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是规范慢性乙型肝炎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性文献,但对于慢性HBV携带者的处理,仍没有统一的意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诊断对指导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们对慢性HBV携带者和HBeAg阳性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74例的肝穿刺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占人群10%,并发相关性肾炎比例约为8.8%。临床上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也不少见。无论是乙肝相关性肾炎还是慢性肾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均较棘手,目前尚无规范化治疗方案。为了探索有效治疗方法,我们观察了霉酚酸酯(MMF)、中小剂量泼尼松和抗乙肝病毒药物拉米夫定联合治疗13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现将疗效和不良反应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消化湿方治疗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患者均给予分消化湿方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时,ALT、AST、HBV-DNA、HBeAg血清学转换等指标变化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分消化湿方治疗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总有效率为88%。结论分消化湿方治疗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能够起到保肝降酶、抗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HbsAG和HBV-DNA均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苦参素注射液和苦参素胶囊序贯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护肝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GPT16复常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1).结论: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肯定,且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学4P模式与替比夫定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不断进步,21世纪医学管理模式已经由预防、预测、个体化的“3P”(prevention,prediction,personalization)模式进入包括患者参与(participation)在内的“4P”模式,意味着现代医学已从技术至上走向人文关怀。这种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于慢性疾病的防治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高,预后不良,是危及健康的重要疾病。抗病毒治疗是预防、延缓和阻止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根本治疗方法,而且需要长期维持治疗。替比夫定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以下就现代医学的4P模式与替比夫定的临床应用谈谈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6.
阿德福韦酯(ADV)是抑制HBV的有效药物,现已广泛应用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因与其他核苷(酸)类似物无明显交叉耐药,且安全性良好,也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较理想的抗病毒药物,现就ADV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正【内容简介】本视频继续上期视频介绍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孕前、妊娠期以及孕后的相关治疗,若女性患者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则其怀孕可能性小(怀孕率约为1/5 950),而自发性流产率、早产率、围产期病死率均较高,且胃肠道出血也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相关治疗带来的效益可能大于胎儿承受的风险。分析产妇因素:许多非晚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处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分析正常的免疫耐受期则无需治疗,如果可接受疾病进展的风险,应考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该指南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9.
目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已成为导致乙型肝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国外为80%~90%,国内为50%~78%[1].近年来,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相关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11.
针对60例ALT在40-80U/L之间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肝组织病理学观察,总结出21.6%的患者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5%的患者达到早期肝硬化的程度.得出慢性轻度乙型肝炎进行肝穿刺是很有必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盼望已久的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新版<指南>)于2010年12月10日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医学界的一件大事.该指南总结了2005年版<指南>发布5年以来,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并结合了我国的国情,对我国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就<指南>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和抗病毒治疗内客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13.
拉米夫定(lamivudine, LAM)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核苷类药物.近年来,尽管新的高效耐药性低的核苷(酸)类药物不断问世,LAM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本文就国内外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的有效药物,为目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药物,但在重视其治疗作用的同时亦应注意干扰素可能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现报告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发白癜风1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甘胆酸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男35、女13例,用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时测定肝功、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甘胆酸水平。结果 血清甘胆酸水平与治疗期末HBVDNA是否阴转有关(P=0.006),治疗期末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应答者的血清甘胆酸水平均在治疗后3个月即开始下降,而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无应答者的血清甘胆酸水平至治疗6个月开始下降。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中血清甘胆酸水平的变化与拉米夫定的疗效有关。检测血清甘胆酸水平对拉米夫定的疗效监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辉凯 《中国科学美容》2011,(10):117-117,126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ALT正常率分别为22.2%、52.2%、73.3%、9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BV-DNA转阴率6个月、12个月分别为76.7%、91.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YMDD变异率6个月、12个月分别为1.1%、1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生化及病毒应答率,显著降低治疗过程中变异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苦参碱治疗,治疗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清ALT与AST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述值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改善预后肝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国内外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疗效,胸腺肽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弥补拉米夫定治疗中免疫调节功能不足的缺点,二者联合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丹 《中国科学美容》2011,(15):110-110,126
目的比较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分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干扰素组及阿德福韦酯组各25例,分别采用干扰素及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6、12个月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HBV-DNA阴转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及阿德福韦酯作为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常用药物疗效均比较明显,但阿德福韦酯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