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结构及常模进行验证。方法使用SCL-90随机抽取广州地区4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SCL-90各因子信度为0.685~0.873,结构效度拟合指标为GFI=0.966,NFI=0.980,CFI=0.987,RMSEA=0.047,χ2/df=2.767。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普遍低于大学生常模,但都高于全国常模(P〈0.01)。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和总分的年级差异显著(F1(2,411)=7.182,F2(2,411)=7.785,P〈0.01;F3(2,411)=3.447,F4(2,411)=3.636,P〈0.05),除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7个因子及总分的文理科差异均显著(P〈0.05,P〈0.01)。结论应对SCL-90的常模进行权威修订。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三年级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二年级学生,理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文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方法对新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40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综合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各20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新兵集训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心理干预组集训前后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各因子分(除强迫、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8.95,P〈0.01);非干预组集训前后仅焦虑、敌对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4.08;P〈0.05或〈0.01);综合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在集训后总分、阳性项目、各因子分(除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7.66;P〈0.05或〈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挫折应对时产生的自杀意念甚至自杀行为的影响,培养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念。方法随机选取20名有过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实施8次团体心理干预;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进行干预前后评估;采用访谈法对干预效果进行深入验证。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绝望因子(t=2.35,P〈0.05)、乐观因子(t=2.96,P〈0.01)和总分(t=2.87,P〈0.01)在干预前显著低于干预后,睡眠因子和掩饰因子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干预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应对挫折和逆境的心理素质,改善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生命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高等职业贫困生的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与高等职业非贫困生进行对比,为我国高等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10名高等职业贫困生和84名高等职业非贫困生实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高等职业贫困生生活满意度水平显著低于非贫困生(t=-2.915,P〈0.05)。②男贫困生的心理韧性(t=-2.275,P〈0.05)及目标关注(t=-4.585,P〈0.01)、积极认知(t=-3.222,P〈0.01)、人际协助(t=-2.485,P〈0.05)因子得分低于女贫困生。③年级影响主观幸福感,二年级高等职业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三年级,一年级最低(F=5.651,P〈0.01);二年级正性情感水平最高,一、三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103,P〈0.01);二年级负性情感水平最低,一、三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367,P〈0.01);三年级情绪控制水平最高,一、二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161,P〈0.01)。④高等职业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心理韧性及各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验证,结果表明,高等职业生贫困生自我效能感在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评定不同类型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3所军队院校的802名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军校学员样本总体除恐怖因子外的其他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阳性筛出率为25%。不同军兵种学员中陆军学员心理健康水平最低,空军最好(P〈0.05);不同班次学员中本科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研究生最好(P〈0.05);不同职级学员中排职学员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副连学员最好(P〈0.05);不同性别学员中,男学员总分略高于女学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化因子上,女学员得分显著高于男学员(P=0.004)。军校学员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常模水平,并因军兵种、班次、职级、性别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经济转型时期山西太原青少年心理韧性的现状,为提高其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对山西太原86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太原市青少年心理韧性总分得分平均值为(91.5±16.6)分。青少年心理韧性总分在不同性别、是否独生、是否寄宿、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中年级差异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家庭月收入方面,青少年心理韧性总分(F=5.458,P<0.01)、目标专注(F=8.961,P<0.01)、家庭支持(F=4.151,P<0.05)、人际协助(F=3.546,P<0.05)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生心理韧性总分(t=2.035,P<0.05)、目标专注(t=3.315,P<0.01)和情绪控制(t=2.355,P<0.05)的得分均高于高中生。除积极认知外,初中3个年级在心理韧性总分及其他各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少年心理韧性的培养与提高工作应有针对性,关注低收入家庭学生和高中学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暴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心理暴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7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大学生心理暴力和心理健康各因子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被试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其中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②大学生心理暴力总分及各因子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r=0.117~0.491,P〈0.01);③回归分析表明,心理暴力对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回归效应均达到显著(β=0.166~0.485,P〈0.01),是预测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良好指标。