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教育家,岐黄护法人——陈泽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曾源,字泽东,道号达元子,1833年生于天津,自幼读书乡里。18岁考取贡生。20多岁时,其堂叔有病被孽医治死,便立志学医。1926年组织成立天津中医同业公会。1927年出资创办天津市私立中国医学传习所。1929年陈氏联合全国中医界为救亡中医急呼,迫使南京政府撤消“废止中医案”。1933年焦易堂因《国医条例》前后割裂而提请辞职,  相似文献   

2.
夏明  管婧婧 《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102-1104
本文从四方面归纳了高等中医院校现存主要问题:中医“废存”之困、中医药人才供需之困、中医药师培养之困、中医院校管理机制之困。并提出新时期下,高等中医院校的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建设交叉性学科;准确定位,培养“精英”与“基层”人才;走出国门,加强国际化交流;持续培养,发展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的岭南中医革新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社会西化的背景下,岭南中医界也提出各种革新主张,以适应时代要求。代表人物有提倡“中医科学化”的谭次仲、主张“建设中国本位医学”的伍律宁、持“中医改进论”的张二仲与林昨非、建议培养“新中医”的卢觉愚以及“中西医学比观”的张公让。他们的思想,既有废医存药的错误主张,也有坚持以中医为主体的中肯之见,体现了特定时代下的诉求,既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中医医案源流考以时间为序,以每一时期医案写作的目的,编排方式、医案的特点及代表作为主要内容较轩阐述了中医医案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目的在于使人们对中医医案这个独特领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医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医医案起源很早。西汉淳于意的诊籍是现存最早有实际内容的医案。明代韩懋首先提出脉式要“六法必书”,开中医临证病案规范化之先河;后吴崑、喻昌、李彦贞、何廉臣等医家对病案格式进行了补充、调整、改变。新中国成立后,病案格式经过多次修订,形成了全国统一规范。实际上临证病案与医案的不同,现代病历在反映中医思维过程和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精髓方面存在欠缺。探析中医临证病案规范化的源流,对完善当今病历格式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9年3月16日,纪念“‘3.17’抗争废止中医案活动”80周年大会暨上海名老中医经验研究中心、海派中医论坛揭牌仪式在沪召开。本次会议在当今社会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及中医临证价值的大背景下召开,明确指出“国医节”是中医界同仁不应该忘却的纪念。全国著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著名中西医结合学家沈自尹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院士、校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谢建群教授,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上海市委主委蔡威,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季伟苹处长,上海市名中医、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严世芸教授以及众多著名中医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与会者共同回顾了近百年来中医药曲折的发展历史,深切缅怀前辈针对“废止中医案”所作的英勇抗争,指出中医工作者在未来的工作中要立足中医,继往开来;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脚踏实地地促进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中医界普遍存在着中医信念不足、中医思维西化的现状。这是由于在西医思维观念的渗透和影响下,许多中医师在临证时不知不觉陷入了西医的思维模式:遇到炎症就清热解毒,遇到高血压就平肝熄风,遇到冠心病就用葛根、丹参等具有扩冠作用的药物,这种“以方套病,废医存药”的做法脱离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其临床疗效可想而知。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国家政策要对中医大力扶持以及加强各环节的监管以外,本人认为还需要从源头做起,即从中医药的教学改革开始。本文就目前中医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医医案源流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医案源流考以时间为序,以每一时期医案写作的目的、编排方式、医案的特点及代表作为主要内容较详细地阐述了中医医案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目的在于使人们对中医医案这个独特领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医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医尴尬的境地还将持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竟伟 《当代医学》2006,12(8):26-31
“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估计放在当代仍然会有相当多的支持者。这几乎成了现在中医走向衰落的或多或少的真实写照——越来越多的怀疑者,越来越少的从业者。从19世纪20年代的”废止中医”、50年代“中医科学化“,以及现在的“中西医结合“,中医好像一直处于受到质疑和打压的尴尬境地。现在的中医,更多的是以中医之名,行西医之实。  相似文献   

