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实施全麻,B组25例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检测诱导前即刻(T0)、切皮时(T1)、切皮后2h(T2)、切皮后4 h(T3)、停药时(T4)、拔管后5 min(T5)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6(IL-6)、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变化,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两组切皮后Cor、E、NE、IL-6水平均高于基础值,切皮后3~5h达到最高峰,T2-T3时段B组Cor、E、NE、IL-6水平低于A组;B组术中rSO2较基础下降幅度小于A组;B组术后1d、3dMMSE评分高于A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科手术使老年患者应激激素升高,硬膜外麻醉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作为老年胸科手术的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58例限期手术的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全麻组(B组),每组29例。分别测定麻醉前、气管插管时、胸腔探查时、术毕拔管时血浆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水平及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A组与麻醉前比较血浆皮质醇、胰岛素、血糖、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麻醉前及同时段A组比较,血浆皮质醇、血糖及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与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8例(27.59%)心肌缺血患者在术中有5例ST段及T波有所改善;B组6例(20.69%)术中均无改善,且有2例术前无心肌缺血术中出现ST段、T波改变。A组术中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比B组少(P〈0.05),且苏醒快。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减轻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胸段硬膜外阻滞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围术期心肌酶及心电图ST段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OPCAB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对照组为单纯全麻组,在麻醉诱导前(T0)、术后1h(T1)、24h(T2)、48h(T3)4个时间点抽取血样测定血浆肌钙蛋白(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并记录患者1-7d心电图ST段的动态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经过及术后恢复顺利,无一例转为体外循环。术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CK、CK-MB、cTn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心电图监测显示观察组术后ST段抬高导联数3d内较术前均有所增多,在术后第4天开始下降,术后第7天已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各时间点增多均较观察组更明显,在第5天开始下降,但一直较术前高(P〈0.05)。术后两组各时间点ST段下移的导联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为OPCAB围术期心肌提供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在腹腔镜胆囊手术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70例ASAI—Ⅱ级58-81岁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单纯全麻组(A组),观察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B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监测记录SBP、DBP、HR、PETCO2、SpO2、气道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B组麻醉药用量及苏醒时间少于A组。切皮、手术1h及手术结束时的MAP低于A组,HR明显低于A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1)。结论硬膜外阻滞能不同程度抑制手术所致应激反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合适的麻醉方法,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或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复合全麻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45例,年龄43~66岁,体重56~81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5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PG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G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PG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PVB(T4-5);EG组硬膜外穿刺置管(T4-5)。分别于麻醉前(T0)、术始后30min(T1)、术毕(T2)、术后6h(T3)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皮质醇(Cor)和血管紧张素II(AngII),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三组T1、T2和T3时血清Cor和AngII浓度升高(P<0.05);组间比较,PG组和EG组T1、T2和T3时血清Cor和AngII低于GA组(P<0.05),PG组和EG组T1~T3时血清Cor和AngII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和EG组T1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低于GA组(P<0.05);EG组T1时MAP和HR低于PG组(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阻滞可以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椎旁神经阻滞较硬膜外阻滞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不同浓度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应用于上腹部大手术患者的优缺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拟行上腹部大手术患者,分为A、B、C组,每组20位患者,术中A组每60分钟硬膜外给予0.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10ml,B组每60分钟硬膜外给予0.25%的罗哌卡因+0.5μg/m1舒芬太尼10ml,C组每60分钟硬膜外给予10ml生理盐水。分别监测人手术室基础值、全麻诱导前、麻醉诱导插管后、切皮后、手术结束后、气管拔管后各时刻患者的MAP、HR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各组全麻药用量情况,记录3组手术结束后到气管拔管的时间。结果A、B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在气管插管后、切皮后、腹腔探查、气管拔管时段较C组循环波动小(P〈0.05),血流动力学较稳定,而A、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维持期间,A、B组BP和HR较C组相比在低位运行,但均在正常范围。A、B组较C组全麻用药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苏醒质量高,无烦躁、切口疼痛等不适。结论全麻复合0.5%、0.25%浓度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麻能有效减轻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麻醉过程平稳,术毕苏醒快,并发症发生率少,术中全麻药用量少,在上腹部大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较理想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胃癌根治术病人围手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皮质醇的变化,探讨异丙酚、依托咪酯和异氟醚对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异丙酚组(A组)、依托咪酯组(B组)和异氟醚组(C组),分别于麻醉前5min(T1)、麻醉后60min(T2)、手术结束后30min(T3)、术后24h(T4)和术后48h(T5)采集静脉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清IL-6、皮质醇含量;另选1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D组)。