结论大学生心理暴力与心理健康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263名中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问卷调查。结果1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0.15%;2不同性别中学生强迫因子、人际关系紧张、抑郁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农村初中生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组明显高于低年级组;3除父母情感温暖、父母偏爱外,父母教养方式各个纬度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作战部队不同家庭类型战士人格特质及其心理健康状态,了解各家庭类型战士心理状态及行为倾向性,提高心理服务针对性及预防极端事件出现。方法对975名作战部队战士应用一般情况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查。结果户13,类别(X2=8.660,P=0.034)、军衔(z。=11.416,P=0.01)与家庭类型的分布相关;人格各维度中神经质维度(F=2.71,P=0.04)与家庭类型相关;在症状自评量表中,单亲、重组及其他类型家庭在人际关系(F=4.06,P=0.007)、抑郁(F=3.72,P=0.ou)、焦虑(F=4.41,P=0.004)、恐怖(F=4.07,P=0.007)、偏执(F=5.09,F=0.007)、精神病性(F=4.26,P=0.005)、其他(F=5.39,P=0.001)共7个因子得分及SCL-90总分(F=4.43,P=0.004)较一般家庭得分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家庭类型的战士有着不同的人格及心理特征,要有针对性的对战士进行心理服务,促进战士健康人格的形成及心理健康状态的维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徽省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差异。方法研究采用《西北初中生自我概念量表》(修订版),对安徽省内随机抽取的260名初中生进行了心理测量研究。结果①性别对初中生艺术自我概念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4)=9.491,P=0.002];②户口类型对初中生艺术自我概念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4)=8.103,P=0.005];③年级对初中生家庭自我概念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24)=6.435,P=0.002];④家庭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家庭自我概念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4)=7.913,P〈0.001];⑤性别与户口类型对初中生艺术自我概念的交互作用存在差异[F(2,224)=3.210,P=0.042]。结论不同类别的初中生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音乐专业大学生人格特点,以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其人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音乐专业181名、非音乐专业183名大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测查。结果音乐专业大学生E、L得分与常模及非音乐专业大学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均高于常模及非音乐专业大学生;而P、N得分显著低于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P〈0.05)。结论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较外向,且掩饰程度较高;音乐对其人格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民族院校新生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对921名民族院校新生施测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 CS)、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①民族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01);②在民族变量上焦虑(F=3.549,P0.01),敌对(F=3.803,P0.01),附加(F=4.351,P0.01),偏执(F=2.391,P0.05),强迫症状(F=3.023,P0.05),躯体化(F=2.460,P0.05),总分(F=3.169,P0.05)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精神病性、恐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差异不显著。文理分类效应只在恐怖(F=5.071,P0.05)和附加(F=4.271,P0.05)因子上差异显著;③在心理控制源方面民族院校新生在心理控制源外控得分(F=6.056,P0.05)和总分(F=4.832,P0.05)上的文理分类×性别交互效应显著,其他效应差异不显著;④心理控制源与SCL-90各因子相关显著(P0.01)。结论民族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情况较差,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控制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地方师范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状态;为大学新生建立心理档案积累资料。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以班级为单位施测。结果①4077名新生中534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心理问题轻度的为380人,中度的为122人,严重的为32人;②新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从重到轻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等;③2010级新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因子上,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显著(t=-22.24,P〈0.01;t=-32.54,P〈0.001;t=-19.47,-5.89,-26.3,-26.67,-5.68,-29.49;P〈0.01);新生中女生的抑郁、焦虑、恐怖3个因子分值较男生高,达到显著水平(F=11.06,P〈0.01;F=8.95,P〈0.05;F=92.64,P〈0.01)。结论 2010级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新生的心理健康在性别上表现出不同的差异,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老年人基本情况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山东某三地市新型城镇化中278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1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130.03±24.88);2性别、慢性病、年龄、居住形式、月收入、子女状况、子女看望次数、子女对重大决定的支持度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性别在老年人在躯体化、敌对、恐怖、偏执和其他5个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4,2.666,-5.258,2.595,-4.671;P0.05);慢性病在老年人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其他和总分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4.96,6.66,8.30,8.98,5.87,6.45,7.37,9.03;P0.05);年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其他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4,8.613,3.600,7.220,3.655,4.35,4.065,4.688,4.445;P0.05);居住形式在躯体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强迫症状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8,4.689,3.351,3.233,6.400,3.126,4.296,4.400;P0.05);月收入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31,4.313,7.313,3.30,3.596;P0.05);子女看望次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偏执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5,6.044,7.115,4.920,3.13;P0.05);子女对重大决定的支持度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其他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60,3.156,4.697,4.569,3.52,9.561,5.123;P0.05)。