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后纵韧带骨化是一种病因未明、起病隐匿、病程漫长的进展性疾病,增厚骨化的后纵韧带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各种临床表现.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较为少见,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疾病的特异血清学诊断指标有待发现,各种手术方法的应用指征及临床价值还有待明确.本文从诊断和治疗两大方面对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是一种严重的椎韧带骨化性疾病,常引起严重的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造成肢体瘫痪,二便障碍,致残率极高[1]。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目前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慢性退行性变、炎症、氟代谢等有关。我科于2010年12月~2011年7月收治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共3例,我们将优质护理工作贯穿于围手术期的全过程,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为指导,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需要的护理理念,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7.
<正>1病例分析患者,男,58岁,因反复四肢麻木、无力,颈肩痛、胸背痛10余年,伴胸腰部束带感,双下肢抽痛、无力,行走困难1年,再发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前多次在院内外住院保守治疗,疗效不佳。查体:神志清楚,搀扶入病房,查体合作,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头颅五官外形正常,双眼视力正常,心肺腹部四肢正常。充分暴露患者头部、颈肩、胸背腰部、骨盆区、四肢,未见色素沉着,无包块,无窦道及疤痕,无发红、发绀。颈部及双上肢检查未见异常。肩胛下角连线与两侧 相似文献
8.
《中医正骨》2017,(6)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侧方和极侧方骨化韧带的处理方法。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13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男5例,女8例;年龄40~65岁,中位数52岁;所有患者的骨化黄韧带均延伸至极侧方,单节段黄韧带骨化3例、双节段黄韧带骨化7例、三节段以上黄韧带骨化3例。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无力、麻木,胸腹部束带感,1例出现大小便障碍。均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对侧方和极侧方骨化黄韧带未与硬脊膜黏连者,以磨钻去除侧方骨化黄韧带,对极侧方骨化黄韧带予以旷置处理;侧方和极侧方骨化黄韧带与硬脊膜黏连严重者,以磨钻将其薄化离断,使其漂浮在硬脊膜侧方。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量表(17分法)去除上肢部分,得到满分为11分的胸脊髓功能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的脊髓功能,并利用CT图像计算椎管残余面积率,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中位数29个月。13例患者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大小便失禁、截瘫等并发症。术中6例极侧方骨化黄韧带旷置处理,其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时的JOA评分分别为(6.2±1.2)分、(8.1±1.8)分、(8.5±1.8)分、(9.2±1.9)分;7例侧方和极侧方骨化黄韧带做薄化处理,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时的JOA评分分别为(6.1±1.3)分、(8.7±1.6)分、(9.0±1.9)分、(9.5±2.2)分。13例患者术前的椎管残余面积率为(62±19)%;术后3个月时6例极侧方骨化黄韧带旷置处理的患者椎管残余面积率为(78±12)%,7例侧方和极侧方骨化黄韧带做薄化处理的患者椎管残余面积率为(82±15)%。结论: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时,对于侧方和极侧方骨化黄韧带,常规减压后根据骨化黄韧带与硬脊膜是否黏连进行薄化处理或旷置处理,可达到有效减压的目的,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黄韧带肥厚(hypertropohy of ligamentum flavum HLF)是引起胸椎椎管狭窄以及脊髓、神经根压迫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2007年,我院共接诊HLF患者45例,现对其MRI表现作回顾性分析如下,以探讨其对HLF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音叉震动觉减退对黄韧带肥厚、骨化引起的压迫性脊髓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研究96名有感觉平面的音叉震动觉减退患者的病因。结果:有感觉平面的音叉震动觉减退往往提示该平面的黄韧带肥厚、骨化,早期诊断并手术疗效显著。结论:音叉震动觉受损对早期诊断黄韧带骨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例1〕常某,男,63岁,工人。3月前行走时不慎后仰倒地。颈后部摔在树杆上,当时出现四肢酸软无力,行动困难,生活不能自理,在某医院诊断为脊髓损伤,经牵引、石膏固定及药物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于1985年5月来我院就诊。检查见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四肢肌肉轻度萎缩,腱反射亢进,大便秘结,小便淋漓不断。X线检查除一般颈椎病的改变外,侧位片C_(3~5)椎体后缘沿后纵韧带走向示有条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探究解剖以及观测成人胸椎间孔韧带的方法,旨在提出一整套科学的关于成人胸椎间孔韧带的解剖方法,并指出其具体的临床学意义。方法:选取保存完好的成人尸体12具,并对上述12具成人尸体的胸椎间孔韧带进行解剖以及观测,在此过程中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主要为游标卡尺或是螺旋测微器,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用SPSS13.0以及EXCEL软件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在30侧成人胸椎标本之中,没有发现成人横孔上韧带以及体横韧带,T1-T12椎间孔之内均发现存在横孔下韧带,它们出现的频率为6.6%、6.6%、21.2%、33%、45.2% 51.3%、77%、80.O%、81.3%、92.3%以及88.9%。T3-T12横孔下韧带的长度是随着椎骨序列数的增大而呈现出不断增加的状态。结论:成人胸椎间孔韧带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组织,对于成人整个神经和骨架具有加固、保护以及支撑之作用。成人胸椎间孔韧带形态变异较大,分布广泛而有一定的规律,应为正常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3.
