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24例胆总管未闭锁型胆道闭锁的临床疗效,旨在指导临床对此类胆道闭锁的手术方式进行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5至2006年间收治的24例胆总管未闭锁型胆道闭锁患儿手术、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对空肠肝门吻合(A组)与胆囊肝门吻合(B组)在自体肝生存率、黄疸清除率、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等方面比较分析;并对胆道闭锁胆囊病理标本及正常对照组胆囊进行胶原纤维Van Gieson染色和CD68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其纤维化及炎性反应的差异.结果 平均(51±29.02)个月随访期内,自体肝生存率为66.7%.A组自体肝1年生存率为78.6%,3年生存率78.6%;B组1年生存率为66.7%,3年生存率33.2%,两组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黄疸清除率明显高于B组(86.7%比33.3%,P<0.05);术后1年胆管炎发生率,A组为60.0%,B组为44.4%(P>0.05).胆道闭锁患儿胆囊表现为明显纤维化和CD68阳性细胞浸润.结论 胆囊肝门吻合治疗胆总管未闭锁型胆道闭锁的疗效较肝门空肠吻合差,可能与胆囊肝门吻合后残余胆道存在纤维化及炎症细胞浸润有关,对其治疗推荐采用肝门空肠吻合.  相似文献   

2.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影响了患儿自体肝的生存状况,尤其是Kasai术后1年内反复发生的胆管炎,更易形成难治性胆管炎,严重影响了胆道闭锁Kasai手术的治疗效果。目前Kasai术后胆管炎病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并非单一因素所致,与胆汁引流量下降、术后类固醇激素使用、肠道菌群移位、自身免疫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将来胆道闭锁的进一步治疗及Kasai术后胆管炎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02例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以加强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诊治。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6年6月山西省儿童医院行Kasai手术并统一术后治疗方案的102例胆道闭锁患儿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Kasai术后胆管炎发作的时间、次数及频率,术后是否遵嘱服药、治疗情况及疗效等,分析胆管炎与自体肝存活率、黄疸消退率及肝功能恢复等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术后未发生胆管炎组及胆管炎发作组2年累计自体肝存活率分别为65.5%和41.1%(P=0.030)。早期胆管炎发作组和晚期胆管炎发作组其2年累计自体肝存活率分别为22.2%和52.2%(P=0.013)。早期胆管炎发作组和晚期胆管炎发作组的黄疸消退率分别为33.3%和67.4%(P=0.007)。早期胆管炎发作组和晚期胆管炎发作组的肝功恢复良好率为44.4%和73.9%(P=0.023)。频发胆管炎组与偶发胆管炎组的2年自体肝生存率分别为19.4%和57.1%(P=0.002),频发胆管炎组和偶发胆管炎组的黄疸消退率分别为38.7%和66.7%(P=0.001),频发胆管炎组和偶发胆管炎组的肝功能恢复良好率分别为45.2%和76.2%(P=0.008)。结论胆管炎尤其早期、频发胆管炎影响自体肝存活率、黄疸消退率及肝功能恢复,最终影响胆道闭锁预后。提高医患双方对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的认识,加强对胆管炎的防治,对提高胆道闭锁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胆道闭锁是婴儿期最严重的肝胆系统疾病之一。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是治疗胆道闭锁的主要手段,但术后自体肝长期生存效果不佳,大部分患儿需要通过肝移植来挽救生命。肝纤维化是影响胆道闭锁患儿自体肝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的调控。Kasai手术后胆汁引流不畅、胆管炎发作都会导致肝纤维化进展,进而发生肝硬化。在完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通畅引流胆汁及控制胆管炎的同时,还应积极应对患儿肝纤维化的持续进展,以期达到自体肝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肝门肠吻合术(Kasai手术)治疗胆道闭锁的效果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集中收治并采用统一的治疗方案进行Kasai手术的Ⅲ型胆道闭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进行Kasai手术的126例有112例(89.7%)获得完整随访.术后有70例黄疸清除,总黄疸清除率为62.5%,黄疸清除率在手术年龄≤60 d、60~90 d(包含90d)、90~120 d、>120 d组分别为72.0%、80.5%、60.0%和1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管炎发生率为30.4%(34/112),黄疸清除组(15例)的胆管炎发生率(21.4%)低于未清除组(19例,4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8例(60.7%)出现持续肝纤维化,在各因素中分组中手术年龄>90 d、黄疸未清除和胆管炎发作的病例,出现持续肝纤维化的比率较高(分别为93.5%,100%和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年和2年自体肝生存率分别为64.9%和61.8%.