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沈阳市西塔地区娱乐场所服务员预防AIDS/STI行为干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使目标人群预防艾滋病/性传播感染(AIDS/STI)相关知识水平提高30%以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进而改变高危行为,推广使用安全套,降低和减少AIDS/STI的危害。方法 按教育对象的年龄、教育程度、来源,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教育组的干预方法采取同伴教育形式。干预前后通过问卷形式对各组进行干预效果评估。结果 教育组预防AIDS/STI知识知晓率提高36.5%,而对照组无明显提高,安全套使用在干预前后未见差异。结论 同伴教育可以提高高危人群预防AIDS/STI知识的知晓率,但行为干预工作应在不同人群、从不同层面开展,以保证行为干预成果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有效遏制艾滋病病毒(HIV)通过性服务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方法,为预防控制艾滋病(AI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嘉峪关市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进行AIDS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采用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方法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干预前后效果比较。结果 AIDS预防基本知识知晓率干预后(96.96%)明显高于干预前(26.91%,但“非传播途径”干预后的全部答对比例仍然很低(60.61%);干预后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82.6896)较干预前(30.0996)有明显提高。结论 对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开展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和干预,能有效提高她们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但如何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干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暗娼中预防AIDS综合干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降低暗娼感染HIV的危险性。方法 营造支持环境,对暗娼实施流动宣传和100%的安全套推广使用,提供规范的、可及的性病诊治服务,开展同伴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目标人群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得到了普遍的提高,能正确回答有关艾滋病传播途径8个条目的人数从7%上升到96%;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与临时性伴侣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34.7%上升到84%;性传播感染(STI)的感染率从61.4%下降到36.7%;在目标人群中建立了一支同伴教育者队伍。结论 对暗娼实施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STI的感染率和感染HIV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农村中学生向家庭和社区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农村中学生向家庭、社区再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提取琼海农村两个乡镇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中学生开设性教育课,并指导其将所学知识进程再传播给家长及周围社区居民,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实验组中学生在干预后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了31.97%,农民知晓率提高20%以上,远高于对照组。其中又以知识和态度的改变最为显著,而农民的安全套使用率改变则无显著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与文化程度正相关关系。结论 由中学生到家庭、社区的健康教育再传播模式是完全可行的,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芳  耿文奎  刘金纪  覃彦香 《内科》2012,7(5):518-520
目的探索建立针对男男同性恋(MSM)人群预防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干预模式。方法采用“家庭式同伴教育”的方式,针对300名MSM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及高危行为干预,通过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取向及性行为的改变,评估该干预模式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300名MSM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同性间安全套使用率情况明显改善。结论“家庭式同伴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MSM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并相应改变其高危行为,同时应该将坚持使用安全套作为MSM人群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卖淫妇女AIDS危险行为监测的试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了解卖淫妇女艾滋病(AIDS)相关的知识、态度和性行为变化情况,为制定和评估AIDS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统一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的调查方法,连续2年在相同的2个城市,对娱乐场所内的卖淫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2000、2001年分别调查了411、385名卖淫妇女,卖淫妇女对AIDS传播途径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对安全套预防AIDS、经性传播的态度和信念有明显转变;在个人求医态度方面,自己购药的比例有明显的下降,由2000年的20.2%下降到2001年9.9%;最近1次与固定性伙伴安全套的使用率由2000年的41.1%提高到2001年的49.6%,但与非固定性伙伴和最近3次与固定、非固定性伙伴的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无显著变化。结论 卖淫妇女在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云南省瑞丽市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在开展艾滋病预防行为干预前后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以及HIV感染状况的变化,并对其实施效果及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2005年9月-2008年9月,采用以外展、同伴教育、培训为主的干预活动,对瑞丽市55家娱乐场所592名女性性工作者进行艾滋病预防行为干预及HIV检测。结果经过历时2年的干预,干预对象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的知晓率从40.1%,38.9%,60.5%分别上升到98.0%,95.0%,99.0%;最近3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率从42.8%上升到95.6%,最近1个月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率从40.2%上升到90.8%,每次性行为都用安全套率31.8%上升到90.2%;HIV感染率从6.5%降到2.5%。结论2年来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阳泉市煤矿工人AIDS的认知及行为危险因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了解阳泉市矿区一线职工有关艾滋病(AIDS)的知识、态度及行为(KAP),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基线资料和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阳煤集团矿区的734名一线男性职工,问卷调查与定性访谈相结合,了解其AIDS知识知晓率、相关态度、意识的正确率,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及非婚性行为的发生率等。结果 AIDS知识总知晓率为42.4%,其高低与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来自城镇或农村、多长时间回家1次密切相关。对AIDS病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抱正确态度的占22.9%,对非婚性行为持较宽容态度的占15.3%,调查对象初次性交的平均年龄为23.7岁,80.7%的人初次性交中未使用安全套。在过去3个月中,有过性交经历的占61.8%,其中使用过安全套的11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5.9%。7.5%的人自报曾有过非婚性行为,2.9%的人有多性伴侣行为。其婚姻状况、对非婚性行为的态度、对多性伴侣行为的态度,是影响非婚性行为/多性伴侣行为的主要因素。定性调查的结果显示,工人平时上班的时间非常紧张、劳累,业余生活单调,住单身宿舍的以未婚和离开家的居多;工资平均1000元左右;对婚前性行为持较开放的态度;对AIDS认识不清,安全套使用率很低。结论 ①调查地区煤矿一线工人AIDS知识水平低,尤其缺乏AIDS预防知识;②人群的性观念发生了改变,对非婚性行为持越来越宽容的态度,发生非婚性行为的可能性趋于增大;③安全套的推广力度应加大。  相似文献   

9.