樊孝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755-1756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CT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资料,其中50例做了颈椎坐位正中矢状面体层摄影,28例做了CT扫描,均发现阳性表现。结果骨化块形状示为长条形、半圆形、椭圆形、飞鸟形、三角形和两半卷发形等,可呈连续型、节段型、混合型。椎管矢径狭窄率为20%~76.5%,椎管狭窄率>36%,常有较明显症状。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影像论断:颈椎侧位,颈椎坐位正中矢状面体层摄影片是重要的,CT检查可清楚显示椎管形态,骨化影在椎管内的位置、厚度、继发性椎管狭窄和脊髓受压程度能做出精确判断,是较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诊治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该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将导致严重脊髓压迫及功能损害的特点,已被人们广泛认识,据Epstein统计,脊柱后纵韧带骨化,70%发生于颈椎,胸椎仅占15%,国内外未见发生于腰椎的报道。现就近年来有关该症的诊治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肖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3):1633
<正>黄韧带肥厚钙化是由于长期重体力劳动,或工作姿势不正确,致使黄韧带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形成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腰板硬、活动度较差、下肢麻木放射状疼痛等。其发病机制是由于疲劳的黄韧带失去弹性而迂曲钙化,或炎性增生肿胀,使脊髓腔变窄压迫临近的脊髓产生疼痛,使侧隐窝狭窄 相似文献
17.
自 1 996年~ 2 0 0 2年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 OPLL )患者 1 7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总结并就本病非手术方法及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 7例均以颈椎病就诊 ,男性 1 4例 ,女性 3例 ;年龄 40~ 72岁 ,平均5 4岁 ;4例有颈部外伤史 ,1 0例有长期低头工作史 ;病程 3个月~ 5年 ;4例有糖尿病史 ,占 1 1 .2 % ,2例合并弥慢性自发性脊柱肥大症 ( DISH) ;4例曾作 HLA检查 ,均为阴性。1 .2 影像学检查 骨化灶 X光片据日本津山分型 :节段型 9例 ,连续型 3例 ,孤立型 (局限型 ) 2… 相似文献
18.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纵韧带是脊柱3条长韧带之一,位于所有椎体和椎间盘的后方,参与构成椎管前壁,可防止椎管过度前屈。后纵韧带骨化症是后纵韧带的一种硬化性改变,在黄种人中很常见,叉以日本人发病率最高,故又称“日本人病”。但据统计国人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为0.54%~1.7%,与日本人近似。笔者从近年颈椎X线平片中随机抽取1000份,发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3例,占1.3%,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OPLL)是由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导致颈椎管狭窄 ,压迫脊髓、神经根 ,而产生一系列以肢体感觉、运动及膀胱主要直肠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本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颈椎疾病 ,尤其在东南亚地区多见 ,在日本发病率最高 ,故有日本病之称。国内董方春〔1〕1980年首次报告此病。自 1995~ 2 0 0 1年 6月 ,作者采用不同术式收治该病 6 5例 ,为比较其各种术式的疗效差异。现作回顾性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5例 ,男 38例 ,女 2 7例。年龄最小 4 6岁 ,最大 6 6岁 ,平均 5 6 .8岁。病程最长 8年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