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78年11月至1990年4月共行气管镜检查5069例中,确诊为原发性气管癌6例。 本组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32~67岁,40岁以上5例,占83%。病史1月~12个月,平均5个月。 主要临床症状 咳嗽、血痰、咯血、气短、呼吸困难及发烧等。 X线检查 常规胸片检查,4例阴性、2例见到气管内肿物。1例胸片阴性但气管断层片见到气管内肿物、1例胸片及断层片均见到肿物、1例胸片阴性但CT显示气管内有肿物。  相似文献   

2.
患者左上颈肿物6年,近1年增大明显,无其他不适.MRI检查发现肿物生长包绕颈动脉,CT检查显示肺部多个结节,诊断为恶性颈动脉体瘤.在行颈动脉压迫锻炼后,实施肿瘤连同颈动脉切除,并重建颈动脉,患者恢复顺利.讨论认为恶性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应以生物学行为是否有侵犯和转移为准,而非依组织学表现诊断.术后PET-CT证实肺部为转移瘤,病理诊断有淋巴结转移.病例较军见,对此类病例的手术及后续治疗应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气管主支气管良性肿瘤的MD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强  吴宁 《癌症进展》2011,9(2):182-190
目的 分析气管主支气管良性肿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气管主支气管良性肿瘤,男性5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6岁,均以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就诊,多形性腺瘤2例,神经鞘瘤2例,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平滑肌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脂肪瘤和髓脂肪瘤各1例.结果 肿物位于气管6例,位于左主支气管3例.肿物大小0...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 2 0 0 0年 7月收治 1例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恶性混合性胸腺瘤患者 ,经积极抢救及手术治疗 ,治愈出院 ,就抢救及护理介绍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 ,5 6岁。因吞咽困难 5个月于 2 0 0 0年 7月 5日入院。X及CT检查示前纵隔占位性病变 ,诊断为胸腺瘤。术前患者无重症肌无力体征 ,于 7月 13日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 ,术中肿物位于前纵隔偏右侧与心包及肺叶粘连 ,将肿物连同部分肺中叶切除送检 ,病理证实为恶性胸腺瘤。麻醉苏醒较慢 ,苏醒过程中给予新斯的明预防呼吸肌麻痹。术后3h突发呼吸困难、痰多、口唇紫绀 ,继之神志…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5岁,未婚,进行性鼻塞12年。外院诊断为“鼻腔乳头状瘤”,二次手术后复发,广泛侵犯上颌窦。X线检查发现左侧上颌窦骨质广泛破坏,边缘不清,左鼻腔有巨大软组织肿块阴影。1988年10月11日因呼吸困难放弃手术而暂时接受放疗60Gy。1989年1月6日行左上颌窦癌根治术加鼻腔肿物广泛切除,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第八天,暂时阻塞气管套管后,出现呼吸困难而不能拔管,经检查发现气管造瘘口周围有肿瘤种植生长并经病理证实,再次手术清除气管造口处种植肿瘤,术中发现气管内癌栓呈菜花  相似文献   

6.
男性,40岁,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1年,曾在多所医院诊为支气管哮喘,经抗生素和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能暂时缓解。2005年5月再次发作,气急、呼吸困难非常严重.不能平卧:行CT检查,见颈段气管内占位,气管腔阻塞约80%。急症行手术治疗,因气管管腔严重阻塞,气管捕管无法通过病变:而且病变部位也不宜行气管切开。因此,我们先氧气面罩高压吸氧,局部麻醉,快速劈开胸骨柄及部分胸骨体.在肿瘤下方1.5cm处切断气管,插入气管捕管维持呼吸并改全身麻醉,再经口插入另一气管捕管于病变上方,纠正低氧血症后,行气管环形切除对端吻合术。术后病理为多形性腺瘤,术后9天出院。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囊状淋巴管瘤1例余广群张帆1病例介绍患者,女,43岁,因颈前无痛性肿物1a入院。无音哑、呼吸困难,1a来肿物稍增大。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侧甲状腺区可触及直径4.0cm肿物,质软,光滑,无压痛,肿物随吞咽上下移动。右侧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双...  相似文献   