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患儿手术年龄、术后黄疸消退与否、胆管炎发作与否以及肝纤维化活动情况是影响自体肝生存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术后黄疸清除和胆管炎发作与否以及自体肝生存时间是胆道闭锁Kasai手术的评价指标,手术年龄≤90d,术后黄疸清除和较少的胆管炎发作有利于术后自体肝生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Kasai术后近期胆管炎的预防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18例胆道闭锁Kasai手术患儿临床资料,按术后住院期间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术后常规予三代头孢菌素及甲硝唑抗感染治疗,B组术后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及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内胆管炎的发生率。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76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5例,平均手术年龄(89.81±17.80)d,均为Ⅲ型胆道闭锁;B组142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65例,平均手术年龄(85.61±24.47)d,除2例为Ⅰ型胆道闭锁外,其余均为Ⅲ型胆道闭锁。两组手术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恿义。A组有45例(59.2%,45/76)术后6个月内发生胆管炎,B组有14例(9.9%,14/142)术后6个月内发生胆管炎;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强力抗生索和免疫调节治疗可有效预防胆道闭锁Kasai术后近期胆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胆道闭锁术后早期胆管炎发作的风险因素. 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采用统一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方式为标准Kasai手术或肝管空肠吻合术,术中胆支引流肠襻45 cm,术后使用激素、抗菌素和利胆药物.将病例以手术年龄、术后黄疸清除效果、Ohi分型和肝纤维化病理分级进行分组,分析影响早期胆管炎发作的原因. 结果 共有139例BA患儿进行手术,124例获得随访.术后35例早期胆管炎发作,发生率为28.3%.术后黄疸完全清除率早期胆管炎发作组低于未发作组(28.2%∶71.8%,P=0.004),术后1年、2年自体肝生存率早期胆管炎发作组低于未发作组(分别为44.5%±8.5%∶86.5%±3.6%,44.5%±8.5%∶76.3%±4.5%,P=0.003).Logistic分析显示黄疸清除速度(P=0.000),肝纤维化病理分级(P =0.029)和Ohi分型基本型(P =0.042)影响早期胆管炎发作而与手术年龄(P=0.579),Ohi分型亚型(P=0.511)和肝外胆管详细分型(P =0.224)无关.结论 良好的肝门部病变类型,术后较好的胆汁引流和较轻的肝纤维化有利于减少胆道闭锁术后早期胆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探索在Kasai术中使用ICG后的肝脏荧光显像特点与胆道闭锁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行胆道探查与Kasai手术的Ⅲ型胆道闭锁患儿共87例,其中男38例,女49例,手术日龄(60.49±20.75)d,体重(4.83±0.76)kg。术前1天注射ICG。术中用近红外摄像系统观察肝门部及肝脏表面ICG荧光显像特点,计算相应部位的亮度值。根据肝门部显像快慢(快显像为ⅰ组,慢显像为ⅱ组,不显像为ⅲ组)、肝脏表面荧光特征(点状荧光为A组,均匀强荧光为B组,均匀弱荧光为C组)以及肝门部亮度比值比分别进行亚组分析,比较各组胆汁排泄速度、胆汁分布及瞬时胆汁流量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早期预后指标为术后3个月、6个月退黄率及术后1年自体肝生存率。结果87例患儿术后3个月、6个月总体退黄率分别为49.4%和59.8%,术后1年自体肝生存率为59.8%。其中ⅰ组(n=66)、ⅱ组(n=5)和ⅲ组(n=16)术后6个月退黄率分别为62.1%(41/66)、60%(3/5)和50%(8/16)(χ^(2)=0.929,P=0.679),ⅱ组术后1个月内各时间点(术后7天、14天、1个月)的血清胆红素数值与术前相似,但三组患儿术后6个月内胆红素总体下降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1)。A组(n=33),B组(n=40)和C组(n=14)术后6个月退黄率分别为41/66、3/5和8/16,(χ^(2)=0.299,P=0.876),组间术后6个月内退黄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3)。肝门部亮度比值比与术后6个月退黄无关(P=0.432)。结论Ⅲ型胆道闭锁Kasai术中胆汁排泄慢的患儿黄疸消退需要更长时间,术中使用ICG检测肝门胆汁排泄速度、胆汁分布及瞬时胆汁流量结果与术后BA患儿早期退黄和生存情况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移植科接受肝移植手术的219例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肝移植术前是否接受过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肝移植术前是否发生胆管炎以及肝移植术中肠袢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分组,并比较各组间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结果 219例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总体发生率为23.29%。Kasai手术组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高于非Kasai手术组(30.70%vs 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6,P=0.007)。而Kasai手术组患儿中,术前胆管炎组与术前非胆管炎组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组间比较(28.57%vs 32.