在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试点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服务小组中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措施和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快速评估,现场访谈和咨询、免费发放艾滋病预防宣传折页、安全套和同伴教育等方法进行干预,运用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方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124名服务小姐,干预后调查135名,干预后性病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等均有显著性提高,但态度及行为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85.0%的人愿意使用安全套,但实际只有42.1%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结论:干预活动中不仅要提供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还要提供改变高危行为的技能。定性访谈资料可信性较高,可做为定量资料的补充和评价,但如何把定量与定性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中学生向家庭和社区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农村中学生向家庭、社区再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琼海农村两个乡镇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中学生开设性健康教育课,并指导其将所学知识进行再传播给家长及周围社区居民,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实验组中学生在干预后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了31.97%,农民知晓率提高20%以上,远高于对照组。其中又以知识和态度的改变最为显著,而农民的安全套使用率改变则无显著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由中学生到家庭、社区的健康教育再传播模式是完全可行的,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昆明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性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昆明市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效果,为修订和完善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工作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流动人口集中的行业,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1.4%,对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程度(84.3%)高于对预防知识(76.1%)的知晓程度;流动人口的多性伴比例与文化程度呈反比,表现出"无知者无畏"的特点。低龄、低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缺乏、多性伴、低安全套使用率,是流动人口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还不全面,建筑业民工和餐馆服务员是预防艾滋病的重点人群,为达到提高安全套使用率的目标,同伴教育和安全套的提供是保证行为改变得以实现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特征和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08-2011年浦东新区VCT人群进行HIV检测和人群特征分析,并对部分VCT求询者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心理测试。结果 2008-2011年,VCT人群HIV感染率分别为1.52%、2.33%、3.92%、4.25%,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为主。其中男男同性行为占51.11%,非婚异性性行为占31.11%,婚内性行为占8.89%;异性性行为与男男同性性行为之间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T求询者平均年龄为(29.69±7.52)岁,20~45岁的青壮年占94.80%;92.84%因非婚性接触(同性及异性)来咨询检测;男男同性性行为与非婚异性性行为之间的完全用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及以上、高中(含中专)和初中及以下3组不同文化程度的非婚异性性接触者,完全用套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抽查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自我效能感相对较高。结论 VCT是发现HIV感染者和开展干预的重要窗口,应针对不同人群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不同职业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针对性地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工作。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设计,分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类不同职业类别的流动人口,即建筑工人、企业工人、三星级宾馆服务人员及劳务市场寻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 625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6.9%。不同职业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结论不同职业类别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别。因此,需要针对不同职业的流动人口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相关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4.
