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3年11月16日~12月5日在红安县中学生中2216人发生红斑肢痛症.经对症治疗,于12月15日全部治愈。红斑肢痛症是到目前为止病因未明的疾病,已有的文献报告一般病例较少.在短时间内群体性发生红斑肢痛症的报道罕见。为了探讨这起流行性红斑肢痛症的发生原因,发病规律.总结防治经验,现将凋查及处邢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4例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3例患儿治疗好转出院,1例外科治疗后好转.结论 凡以肢端阵发性剧烈烧灼样疼痛以及对温度敏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改变或按其他疾病治疗无效果,在排除其它疾病后可诊断为原发性红斑肢痛症,并尽早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安仁三中学生红斑性肢痛症流行情况、分析流行因素,进行干预,以期预防该病在中小学校的再次流行。方法对安仁三中学生红斑性肢痛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次安仁三中学生红斑性肢痛症的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P〉0.05),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P〉0.05),女生发病率明显高于男生(χ2=17.78,P〈0.01),寄宿生发病率高于走读生(χ2=124.85,P〈0.01);临床特征以肢端疼痛,双侧足底痛,足趾、足跟痛为主,少数伴有手指疼痛及肢端有红斑。结论确定这是一起红斑性肢痛症的暴发流行,该病的流行可能与学生营养不良、保暖差有关。完善学校的防寒设备,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加强营养;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可以有效预防该病在中小学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张永梅 《药物与人》2001,14(4):41-41
红斑肢痛症是一种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好发于青年人,其中又以女性为多。红斑肢痛症,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所以大家比较陌生。患该症的病人往往诉说四肢末端,尤其掌心和足底灼热刺痛,局部充血、发红、多汗、湿热。稍微受到一点异物的加压或摩擦,就会痛楚难堪。疼痛往  相似文献   

5.
1990年2~3月间,梅州市暴发流行“肢痛症”,临床表现与近年国内流行的“红斑性肢痛症”相似。梅州市所辖七县一区均有疫情报告。据不完全统计,共有3289人发病。为探索流行性肢痛症的流行特点,并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于疾病流行期间在梅江区25所中学和中专学校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878年Mitchen首先报导了红斑性肢痛症,1987年2~3月在湖南省的衡阳、株州、零陵、郴州等地区的中学生中同时发生红斑性肢痛症者达万余人。为探讨此病的病因,我们于本病流行期间,调查了两所发病率高的中学学生,并对致病因素进行了122例病例对照的多因素分析。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选择发病率高的桂阳东风中学和桂阳五  相似文献   

7.
1990年3月上旬,粤北山区英德县县城及一些乡镇中学同时暴发一种“肢痛症”,其主要症状是足趾、足底灼痛、刺痛、钝痛或胀痛,少数伴有局部潮红(红斑)或手指麻木感,症  相似文献   

8.
红斑性肢痛症是以肢端发红、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原发性疾病。1990年2~3月间,闽西首次发生本病大流行,共发生红斑性肢病症病人6940例。罹患率为270.77/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波及本区7个县(市)的90所中等学校和4所小学。为探索发病因素,我们在4所中学及3所中专学校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红斑肢痛症一例: 患者,女,30岁,近一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疼痛,以双膝关节以下为著,呈灼热及针刺感,阵发性加重,夜间明显,每次持续数小时后能略有缓解.疼痛可因热加剧,遇冷减轻.否认家族遗传病史.体格检查:血压110/80mmHg,神情,表情痛苦,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膝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阴性,双膝关节以下皮肤潮红,轻度肿胀,皮温增高.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血糖正常,类风湿因子、抗"o"正常.诊断:红斑肢痛症.  相似文献   

10.
二月下旬至三月五日,我县14个区镇有十五所中小学生中有2340人发生以脚痛为主要症状的不明原因性疾病。我们对其中发病最严重的龙王区初级中学作了调查,认为是一起红斑性肢痛症流行。  相似文献   