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5,P=0.628);肠袢保留组与肠袢重建组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组间比较(31.43%vs3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P=0.911)。在Kasai术后存在胆管炎的患儿中,原肠袢组与新肠袢组肝移植术后胆管炎发生率组间比较(33.33%vs 2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9,P=0.447)。结论对于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的顽固性胆管炎,肝移植手术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胆管炎较为常见,但基本可以治愈。保证胆肠吻合的输入端肠袢长度足够,可有效控制肝移植术后胆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胆道闭锁Kasai术后早期并发症与激素抗生素治疗方案、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8年8月Ⅲ型胆道闭锁Kasai术后281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一般治疗A组和术后大剂量激素和抗生素治疗B组.随访术后2年生存,分析早期并发症与手术日龄、术前胆红素、术后激素抗生素治疗方案、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术后共93例(33.1%)发生早期并发症,急性胆管炎最常见.无并发症与并发症相比,术前总胆红素及手术日龄无差异;危险因素分析,急性胆管炎、上消化道出血分别与术前胆红素及手术日龄无明显相关.B组并发症较A组明显降低(25.7%比63.6%,P<0.01),其中反流性胆管炎较A组明显降低(23.9%比56.4%,P<0.01),但术后早期消化道出血无统计学差异.2年随访率92.5%,术后2年以上存活率51.2%,早期并发症2年生存率较无早期并发症明显降低(34.4%比59.6%,P<0.01).急性胆管炎2年生存率亦明显降低(32.9%比59.2%,P<0.01).B组2年生存率高于A组(54.0%比40.0%,P=0.043<0.05).结论 胆道闭锁Kasai术后早期急性胆管炎是影响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术后大剂量应用激素和抗生素疗法明显降低早期急性胆管炎发生率,提高术后2年生存率.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early complications of Kasai operation and high-dose steroids and antibiotics and to demonstrate the prognosis of biliary atresia(BA). Methods 281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biliary atresia(BA) type Ⅲ,admitted from Aug. 1994 to Aug 2008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nd followed up for two year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controls while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high-dose steroids and antibiotics. We evalua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early complications and age at operation (days), baseline bilirubin, different treatments and 2 year survival. Results 93 patients had early complications,and cholangitis is the most common, There is no statistics differ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age at operation and baseline bilirubin.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63. 6% in group A, and 25. 7% in group B(P<0. 01). The cholangitis rate was 56. 4% in group A and 23. 9% in group B (P<0. 01). Two group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gestive tract bleeding. The visit frequency rate was 92. 5%, while 2 year survival rate was 51. 2%. Patients with early complications or cholangitis have a 34. 4% or 32. 9% 2 year survival rate, while those without have a 59. 6% or 59. 2%(P< 0. 01). Patients with high-dose treatment in group B have a better 2 year survival rate (54. 0% vs 40. 0% ,P<0. 05). Conclusions Early cholangitis was the risk factor of outcome after Kasai operation. These data implied that the use of high-dose steroids and antibiotics can lower the occurrence of cholangitis and elevate 2 year survival rate.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