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D40、CD40L在人单核细胞和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共同表达的意义。方法:CD40及CD40L在单核2细胞表面的表达分别采用荧光技术,RT-PCR,流式细胞信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D40及CD40L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人单核细胞能连续表达CD40及CD40L,并且细胞因子IL-1,IL-6,TNF和TNF-γ能明显上调单核细胞表达CD40、CD40L的水平。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能共同表达CD40及CD40L,而动脉壁的其它部分不表达。结论:人单核细胞表面及粥样硬化斑块中能共同高表达CD40及CD40L,提示CD40及CD40L相互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其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患儿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表面CD40L(CD154)表达,探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川崎病患儿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前后、16例其他发热性疾病患儿、15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表面的CD40L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相应血清中可溶性CD40L。结果:川崎病患儿CD4 T细胞表面CD40L表达(66.26±6.71)%显著高于其他发热性疾病对照组(58.11±6.35)%及正常儿童对照组(46.96±4.27)%,川崎病患儿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后明显下降(58.86±7.49)%。川崎病患儿血清中可溶性CD40L(17.36±5.72)ng/ml亦显著高于其他发热性疾病对照组(12.17±4.28)ng/ml及正常儿童对照组(7.48±3.59)ng/ml,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后无明显下降(16.46±5.12)ng/ml。CD4 T细胞表面CD40L表达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有关,而CD8 T细胞表面CD40L的表达及可溶性CD40L与冠状动脉损伤无关。川崎病患儿CD4 T细胞表面CD40L表达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正相关(r=0.553,P<0.05)。结论:CD40L异常表达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其起重要作用。静脉输注丙球能下调CD40L表达,且有利于治疗血管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CD40L和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选取ACS患者52例(心肌梗死14例、不稳定心绞痛1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3例,同时选取1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测定血小板表面CD40L及血清sCD40L水平.随访ACS患者1月,测定其血清sCD40L水平.结果 FCM测定结果显示,AMI组和UA组血小板表面CD40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5),UA组CD40L水平显著高于AMI组(P<0.05),S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ELISA测定血清SCD40L结果显示,AMI组和UA组血清sCD40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5).AMI组sCD40L水平显著高于UA组(P<0.05),SA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CD40L表达增加,血清sCD40L水平升高,因此CD40L可能成为预测斑块稳定状态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CD40、CD40L在人急、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了3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及2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40L的表达.另取8例健康人骨髓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①治疗前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中,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外,CD40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患者CD40较其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CR患者接近对照者,两未缓解(NR)患者CD4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D40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所有急、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及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上的CD40L均存在表达缺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0是参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发病和抗白血病免疫反应的重要共刺激分子,其表达与白血病分化程度及分型有关,CD40表达异常可能是AML发病机制之一,且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调节单个核细胞上CD40的表达,纠正AML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可能是免疫基因治疗人类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人CD40L真核表达体系并鉴定其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以DNA重组技术构建CD40L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CD40L,脂质体法转染于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446,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其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双酶切及DNA测序证明,CD40L DNA插入表达载体pcDNA3.1( ) 序列及方向正确,转染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446后,经流式细胞仪鉴定转染细胞中存在CD40L表达.结论 成功地建立人CD40L表达体系,为构建以人CD40L为组件的抗肿瘤疫苗的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急性期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CD40配体(CD40L)表达水平,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CD40L的变化,以期探讨IVIG治疗机制及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技术法检测11例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及1g/kg IVIG治疗后其PBMC表达CD40L阳性细胞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川崎病患者PBMC表面CD40L表面较正常对照持久;对1g/kg IVIG敏感者治疗后患者PBMC上表达CD40L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1g/kg IVIG不敏感者治疗后PBMC中高表达CD40L的细胞数增多,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例急性期已发生冠状动脉扩张的患儿其PBMC上的CD40L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者。结论:CD40L升高在川崎病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中起一定作用,IVIG可能通过下调川崎病PBMC上CD40L表达水平预防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CD4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家族成员,遗传高度保守,位于人染色体20q11-13位,广泛表达于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等。而CD40L(CD40ligand,CD152)则是TNF超家族成员,为Ⅱ型跨膜蛋白,位于人染色体Xq26.3-Xq27.1位,表达于CD4T细胞、肥大细胞等。当血小板激活时,CD40L在数秒至数分钟内即转移至细胞膜上,而在细胞膜中的蛋白酶(如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inease、MMP等)的作用下,CD40L又可形成可溶性三聚体sCD40L(soluble CD40L),以游离形式存在于血浆中。  相似文献   

8.
