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组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胎儿娩出难度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07例再次剖宫产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其中I组新式剖宫产86例,Ⅱ组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92例,Ⅲ组下腹纵切口式剖宫产229例,比较三组再次剖宫产手术时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娩出困难发生率、盆腹腔粘连情况、术后情况。结果:Ⅱ组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及胎头娩出困难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Ⅱ组的腹直肌粘连及腹膜粘连的发生率高于I组和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后再次剖宫产的胎儿娩出时间及娩头困难的发生率低于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腹直肌、腹膜的粘连也小于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新式剖宫产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缝合简单、术后粘连小、娩头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手术难易程度及盆腔粘连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50例为观察组,首次行传统剖宫产再次剖宫产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再次剖宫产进腹时间、取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结果观察组进腹时间、取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观察组发生率高俨〈0.05)。结论新式剖宫产再次剖宫产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严重,增加手术难度,因此选择该术式时应充分考虑其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手术难易程度及盆腔粘连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50例为观察组,首次行传统剖宫产再次剖宫产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再次剖宫产进腹时间、取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结果观察组进腹时间、取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观察组发生率高俨〈0.05)。结论新式剖宫产再次剖宫产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严重,增加手术难度,因此选择该术式时应充分考虑其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076-5078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将第二次行剖宫产手术的160例产妇分为两组,其中首次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80例为A组,首次行stark式剖宫产术患者80例为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腹腔粘连情况、胎儿娩出时间。结果:B组手术时间>60 min的占6.3%,出血量大于700 ml的占8.8%,重度粘连发生率为6.3%,胎儿娩出时间低于15 min者占52.5%,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组比较,stark式剖宫产术更加简单、创伤及术后粘连更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首次剖宫产不同腹壁切口影响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具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再次剖宫产手术经产妇临床资料,根据首次剖宫产手术腹壁切口方式的不同分组,每组61例。对照组沿着前次剖宫产手术时的瘢痕处横向切开,观察组按照原先纵切口位置行纵向切口,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腹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开腹时间和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腹腔总粘连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采用腹壁纵切,能够降低再次剖宫产产妇腹腔粘连情况,缩短剖宫产术中手术时间、开腹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相比腹壁横切更具有优越性,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梅河口市医院再次剖宫产的270例进行回顾分析。以其中第一次横切口新式剖宫产135例为观察组,第一次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13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所见腹腔粘连程度、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手术费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再次剖宫产术中所见腹腔粘连程度重,胎儿娩出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横切口新式剖宫产孕妇再次剖宫产时腹壁各层的粘连重、开腹困难、术中出血多。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必须剖宫产时应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吴国珍 《中国卫生产业》2014,(8):144+146-144,146
目的探讨stark式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再次剖宫产产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初次剖宫产方式,将其分为A、B两组,A组行stark式剖宫产,B组行传统剖宫产,比较两组患者再次剖宫产发生腹腔、腹壁粘连程度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情况。结果A组产妇的腹腔、腹壁粘连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产妇的胎儿娩出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与传统刮宫产相比,stark式剖宫产产妇再次妊娠发生腹腔、腹壁粘连的程度更严重,容易引起开腹时间长、出血量多等不良现象,所以初次剖宫产时应慎重选择stark式剖宫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取120例既往行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改良组)、134例既往行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腹壁纵切口组)、94例既往行新式剖宫产术后(新式剖宫产组)需二次剖宫产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改良组与腹壁纵切口组、新式剖宫产组比较,在腹壁、腹腔粘连、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术后腹壁、腹腔粘连发生率最低,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次之,新式剖宫产最高,对可能需要二次开腹患者,首次剖宫产宜选择改进式横切口微痕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析采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再次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n=60)行新式剖宫产术,观察组产妇(n=60)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腔粘连发生率为16.66%、娩出时间为15.10±2.7Omin、手术操作时间为31.23±4.60min、创伤出血量为187.49±27.60ml,对照组的盆腔粘连率为30.00%、娩出时间为18.50±3.80min、手术操作时间为43.12±5.30min、创伤出血量为260.78±25.90ml;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新式剖宫产术相比,产妇并发盆腔粘连率低、安全性高及手术操作便捷,对于行再次剖宫产的产妇具有显著的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新式剖宫产对再次妊娠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对再次妊娠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对80例首次术式为新式剖宫产的再次妊娠妇女作为观察组,将86例首次术式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再次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进行多项指标的对照观察。结果: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术再次妊娠的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术中观察子宫愈合情况、再次剖宫产术后体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各层的粘连,取头困难病例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手术总时间、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新式剖宫产引起粘连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严重,导致进腹时间延长,取头困难,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对再次妇科手术切口的选择增加了困难。但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第二产程剖宫产12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第一产程剖宫产514例为对照,分析比较两组的产后岀血率、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撕裂、产后岀血、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如: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颅内岀血的发生率。结果:第二产程组术中出血量及产后岀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第一产程组(P<0.05),术后病率及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二产程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及吸入综合征、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与第一产程剖宫产相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较一般头位急症剖宫产对母婴更为不利,因此,在掌握适当指征,避免不必要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的同时,应尽量避免第二产程剖宫产,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阻断球囊预植入术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止血及手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直接采用剖宫产治疗的31例为对照组,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采用腹主动脉阻断球囊预植入术治疗的31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结局(转ICU率、子宫切除、新生儿窒息、下肢血栓)。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转ICU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下肢血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阻断球囊预植入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止血效果良好,且能显著降低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3.