大理州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综合干预项目基线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掌握大理州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基本情况及危险行为,为干预项目的终期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目标人群采用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调查目标人群的人口学、艾滋病相关知识、安全套的使用、是否吸毒、自愿咨询检测、求医行为、是否接触干预措施等。结果在被调查的669人中,20~24岁占50.60%,其中初中文化占54.80%,正确认识艾滋病预防及传播途径知识的比例分别为78.80%、13.90%。每次使用安全套、接触过毒品、自愿HIV检测、干预措施的比例分别为44.40%、1.30%、12.30%、57.10%。结论只有强化高危行为的认知,建立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才能有效遏制艾滋病在娱乐场所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唐芹  马力  刘枫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3):198-200,203
目的了解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AIDS)防治宣传教育前后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并评价宣传教育效果。方法采用教育前后自填式问卷,调查北京市1200名外来务工人员对AIDS传播途径、安全套可以预防性传播疾病(STD)/AIDS的相关知识、对待AIDS患者的态度、在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行为等内容。结果教育后。调查对象对“AIDS目前可以治愈”的答对率提高了23.0个百分点,“知道AIDS、性病的咨询热线电话”提高了49.9个百分点,在对待AIDS患者采取“避免接触”、“同情,但避而远之”两种态度者,比教育前分别下降了13.0和7.1个百分点;而采取“与从前一样”态度者比教育前上升了20.3个百分点;对安全套相关知识的了解,比教育前分别增加了6.1~24.0个百分点。结论通过AIDS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对于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防治AIDS的相关知识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滇东高原三类哨点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滇东高原三类哨点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认知及异同,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戒毒所、性病及孕妇哨点门诊就诊的人群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1)三类哨点人群对 HIV/AIDS有一定了解,但对不会传染HIV的途径及一些重要相关知识认识不足;(2)戒毒所人群的认知率多项高于性病门诊或(和)孕妇门诊人群(P<0.05),性病门诊人群对HIV/AIDS的歧视突出;(3)对HIV/AIDS防护意识不足。戒毒所人群共用针具、性病门诊人群多性伴而不用安全套的比例高,孕妇门诊人群1人有吸毒体验。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HIV/AIDS健康教育,注重信息准确、点面结合,推广安全套及清洁注射器的使用,同时消除歧视、倡导全社会参与,遏制HIV/AIDS向一般人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流动人口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情况,为有效防治AIDS提供依据。方法在整群随机抽取的企业中,采用连续抽样法选取男性流动工人,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405名调查对象的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2.22%,且随着"文化程度"或"获取AIDS信息的来源数"的升高而升高(P均<0.001)。愿意与感染HIV的工友共事者的知识知晓率(78.79%)显著高于"不愿意"者(58.22%)和"不知道"者(35.42%)(P<0.001)。最近一年,人群安全套每次使用率13.16%,接受过AIDS服务水平低于10.00%。HCV抗体检出阳性1份,HIV和梅毒抗体均阴性。结论调查人群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接受AIDS服务水平均较低,歧视现象较普遍,需继续深入开展有效干预防治工作,提高其AIDS防治知识水平和安全套使用率,减少危险行为和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首轮男性流动人群艾滋病行为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男性流动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危险行为水平。方法采用双阶段概率抽样,对昆明等4个市(州)的建筑工人等4类男性流动人群进行抽样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4类男性流动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平均为15.5%,对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错误认识较多;9.7%和10.7%的人在过去1年中有商业性性行为和临时性行为,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50%和44%,被调查对象与不同类型性伴的安全套使用率存在较大差异;0.4%的人报告在过去1年中曾经注射过毒品;正确求医行为比例为35.7%;34%的被调查对象从未获得艾滋病知识,2.2%的人自愿做过艾滋病检测并知道结果。4个市4类男性流动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和危险行为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男性流动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商业性行为和临时性行为比例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获得宣教和干预服务的比例较低,各地流动人群知识和行为存在明显差异,急需提高该人群干预的覆盖面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Currently, interventions for HIV/AIDS control in Sri Lanka are only carried out among the most-at-risk population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level of awareness and stigma-related attitudes among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f Sri Lank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among 869 residents of 18–64 years of age in Kandy, Sri Lanka.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was utilis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stigma, discrimination and HIV/AIDS-related knowledge. Chi-square test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find possible associations between HIV-related variables and socio-demographic indicators. Response rate was 82.0%. Overall, 93.5% of the participants have heard of HIV/AIDS but the knowledge on HIV/AIDS was low with an average score of 51.7%,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enders (p = 0.352). Only 58.1% were aware that a condom w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its prevention. There were many misconceptions related to epidemiology of HIV/AIDS. The participants showed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HIV/AIDS and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PLHIV) for all questionnaire items except for those listed under shame and blam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PLHIV were observed to be greater among those with a better HIV/AIDS-related knowledge scor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attitudes towards PLHIV and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ethnicity and religion. There is a greater need of making attempts towards educating the public regarding HIV/AIDS to eliminate misconceptions prevalent in the society. Stigma-related attitudes are mainly due to shame and blame associated with the disease. As the attitudes towards PLHIV were more positive among those with a better HIV/AIDS-related knowledge score, targeted HIV/AIDS-related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s maybe recommended in this rega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