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医学新生婚恋观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高校医学新生的婚恋观现状,探讨大学新生婚恋观的特点,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婚恋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320名医学新生进行婚恋观调查.结果 高校医学新生恋爱发生率为20.6%,婚恋观较积极,大部分学生认为恋爱是婚姻的前奏,婚姻应该从一而终,双方保持忠诚;当代大学生性观念较为开放,部分学生对婚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格类型与大学生恋爱观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恋爱观调查问卷和MBTI人格类型的调查问卷对某校247名大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在择偶标准(t=8.335,P0.05)、恋爱动机(t=-2.551,P0.05)和性行为取向(t=2.674,P0.05)上存在着差异;2恋爱观问卷中的1个因子—择偶标准与MBTI人格类型中的T类型呈显著正相关(r=0.149,P0.05),与F类型呈显著负相关(r=-0.152,P0.05)。结论:1男生在择偶标准上比女生更理想,而女生比男生更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对于恋爱中的性行为,男生会显得更为开放,而女生是属于比较传统的;2大学生MBTI人格类型中的TF(思维-情感)维度会较大的影响大学生在恋爱观中的择偶标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个别访谈,对大一女生恋爱现状、恋爱取向、恋爱行为、恋爱影响4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解析大一女生在恋爱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多维解读,并对其恋爱心理进行调适,以期为社会、学校、家庭在处理大一女生恋爱这一客观存在现象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以文化和性别研究为背景,旨在了解未婚单身女博士生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方法自编“未婚单身女博士婚恋观深度访谈提纲”,以代表性个案选样为原则,邀请5位未婚单身的女性博士研究生接受访谈。结果女博士生在单身状态、择偶观、恋爱观和婚姻观方面,既与一般女性有相似的看法,又具有独特的观点。作为高学历、高年龄、高感情要求的女性,女博士生在择偶过程中往往感觉“高处不胜寒”,因为择偶的社会限制和自我限制,她们在婚姻和恋爱问题上充满矛盾。结论通过本研究,更深刻地体会和理解未婚单身女博士生对待婚姻和恋爱的看法。正确对待女博士生的婚恋问题,并予以真诚的关怀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菏泽学院本科生821人进行心理测查。结果通过t检验和方差分析发现,以轻度心理问题标准进行筛选,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29.1%,以中度心理问题标准,心理问题检出率12.8%;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在强迫因子(F=27.34,P<0.05)上,大一女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男生,大二男生显著高于大一男生,大二女生显著高于大四女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F=8.876,<0.01)上,农村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在躯体化因子(F=4.427<0.05)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大二学生相比于大一和大四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结论菏泽学院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虽好于全国大学生但差于全国正常人常模。  相似文献   

6.
正走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随处都能看见那一对对相依相偎的情侣。笔者拦住一位迎面走来的高个子男生,向他了解校园大学生的同居现象,他笑了笑,很平淡地说:"在大学里没有谈过恋爱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没有不想谈的,除非他有问题。而恋爱过的,很少没有同居过。"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体现,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西方婚恋观的传入,年轻人的婚恋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居已经不知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一新生学校适应不良与自我概念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学校适应不良量表和自我描述量表对392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一新生学校适应不良检出率为71.2%;学校适应不良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t=-2.087,P0.05),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无统计学差异;(2)自我描述总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t=-2.350,P0.05);农村学生显著高于城市学生(t=-5.093,P0.05);(3)大一新生自我描述总分及3个自我概念维度与学校适应不良存在正相关(r=0.583,0.582,0.430,0.511;P均0.01);(4)多元逐步回归显示,一般自我概念与非学业自我概念能很好地预测适应不良。结论:大一新生自我概念影响其学校适应不良水平,提高大一新生自我概念水平有利于改善学校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探讨青少年睡眠现状,为其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整群选取南昌市某高中927名学生和高等院校381名大一年级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开展睡眠质量调查.