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术后化疗期间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化疗是乳腺癌的综合治疗重要手段之一。化疗期间,患者对药物的毒副作用的生理反应易引起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烦躁不安、易怒,焦虑通过心理应激,可引起神经内分泌障碍、免疫力低下,导致化疗不能如期进行。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对其  相似文献   

2.
童俊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330-3330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化疗是治疗肺癌手术或放疗前后的重要辅助治疗,有效的化疗可使癌症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在化疗阶段,肿瘤化疗药物或细胞毒性药物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生理反应引起情绪障碍,因此,细致周到的多方位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我科自2005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41例住院化疗的癌症患者饮食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门诊化疗的焦虑状态及焦虑相关因素,了解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方法对在门诊化疗的120例肿瘤患者进行焦虑量表和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结果在门诊化疗的肿瘤患者焦虑患病率为74.2%,其中轻度焦虑占46.7%,中度焦虑的占19.2%,重度焦虑的占8.3%;其中疾病程度、疾病复发、经济状况、治疗效果、个人意志力、影响生活和食欲及治疗硬件条件等等为肿瘤患者的主要焦虑影响因素;大部分患者需要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的健康教育。结论在门诊化疗的肿瘤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状况并需要医护工作者的适当健康宣教支持。  相似文献   

4.
化疗是癌症患者综合治疗主要措施之一。在化疗期间,药物的各种反应均易引起患者的情绪变化,而后者反过来又影响前者,使不良生理反应加重,导致化疗不能如期进行。现将我们对156例中老年癌症患者在预防化疗反应、防止化疗药物外渗,以及化疗期间的心理、饮食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黎明 《医药世界》2005,(12):86-87
当今化疗已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肿瘤患者由于对化疗缺乏了解而产生较强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出现焦虑、担心、恐惧等紧张情绪。而影响化疗。为了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认识,降低紧张度,增加疗效,我们对103例化疗病人进行心理干预,采用问卷形式,对进行心理干预组(观察组52例)和不进行心理干预组(对照组51例)进行调查,观察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进行心理干预组的焦虑值明显低于不进行心理干预组p<0.01,在化疗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组病人的收缩压、脉搏明显低于不进行心理干预组p<0.01。结论:护士对肿瘤病人化疗前,化疗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增加自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提高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6.
心理护理降低化疗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癌症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由于紧张、焦虑、担心、感情脆弱等异常心理和化疗药物引起的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 ,对2 6例肺癌化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肺癌患者中 ,男 15例 ,女 11例 ,年龄 4 0岁~ 6 9岁 ,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两组各为 13例。1.2 护理方法 在化疗开始 ,患者主要是焦虑和恐惧 ,焦虑是癌症患者在预期可能发生不良后果时出现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严重的焦虑可以发展成为恐惧[1] ,针对这种情况要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解释 :癌症并不等于死亡 ,严重的化疗反应并不…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是提高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率和长期存活率的主要治疗方法,我科通过对24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氨甲喋吟和阿糖胞苷大剂量化疗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化疗知识水平,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1 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特点1.1 不良情绪明显 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大多有过化疗经历,大剂量化疗前情绪波动明显,表现为焦虑、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化疗药物会产生许多毒副作用,许多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常常产生恐惧、焦虑、拒绝接受化疗,甚至绝望等心理.我院肿瘤科对40例癌症化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丽  孔晓明  陈领  王晨  葛秀娟  洪青 《安徽医药》2018,22(4):667-670
目的 探讨焦虑障碍患者睡眠状况的一般特点以及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32例焦虑障碍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整夜多导睡眠图差异,并与临床症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焦虑障碍患者表现为睡眠效率下降(P<0.05),睡眠潜伏期时间延长(P<0.05),非快动眼睡眠阶段百分比增加(P<0.01),快动眼睡眠阶段时限减少(P<0.01),以及快动眼睡眠阶段百分比下降(P<0.01).非快眼动睡眠第Ⅱ期睡眠百分比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成正相关(r=0.356,P<0.05),与精神焦虑因子分成正相关(r=0.448,P<0.05).结论 焦虑障碍存在多项客观睡眠指标异常,且临床焦虑症状程度与客观睡眠指标具有相关性.因此,进一步结合神经生化、神经影像学等深入研究,对于探讨该病的病理机制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患者伴发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患病率.方法 随机抽样高血压病患者72例和体检健康者70例,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组焦虑发生率为34.72%,抑郁发生率为27.77%,两者兼有的发生率为15.27%,均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以便针实施心理护理。方法应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躯体化障碍患者与健康自愿者的心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躯体化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特点主要体现为躯体不适、抑郁、焦虑、等方面。结论应该针对躯体化障碍病因,做好患者的心理沟通和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2.
韩希芬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1):127-127
睡眠障碍表现为:昼夜性节律去同步化,睡眠丧失、睡眠中断。睡眠障碍在骨转移癌化疗患者中较常见,而充足有效的睡眠是化疗患者的重要需求。一旦发生睡眠障碍常使患者感到疲惫不安,产生易怒、焦虑、精神紧张,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我们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人住我科的骨转移癌化疗患者65例进行问卷调查,从中分析了导致患者睡眠失调的因素,并采取促进睡眠的有效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门诊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并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方法 对35名在门诊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结果 根据乳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应用心理学知识给予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不良心情绪,均完成了6个疗程的基础化疗.结论 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让患者能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社会.  相似文献   

