):48-50
目的 观察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方式对食管癌患者术中单肺通气(OLV)时肺内分流率(Qs/Q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择期手术的食管癌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OLV开始前5分钟(T0)及OLV开始后5分钟(T1)、10分钟(T2)、30分钟(T3)、60分钟(T4)抽取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计算Qs/Qt值,同时记录OLV 1 h内肺萎陷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Qs/Qt在T1、T2、T3、T4时间点均较T0时间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T1、T2、T3时间点,Qs/Qt值高于开胸组,PaO2值低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胸组患者肺萎陷质量优于胸腔镜组,胸腔镜组肺萎陷质量I级7例、Ⅱ级13例,开胸组I级15例、Ⅱ级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行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术中OLV时,肺内分流率均增加,而且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胸腔镜手术方式并不能降低由OLV增加的Qs/Qt。  相似文献   

2.
王莉珍  柴小青 《安徽医药》2016,37(12):1512-1515
目的 研究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肥胖患者不同通气模式对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肥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呼吸末正压通气联合保护性肺通气组(P组)和肺复张组(R组),每组20例。于气腹前5分钟(T0),气腹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90分钟(T4),气腹结束后5分钟(T5)和拔管前5分钟(T6),出PACU即刻(T7),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动脉氧分压(Pa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记录气道峰压(Ppeak)、及肺动态顺应性(Cdyn)。记录各组患者到达气管拔管指征的时间和送出麻醉复苏室(PACU)标准的时间。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 P组T3、T4、T5、T7时的PaO2,T2、T3、T4、T7时的PaO2/FiO2,及T2时的Cydn较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T3、T5、T6时的PaO2,T2、T3、T4、T6、T7时的PaO2/FiO2,及T2、T3、T4、T5时的Cydn较C组均升高,T2、T3、T4、T5的Ppeak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及R组达到拔管标准的时间、送出PACU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在T2、T3及T4时的Ppeak较P组降低,Cdy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复张及呼气末正压通气联合保护性肺通气两种通气模式均能改善肥胖患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肺功能,促进术后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陶文辉  张庆 《安徽医药》2015,36(11):1391-139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PLIF)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60例拟行PLIF患者随机等分为U1组(AHH+5 KU/kg UTI)、U2组(AHH+15 KU/kg UTI)和C组(AHH)。分别在入室即刻(T0)、AHH完成即刻(T1)、术毕2 h(T2)以及术后6 h(T3)、12 h(T4)、24 h(T5)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降钙素原(PCT)浓度。结果 术后3组患者IL-6、TNF-α、PCT浓度均升高,但U1组和U2组增高幅度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U2组IL-6、TNF-α和PCT浓度分别在T2-5和T4-5时点低于U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UTI用于实施AHH的PLIF患者,可阻抑血浆IL-6、TNF-α和PCT浓度升高,乌司他丁剂量为15 KU/kg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查晓亮  夏晓琼  夏书江  王炎  查显忠 《安徽医药》2017,38(11):1425-142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LV)期间脑氧饱和度(rSO2)变化与术后谵妄(POD)的关系,以及rSO2与麻醉监测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拟行右侧OLV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应用无创脑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并记录清醒状态(T1),OLV前5 min (T2),OLV后10 min (T3)、30 min (T4)、60 min (T5),OLV结束后15 min (T6)6个时间点的rSO2,同时记录相应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HR。术后3天内,采用谵妄评定量表(CAM)对患者进行谵妄评估,记录患者POD的发生情况;分析OLV期间rSO2的变化与POD间的关系,以及rSO2与MAP、PETCO2、HR间的相关性。结果 T3、T4、T5时rSO2较T1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T5之间r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之间r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6时rSO2回升至接近T1时水平,且与T1时rS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脑组织rSO2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共有6名患者发生POD,发病率15%,POD患者OLV期间rSO2下降比率与非POD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V期间rSO2的下降与MAP、PETCO2、HR均无相关性(r=0.193、0.103、0.242,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OLV期间rSO2出现下降,发生POD的患者,rSO2下降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郭凤林  柴小青 《安徽医药》2016,37(9):1075-1078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单独或联合用药对全麻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地佐辛组(DEZ组)和右美托咪定+地佐辛组(DD组),每组20例。DEX、DD组于麻醉诱导前15分钟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DEZ组和DD组关腹时静脉注射地佐辛,C组关腹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记录入PACU(T0)、吸痰拔管(T1)、拔管后5分钟(T2)及10分钟(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拔管后10分钟(T3)、30分钟(T4)、60分钟(T5)的VAS、Ramsay评分。结果 同C组相比,T0~T3时DEX、DEZ、DD组MAP降低,DEX和DD组HR减慢(P<0.05),T3~T5时DEX、DEZ和DD组VAS评分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增加(P<0.05)。