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枝汤证上原文: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柯注:本方重在汗出,汗不出者便非桂枝症。 程批:“汗不出者便非桂枝症”,然南人体弱汗不出,亦不必用麻黄,只须用此汤亦能作汗,每用屡验,非虚语也。若汗不出而脉弱者则若何?曰:仍用桂枝,少加白芍,或去芍可也,以芍能敛汗。原文: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相似文献   

2.
一、试述[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的篇名含义。 答:《金匮》所论疾病是以杂病为主。杂病与时病不同,杂病的发生多为脏腑经络病变的反应,病位在脏腑经络,病程拖延较久,传变较慢。病因多由时病转归或由脏腑虚损而致。在患病的过程中往往又可兼感时邪,病情比较复杂。因此杂病的辨证论治方法,是以脏腑经络为纲结合八纲进行的。对表里同病,新旧同病的处理又必须注意先后缓急。《金匮》论证注意病、脉、证合参。本篇为全书总论,具有纲领性的意义。故名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顾名思义,可以了解杂病辨证论治的重点和本书的中心思想。(罗)  相似文献   

3.
1.问:如何应用化痰止咳平喘药? 答:由于痰的产生及引起咳嗽喘息的原因较多,而性质也有寒、热、虚、实的不同,在使用化痰止咳平喘药时,首先要根据痰的性质不同,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如寒痰、湿痰,选温化寒痰的半夏,天南星等治之;热痰、燥痰,选用清热化寒的贝母、瓜篓等治之;若为风痰,则选用祛风化痰的白附子、南星等治之;而咳嗽气喘者,则选用止咳平喘的杏仁、苏子等治之。其次,根据引起咳嗽的原因及兼证不同,适当配伍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外感咳嗽,与解表药同  相似文献   

4.
苍术原文: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注释:痉:是热性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病状,表现为身热、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  相似文献   

5.
前言《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书,据推测此书大约写成于秦汉时代,全书记载药物365种(除去重复,实有347种),据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所录药物的性味、功效大体是确实可靠的。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现以清代顾观光编辑的《神农本草经》为蓝本,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加以注释和整理,试图系统地反映每味药物的发展概况,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以期达到“古为  相似文献   

6.
桂枝原文: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注释:上气咳逆:上气即是喘,逆亦是气喘。是感受风寒后,自觉气往上冲,引起咳嗽、喘息等症。  相似文献   

7.
柴胡原文:柴胡·味苦平·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薰。注释: 积聚:指腹内包块或胀满疼痛的一类病症。积是指有形的肿块,痛有定处,固定不移;聚是无形的包块,痛无定处,聚散无常。  相似文献   

8.
杏仁原文:杏核仁、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贲豚。注释:喉痹:痹同闭,指咽喉闭阻不通,呼吸困难。杏仁可下气涤痰,对痰湿阻滞咽喉引起的咽喉闭阻不通,有治疗作用。寒心贲豚:贲同奔;豚即小猪。《难经·五十六难》说:“肾之积,名曰贲豚”。所谓“寒心贲豚”,是指一种由于下焦虚冷、寒气上冲,直至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时作  相似文献   

9.
枳实原文:枳实·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藏·益气轻身。注释: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大风又叫恶风,即麻风。这里指的是麻风病中的一种类型。根据《诸病源候论》对风  相似文献   

10.
<正> 五、“中阴溜腑”质疑少阴三急下证,从前注家有讲成“中阴溜腑”的,这个讲法妥不妥当?最好先把“中阴溜腑”这个词的来源、涵义弄清楚,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有:“邪入于阴经,则其脏气实,邪入而不能客,故还之于腑。故中阳则溜于经,中阴则溜于腑。”这  相似文献   

11.
1.问:我国历代有哪几部具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试简介之。答:我国历代代表性本草著作有《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东汉末期,著者不详。本书是对我国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一次大总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所载的365种药物,大都朴实有效,延用至今。本书还记载了药学的某些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等,为我国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唐代  相似文献   