14.
失眠是焦虑障碍中最常见的躯体症状之一,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更为严重的社会功能缺陷和疾病负担.针对焦虑性失眠的治疗方案,近年逐渐引起关注.本文综述近年多类药物在焦虑性失眠治疗中的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叶阳阳  陈新华 《安徽医药》2015,19(11):2233-2234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对老年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焦虑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化疗的老年肿瘤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干预组在化疗期间除常规护理措施外,同时给予音乐疗法(每日早、中、晚各听音乐30 min),对照组患者除常规护理措施外,无其他特殊护理.化疗前和第1、2、3次化疗结束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焦虑状态评定.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第1、2、3次化疗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干预时间延长,焦虑缓解越明显.对照组焦虑情绪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有助于降低其焦虑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引起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增加患者对化疗治疗的焦虑、抑郁、反感及恐惧。尽管应用抗5-羟色胺类药物可使部分患者大部分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有严重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上腹痛、味觉改变等,尤其是伴有急、慢性胃肠炎患者,给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高龄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响.方法 我院自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高龄食管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治疗组21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辅助食管癌术后化疗,对照组21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辅助食管癌术后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积极程度和配合程度.结果 治疗组21例患者化疗前及三次化疗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50.24、50.10、52.68、53.28,化疗前及三次化疗后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53.97、53.00、54.40、55.18;对照组21例患者化疗前及三次化疗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51.38、52.53、55.78、56.53,化疗前及三次化疗后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53.72、55.43、57.18、58.88.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对奥沙利铂治疗后致运动神经协调障碍的毒性的认识.方法 临床观察大肠癌应用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的出现外周感觉神经毒性,通过临床及辅助检查排除骨转移等引起相关症状的可能因素,明确为奥沙利铂的毒性反应.结果 两例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应用奥沙利铂,完成5周期或以上化疗周期,总剂量均在1000mg或以上;化疗的过程中出现外周感觉神经毒性,进行性加重和间歇期不能恢复为特点,并最终导致下肢运动协调障碍;短期的对症治疗无好转并在以后大于3月随访的时间中症状没有恢复.两者均通过ECT骨扫描、核磁共振以及相关的肿瘤标记物检查排除了肿瘤转移和复发迹象.结论 外周感觉神经毒性是奥沙利铂的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少数患者可能会严重的影响到运动协调障碍.临床上出现Ⅲ级或以上感觉神经毒性时,建议停药,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抑郁、焦虑患者述情障碍和焦虑、抑郁等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焦虑、抑郁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取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和健康者测评,分析述情障碍和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HAMA、HDMA、TAS量表、SCL-90评分、SSQ、MMPI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6周两组各项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述情障碍和焦虑、抑郁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经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述情障碍,和抑郁、焦虑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许虹 《河北医药》2013,35(5):789-790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癌症患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癌症患者的心理负担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致死原因的第一位.正因为如此,癌症患者的心理负担往往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心理问题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与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关系[1].同时作为恶性肿瘤重要治疗手段的化疗是一种应激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健康,化疗前的过度担心与焦虑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可干扰化疗的效果及预后.从心理和生理上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并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本研究究旨在通过观察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早期姑息治疗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