结果胃癌根治术患者在麻醉前己处于应激状态;三组病人血清IL-6含量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在T4时点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T3、T4时点A、C组IL-6低于B组(P〈0.05),T5时点A组IL-6低于B、C组(P〈0.01)。随着麻醉的延长,A、C组皮质醇逐渐升高,在T3时点达到最高峰,B组逐渐下降,在T4时点达到最低;在T2-T4时点B组皮质醇低于A、C组(P〈0.01),T5时点A组皮质醇低于B组(P〈0.01),T2-T5时点A组皮质醇低于C组(P〈0.05)。结论麻醉和手术创伤可加重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导致IL-6、皮质醇分泌增加;依托咪酯较异丙酚和异氟醚更能够抑制皮质醇的合成和分泌,异丙酚较依托咪酯和异氟醚更能抑制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异丙酚全静脉麻醉是胃癌根治术较好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58例限期手术的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全麻组(B组),每组29例。分别测定麻醉前、气管插管时、胸腔探查时、术毕拔管时血浆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水平及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A组与麻醉前比较血浆皮质醇、胰岛素、血糖、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麻醉前及同时段A组比较,血浆皮质醇、血糖及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与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8例(27.59%)心肌缺血患者在术中有5例ST段及T波有所改善;B组6例(20.69%)术中均无改善,且有2例术前无心肌缺血术中出现ST段、T波改变。A组术中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比B组少(P<0.05),且苏醒快。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减轻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黄国荣 《现代保健》2009,(17):81-82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拔管期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肝胆外科及普外手术的50例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A组),单纯全麻(B组)。A组关闭腹腔时停止全麻药,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3~10ml后择机停机控呼吸,B组关闭腹腔后逐渐减慢全麻药滴速、择机停全麻药及机控呼吸,观察关闭腹腔时(T0)、吸痰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5min(T3)及拔管后10min(T4)的MAP、HR。观察关闭腹腔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质量。结果B组MAP、HR在吸痰及拔管时较关闭腹腔时明显升高(P〈0.05),A组无明显升高,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苏醒质量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很好地抑制拔管期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患者应激的影响,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年龄>65岁),随机双盲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20例.并于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5 min (T2),气腹后5min (T3),术毕前5min (T4),拔管后5 min (T4)抽静脉血,检测血浆标本中血糖浓度、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白介素-6(IL-6).采用SPSS 10.0及SigmaPlot统计绘图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A组血流动力学气管插管后较B组波动大(P<0.05).A组在T2、T3、T5时血糖浓度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血管紧张素Ⅱ在麻醉后各时间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T4、T5的IL-6浓度均明显高于T2时的水平(P<0.05);组间比较,B组T4、T5时IL-6的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小于全麻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胆囊切除术病人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成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M组)和单纯全麻组(N组),每组30例。持续监测MAP、HR、SpO2和PETCO2,分别于麻醉前(T1)、气腹前5min(T2)、二氧化碳气腹(压力达12mmHg)后10min(T3)、放气后5min(T4)抽静脉血测定糖(Clu)和血浆皮质醇(Cor)。结果单纯全麻组在T3时MIP、HR、Clu和Cor均明显高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P〈0.05),两组T3时PETCO2均高于T1和T2时(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相比可有效抑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丙泊酚或七氟醚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P组)和七氟醚吸入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S组),每组30例.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40~ 50 μg/ (kg·min)维持全身麻醉深度,S组持续吸入1%~2%的七氟醚维持全身麻醉深度.两组分别于入室后(T0)、单肺通气时(T1)、手术2 h(T2)、手术结束(T3)、术后2 h(T4)、术后24 h(T5)抽取静脉血测定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T2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BP、DB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T1、T2时P组和T1~ T5时S组血浆NO、MDA水平升高,T1~T5时S组血浆SOD和GSH-Px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T3~T5时P组血浆NO和MDA水平降低,而SOD和GSH-Px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全身麻醉维持方式能更好地降低老年胸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氧化应激水平,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麻醉组(A组)、全麻组(B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各15例,于麻醉前10 min(T0)、气腹后10 min(T1)、气腹后40 min(T2)和术后10 min(T3)四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糖(GLU)、皮质醇(COR)和儿茶酚胺(CA)浓度,并观察PETCO2、SPO2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与T0相比,A组T1时MAP、HR显著下降(P<0.05),B组T1、T2时MAP、HR、GLU、COR和CA明显升高(P<0.05),C组各时点MAP、HR、GLU、COR和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C组各时点MAP、HR、GLU、COR和CA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地调控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全麻)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Ⅰ~Ⅱ级择期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Ⅰ组为静脉全麻组;Ⅱ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于麻醉前、诱导后、开胸后、手术1h及术毕采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和ANP的含量。