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结果典型的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影像改变为:①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②缺损后方骨块突入椎管,完全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③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④多伴有椎间盘突出并造成椎管狭窄。结论CT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影像表现,评价X线、CT、MRI检查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典型LPMN X线、CT、MRI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种检查方法在显示病变特征上的差异。结果LPMN在X线、CT、MRI上都具有特征性表现。LPMN在腰椎侧位片显示为椎体后上或后下角有弧状或切迹状骨质缺损区,后缘可见形态不一的游离骨块。X线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仅43.9.2%。LPMN的CT表现更具特征性,即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缺损,密度与椎间盘相同,周围多有不规则硬化,骨质缺损后可见条形或弧形骨块突入椎管,CT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为98.1%。LPMN的MRI表现为病变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终板局限性浅弧形骨质缺损,缺损区内充满椎间盘组织,椎间盘后纤维环明显后突,GRET2WI在显示其特征上优于其它序列。MRI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为89.7%。结论CT检查对LPMN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优于X线和MRI。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探讨有关的发病因素。方法:对32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2例均有间歇性跛行,多以腰腿痛为主诉就诊,9例推拿按摩后症状加重。X线腰椎侧位片见病变椎体(以腰4、5为主)后下(或上)角有骨缺损及该区有游离小骨块突入椎管内;典型的影像学改变为:(1)椎体后上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较致密硬化;(2)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3)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CT有特征性表现,能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表现,建议统一对椎体不同部位软骨结节的命名。方法:回顾分析25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检查,普通扫描方式,检查范围为L3~S1,5例为L1-S1。结果软骨结节发生部位L,椎体后上缘及后下缘分别为7个和4个,S1后上缘6个,L4椎体后上缘及后下缘分别为2个和6个,L3椎体后下缘1个,其中1例病人同时有2个椎体后缘软骨结节。CT表现为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区,与椎间盘密度一致,缺损区周边有宽窄不等的硬化带。缺损区后壁有长条形骨块,可完全断裂游离。还有其它继发或伴随征象。结论:CT诊断除指出腰椎后缘软骨结节之外,还应指出继发或并发的改变,这样才全面和完整。  相似文献   

5.
腰骶椎后缘软骨结节系指发生于腰椎、骶椎后缘的软骨结节,其特征表现为椎体后缘局限性骨质缺损,其后方游离骨块突入椎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软骨结节[1].  相似文献   

6.
脊柱爆裂骨折CT和X线应用价值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CT扫描和x线平片在脊柱爆裂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56例脊柱爆裂骨折的CT和X线平片表现.结果 CT和X线平片表现为椎体高度压缩,椎体骨折,终板骨折移位并突入椎管,椎管狭窄,棘突间或椎弓间距增大等.CT很容易诊断不明显脊椎爆裂骨折,仅根据平片诊断脊椎爆裂骨折易误诊,本组有17例爆裂骨折被误诊为单纯压缩骨折.结论 普通X线平片诊断脊椎爆裂骨折需要与单纯压缩骨折鉴别,明确诊断需CT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X线平片和CT检查应用于脊柱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评估两种检查方法临床使用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本院78例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X线平片及CT检查上的脊柱损伤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X线平片未发现椎体骨折的小骨块突入椎管30例,未发现椎体骨折8例。CT显示78例患者均可见椎体楔形改变和椎体后缘的异常及骨折线,椎体横径增宽67例,椎管内见明确后移压迫骨髓的小骨片56例,可见椎管狭窄65例,合并横突、棘突骨折34例。结论 CT检查对脊椎爆裂型骨折的检查相比X线平片优势明显,可以更好的显示微小骨折和脊髓狭窄和压迫的情况,但是其检查范围较X线检查狭窄而且操作更为复杂,在应对复杂病情时操作难度更高,所以, CT检查和X线平片在脊椎爆裂型骨折患者的检查中,可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X线平片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余忠  刘丽 《江西医药》2007,42(12):1183-1184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X线平片所见征象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同时经CT扫描和X线平片照摄并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作对照研究.结果 椎间盘突出的X线平片主要表现有:腰脊椎侧弯和生理曲度变直及侧凸改变、椎间隙改变、椎体后缘唇样增生、相邻椎体后角局限性骨增生呈"磨角"样改变、相邻椎体后缘局限性骨吸收和相邻椎体面弧形压迹等;CT扫描的主要征象有:脱入椎管的髓核块影,硬膜囊受压、神经根水肿及移位,脱出髓核的部位部分钙化或骨化和髓核碎裂并在椎管内上下滑移等.CT的阳性发现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分别为100%和61.29%.结论 CT和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各有千秋,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但CT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后缘软骨板破裂症的病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0-1996年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27例患者,其中11例为腰椎后缘软骨板破裂症,占4.8%。结果:11例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7.8岁.主要症状是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病程平均7月。11例均有根性皮肤痛觉减退,拇长伸肌肌力减弱7例,跟腱反射迟钝3例,直腿抬高试验田住10例。X线特征为椎体后缘弧形凹陷,骨质缺损,其后方有骨块突向椎管。CT显示椎体后缘骨质缺损,有一骨块突向椎管。结论:发病机理可能是青少年时椎体后缘形成边缘性软骨结节,软骨板在各种应力或较大外力作用下破裂引起。其病理特点是突入椎管的软骨与椎体缺损之间充填髓核组织,好发部位是L1和L5。确诊后,应早期手术治疗,切除后突的骨块和椎间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X线平片及CT对脊柱爆裂骨折的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 37例脊柱爆裂骨折的影像学资料 ,其中胸椎 10例 ,胸腰交界处 2 0例 ,腰椎 7例 ,男 32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36岁。伤后全部行X线正侧位平片和CT平扫 ,并CT多层面重建。结果 X线平片、CT表现为椎体高度减低 ,椎体纵或横形骨折崩解 ,终板骨折移位 ,并突入椎管 ,椎管狭窄 ,椎板骨折 ,棘突间或椎弓间距增大。结论 平片诊断爆裂骨折需与单纯压缩骨折鉴别 ,明确诊断需行CT证实。  相似文献   