同C组比较,其他各组躁动率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D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躁动率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单独或复合用药可使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拔管后躁动和寒战发生率降低,复合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魏氏鼻咽通气道在鼾症患者气管插管前经声门上喷射通气应用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9年1~11月在解放军第九一○医院拟行全麻的鼾症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魏氏声门上喷射通气组(W组)与面罩通气组(M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后,W组经鼻插入魏氏鼻咽通道行声门上喷射通气,M组双手扣面罩通气。5 min后气管插管,记录在给氧去氮5 min自主呼吸时(T0)、麻醉诱导后无自主呼吸1 min(T1)、2 min(T2)、3 min(T3)、4 min(T4)和5 min后插管后即刻(T5)用超声测量的膈肌波动振幅均值、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气[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过程中SpO2<90%、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波动≥术前20%的发生情况,并记录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膈肌呼吸运动振幅、PaO2、PaCO2和PETCO2指标在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组患者膈肌呼吸运动振幅和PaO2较高,W组患者PaCO2和PETCO2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T5时膈肌呼吸运动振幅和PaO2升高,PaCO2和PETC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与时间对各指标的差异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组患者下颌角皮肤红肿淤青、胃肠胀气的发生率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魏氏声门上喷射鼻咽通气道可为鼾症伴有肥胖患者气管插管提供满意的声门上通气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丙泊酚与依托咪酯乳剂在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9年1月一2021年8月收治的重症医学科(ICU)机械通气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案不同分为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每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乳状注射液1~2 mg·kg-1,人工缓慢静推3~5 min。依托咪酯组给予依托咪酯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0.2~0.4 mg·kg-1,缓慢静推。操作中若患者躁动明显或呛咳剧烈影响进境,或气管壁出血,则追加丙泊酚30mg或依托咪酯6mg。比较两组给药前5 min (T0)、给药后-入镜即刻(T1)、入镜后3 min (T2)、入镜后10 min (T3)、撤镜即刻(T4)、术毕5 min (T5)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脑氧饱和度(rSO2)差异,比较两组药物平均使用量、追加药物次数、麻醉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医生对镇静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T1、T4、T5时两组BIS均低于本组T0时,T2、T3时高于本组T1时(P<0.05);T0、T2、T4、T5时两组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丙泊酚组BIS低于依托咪酯组(P<0.05);T1、T2、T3、T4时丙泊酚组HR、MAP低于依托咪酯组(P<0.05);T0、T5时两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T4、T5时两组RR、SpO2、r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药物平均使用量多于依托咪酯组,追加药物次数少于依托咪酯组(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呛咳反应发生率高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躁动发生率差、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医生对镇静效果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与依托咪酯乳剂在ICU机械通气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中均具有良好镇静效果,其中依托咪酯药物平均使用量较少,对HR、MAP、BIS影响较小,但追加药物频次、呛咳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术中iv维生素C对心肺转流下行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在心肺转流下行心脏手术最终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序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和维生素C组(33例)。维生素C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10 min、体外循环后并行开始前10 min、胸骨完全闭合后予iv维生素C注射液,1 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总量3 g。对照组患者在同等时间静脉注射10 mL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度评分及种类。分别于插管后10 min(T0)、胸骨完全闭合后(T1)、术后第1天(T3)、术后第3天(T3)记录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并于T0、T1记录肺动态顺应性(Cd)、肺静态顺应性(Cs)。观察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刻比较,两组T1~T3时刻PaO2/FiO2、A-aDO2明显降低(P<0.01);两组T1时刻Cd、Cs明显升高(P<0.05)。维生素C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73%(P<0.05)。与对照组相比,维生素C组患者术后肺部评分显著降低(P<0.01)。术后患者其他并发症以房颤最常见,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iv维生素C能够降低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评分,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匡燕  肖广莉  沈伯雄 《安徽医药》2016,37(11):1355-135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麻醉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臂丛麻醉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A、B、C组,每组40例。A组术前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B组在阻滞前10 min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泵完;C组在阻滞前10 min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泵完,同时术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记录3组患者给药前(T0)、给药10 min后(T1)、20 min后(T2)、30 min后(T3)、60 min后(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 与B、C两组比较,A组患者的感觉完全阻滞时间、运动完全阻滞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3、5.849,P=0.007、0.004)。与给药前(T0)HR、MAP和OAA/S评分相比,A组仅T1时显著降低,C组T1~T4均显著降低(P均<0.05);B组各个时刻均保持平稳(P均>0.05);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A组患者T1时刻低于B组,C组患者T1~T4时刻均低于B组,且T2~T4时刻低于A组(P均<0.05);3组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中因心率减慢而给予阿托品治疗的例数多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P=0.02)。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0.