VitE及oxLDL对人单核细胞表达CD40和CD40L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 DL )和抗氧化剂 Vit E对人单核细胞表达 CD40和 CD40配体 (D40 L )的影响。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 CD40和 CD40 L表达水平。结果 :低浓度 ox L DL (≤ 2 0 0μg/ L )可使单核细胞表达 CD40和 CD40 L明显增加 ,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高浓度 (>2 0 0μg/ L ) ox L DL刺激时 ,CD40和 CD40 L表达明显下降。预先加入抗氧化剂 Vit E后 ,低浓度 ox L DL 刺激单核细胞表达 CD40和 CD40 L 明显下降 ,并呈浓度依赖效应。结论 :ox L DL 刺激单核细胞高表达 CD40和 CD40 L 可能是其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抗氧化剂 Vit E能部分抑制 ox L DL引起的单核细胞高表达 CD40和 CD40 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凋亡调节蛋白受体Fas及共刺激分子CD40L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调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LE患者和正常人血清sFas和sCD40L的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离10例SLE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①将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表面Fas及CD40L的表达情况;②在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抗FasL抗体阻断Fas信号及抗CD40L抗体阻断CD40L信号后,观察T细胞亚群表面CD40L及Fas的表达。结果①SLE患者血清sFas和sCD40L平均水平分别为4.18μg/L和5.87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27μg/L和2.31μg/L,且SLE患者血清sFas活动期高于稳定期(P〈0.01或P〈0.05);sFas、sCD40L水平与SLEDAI(疾病活动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r=0.688,r=0.253,P均〈0.05),但sFas与sCD40L水平之间未显示明显相关(r=0.201,P〉0.05)。②经细胞培养后,SLE患者CD4(+)和CD8(+)T细胞表面Fas表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SLE患者CD4(+)和CD8(+)T细胞表面CD40L表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③SLE患者CD4(+)及CD8(+)T细胞上Fas与CD40L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0.311和r=0.517,P均〈0.05)。④加入抗FasL抗体阻断后,CD4(+)和CD8(+)T细胞表面CD40L表达下降,与阻断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加入抗CD40L抗体阻断后,CD4(+)和CD8(+)T细胞表面Fas表达与阻断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sFas和sCD40L水平升高且呈正相关关系;T细胞亚群表面Fas及CD40L高表达且呈正相关关系;T细胞上Fas的表达调控CD40L的表达。说明凋亡调节蛋白Fas及共刺激分子CD40L可能共同参与SL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CD40、CD40L、OX40抗原的表达与白血病相关基因Bcl-2和Bcl-xL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将46例未经治疗的初诊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分为四组:仅表达CD40的患者组(①组)、表达CD40+CD40L+OX40-的患者组(②组)、三种抗原全部表达组(③组)和全部不表达组(④组),利用RT-PCR方法检测46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cl-2、Bcl-xL mRNA的表达,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①组、④组Bcl-2、Bcl-xL的表达水平低于②、③组的表达水平.结论:在CD40与CD40L同时表达时,可以提高白血病细胞Bcl-2和Bcl-xL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D40配体激活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检测不同浓度sCD40L作用后AGS胃癌细胞株存活率,选定最佳干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sCD40L最佳干预浓度作用后胃癌细胞株AGS、BGC-823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 sCD40L的最佳干预浓度为2μg/ml;与胃癌细胞株AGS、BGC-823共育48h,sCD40L可使高表达CD40的AGS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而对CD40低表达的BGC-823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并且AGS、BGC-823细胞均无明显的凋亡变化。结论 sCD40L可明显抑制CD40高表达胃癌细胞的生长,其机制是使细胞周期阻滞。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对人单核/巨噬细胞表达CD40和CD40L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1(IL-1)对人单核/巨噬细胞表达CD40和CD40L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方法半定量测定CD40和CD40LmRNA含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CD40和CD40L表达水平。结果:IFN-γ,TNF和IL-1既增加CD40和CD40LmRNA表达,又能诱导单核/巨噬细胞表面CD40和CD40L高表达,而抗氧化剂VitE能下调细胞因子引起的CD40和CD40L表达,但作用不完全,结论:细胞因子(IFN-γ,TNF和IL-1)能刺激单核/巨噬细胞高表达CD40和CD40L,这种作用可被VitE部分抑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慢性不同类型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与单核细胞表面C D40、C D40L的表达,评价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患者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表面C D40、C D40L表达的百分率.结果 慢性乙肝组外周血淋巴与单核细胞表面C D40、C D40L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乙肝组与肝硬化组无显著差异(均有P>0.1).HBV感染者淋巴、单核细胞表面CD40和CD40L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P均<0.01)结论 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与单核细胞表达CD40、CD40L低下,检测外周血CD40、CD40L-的表达可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为临床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表达CD5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以中等大小B细胞侵入外套层为特征。