11.
兴宁县地处山区和半山区,共有中学57间,1990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有40多间中学学生发生红斑性肢痛症流行,共有病例2000多人,经组织人力对其中7间中学调查,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何姑娘高中毕业后被安排进了厂职工食堂工作。但近两三个月来,她先后有几次出现奇怪的上肢痛,且发作时以双手为主,疼痛多较剧烈,每次都要持续半天左右,抬高患肢或用凉水浸洗后,疼痛能有所缓解。疼痛时常伴有双手肿胀、皮肤潮红。小何姑娘还有这样的体验,即每次疼痛的发作都与从热蒸笼中往外拿馒头有关。后经医生诊治,才得知自己是患了一种遇热就痛的红斑性肢痛症。  相似文献   

13.
1987年2月末3月初衡阳市许多中学突然发生大量病因不明的红斑性肢痛症病例。我们对病例较多的衡南县二中进行了环境流行病学调查。 1.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患者主要为对称性双下肢末端阵发性疼痛,足趾红肿和发热,夜间疼痛较白昼剧烈,疼痛发作时给予浸冷水或夜间将患肢露出被外均可暂时缓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初春,安徽、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广西等省学校中发生“肢端疼痛症”(以下简称“肢痛症”)暴发流行。本刊陆续收到各地有关论文,对“肢痛症”的流行特点、流行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今后防治“肢痛症”颇有意义。由于本刊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全文发表,特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5.
红斑肢痛症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阵发性血管扩张性周围自主神经疾病。现报道1例急性脑梗死合并红斑肢痛症患者如下。患者男,40岁,职业为司机。因头晕12h,逐渐加重,伴左上肢力弱、口齿不清11h,左手指尖疼痛10h,于2004年12月1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2h驾车过程中无诱因突发头晕,1h后头晕加重,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胃内食物1次,同时出现左上肢力弱、持物费力、言语不流利、口齿不清,不能自行驾车,被迫休息,并服用复方降压片1片,症状无改善。2h后出现左手指尖剧烈疼痛,呈阵发性的灼痛,同时家人发现其左手指尖青紫,左手皮肤肿胀发红。于外院测血…  相似文献   

16.
1990年2~3月,我地区上思县中学生中,突然爆发病因不明的红斑性肢痛症。据调查统计,发病287例,无死亡。临床特征主要是肢体远端以足趾和足底多见)发生阵发性的跳痛和刺痛,夜间尤甚。1982年2月间,本地区的浦北县,也曾发生过该病流行。为探索有关流行因素,我们对本次发病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正> 红斑性肢痛症一名为Swer Mitehell氏于1878年所创。此病的主要症状为肢端疼痛和发红、发热、肿胀,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原发性植物神经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四肢末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疾病。国内此病很少见,《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于1956年及《中华医学杂志》于1960年曾先后报道过1954年冬在南京、1959年冬在广州流行过,以后渐见报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告了一起罕见的家庭汞中毒,家庭四名成员的临床表现各异,其中两人出现肢痛症的典型症状。肢痛症是婴儿汞中毒时出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周围血  相似文献   

19.
谢丰光  宁红卫  雷源茂  雷四保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9):1922-1922,1921
目的了解一起中学生流行性红斑性肢痛症暴发的流行情况,探讨疾病流行与天气变化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对桂阳县境内2009年11-12月发生中学生流行性红斑性肢痛症进行调查。结果 904例病人调查中,男生罹患率9.7%(349/3 605),女生罹患率17.2%(555/3 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7,P〈0.01)。走读生罹患率4.3%(135/3 167),寄宿生罹患率21.0%(769/3 6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4,P〈0.01);一中学生罹患率9.6%(303/3 141),三中学生罹患率16.3%(601/3 6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28,P〈0.01)。另外,气象资料提示短期内气温的"V"字型变化,是造成该病流行的主要因素。结论积极利用气象监测预报该病的流行趋势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红斑性肢痛症的高发人群(中学生)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1 633名对象,其中病例组462例,对照组1 191例,以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ntal-Haenszal法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本病与住读、寒潮时保暖差、膳食营养不良以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综合因素的作用有关。预防本病应重点对14~20岁青少年,尤其对女学生和住读生采取适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