赵广蕊 《中国卫生产业》2014,(14):35+37-35,37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住院的非宫内窘迫因素而是因疤痕子宫或胎位异常足月妊娠行剖宫产的病例170例,麻醉方式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根据麻醉记录单中的血压情况进行分组,术中出现低血压组85例为A组。术中未出现低血压者85例为B组,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窒息率。结果 A组新生儿发生重度窒息发生率为16.5%,B组新生儿发生重度窒息发生率为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母体出现血压降低,会造成新生儿发生窒息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对早产儿血气、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新生儿贫血、颅内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早产儿80例,根据分娩方式将80例早产儿分为自然分娩组(36例)及剖宫产组(44例),对比两组早产儿产后1d内的血气、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学、血常规、新生儿贫血、颅内出血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与剖宫产组相比,自然分娩组早产儿胎龄较小(t=2.523,P<0.05).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在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05、0.421、1.666、1.292、0.097,均P>0.05).酸碱度(pH)、碱剩余(BE)、碳酸氢根离子(HCO3-)在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79、0.826、1.842,均P>0.05).血Na、血Cl、血Cr、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26、0.849、1.418、0.402、0.567、1.240,均P>0.05).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贫血及颅内出血发生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1.935、2.184、2.018,均P>0.05).结论 剖宫产及自然分娩对早产儿血气、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贫血及颅内出血的影响无差别,因此临床上应严格掌控剖宫产的指征,以降低临床上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阴道顺产与剖宫产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在阳春市人民医院产科中心分娩的120例初产妇展开研究,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为阴道顺产,观察组采用剖宫产,两组均在产后第6周进行早期盆底功能检查,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尿失禁、阴道脱垂、子宫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膀胱颈与耻骨联合下缘水平线间的垂直距离(BSD)高于对照组,膀胱尿道后角(RA)、膀胱颈移动度(BN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顺产对于盆底功能及盆腔结构的不良影响大于剖宫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更高,而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阴道顺产、剖宫产初产妇的盆底功能,剖宫产初产妇的盆底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取胎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680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中发生取胎困难的135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取胎顺利的545例剖宫产为对照组.结果胎儿娩出困难主要原因:胎儿因素占70.37%、子宫因素占14.81%、医源性因素占8.15%、术中子宫切口位置选择不当占4.42%、腹壁切口或子宫切口相对小占2.22%.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子宫切口撕裂、脏器损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等并发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剖宫产术只有手术指征选择准确、手术操作娴熟、技巧良好、耐心、细致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式剖宫产术盆腔粘连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方法:对77例重复新式剖宫产术分析,将2005年前未缝合与2005年后缝合腹膜手术比较盆腔粘连情况。再次妊娠距前次手术时间<2年与2~4年及>4年)比较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未缝合腹膜组盆腔粘连>缝合腹膜组(P<0.01)。再次妊娠距前次手术时间<2年与2~4年者比较,原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年与>4年比较,原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时缝合腹膜可减少盆腔粘连。剖宫产再次妊娠少于2年,原子宫切口愈合差,下次妊娠增加与子宫破裂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滋阴润肠口服液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服用滋阴润肠口服液,对照组40例未服用该药。观察两组产妇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腹部胀痛、伤口疼痛及恶心呕吐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为(30.13±14.24)h、第1次排便时间为(41.23±13.11)h,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腹部胀痛、伤口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3.33%、36.67%,均少于对照组产妇(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口服滋阴润肠口服液能缩短排气、排便时间,能有效促进产妇剖宫产术后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成功的因素以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 638名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孕妇,根据阴道试产成功与否分为阴道分娩成功组(1 038名)和阴道试产失败组(600名)。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率、子宫破裂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总结影响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相关因素,影响母婴结局的相关因子。结果孕妇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情况与年龄、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入院宫口的扩张情况、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是否紧急入院及有无阴道分娩史之间有关联;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率、子宫破裂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成功与孕妇年龄≤35岁、产前BMI30 kg/m~2、距离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10年、有阴道分娩史、紧急入院以及入院时宫口扩张≥6 cm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再次剖宫产术中应用剖宫产产钳解决娩头困难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所有于本院行再次剖宫产且出现娩头困难问题的产妇中随机选择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一组40例设定为研究组,一组40例设定为对照组.研究组全部给予剖宫产产钳方法解决再次剖宫产娩头困难问题,对照组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