12.
讨论《伤寒论》广义狭义问题,不能凭空想象,不能随声附和,应以《内经》为认识基础,以《伤寒论》自身内容为依据,从外感病病因、病机、病性入手加以深入分析,才能深刻把握学术本质。《伤寒论》所论伤寒,病因属寒,病性属寒,病机属寒郁表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寒性外感病,属狭义伤寒无疑!但《伤寒论》在讨论这一课题时,自始至终都以整体恒动理念为指导原则,生动展示了法随证变,方随法出,证千变药亦千变的理法方药灵活运用模式,故有关《伤寒论》广义狭义之争,丝毫动摇不了其作为临床医学奠基作品的崇高学术地位,也丝毫降低不了其为后世一切医方鼻祖的巨大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3.
2、外治法肛门直肠疾病以外症为主要表现,多数情况下都用外治法达到根除目的。所以外治法极为重要。在肛门直肠疾病中手术疗法是一种根除疗法,常与内外药物治疗协同使用。我们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切割法、挂线法、注射法、结扎法、压缩法等,根据适应症不同而选择之。这里主要谈谈手术疗法的几个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金匮·黄疸篇》如何阐述黄疸病的发病机制? 答:《金匮·黄疸篇》以湿热黄疸为例,以“借脉论理”的写作笔法,从脉象的变化阐述其病机。”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浮则为风”,“风”指外邪,可作“热”理解。“缓则为痹”,“缓”为湿之征,“痹”即湿热蕴脾之意。黄疸病的病机是湿热蕴结于脾  相似文献   

15.
一、何谓奔豚气病?奔豚气病与肾积奔豚有何不同? 答:《金匮要略》所论述的奔豚气病,从其命名来看,奔即奔突,指上冲之势。豚是小猪之称(也有的认为是指江豚)。由于这种疾病,发作时少腹气撑作痛,继而气从少腹向上冲至胸咽,其气上冲如惊猪奔跑之急(江豚上冲之势),故而得名。此病的发生与心、肝、肾有关,其气上冲之机理,与冲脉有联系。临床特征:“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金匮要略》所论之奔豚气病,重在“气”字,发作时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此时,病人极端痛苦,但待冲气渐平,则不留任何症  相似文献   

16.
一、《金匮》所论消渴的含义是什么? 答:《金匮》所论消渴的含义有二:一指症状。如原文所说:“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不肯止”。条文中的“消渴”仅指外感热病过程中的一个严重的口渴症。二指病名。如原文所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这里的“消渴”即指或多饮、或多食、或多尿为特征的病证,属杂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痉湿暍三病为什么合为一篇讨论? 答:《金匮》的分篇原则大体上是以病机相同,证候相似,病位相近为主。痉、温、暍三病发病原因均为外感,发病情况类同伤寒,初期多有恶寒发热等太阳表证,其传变也大致相似故合为一篇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一、何谓痰饮病? 答:痰饮病,古代又称淡伙或澹饮,是以病因和证候命名的。多因肺、脾、肾三脏及三焦功能失常,水液不得正常输布,停留于体腔、四肢、经络等处,影响脏腑、器官功能一类疾病。痰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痰饮是诸饮的总称。狭义痰饮是指饮邪停聚于胃肠的痰饮病,是四饮中的一种。 二、试述痰、饮、水三者的异同。 答:《景岳全书·痰饮》说:“痰之与饮,虽曰同类,而实有不同也,盖饮为水液之属,……此皆水谷之余停积不行,是即所谓饮也,若痰不同于饮者,饮清初而痰稠浊。”《活人书》  相似文献   

19.
1、问:桑叶、桑棱、桑白皮及桑椹的功效与主治有何不同? 答:四者是同本而不同功用的四种药物。其中桑叶长于祛风热,清肝明目。主治外感风热表证,风热袭肺之咳嗽痰多,燥热伤肺之干咳无痰,肝(?)上攻或风热上炎之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等证。桑白皮既能清泄肺热,又能降气平喘,且能利尿消肿。主治肺热喘咳痰多,面目浮肿,小便不利,水肿实证等。  相似文献   

20.
一、中风与历节两病合篇讨论的意义何在? 答:其义有三。(一)两病在病因上皆属于广义风病的范畴。所谓广义风病是指:一为外感风邪发病,二为起病急骤,见症多端,与自然界风性善行数变的性质相似。如中风病的猝然昏倒、半身不遂、口眼喁斜;历节病的遍身关节疼痛及隐疹身痒、时发时止,时隐时现,皆与风有关。(二)在病机上相似,都是先有正气亏损为内因,然后再招受外邪侵入而发病。 (三)在病情上都有经络的证候及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如中风有邪在络,邪在经的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