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模型兔软脑膜微血管口径、白色微小血栓(白微栓)数量和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其相关分析。方法采用L-蛋氨酸皮下注射法建立HHcy家兔模型,应用“颅骨窗口法”和微循环闭路检测系统观察其软脑膜微血管中自微栓数量及微血管口径变化;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ey)浓度;平行观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浆内皮素-1(ET-1,用ELISA)、血清-氧化氮(NO,用化学比色法)水平;并对HHcy所致ET-1、NO血液浓度变化和微血管口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Hcy模型兔软脑膜微血管中白微栓数量增加(23.00±6.00个/min VS4.00±1.00个/min,P〈0.01),伴微血管口径缩小(80.80±6.30/μmVS110.20±7.20μm,P〈0.01),ET-1明显增加(168.40±13.20ng/Lvs93.25±13.20ng/L,P〈0.01),NO明显降低(22.83±3.53μmol/Lvs38.31±3.20μmol/L,P〈0.01);vWF有所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127.10±32.33%VS119.55±43.56%,P〉0.05)。相关分析显示,模型兔Hcy水平升高与ET-1血浆浓度成正相关(r=0.727,P〈0.01);与NO血清浓度成负相关(r=-0.48,P〈0.05)。模型组ET-1含量升高时,微血管收缩明显,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56,P〈0.05);而NO与ET-1的变化相反,微血管收缩时,NO含量降低,微血管扩张时,NO含量升高,两者呈良好正相关关系(r=0.613,P〈0.05)。结论HHcy兔软脑膜微血管口径变化及白微栓增多与HHcy引起的微血管内皮功能紊乱、ET-1/NO等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 前 ,动脉粥样硬化较为肯定的易患因素有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吸烟、胰岛素抵抗等。新近人们又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性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血管内皮细胞为衬贴于心血管内腔面的单层扁平细胞 ,是许多损伤因素的第一道防线 ,因此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其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性疾病的始发环节。1 Hcy在体内的代谢Hcy的形成最初来自甲硫氨酸 ,在腺苷转移酶的作用下 ,与ATP反应生成S 腺苷甲硫氨酸。再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 ,把甲基转给甲基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建立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将1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6只、高蛋氨酸饮食组(M组)12只;于实验第4周始,将M组再随机分为两组,M+0组6只,继续饲高蛋氨酸饮食;M+F组6只,在高蛋氨酸饮食基础上,再加以叶酸、VitB12,继续观察3周;6周时统一处死动物,取腹主动脉,制备主动脉血管环,比较M+0组与M+F组及C组主动脉血管对Ach的最大舒张反应。同时,对3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形成过程中0周、3周、6周时血清中Hcy、ET-1、Ang-II、NO2ˉ/NO3ˉ、NOS各指标及处死动物时局部血管组织中ET-1、Ang-II、NO2ˉ/NO3ˉ、NOS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 结果: (1)M+0组主动脉血管对Ach的最大舒张反应性(Emax=26.73±4.51)低于M+F组(Emax=47.84±5.62, P<0.05)及control组(Emax=56.42±7.82, P<0.05);(2) 3周时,M+0组及M+F组血清中Hcy、ET-1、Ang-II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0周时(P<0.05);NO2ˉ/NO3ˉ、NOS明显低于对照组及0周时(P<0.05);(3)6 周时,M+0组上述指标继续升高;M+F组血清中Hcy低于 M+0组(P<0.05);NO2-/NO3-、NOS高于M+0组(P<0.05);ET-1、Ang-II各指标与M+F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内皮最大舒张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局部血管组织内皮细胞 ET-1、Ang-II、NO的分泌而发挥作用的;早期以叶酸、VitB12干预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冠状动脉、脑动脉、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1,2].  相似文献   

5.