结论: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适中,性别、年龄、居住安排、月收入、子女状况、子女看望次数、子女对老人重大决定的支持度、慢性病等因素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查初中生的乐观心理品质的状况,为更好地培养学生乐观心理品质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方法采用生活取向测量修订版和儿童解释风格问卷对770名初中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男女生在乐观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乐观人格(F=28.49,P〈0.01)、积极解释(F=7.17,P〈0.01)和乐观解释风格(F=6.24,P〈0.01)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好朋友多寡的初中生在乐观人格(F=23.41,P〈0.01)、消极解释(F=4.59,P〈0.01)、积极解释(F=15.79,P〈0.01)和乐观解释风格(F=16.95,P〈0.01)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性别因素对乐观程度没有影响,初中生的乐观受年级和朋友多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干预训练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九江市聋哑学生89名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测查,并对查出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训练.结果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t=4.84,P<0.001);女生的“焦虑”、“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t=4.34,P<0.05;t=10.16,P<0.01),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的聋哑学生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P>0.05);干预训练后有心理问题的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提高(t=3.82,P<0.001).结论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平均水平,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干预训练能显著提高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调查留守经历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的影响状况。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CSPA)中的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和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对673名有留守经历的学生和704名普通大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双方外出留守的比例最高(47.9%),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比例增大;“有留守经历”的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健康量表多个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人格量表的率真、重情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留守经历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最佳发展期;父亲影响孩子的人格养成,母亲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制造业一线劳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一线劳工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随机取样,采用自编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广东地区3家典型制造业企业105例一线劳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所调查劳工SCL一90样本值各因子分及总分除了Fl(躯体化),其余多数显著高于国内成人样本或常模(t=2.214,4.415,4.113,4.113,3.957,3.340,4.716,5.428,4.409;P〈0.00I);不同性别劳工在F3(人际关系)、F5(焦虑)等5个因子上差异显著(F=5.288,4.509,4.726,6.702,7.309,10.713;P〈0.05);不同制造业劳工在F6(敌对)和F10(其他)因子上差异显著(F:3.287,3.433;P〈0.05)。结论一线劳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待遇、管理方式等带来的工作压力和经济压力,同时与和劳工自身的心理调节方式等主体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宽恕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学生宽恕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南京市某2所大学本科生323名。采用中国-Mullet宽恕问卷测查大学生的宽恕水平,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大学生总体平均宽恕指数为188.36±40.796。大学生宽恕与SCL总分以及10个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对大学生的宽恕与心理症状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偏执、敌对2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宽恕水平,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宽恕水平有待提高,且男女生宽恕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宽恕与心理症状呈负相关,宽恕水平越高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良好,宽恕水平越低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偏执、敌对等对大学生宽恕水平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不同学科、性别、年级的大学生宽恕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投稿小知识     
钱学艳  金佰明  吕鑫 《医学信息》2010,23(13):2083-2083
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地区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改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评价工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为t检验、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728名医学生PSQI总分为(5.41&#177;3.00)分,高于大学生常模(t=2.16,P〈0.05)。PSQI总分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年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睡眠质量医学生SCL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SQI总分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齐齐哈尔地区医学生睡眠质量较差,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学生的睡眠质量。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