结果 男生每天睡眠时间较女生长;睡眠障碍检出率为46.48%,女生睡眠障碍检出率(50.16%)高于男生(43.01%);高中不同年级学生与大一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心理学专业学生五态人格特征。方法采用五态人格测验表对188名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男生和女生在阴阳平和上得分最高(男生=56.01,女生=52.93);在阴阳平和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得分(t=2.036,P=0.043);在少阴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得分(t=2.463,P=0.015);②各年级的学生在阴阳平和上的得分最高(大一=57.56,大二=52.55,大三=52.65,大四=56.35);③大一学生在太阴上的得分低于其他年级的学生(F=5.008,P<0.01或P<0.05)。结论阴阳平和是该校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主流人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父亲教养方式量表对3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一学生在自我和谐总分,自我刻板性上的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P〈0.01或P〈0.05),在自我灵活性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其他年级的学生(P〈0.01);②男生在父亲惩罚、严厉(P〈0.05);拒绝、否认方面得分高于女生(P〈0.01),在父亲偏爱方面得分低于女生(P〈0.05)。独生子女在父亲过分干涉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在父亲偏爱方面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0.01);③父亲教养方式与SCCS及其分量表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大一学生自我和谐程度最低;女生得到父亲更多的偏爱,而男生得到父亲更多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独生子女得到父亲更多的干涉,非独生子女得到父亲更多的偏爱。父亲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自我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大一年级新生应付方式特点.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方式,对1947名某医学院校大一年级新生开展应付方式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应付方式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一年级新生最常采用的应付方式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合理化、幻想和自责;男生自责和合理化得分高于女生(t1=1.92,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西藏自治区高校大一新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方法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 aM innen av B ard-ndosnauppforstran,EM BU)对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不同民族的新生中,藏族学生在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上分值高于汉族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t=2.72,2.350;P0.05);②在不同性别的新生中,男生在父母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上分值高于女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t=2.540,2.716,3.549,2.326;P0.05)等。结论西藏自治区大一新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特殊性,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实际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我国性别角色异性化大学生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方便选取我国东、中、西部的27所高校,从每所高校的一至四年级大学生被试中随机整群取样,共选取了5008名学生。采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调查量表(Chinese Sex-Ro le Inventory,CSRI-50)进行调查。结果:(1)性别角色异性化者在大学生群体中所占比例为10.5%,其中男生性别角色异性化者(女性化男生)占男性被试的7.5%,女生性别角色异性化者(男性化女生)占女性被试的13.0%;女生性别角色异性化者多于男生(P(0.001);(2)男、女生性别刻板化者均多于性别角色异性化者(25.0%vs.7.5%,27.3%vs.13.0%;均P(0.001);(3)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性别角色异性化者在年级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男女性别角色异性化者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8%vs.7.3%,15.0%vs.13.2%;均P(0.05);(5)城镇学生男性化女生的比例高于乡村学生(15.6%vs.10.4%,P(0.001)。结论:性别角色异性化者在大学生中只占少数,且女生多于男生,性别刻板化者多于性别角色异性化者;大一至大四性别角色异性化者不存在年级的差异;城镇与乡村男生异性化者没有差异,而女生异性化者城镇多于乡村。  相似文献   

14.
徐慧 《校园心理》2010,8(4):272-274
<正>目前对高校女生恋爱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对本科生恋爱心理的探讨,涉及研究生恋爱的尚不多见。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在生理和心理上更趋于成熟,恋爱心理较本科生有很大差异。经受过失恋的可能性也较大,其中有些学生由于恋爱失败从此一蹶不振,或者再没有学习的动力,或者很多年不  相似文献   

15.