目的和方法: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技术,研究脂多糖(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诱导作用,以及虎杖甙对ICAM-1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内皮细胞未受LPS剌激时,细胞表面ICAM-1表达很弱;LPS剌激后,细胞表面ICAM-1分子在第8-36h显著增加,并与ICAM-1的表达呈剂量反应关系。虎杖甙单独处理内皮细胞时,对ICAM-1表达无明显影响;但虎杖甙预处理内皮细胞后,可显著抑制LPS对ICAM-1表达的诱导作用。结论:LPS可促进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并可被虎杖甙所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的功能障碍能否被黄酒所逆转。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细胞悬液中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诱导单个核细胞向EPCs分化,孵箱中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用于实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Di I-ac-LDL和FITC-UEA-I双染色阳性细胞被认定是正在分化的EPCs。上述细胞培养24 h后收集样品,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凋亡试剂盒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分别观察EPCs的活力、迁移能力、凋亡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y干预下EPCs的活力、迁移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均显著减弱(P0.01);黄酒或红酒的干预则能明显改善Hcy对EPCs上述功能的影响(P0.01);进一步与对照组比较后,发现黄酒或红酒的干预还能使EPCs的活力、迁移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较对照组也有明显改善(P0.05);乙醇组EPCs的上述功能较Hcy组没有明显的变化。各组对EPCs的凋亡没有影响。结论:Hcy能显著减弱EPCs的活力、迁移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小剂量的黄酒能改善EPCs的上述功能。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 ,是调节血管生成最重要的细胞因子。近年又发现了几种新的与之结构和功能类似的因子 ,它们组成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 ,通过与其受体组成的复杂的网络信号传导系统 ,调节生物体内脉管系统的发生和发展 ,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是由肿瘤细胞或宿主的非内皮细胞分泌的特异的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因子,是最主要的促进血管生成因子。它具有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及诱导血管生成等作用。内皮抑素(ES)是胶原XⅧC末端降解片段,体内、体外实验表明内皮抑素能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新生血管形成,是一种特异性的目前为止作用最强的血管形成抑制荆。但其确切的抗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现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抑素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低氧诱导因子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新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血管新生的过程中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起关键作用。组织或细胞低氧后 ,生成的低氧诱导因子 1主要通过转录和转录后水平的调节 ,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转录活化 ,并增加其mRNA的稳定性 ,以及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从而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辣椒素对脂多糖(LPS)刺激后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2)以100 μg/L LPS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后,以不同浓度的辣椒素(50 μmol/L、100 μmol/L和200 μmol/L)进行干预,分别于12、24和48 h收集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V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核内NF-κB p65水平和胞浆p-IκBα、IκB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上清液中sP-selectin、sICAM-1和sVCAM-1含量显著升高(P<0.05), LPS能够时间依赖性上调sICAM-1和sVCAM-1的含量。与同时点的LPS组相比,辣椒素能够剂量依赖性下调sP-selectin、sICAM-1和sVCAM-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LPS作用24 h后, 细胞核内NF-κB p65和胞浆p-IκB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胞浆IκB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同时点LPS组相比,辣椒素能够剂量依赖性下调细胞核内NF-κB p65和胞浆p-IκBα蛋白的水平(P<0.05),剂量依赖性上调胞浆IκBα蛋白水平(P<0.05)。结论: 辣椒素能够显著抑制LPS作用后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水平,该效应可能是通过下调IκBα降解和NF-κB p65胞核内转位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内毒素脂多糖是否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方法使培养的HUVEC暴露于不同浓度的脂多糖,用地高辛标记的MIP-1αcDNA探针与HUVEC的总。RNA进行斑点杂交,并与HUVEC进行原位杂交,同时用HUVEC的总RNA与MIP-1α引物的混合物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检测HUVEC的MIP-1αmRNA的表达;再者,将培养的HUVEC用MIP-1α单克隆抗体进行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检测其MIP-1α蛋白表达。结果斑点杂交显示,暴露于浓度为1μg/,ml和10μg/,ml脂多糖时HUVEcmRNA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斑点的积分吸光度(A)值分别为1.490和3.310,分别为对照组(0.775)的1.97倍和4.38倍。原位杂交显示,当HUVEC暴露于浓度为1μg/,ml脂多糖后,其MIP-1α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增加,方差分析表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F=142.83,P<0.01)。但当其暴露于10μg/ml脂多糖后,其MIP-1α mRNA表达则较低。RT-PCR显示,暴露于浓度为1、5和10μg/ml脂多糖时HUVEC的MIP-1α mRNA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1.65倍、2.86倍和1.26倍。细胞ELISA显示,各组HUVEC暴露于脂多糖后,其MIP-1α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尤以5μg/ml脂多糖组最为显著。方差分析表明,差异有显著性(F=15.36,P<0.05)。结论内毒素脂多糖可诱导培养的HUVEC表达高水平的MIP-1αmRNA和蛋白,从而在动脉内膜的单核/巨噬细胞的募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脂多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机制以及在急性肺损伤(ALI)发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影响。结果:LPSL中入细胞 ,可明显导HUVEC凋亡,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LPS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也相应增加,一定范围内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细胞凋亡是这内皮细胞受损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为研究对象,用不同剂量的LPS进行处理,采用放免法检测上清液中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的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的表达量。