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 引 言 本文作者通过对 30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采用匀浆膳和能全力营养液 ,进行临床营养治疗效果的观察 ,探讨颅脑损伤后病人营养支持方法的合理性。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我院 1 999- 2 0 0 1年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 30例 ,男 2 0例 ,女 1 0例 ,年龄 1 6~ 6 相似文献
2.
3.
我院自2004年以来,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别采用普通配方和低糖配方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观察其对患者的代谢和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乳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61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乳剂治疗,对照组31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两组无差异。分析两组病人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30例病人中,除1例因发生较重的并发症而暂时中断肠内营养外,其余病例均顺利接受了早期肠内营养,其营养指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中非常重要,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引 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 ,能量消耗明显增加 ,营养支持在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早期禁食、控制入液量以及颅脑损伤及其并发症所致的胃肠道功能和机体代谢紊乱 ,使营养支持治疗在临床实施中较为困难。我科对 2 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现初步分析其可行性及总结治疗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经验。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9年 3月至 1 1月间收治入院的 2 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男 1 5例 ,女 5例。肠内营养支持开始时 GCS评分 :≤ 5分 8例、6~ 8分 1 0例… 相似文献
6.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2~3天内插胃管或鼻肠管采取正确方法实施胃肠内营养,配合静脉营养,可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康复,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危重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外营养(TPN)过渡到早期肠内营养(EN)的临床意义。方法:治疗组21例危重颅脑损伤病人术后第2d开始TPN、72小时过渡到EN,10d后完全EN,观察血糖、白蛋质、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病率及预后。对照组19例常规治疗的危重颅脑损伤患者。结果:治疗组各项技术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颅脑损伤患者早期EN能有效地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添加精氨酸的肠内营养对重度颅脑损伤大鼠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添加精氨酸(Arg)的肠内营养(EN)对重度颅脑损伤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重度颅脑损伤大鼠模型,30只SD雌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重度颅脑损伤后普通EN组(B组)和重度颅脑损伤后EN Arg组(C组),每组10只。C组给予Arg 0.8 g/(kg.d),B组给予等量的L-酪氨酸。早期(颅脑损伤后4~6 h)给予EN和EN Arg,连续灌喂7 d后,取外周血标本。采用吞噬白念珠菌计数法、链酶亲和素-生物素(SABC)法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白细胞吞噬功能、T细胞表型CD4 、CD8 含量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重度颅脑损伤后两实验组大鼠免疫功能均明显下降。C组大鼠的CD4 、CD4 /CD8 细胞比值、IL-2水平以及白细胞吞噬率都非常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可导致大鼠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添加Arg的肠内免疫营养能有效地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肠内营养制剂(EN)具有方便、经济、使用安全、较易监护的优点,当消化道尚有部分功能可取得与肠外营养(PN)相同的效果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颅脑损伤的病人在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产生一系列临床和代谢改变,如机体能量代谢增高、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糖代谢紊乱等导致营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日益受到重视,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增加患者抵抗力、减少并发症。本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进行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旨在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以代替肠外营养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合理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于早期持续鼻饲营养素,静脉营养补充不足;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伤后6天鼻饲流质。结果实验组的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志恢复快,生存质量也显著改善。结论早期营养鼻饲配合静脉营养有利于维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和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武鑫媛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6):30-31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症,发病急骤且死亡率、致残率高。该病常并发急性胃黏膜病变,即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可高达91%,其出血发生率为16%~47%[1]。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和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得到重视[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保障肠内营养治疗的顺利进行,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现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相关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孙伶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0):158-160
目的:观察营养泵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29,营养泵肠内营养供给)与参照组(n=29,传统营养供给方式)。结果:治疗前后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PA、Hb、TRF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过程中,营养泵营养供给与传统营养供给方式均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但是营养泵的运用所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匀浆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外科无肠内营养禁忌证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匀浆膳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2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一般流质食物,匀浆膳组给予我院自制的匀浆。分别于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3w后测定三头肌皮皱、白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并观察两组发生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匀浆膳组肠内营养支持3w后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有正常或接近正常胃肠道功能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匀浆不失为肠内营养支持时一种理想选择,以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老年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在老年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31例老年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n=16)和肠外营养支持组(n=15),在营养支持前一天及营养支持后测血清白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每天观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与肠外营养比,早期肠内营养病人血清白蛋白水平增加,GPT和血糖减低,并发症少。结论:老年颅脑损伤病人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和有效的,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7.
我科采用本院营养科按WHO/FAO推荐的供应标准配制的混合奶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尽早开始肠内营养,大大降低了病人住院期间感染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相关病死率,现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应激高血糖病人应用低糖类肠内营养(EN)制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病人使用低糖类EN制剂(瑞代),对照组病人使用匀浆膳,均经鼻胃管滴入。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糖,血清清蛋白(ALB),血清钾、钠、氯和血脂的变化。结果:EN支持后,试验组病人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ALB水平均明显升高,而血脂无明显变化。治疗14 d后,试验组病人需加用胰岛素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病人选用合适的EN配方,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方式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病人的住院号分为A、B两个观察组,每组各60例,A组应用容量泵间歇性输注肠内营养,B组用容量泵24h持续均匀输注肠内营养。对照两组营养状况指标(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淋巴细胞值、TSF、AMC、血糖等)以及呕吐返流、腹泻腹胀、胃肠道出血、肝功损害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营养指标观察显示两组营养效果接近,两组临床检查数据比较氮平衡、血红蛋白、白蛋白、电解质、淋巴细胞总数、TSF、AM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糖血糖控制、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呕吐返流发生率、肝功能异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胃潴留、腹泻、反复消化道出血、二重感染的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输注与连续输注营养效果接近,间歇输注比连续输注有更多活动时间,类似于正常膳食的间隔,其胃潴留、腹泻、反复消化道出血、二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