探究当代硕士研究生婚恋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成就动机、完美主义、婚恋观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完美主义量表(FMPS)、婚恋观量表(VMLS)对广西大学380名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除婚姻自主观外VMLS各个因子的均分均>3,各因子均分从高到低分别是性爱抉择观、婚姻价值观、婚姻倾向观、婚姻忠诚观、婚姻角色观、恋爱动机观、婚姻自主观;VMLS与FMPS呈正相关,与AMS相关不显著,FMPS与AMS呈负相关;层次回归分析中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显著(t=2.96,P<0.01),高完美主义组斜率为-0.16(t=0.99,P>0.05),低完美主义组斜率为0.50(t=3.62,P<0.01)。在总体上硕士研究生的婚恋观倾向于传统。当个体处于高完美主义水平时,成就动机对婚恋观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当个体处于低完美主义水平时,成就动机对婚恋观有显著地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并比较不同层次军校学员婚恋心理特点,为军校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161名军校研究生和219名本科学员,采用自编的婚恋观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测查。结果 73.2%的军校研究生和,44.8%的本科学员有过恋爱经历或正在热恋中;无论研究生还是本科学员,其恋爱动机都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两者恋爱动机存在显著性差异(χ2=8.666,P0.01);88.1%的研究生和78.7%的本科学员均把人品内涵排在择偶标准的第一位,研究生和本科学员对对方的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程度所持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1.453,P0.01;χ2=5.086,P0.05);两者在对待对方出现新恋情的看法和态度上有明显差异(χ2=4.515,P0.01);研究生和本科学员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26.4%和13.8%,两者间存在明显差异(χ2=9.445,P0.01),但不同层次的军校学员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大多数军校学员具有正确的婚恋观,军校研究生与本科学员的恋爱动机、择偶标准、道德观存在差异,应加强其婚恋道德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心理学专业学生五态人格特征.方法 采用五态人格测验表对188名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男生和女生在阴阳平和上得分最高(男生=56.01,女生=52.93);在阴阳平和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得分(t=2.036,P=0.043);在少阴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得分(t=2.463,P=0.015);②各年级的学生在阴阳平和上的得分最高(大一=57.56,大二=52.55,大三=52.65,大四=56.35);③大一学生在太阴上的得分低于其他年级的学生(F=5.008,P<0.01或P<0.05).结论 阴阳平和是该校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主流人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大学生恋爱价值观与其失恋后的应对方式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青年恋爱价值观问卷和大学生失恋应对方式问卷对98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结果①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取向能够有效的预测其失恋后的应对方式;②大学生在恋爱价值观各维度上的价值取向得分依次为传统奉献取向(x-=3.814)>理想浪漫取向(x-=2.895)>现实功利取向(x-=2.425)>贪图性欲取向(x-=2.171);③大学生失恋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的顺序依次为认知重建(x-=3.312)>寻求转移(x-=2.648)>情绪宣泄(x-=2.572)>沉溺(x-=2.541)>逃避(x-=2.212)>攻击(x-=1.524)。结论恋爱价值观会影响大学生失恋所采用的应对方式,并将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目前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和失恋应对方式总体上是健康积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学生依恋总体状态,进一步探索依恋与归因方式、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归因方式问卷对27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大学生依恋类型由多到少依次为恐惧型、冷淡型、专注型、安全型;②专业和年级不影响大学生依恋;女生依恋回避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43,P0.05),男生依恋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39,P0.05);无恋爱经历的大学生依恋回避得分显著高于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t=-4.75,P0.001);③回归分析表明,依恋和归因方式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依恋总体质量不高,依恋、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性心理问卷 ,对 62 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81 .4%的人认为大学期间可以谈恋爱 ;2 3 0 .8%的人认为大学生恋爱影响学习 ;3 1 2 .3 %的人认为大学生恋爱可有性行为 ,对恋人曾与别人有性行为的态度 ,64%的人表示不追究过去 ,只看相识以后。有过婚前性行为的男生占 5 .5 % ,女生占 6.4%。 46.4%的人不反对婚前性行为 ;4大学生失恋后 48.5 %的人表示顺其自然 ,2 6%的人表现痛苦 ,1 6.9%的人通过文娱活动寻求解脱 ,只有 2 %的人找心理医生咨询。结论 重视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是学校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之一 ,同时还应建立和健全性心理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