结果:LPS使ECV-304的ET-1含量显著增加,ICAM-1的表达量明显上调,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LPS浓度增加,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LPS可使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ET-1增加,ICAM-1表达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脂多糖(LPS)是否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及蛋白。方法 选取生长汇合的人脐胸脉内皮细胞,在其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ng/ml的IL-1β、20ng/ml的TNFβ和100ng/ml的LPS,37℃共育4h后,按照一步法提取其总RNA,用γ-^22P标记的寡核苷酸dot blot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刺激人血管内皮细胞(HVEC)分泌内皮素-1(ET-1)与肾上腺髓质素(Adm)的机制。方法:在培养的HVEC上,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浓度LPS刺激HVEC分泌的ET-1与Adm,以及不同的细胞信号转导阻断剂对其分泌的影响。结果:LPS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增加HVEC分泌ET-1和Adm,ET-1/Adm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LPS刺激基础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s)抑制剂PD098059和P38蛋白激酶抑制剂SB202190可明显降低LPS刺激HVEC分泌ET-1(P<0.01),仅SB202190显著降低Adm的分泌(P<0.05),其余PKC抑制剂H7,钙调素(CaM)抑制剂W7,Ca2+阻断剂nicardipine,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抑制剂环孢霉素(CsA)对LPS刺激HVEC分泌ET-1和Adm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LPS刺激HVEC分泌ET-1可能与ERKs和P38两条途径有关,LPS刺激HVEC分泌Adm只与P38信号通路有关,两者均不取决于PKC、Ca2+、CaM、CaN依赖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活化及损伤的拮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体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后分别加入LPS(1mg/L)及不同浓度的卡托普利(Cap)(10-7mol/L、10-5mol/L及10-3mol/L)孵育18h。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膜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蛋白表达。同时利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结果: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结果提示暴露于1mg/LLPS后,HUVEC的vWF及ICAM-1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加入Cap后,随Cap浓度增加明显下调LPS升高的vWF及ICAM-1表达,至Cap为10-3mol/L时,其vWF与ICAM-1表达与LPS组有明显差别(P<0.05)。Cap抑制LPS升高的vWF及ICAM-1表达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方式。原位杂交显示Cap10-5mol/L及10-3mol/L时表现明显下调TNFαmRNA表达,与LPS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P<0.01)。结论:Cap对脂多糖诱导的HUVEC的活化及损伤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Rho激酶激活在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正常SD大鼠、基因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和高脂饮食诱发的小鼠肥胖模型,用器官浴槽和肌动描记方法对血管功能进行检测,用免疫印迹方法对血管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酸化水平进行测定,用ELISA方法对血管组织中血栓烷受体(TP受体)激活物进行测量。结果: TP 受体激活可以抑制正常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使最大舒张值(Emax)由正常组的(78.8±10.6)% 降到 (17.9±5.1)%; Rho激酶抑制剂预处理翻转了TP受体的抑制作用,Emax值为 (62.0±11.2)%;抑制eNOS抵消了Rho激酶抑制剂对血管功能的改善作用。与此相一致,TP受 体激活可以抑制正常血管eNOS磷酸化水平,并且该作用被Rho激酶抑制剂所翻转。此外,抑制Rho激酶可以使糖尿病小鼠和肥胖小鼠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得到改善,Emax值显著增加。并且,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动物血管组织中血栓烷B2和前列腺素F水平升高。结论:Rho激酶参与了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调节,可能与TP受体激活和抑制e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和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观察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肝脏贮脂细胞及窦壁内皮细胞对不同分子结构大肠杆菌脂多糖的摄取作用。结果:无血清条件下,肝细胞、贮脂细胞、窦壁内皮细胞加入S型脂多糖(S-LPS)及Rd型脂多糖(Rd-LPS)培养5min后,胞浆内均出现强烈抗脂多糖荧光显色;胞浆抗脂多糖荧光强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水平;且Rd-LPS培育后肝细胞、窦壁内皮细胞胞浆内荧光强度增高幅度显著高于S-LPS培养后的增高幅度。抗脂多糖显色局限于胞浆,胞核内未见明显着色,但经与R型多糖培养后,肝细胞核内亦出现强烈抗脂多糖荧光显色。结论:分离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贮脂细胞及肝窦壁内皮细胞对细菌脂多糖具有摄入作用,且脂多糖与这些细胞的相互作用依脂多糖分子结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脂多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缩血管因子内皮素-1、舒血管因子一氧化氮及其细胞活力的影响,为探讨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资料。方法:选用体外培养的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使用浓度为1 g/L、100 mg/L、10 mg/L、1 mg/L、100 μg/L、10 μg/L、1 μg/L的脂多糖与之孵育6 h。分别使用放免法、硝酸还原酶法以及MTT法测定培养上清液内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含量和内皮细胞的活力。结果:正常对照组培养基中ET-1的浓度(pg/L)为:251.64±10.90。脂多糖与内皮细胞共孵育组培养基中ET-1的浓度(pg/L)分别为:220.85±19.14、278.67±15.45、306.40±11.60、312.87±33.50、324.38±17.02、291.49±14.30、282.11±13.38,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正常对照组培养基中总硝酸根离子(NOx)的浓度(μmol/L)为629.46±13.36,脂多糖与内皮细胞共孵育组培养基中NOx的浓度(μmol/L)分别为:732.58±23.21、669.87±9.32、661.24±16.80、650.33±13.24、606.59±12.94、626.75±9.83、627.61±5.61,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各组内皮细胞的活力分别为:74%、81%、86%、88%、91%、93%、93%。结论:低浓度的脂多糖对血管内皮细胞不具有强烈的毒性作用,而主要以影响其功能为主:促进缩血管物质ET的分泌,而抑制舒血管物质NO的产生。而高浓度的LPS对血管内皮细胞不但有较强烈的毒性作用,同时影响其功能:抑制缩血管物质ET的分泌,而促进舒血管物质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