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药合用贴敷穴位治病举隅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中医院(463000)刘天骥刘祥琴*近几年我们运用中西医药相配贴敷俞穴治疗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及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等,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小结如下,供同道参考。1百部咳必清治咳嗽1.1药物组成百部30g,...  相似文献   

2.
对168名吸烟成瘾者,用自制中药戒烟贴穴位贴数6d~10d,观察20d,总有效率88.69%,其中,完全断烟者54.76%;日吸烟量减至5支以内者19.64%;复吸再瘾者14.29%;无效者只占11.31%,结果表明:戒烟贴具有安全、快捷、方便、舒适、经济、复吸率低等特点,是目前比较理想、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戒烟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药穴位贴敷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运用于临床的一种顺应四时特性的"内病外治"疗法。近年来,现代中医各家对中药穴位贴敷防治疾病的研究较多,尤其是"三伏"贴敷更是研究的热点,而与之相对应的"三九"贴敷则相对研究较少。"三九"贴敷的"秋冬养阴"的理论基础存在争议,限制了其临床病种的选择,运用疾病多集中在呼吸系统,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也较为局限。  相似文献   

4.
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11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应用中药"贴敷散"姜汁调制,穴位贴敷大椎、肺俞、风门、脾俞、膏肓、肾俞、外关、丰隆,对照组针刺风池、迎香、印堂、上星、百会、外关,观察2组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近期为72.4%,对照组为93.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远期为56.9%,对照组为27.6%,组间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伏天中药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近期疗效逊于针刺,远期疗效优于针刺。  相似文献   

5.
何文 《广西中医药》1993,16(6):25-25
<正> 吸烟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控制和限制吸烟成为世界性问题;如何戒烟是卫生科技研究的新课题之一。本人在中国援尼日尔医疗队工作期间(1989年10月~1990年10月),用耳穴贴敷法对吸烟者进行戒烟治疗取得较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75例中,男性74例,女性1例;年龄21~65岁;吸烟龄1~40年;每日吸烟量7~60支;国籍有尼日尔、法国、前苏联等国家。  相似文献   

6.
穴位贴敷治疗痛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是妇科常见的病症,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4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46例中,年龄在18~30岁之间,未婚者36例,已婚者10例;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为主症...  相似文献   

7.
崔永梅  赵洁 《光明中医》2013,(7):1485-1486
"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通过内服中药,以及人体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针灸、拔火罐、艾灸等方法,来温阳益气,增强正气,增强人的抵抗力,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我院呼吸科采用三伏贴穴位贴敷防治方法,2年中对600余例门诊病人进行了集中防治,有效的降低了呼吸疾病病人就诊和发病次数,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现就三伏贴穴位贴敷的方法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制中药戒烟贴戒烟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6 8名吸烟成瘾者 ,用自制中药戒烟贴穴位贴敷 6d~ 10d ,观察 2 0d ,总有效率 88 6 9% ,其中 ,完全断烟者 5 4 76 % ;日吸烟量减至 5支以内者 19 6 4% ;复吸再瘾者 14 2 9% ;无效者只占 11 31%。结果表明 :戒烟贴具有安全、快捷、方便、舒适、经济、复吸率低等特点 ,是目前比较理想、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戒烟方法。  相似文献   

9.
益胃贴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益胃贴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使用的益胃贴是采用现代提取工艺,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做成的药膏,治疗时将药膏置于消毒的青霉素瓶盖内,透明胶布十字固定;对照组使用的药贴是用醋将药物原粉调成糊状敷于治疗部位,胶布固定,两组均3-5d更换1次,治疗3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较少出现瘙痒、疼痛等过敏反应,且药贴不容易脱落,污染衣物,而对照组较多出现了上述不良现象。结论:益胃贴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较好,且改进后的贴敷方法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笔者采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方法治疗小儿哮喘,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穴位敷贴法防活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鹏 《江西中医药》1989,20(6):10-11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中风贴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宜春市中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50 例脑梗死患者,依照研究需要和医疗条件限制,按 1:1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5 例。给予 对照组西医治疗,给予观察组应用穴位贴敷中风贴联合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 总有效率为 96.00 % 高于对照组的 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穴位贴敷中风贴联合西药治疗对脑梗死治疗效果确切,不仅明显提升了临床疗效,且有利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进展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穴位贴敷疗法是将药物贴敷于人体表面的特定部位,通过药物、腧穴及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它以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内病外治”思想为基础,疗效可靠,使用安全,简单易行,对常规治疗难以坚持而又无特殊疗法的哮喘证尤其适用。现将近年来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的研究综述如下:1 固定方穴  多数医家以《张氏医通》治疗哮喘的贴敷方药为基础进行治疗。董征等用生姜汁调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贴肺俞、心俞、膈俞,治疗233例,观察10年,有效率86.5%[1]。蔡丽娜用白芥子、炒白芥子、细辛、元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成一组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为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口服中成药艾附暖宫丸,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单纯口服艾附暖宫丸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穴位贴敷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脂蛋白血症 ,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为探求非药物降低血脂的有效方法 ,笔者以穴位贴敷、针刺疗法治疗高脂血症 6 0例 ,并与口服降脂药治疗的6 0例对照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2 0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穴位贴敷组 6 0例 ,男 4 5例 ,女 1 5例 ;年龄最小 38岁 ,最大 6 0岁 ;病程 2~ 1 5年。针刺组 4 0例 ,男 34例 ,女 2 6例 ;年龄在 38~ 6 5岁之间 ;病程 2~ 1 5年。口服降脂药组2 0例 ,男 1 4例 ,女 6例 ;年龄病程同以上两组。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治疗…  相似文献   

16.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咽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咽炎是常见病,笔者采用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本病.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225-122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月经来潮第1日、第2日及下次月经前1日穴位贴敷自制痛经散,对照组单纯用坤灵丸15粒/次,2次/d,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痛经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论:穴位贴敷治疗痛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尿失禁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失禁是临床常见病 ,用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 2 4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中 ,男 8例 ,女 16例 ;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 3 8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6浕(以上病例均排除泌尿系器质性病变 ,属功能性尿失禁 )。2 治疗方法2 1 针灸治疗 Ⅰ组 :中极、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Ⅱ组 :肾俞、膀胱俞、次谬骨、委阳、太溪。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根据所选穴位 ,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 ,局部常规消毒 ,取 2 8号 1 5寸毫针 ,针刺得气后用补法 ,关元、肾俞、膀胱俞 ,留针 40min ,针后局部加艾条灸。2 2 穴位贴敷 用陈醋配五…  相似文献   

19.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由于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后,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又称为天灸、自灸、发泡灸。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又称敷脐疗法,简称脐疗。  相似文献   

20.
肌注后硬结是臀部肌肉注射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临床上施护的方法较多,但各有利弊.我们采用中药酒大黄加等量玄明粉,用陈醋调成糊状后贴敷治疗肌注后硬结,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