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丹  孔为民 《肿瘤学杂志》2021,27(3):231-235
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初始治疗方案为分期性手术及术后选择性放化疗.术后适当的辅助治疗可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全文回顾分析有关于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文献,主要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分期和危险因素下辅助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腹式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自2004至2006年间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以传统腹式手术治疗的64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合并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腹腔镜组在术后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且术后切口并发症少。结论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癌不影响预后。在围手术期并发症上,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更快,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养正消积胶囊辅助宫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20例)采用养正消积胶囊辅助宫腔镜治疗,对照组(20例)仅采用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计算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时间缩短,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治愈率升高,致残率、死亡率降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采用养正消积胶囊辅助宫腔镜治疗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发病率第二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手术和术后补充放化疗是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对于复发和转移的子宫内膜癌除了化疗外还采用其他辅助治疗,目前的辅助治疗包括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其他药物治疗。辅助治疗策略的多样性,给复发和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如何使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从中受益是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总结了复发性子宣内膜癌辅助治疗的研究现状,为临床治疗复发患者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发病率第二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手术和术后补充放化疗是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对于复发和转移的子宫内膜癌除了化疗外还采用其他辅助治疗,目前的辅助治疗包括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其他药物治疗。辅助治疗策略的多样性,给复发和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如何使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从中受益是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总结了复发性子宣内膜癌辅助治疗的研究现状,为临床治疗复发患者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以手术为主,放疗和化疗为其辅助的综合治疗。辅助治疗的目的旨在降低内膜癌的复发风险,提高总体生存率。近年来随着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增多和年轻化趋势,对年轻子宫内膜癌如何进行合理的术后辅助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均行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88例。并根据其年龄将其分为A组(≤35岁)35例,B组(36~45岁)53例,对2组患者的生存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对患者的预后因素中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附件转移、腹腔细胞学、雌孕激素受体等7个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附件转移、腹腔细胞学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P均<0.05)。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雌激素受体阴性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激素受体对患者预后无影响(P>0.05)。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化疗、孕激素治疗三者3年生存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未接受治疗患者3年生存率为57.14%,低于接受放疗、化疗、孕激素治疗患者的3年生存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发生与雌激素有关,尤其是≤35岁者,高危因素少,预后较好。对于早期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或卵巢。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核心,早期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是提高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术和开腹子宫内膜癌分期术的卫生经济学指标。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初次手术治疗的49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术和开腹子宫内膜癌分期术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分期、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手术费用、护理费用、药费、麻醉费及总医疗费用。结果腹腔镜手术方式在治疗子宫内膜癌方面,所占比例逐年增多。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术总住院费用、药费、总住院天数和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开腹子宫内膜癌分期组。结论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术较开腹手术有更好的卫生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连山院区收治的12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基本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总数明显增多,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后化疗对早期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收治的100例早期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患者手术后行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未行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年及5年的子宫内膜癌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为10. 0%(5例),对照组为18. 0%(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4%和92%,均较对照组的83%和82%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皮肤过敏2例、呕吐5例和腹泻1例,经对症治疗,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对早期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行术后辅助化疗,可减少子宫内膜癌复发,有效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摘 要:近年来,放射治疗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包括用于无法手术治疗患者的单纯放疗,以及作为术前、术中、术后的辅助放疗。文章对这些放疗方法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指征、具体应用方法及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价值一直有争议,国内多数医院仅对部分高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淋巴结活检或选择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罕有妇科医生对子宫内膜癌行系统的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本文探讨系统的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痛治疗决策中的价值以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08年7月在我院行系统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128例子宫内膜癌,对其临床病理特点、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治疗决策改变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28例患者中19例(14.8%)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盆腔淋巴结转移15例(11.7%),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1例(8.6%),7例患者同时出现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4例患者仅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以及淋巴血管间隙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15例患者因淋巴结转移分期升级,术后需要辅以化疗和/或放疗;另50例中危、中高危早期患者因手术排除了子宫外转移免去术后辅助治疗。8例(6.3%)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盆腔感染3例,阴道残端出血2例,不全性低位肠梗阻、深静脉血栓伴淋巴囊肿和腔隙性脑梗塞各1例。中位手术时间为150min.中位出血量为300mL,其中27例(21.1%)患者接受输血治疗。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行系统的淋巴结清扫足安全可行的,通过全面的手术分期可以明确淋巴结转移情况,准确提供预后相关信息,指导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早期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对其预后的影响,选择1998-05-2009-03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为化疗组,60例相同期别未化疗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进行比较与分析.化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3%,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对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绵阳市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各50例。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治疗的方法,开腹组则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出血量情况和手术需要的时间,比较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手术时间、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目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安全性高、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保留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育功能是可行的。药物治疗以孕激素为主,孕激素受体阳性的内膜癌患者对孕激素反应较好,各种孕激素的疗效无差异。官腔镜电切术结合孕激素治疗优于单纯孕激素治疗;辅助生殖技术也日益得到重视。内膜癌患者生育后以切除子宫为宜,放疗或化疗的疗效不明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开腹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淋巴结清除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除数、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切口愈合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方法 比较分析135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后出现复发患者与同期就治但未出现复发的13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病理分级、腹腔积液检测阳性、肌层浸润深度≥1/2、淋巴结转移、肉眼分型和宫旁转移与子宫后内膜癌复发相关(P<0.05);年龄、病理分期和病理类型与其复发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腹腔积液细胞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P<0.05).术后采取合适的辅助治疗能够提高长期生存率.结论 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腹腔积液检测阳性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患者术后可选择适宜的辅助治疗,经常复查,及时处理、减少复发,提高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放疗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的辅助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有高中危复发风险的早期内膜癌患者中,阴道残端是最常见的复发部位。对于这部分患者,阴道近距离治疗(VBT)与外照射的局控率相近,但VBT的不良反应更轻。本文对VBT技术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后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分别从VBT的患者选择、阴道施源器的选择、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因素、影像引导的精准定位、放疗计划的制订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对近距离调强技术及新型质控仪器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活检方法对子宫内膜癌手术前后诊断差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临床分期、手术-病理分期、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单纯分段诊刮术组(A组)70例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82.9,子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组(B组)66例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9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手术前后分期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癌安全、可靠,优于单纯分段诊刮术。  相似文献   

20.
保留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育功能是可行的。药物治疗以孕激素为主,孕激素受体阳性的内膜癌患者对孕激素反应较好,各种孕激素的疗效无差异。官腔镜电切术结合孕激素治疗优于单纯孕激素治疗;辅助生殖技术也日益得到重视。内膜癌患者生育后以切除子宫为宜,放疗或化疗的疗效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