11.
手术致腰椎间隙感染13例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报告13例手术致腰椎间隙感染的病例,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四大特征:术后腰腿痛明显缓解后急骤发病;以腰腿剧烈阵发性痉挛性抽痛为主要症状;腰部刺激痛和下肢过敏痛;伤口无感染征象而血沉显著增高。MRI检查是早期诊断较可靠的方法。把临床过程分为四期:腰椎间隙感染原位期、扩散期、恢复期、后遗症期。认为早期采用大剂量有效抗菌素和激素治疗,恢复期辅予长效激素硬膜外封闭,可以获保守治疗的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2月—2007年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18例。结果经平均15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地恢复,植骨融合满意,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病灶复发,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1.3°。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够使病变节段在术后即刻获得足够的稳定性,为脊柱融合和结核病灶的静止提供一个良好的力学环境,是外科治疗脊柱结核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曹恒聪  李永民  王旭 《中国医药》2007,2(8):497-49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臂X光机监控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35例。本研究共治疗41个椎体,对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评价。结果35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平均8个月,其中24例患者术后胸腰背部疼痛立即消失,11例患者疼痛部分缓解;8例当日离床,27例次日离床,35例患者均于5d内出院。术后X线片示伤椎内骨水泥均匀分布,无渗漏。术后3个月复查,疼痛无复发,X线片示椎体高度无进一步丢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止痛效果和明显的微创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西比灵、都可喜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采用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7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比灵5 mg,每晚睡前服,以及都可喜1片,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14日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分别是52%和41%,对照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分别是34%和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发现两组经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加,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比灵、都可喜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丹参注射液治疗VBI疗效显著,是一项值得临床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过脊柱平衡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厦门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07例,采用整体脊柱平衡推拿疗法,即在颈椎及上肢实施推拿的基础上,对腰骶部及双下肢通过推拿或踩跷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疗效进行统计。结果治愈66例(31.88%),显效77例(37.20%),有效54例(26.09%),无效10例(4.83%),总有效197例(95.17%)。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脊柱平衡疗法中有效率高达95.17%,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与羟基磷灰石植入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远期效果。方法 :22例颈椎管狭窄症采用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 ,将羟基磷灰石特制成多孔长方形锥台体植于劈开之棘突间 ,7号丝线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28个月 ,平均18 6月。据手术前后X线片、CT、MRT对比其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椎管指数及颈脊髓功能评价 ,随访羟基磷灰石植入后新生骨长入及骨融合情况。结果 :22例颈椎管矢状径术前 (9 8±1 32)mm ,术后 (13 8±1 30)mm颈脊髓功能 (40分平分法 )术前20 1±4 8 ,术后32 5±2 7。术后3~6个月羟基磷灰石与棘突骨性融合 ,无感染、移位、脱落。结论 :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与羟基磷灰石植入治疗颈椎管狭窄症不仅颈椎管扩大及颈脊髓功能改善均明显 ,脊髓减压彻底 ,并发症少 ,而且减少硬脊膜粘连 ,防止术后再关门及避免取自体髂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联合前后路手术对闭合复位困难的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近几年50例难闭合复位的颈椎双侧关节突骨折脱位患者实施联合前后路手术.结果 95.30%复位良好.结论 正确的联合前路后路手术对复位困难的颈椎骨折脱位多可达到良好复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管扩大成形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的护理。方法 2002年3月~2009年12月,对96例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患者,用椎管扩大成形、钉棒系统固定、Cage椎间植骨融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住院期间,术前、术后均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功能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82例获得随访,随访24~48个月,73例滑脱椎体完全复位,5例Ⅱ度滑脱、4例Ⅲ度滑脱复位达90%,解剖复位率为92.68%。结论本术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式,围术期科学有效的护理策略是保障手术成功、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 VBI患者102例,随机分为银杏叶注射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组加用银杏叶注射液,连用2个疗程(20d)后,评定疗效,并检测TCD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结果 治疗组58例中总有效例数为54例,总有效率93.1%;对照组44例中总有效例数为33例,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在统计学上亦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银杏叶注射液具有显著改善脑血流的作用。结论 银杏叶注射液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