陈红  张淼  李锐 《安徽医药》2018,39(1):45-47
目的 探讨综合保温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复苏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2017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45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接受手术先后顺序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72例)和对照组(73例)。干预组给予综合保温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入复苏室即刻(T1)、入复苏室15分钟(T2)、入复苏室30分钟(T3)的鼻温数值、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复苏期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在T0时的鼻温、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T1、T2、T3时点的鼻温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T1、T2时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低血压外,干预组患者低体温、低氧血症、通气异常、高血压、苏醒延迟、寒颤、躁动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苏醒时长(17.5±2.2)分,亦低于对照组的(45.3±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采取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降低复苏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期间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62例,根据不同麻醉方式的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咪达唑仑麻醉)和观察组(实施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各81例。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水平,术前(T0)、术后24 h(T1)及48 h(T2)的MoCA评分,T0、术后第1天(T3)、2天(T4)的术后相关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Cor、NE水平及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T1、T2时观察组的MMSE评分、T3、T4时的睡眠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陈广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4,(25):120-122,125
目的:探讨七氟醚与异丙酚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为PR组;30例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为SR组。比较两组的PaO2、PaCO2、PETCO2、Ppeak、QS/QT和肺动态顺应性。结果两组的PaCO2在气腹后5 min、气腹后15 min、放气后15 min较麻醉诱导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PaO2和QS/QT在气腹前5 min、气腹后5 min、气腹后15 min、放气后15 min较麻醉诱导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peak在气腹后5 min、气腹后15 min较气腹前5 min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气后15 min恢复到气腹前5 min水平,SR组的Ppeak在气腹后5min、气腹后15 min显著高于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ETCO2在气腹后5 min、气腹后15 min较气腹前5 min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肺动态顺应性在气腹后5 min、气腹后15 min较气腹前5 min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组的肺动态顺应性在气腹后5 min、气腹后15 min显著低于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七氟醚麻醉相比,异丙酚麻醉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对肾移植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7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和维持用药方式相同,治疗组在开始缝皮前静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0.02 mg/kg,对照组给予相同容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术后拔管前5 min(T_1)、拔管即刻(T_2)、拔管后5 min(T_3)、拔管后10 min(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并于拔管术后2、4、8、12h时记录患者VAS评分、Ramsay评分。观察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术后镇痛泵按压情况。结果与T_1时间点比较,对照组在T_2~T_4时间点MAP、HR水平显著升高,T_2~T_3时间点SpO_2水平下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MAP在T_3~T_4、HR在T_2~T_3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患者术后2、4、8 h VAS评分、Ramsay评分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躁动的例数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增加,术后24h内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缝皮前静注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用于肾移植苏醒期有助于术后镇痛和镇静,降低苏醒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可安全应用于肾移植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腰丛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神经阻滞组(NB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结果 与EA组相比,NB组T2时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高于EA组(P<0.05);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小于EA组(P<0.05),阻滞维持时间大于EA组;NB组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小于EA组(P<0.05);两组在麻醉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NB组中的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方面比较,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麻醉效果与硬膜外麻醉相似,且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马晓彤  陈燕琪  宋雨童  颜明 《安徽医药》2022,26(11):2270-2274
目的探究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病态肥胖病人呼吸力学及气体交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年 5―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病人 80例,分为压力控制容量保证组( P组)和容量控制组( V组)。记录插管后 5 min(T1)、建立气腹后 30 min(T2)、 60 min(T3)、撤气腹后 5 min(T4)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 Pmean)、肺动态顺应性( Cdyn)、潮气量( TV)、动脉氧分压( 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动脉氧饱和度(SaO2)并计算氧合指数( OI)、动脉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 Pa-ETCO2)、肺泡 -动脉血氧分压差( Pa-AO2)、死腔率( VD/ VT),术后 3d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排除剔除病例后, 72例病人纳入最终分析,每组 36例。在 T1T2T3、T4时点, P组的 Ppeak[( 20.6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CO2气腹后肺顺应性改变及通气方式的选择。方法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组I(30例)设置呼吸频率(RR)10次/min、呼吸时比1:2.5;组II(30例)设置RR 16次/min、呼吸时比1:1.5。定容通气设置潮气量8 ml/kg,定压通气设置麻醉机通气压力使潮气量与定容通气一致。观察两组CO2气腹前和气腹后分别行定容通气及定压通气10 min后的气道压力(PPEAK、PPLAT)、潮气量、胸肺顺应性(C)、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I、II两组在气腹后PETCO2、PPEAK、PPLAT均明显高于气腹前(P〈0.05),气腹后C均明显低于气腹前(P〈0.05)。其中组I气腹后定压通气PPEAK、PPLAT均低于定容通气(P〈0.05)。I、II组间比较,组II气腹后定容通气、定压通气PPEAK、PPLAT分别高于组I(P〈0.05), PETCO2、C分别低于组I(P〈0.05)。结论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患者,二氧化碳气腹后,应选择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模式或压力控制通气(PCV),同时随着手术时间延长, PETCO2升高,应增加呼吸频率,吸气时间不宜过短,以保证潮气量及不会过高的气道压力,呼吸时比以1:1.5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