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泌尿系结核中肾结核最为常见、最先发生,以后由肾脏蔓延至整个泌尿系统。因此,肾结核实际上具有代表着泌尿系结核的意义。目前。肾结核的诊断,尤其是早期的非典型性肾结核的诊断,在临床有一定困难。在实验室检测中,结核病患者的细菌学检查,是确定结核病诊断和化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胺酮致泌尿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误诊为肾结核的氯胺酮致泌尿系统损害1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均因尿频、尿急、尿痛和(或)血尿就诊,以泌尿系感染治疗效果欠佳,考虑肾结核可能,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及多次尿抗酸杆菌检测均阴性,B超、静脉尿路造影及CT检查提示无明显肾结核表现,膀胱活检未提示结核感染,经追问病史,患者均有氯胺酮吸食史,后明确诊断为氯胺酮致泌尿系统损害,停用氯胺酮,予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及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氯胺酮致泌尿系统损害是以下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全尿路炎性损害,诊断时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与肾结核鉴别,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3.
肾结核临床诊治分析(附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肾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42例经病原学或病理学证实的肾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单纯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痊愈,34例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结核.结论 近期肾结核不典型病例数量显著增加,应重视CT在早期肾结核诊断中的作用.无功能结核肾切除同时应尽可能切除肾周脂肪组织和患侧输尿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镜检并活检术诊断早期泌尿系结核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泌尿系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应用输尿管镜取黏膜活检的诊断结果,并对比分析其与同期进行的尿沉渣抗酸杆菌检测(AFB)和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输尿管活检术,45例中有40例活检病理诊断证实为泌尿系结核,诊断阳性率为88.89%,高于同期的尿沉渣抗酸杆菌检查诊断的30例(阳性率为66.67%)和泌尿系影像学检查诊断的22例(阳性率为48.89%);活检术分别与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尿管镜镜检并活检术是有效、安全的诊断泌尿系结核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肾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60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的15例患者随访2~8年,14例治愈,1例失访;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41例获得2~6年的随访,其中3例出现患肾萎缩,38例患肾体积增大并有不同程度的肾积脓,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肾结核;2例失访.1例双肾结核并结核性小膀胱患者抗结核治疗1.8年,随访至今,膀胱刺激症状明显改善;1例双肾结核并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失访.结论 肾结核早期诊断困难,需要综合分析;无功能结核肾切除仍是中晚期肾结核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泌尿系统结核居于肺外结核第三位,其中最主要的是肾结核。肾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病变,常因其结核症状不典型致使临床诊疗上易漏诊误诊,从而延误治疗时机,给患者泌尿系统带来很大损伤。目前泌尿系统结核的确诊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但是横跨在现有技术与泌尿系统结核临床诊断需要之间的鸿沟依旧为其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监测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这也阻碍了泌尿系统结核诊断方式更新的探索与发展。伴随着纳米技术和微流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传感器应运而生。近年来纳米/微流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发展现场检测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技术方面,这预示着在结核病诊断方面应用纳米/微流体技术也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更为诊断泌尿系统结核寻找更为可靠准确的依据和方法提供了新的契机。以下对泌尿系统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横跨在现有技术与泌尿系统结核临床诊断之间的鸿沟、结核病诊断的纳米/微流体技术以及纳米/微流体技术能否为泌尿系统结核诊断与监测提供未来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结核发病特点和诊治方法,提高肾结核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不典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史特征、临床表现、尿液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等.结果 42例患者中伴尿路刺激征19例,腰痛28例,血尿16例,脓尿2例,低热、乏力、盗汗4例,尿常规均有不同程度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和脓细胞等.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6例,尿沉渣查抗酸杆菌阳性率为41.4%.29例静脉造影结果示肾结核10例,39例CT检查明确提示结核2例.经随访治愈40例.结论 不典型肾结核早期诊断困难,需综合分析各种检查结果,规范的药物治疗是治疗早期肾结核的有效方法,中、晚期肾结核则必须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肾结核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提高早期肾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中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12例患者中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7例,肉眼血尿4例,镜下血尿3例,尿常规有不同程度白细胞及脓细胞10例,患侧腰痛6例,发热3例.尿沉渣抗酸杆菌涂片阳性2例.结核抗体全为阴性.结核菌素试验全为阳性(+~++++).静脉肾盂造影特征性改变5例,超声及CT都有异常表现.9例手术切除患肾,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结核,1例置双J管引流,2例拒绝手术行口服抗结核药治疗.结论 肾结核临床表现很不典型,对于反复发作的膀胱刺激症患者应进行结核的鉴别诊断,CT对提高诊断率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72例不典型肾结核的诊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卓炜  丘少鹏 《新医学》2002,33(8):461-462
目的:总结不典型肾结核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不典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患者临床表现以血尿(32%),腰痛(29%)为主,部分(13%)表现为尿频,个别伴发热,但症状较轻微,尿常规异常占92%,尿抗酸杆菌阳性占47%,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阳性占67%,32%经手术治疗,40例经抗结核药物治疗痊愈。结论:不典型肾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对确诊该病有重要意义;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或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效果良好,手术切除无功能肾时应尽可能切除可疑结核的患侧输尿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2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肾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为膀胱刺激症状(78.6%,33/42)和血尿(64.3%,27/42).尿常规异常为83.3%(35/42),尿沉渣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率为28.6%(12/42);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CT的阳性率分别为19.0%(8/42)、33.3%(14/42)、26.2%(11/42)和71.4%(30/42).36例行手术治疗;6例患者予抗结核治疗,3例痊愈,3例6~12个月后因患肾功能严重损害而行肾及部分输尿管切除术;39例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肾结核.结论 肾结核的临床诊断应综合病史、尿液分析及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抗结核治疗需严密随访,对肾脏破坏严重或无功能肾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