结果(1)ET在Ⅰ组开胸后逐渐升高,手术1h及术毕明显升高(P〈0.05或〈0.01),而Ⅱ组麻醉诱导后明显降低(P〈0.05),开胸后无明显变化。(2)ANP在Ⅰ组开胸后逐渐升高,术毕明显升高(P〈0.01),但Ⅱ组无明显变化。(3)心率和血压在麻醉诱导后均下降,Ⅱ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Ⅰ组术毕明显升高。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ET和ANP调控优于单纯全麻,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道癌根治手术时,全麻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两种方法对手术应激反应的抑制效果以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00例,45~65岁择期行食道癌手术患者,随机抽取其中50例采用单纯静脉全麻(组),其他50例再加用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组)分别监测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插管后(T1)、切皮后(T2),术毕拔管后(T3)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麻醉药物用量以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或0.01)。结论食道癌术根治时选用全麻和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能较好抑制手术中的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患者术后苏醒迅速,躁动发生率降低,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单纯全麻与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手术应激反应的情况。方法 选择4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G)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GE)两组,均为20例,分别于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插管后)、T2(切皮后)、T3(手术探查后)和T4(术毕拔管后)的测定SBP、DBP、MAP、HR及血糖BG。记录麻醉前用药、术毕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 手术过程中GE组BP基本稳定,G组有波动,手术结束时两组趋近,但SBP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GE组T1、T2和T3时HR明显比G组低(P〈0.05或P〈0.01),T4时相近。随手术进展两组BG均缓慢升高,T3、T4时G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GE组(P〈0.01)。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减轻胃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不良应激,并能保持围术期生理功能的平衡,是胃癌手术较适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二组(n=40):七氟醚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异氟醚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分别监测记录术前(T0)、切皮时(T1)、手术探查时(T2)、术毕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10min(T5)的血流动力学(MAP、HR)变化及两组停药至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说话时间等麻醉恢复指标和苏醒期躁动、术中知晓情况。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无统计学的显著差异(p>0.05),但A组易于控制BIS(脑电双频指数)值。A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说话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p<0.01)且两组均无苏醒期躁动及术中知晓。结论七氟醚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确切、平稳,苏醒迅速,是较为安全、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老年患者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50例择期行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麻醉药物用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麻醉前、自主呼吸恢复后15 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潮气量,拔管后5、20 min警觉、镇静反应能力评分(OAA/S),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追加镇痛药情况等.结果 A组麻醉结束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0.54±0.13)、(15.84±3.21)mg]明显低于B组[(0.74±0.13)、(19.12±3.74)mg](P<0.01).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15min SpO2和潮气量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患者拔管后5、20min OAA/S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患者术后24 hVAS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恢复期追加镇痛药物者[4例(16%)]少于B组[11例(44%)](P<0.05).结论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麻醉效果好,综合质量高,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此类手术麻醉,并且可能更有利于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食管癌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5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咪唑安定-异氟醚加连续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芬太尼-咪唑安定-异氟醚组(B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自主呼吸恢复后15min氧饱和度和潮气量的差异以及拔管后5min、20min意识状态评分情况;随访术后疼痛程度、追加镇痛药情况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A组芬太尼、维库溴铵、咪唑安定的用量明显低于B组;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15min后的SPO2%和潮气量明显高于B组;A组患者意识恢复在拔管后5min和20min均明显快于B组;A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人食管癌手术,麻醉效果好,综合质量较高,不仅可安全用于老年病人麻醉,而且可能更有利于人体生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与镇痛方法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70例,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给予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35例)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给予自控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血清应激激素水平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切皮2h至术后24h,观察组的CD4+高于对照组,术后24h—48h,观察组的CD4+/CD8+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②切皮2h至术后48h,观察组的PRL高于对照组,血清IL—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食管癌手术患者接受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有利于使其应激反应减轻,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