10.
中医医案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整理研究中医医案是发展中医学术、提高临床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从古代医案和近现代医案、个案和类案、验案和误案、地域差异与医案特色等几个方面,从时代、数量、疗效、地域等角度对中医医案加以探讨,阐发其各自的特点及其价值,有助于认识中医医案特色,拓展医案研究思路,促进中医医案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医医案为中医药理论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但中医医案的规范化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其中中医辨证理论的医案要素、中医药的名词术语、医案的语言文字、这三方面尤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陈曾源,字泽东,道号达元子,1833年生于天津,自幼读书乡里.18岁考取贡生.20多岁时,其堂叔有病被孽医治死,便立志学医.1926年组织成立天津中医同业公会.1927年出资创办天津市私立中国医学传习所.1929年陈氏联合全国中医界为救亡中医急呼,迫使南京政府撤消"废止中医案".1933年焦易堂因<国医条例>前后割裂而提请辞职,陈氏上书中央立法院,使其照常供职.1934年陈氏创办<国医正言>月刊,这是天津历史上第一份公开发行的医学报刊.1936年北平南迁,故宫古物中有中医学教具"针灸脉血铜人"四尊,分正背左右四面全身立像,高约60 cm,刻有各血脉孔穴和文字说明.陈氏闻知后联合天津中医界要求南京政府将该铜像留于北平.1936年<中医条例>公布施行,同年,陈氏为"卫生署把持政权摧残中医案",致电行政立法两院与军委会,恳求维持通过<中医条例>[1].  相似文献   

13.
中医医案管理系统通过对中医医案的录入、检索,实现对中医医案的计算机管理,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提供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4.
就中医脾胃病研究的现状和未来采访了单兆伟教授,脾胃学说的研究居于整个中医理论研究的前列,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应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并不断总结发展和加以推广验证,临床如能将辨证与微观、辨证与病因治疗相结合并加大专病与专方的研究开发力度,定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并提出要遵照自身规律发展中医,中医现代化不能走“中医西化”、“中西药制”或“废医存药”的路子。要使科研成果尽  相似文献   

15.
中医医案是中医文献的宝贵财富。目前中医医案数据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医案数据库的构建方法研究,专题医案数据库的构建研究和基于医案数据库的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等方面。但是在数据库建设的涵盖范围和开放情况,以及中医医案特有数据特点的利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和需深入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然而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不时传来“废止中医”的呼声,直到今天中医的危机依然存在。通过对“中医危机”由来的分析,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对医学提出的新要求和中医自身特点这两个纬度出发,阐述了中医在中国近代不断遭受人们责难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学认为,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机体因异常的免疫应答产生了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形成有害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而导致神经一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医文献里,“痿证”、“睑废”、“瘩痱”等是与之较为接近的病证。中医这座传统宝库,为从事中因临床的医护人员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治疗思路。现将中医对MG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医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相当多的人错误地将“中医现代化”等同于“中医现代化科学化”。“中医现代科学化”的前提就是“中医不科学”、“中医落后”, 这是对“科学”的评价标准认识错误所致。“中医现代科学化”实际上就是“中医的西医化”,其结果将导致中医学的消亡。  相似文献   

19.
中医病案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向红 《中国病案》2007,8(5):10-11
中医病案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案,宋.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是我国第一部病案专著。明代医家江编集的《名医类案》,是我国第一部中医全科医案专著。1953年卫生部将诊籍、医案、病历统一规范为病案,但无统一的中医病案格式。1983出台的年《中医病历书写格式及要求》,初步统一了全国中医病案书写格式。1991年的《中医病案书写规范》,首次规定了“中医病案首页格式”,为中医临床医疗信息的收集、传播、应用和研究奠定了基础。1998颁布了《中医病案规范》,首次将体格检查与望闻切诊融为一体。2002年为了适应新的医政形势,出台了《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整理平台上所有与胃食管反流病 (GERD)相关医案,总结中医对GERD的辨证治疗规律。方法 根据GERD的诊断标准以及临床症状,人工检索并筛选出古今医案云平台中相关医案,将筛选后的处方统一录入Excel数据库,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辅助平台,利用软件集成的频数分析、支持度分析、聚类分析法、社团分析法等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医案中医辨治规律。结果 通过对407个医案的分析发现,中医疾病中,胃痛45次、胃脘痛32次、胃痞14次;中医症状中,反酸64次、烧心62次、苔薄白60次;中医证候中,肝胃不和出现21次;中医治法中,和胃37次、降逆28次、健脾12次、清热12次。GERD当以疏肝化郁、健脾清热为本,和胃降逆为标。以“咳嗽”为例,通过云平台中的社团分析,可得中医诊断为“咳嗽”与“泛酸”之间有交叉症状。GERD所得关于脉象的症状有“脉细、脉沉、脉弦”,关于舌象的有“舌淡、苔白、苔薄”,关于消化系统的有“腹胀、呃逆、嗳气”。除此之外,患者还会出现“畏寒、咳痰”等症状。结论 GERD病位主要在胃、肝、脾,辩证多以肝郁脾虚,胃气上逆为主。因此临床上治疗GERD时可以疏肝化郁、健脾清热为本,和胃降逆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