CD40L与CD40间的相互作用对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重要意义。对于不同阶段的B细胞,CD40L的刺激可产生抑制或诱导分化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利用SP49和SP53这两个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对CD40L反应作了研究。与表达CD40L的鼠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BrdU结合的SP49及SP53细胞减少了1/2~1/3,而BrdU结合的对照细胞系(包括Ramos,BJAB and BALL-1)无反应或增加。抗CD40L抗体在0~20 ng/ml时能封闭CD40L对SP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提示CD40L在活体内可能对MCL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和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关系以及CD40L和CD25的作用.方法分别对26例MP感染组、24例MP感染并支气管哮喘组、23例支气管哮喘组及25例正常健康儿童组,用PMA和离子霉素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上CD40L和CD25的表达.结果支气管哮喘组和MP感染组CD4+T细胞上CD25的表达均有增高.MP感染并支气管哮喘组CD25在CD4+T细胞上的表达高于MP感染非支气管哮喘组(P<0.05).未经抗PMA和离子霉素刺激时,MP感染组患儿和支气管哮喘组患儿CD4+T细胞中CD40L的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01).经PMA和离子霉素刺激3h后,MP感染并支气管哮喘组CD40L的表达最高,与支气管哮喘非MP感染组有显著差异(P<0.0001).结论MP感染后CD40L和CD25的表达显著增高,可能是诱导支气管哮喘发作或病情加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协同刺激分子CD28/B7—1、CD28/B7—2及CD40/CD40L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哮喘患者为实验组,3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比较两组间T、B淋巴细胞表面CD28/B7—1、B7—2及CD40/CD40L的表达及与血清总IgE水平的相关性,以及哮喘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表面CD28/B7—1、B7—2及CEl40/CEl40L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哮喘患者CD28、CD40L、B7—2及CD40表达水平均增高。血清总IgE水平与T淋巴细胞表达CD40L水平呈正相关。特异性免疫治疗6个月后,哮喘患者T、B淋巴细胞表达的CD28/B7—2及CD40/CD40L水平均有所下调,但均未达正常水平。结论协同刺激分子CD28/B7—2及CD40/CD40L表达水平的上调在哮喘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特异性免疫治疗能下调哮喘患者CD28/B7-2及CD40/CD40L的表达水平,并可能由此间接下调血清总IgE水平,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CD40、CD40L和sCD40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诱导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的活化与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探讨这三种分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以及多种CD40结合药物,如CD40L三聚体(CD40LT)、CD40单抗和CD40L阳性细胞目前作为免疫治疗药物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CD40/CD40配体(CD40L)是一对互补的跨膜糖蛋白,表达于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血小板等多种细胞上,参与免疫、炎症、高凝等多种病理生理状态的调控。大量研究表明: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CD40与CD40L结合活化后进入细胞,激活包括核转录因子NF-κB在内的下游信号通道,上调促炎和促血栓形成基因的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斑块破裂诸多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CD40/CD40L是沟通免疫、炎症、高凝状态三者间的桥梁,可能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9.
宫宏宇 《中原医刊》2011,(24):36-38
目的研究CD40、CIMOL在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cITP患儿治疗前后及30例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IM0及CD40L的表达情况,用ELISA法检测血小板抗体(PAIg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ITP患儿CD40和CIMOL治疗前后的表达均增高(P〈0.05),CD40治疗前高于治疗后(P〈0.05),CD40L在两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0、CD40L的表达与PAIgG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08、0.772,P〈0。01)。结论cIT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及CD40L表达增高,常规治疗后CD40较治疗前降低,CD40L在两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CD40、CD40L在儿童cITP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阻断此共刺激途径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T、B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上CD40L的变化,探讨CD40分子在ITP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中sCD40L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细胞上CD40L的表达水平。结果 ITP患者血浆中的sCD40L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血小板计数对血浆中sCD40L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r=0.58,P〈0.05);ITP患者T淋巴细胞上CD40L的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ITP患者血浆及T细胞上CD40L升高,淋巴细胞表面的CD40-CD40L相互作用可能与IT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