8.
男性,36岁,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3年,曾在多所医院诊为支气管哮喘,经抗生素和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能暂时缓解.2005年3月再次发作,气急、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行纤支镜和CT检查,见气管内占位,气管腔阻塞约70%(图1).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4岁,因声嘶11年,发现右声带肿物8d入院.查体:声嘶明显,无呼吸困难,喉外形正常,无骨摩擦感和气管移位.间接喉镜检查见右侧声带肿物,约1 cm×1 cm,灰白色,乳头状.入院行喉部、副鼻窦及胸部CT检查:右侧声带可见软组织肿块影,截面约2.1 cm×2.2 cm,边界尚清,增强扫描未见明确强化表现,与甲状软骨、勺状软骨关系密切,梨状窝未见明确狭窄,喉室变窄,右声带肿胀(见图1),其余未见明显异常.鼻咽喉镜检查:镜下见右侧声带一肿物隆起,约0.6 cm×0.6 cm,表面光滑,质韧,可随声门活动(见图2);左侧声带表面光滑,活动好,双侧声带闭合不全,前联合表面光滑,声门下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告2例肾上腺淋巴管瘤病例资料.例1,男,54岁.因右腰肋部持续性钝痛2个月入院,行腹部超声检查时发现右侧肾上腺区囊性占位,CT扫描提示右侧肾上腺区可见一大小约6.0cm×3.8cm哑铃状囊性占位,内见分隔,囊壁可见点状钙化,增强扫描时肿物无明显强化.例2,女,43岁.因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肿物1周入院,CT检查提示左侧肾上腺区可见一大小约3.2cm×1.8cm低密度占位病变,内部不均匀,增强扫描可见肿物轻度强化.结果:2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肾上腺淋巴管瘤.分别随访2年、1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肾上腺淋巴管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需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75岁,因左颈部肿物2个月于2007年5月12日入院.患者伴声音嘶哑及轻度吞咽困难.体检:左颈前隆起,甲状腺左叶可触及大小约9cm×8cm肿物,质硬,边界不清,轻度压痛,能随吞咽上下移动,气管受压向右侧移位.右侧甲状腺未触及肿物.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部CT示:甲状腺左叶区域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大小约9.5cm×5.5cm×8.0cm,密度均匀,挤压气管向右侧移位,颈部骨质未见明显破坏,考虑甲状腺左叶区域占位性病变.气管正位片:气管明显右移.肿瘤标志物CA125 67.24 μ/L,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2.
<正>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17岁。2016年7月体检胸片发现,纵隔影增宽,进一步行CT和MRI检查。CT增强表现为:左侧后上纵隔肿物影,大小约3.8×5.5×5.2cm,总体密度较均匀,CT值约39Hu(同层肌肉CT值约60Hu,图1),向前贴邻气管后壁、气管向右侧移位,向后紧邻椎前筋膜,贴邻食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 ,5 2岁。因右颈前肿物 5个月 ,音哑半个月来院就诊 ,于 2 0 0 2年 6月 2 5日入院。查体 :右颈前可触及9.0cm× 6 .0cm大小肿物 ,质硬 ,可随吞咽移动。颈部CT可见右侧甲状腺区有一明显占位性病变。 2 0 0 2年 6月 2 8日在全麻下手术 ,术中见右叶甲状腺全部被瘤体所占据 ,瘤体已侵出甲状腺包膜外 ,仅右叶上下极尚有少许正常甲状腺组织。肉眼所见符合恶性 ,所以术中免送冰冻切片检查。先结扎右甲状腺上动脉 ,游离甲状腺右叶上极 ,从外侧向内、向前 ,逐渐翻起甲状腺右叶 ,依次结扎甲状腺中静脉、下动脉。术中发现肿瘤侵犯气管右侧壁部分…  相似文献   

14.
罗德红  李琳  周纯武 《癌症进展》2006,4(2):111-1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评价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比分析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横断面及其MPR表现,包括神经鞘瘤23例,神经纤维瘤5例,颈动脉体瘤6例。结果神经鞘瘤23例,肿瘤边缘规则,肿物整体强化不明显,内部均有斑驳状高、低混杂密度。颈动脉体瘤6例,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MPR像均清晰直观显示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椎旁间隙肿瘤16例,横断面图像显示肿瘤与椎间孔关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2.7%、100%、81.3%,MPR显示肿物与椎间孔关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能明确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尤其是横断面图像结合MPR能全面直观地显示肿瘤与邻近血管、椎间孔和椎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巨大的化学感受器瘤极其罕见,我院1984年5月30日,以甲状腺癌收治一例,术后经病理检查为化学感受器瘤,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50岁,因颈左侧肿物28年,生长缓慢,无不适,近半年生长加快,50天前始有气管压迫感,继之出现气闷及轻度呼吸困难,其症状随肿瘤增大逐渐加剧,同时伴有上腹部胀满,食纳减少,两下肢麻木,酸软,活动不便。 体检:体温36.4℃,脉搏112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20/80mmHg。颈前肿物约15×15×14cm~3,略偏左侧,质硬,活动受限,表面静脉怒张,光滑,左颈总动脉推至斜方肌前缘,右颈总动脉未触及;心率快,无杂音;上腹部饱满,软,肝脾未触及,肠蠕动弱;下肢无力;感觉迟钝以左腿为甚。 心电图示:心动过速,ST—T波改变。胃十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和CT影像表现.结果:囊性结构为主4例,实性结构为主1例,囊、实结构比例相近2例;二维超声瘤体表现为囊、实混合性肿物;CT平扫囊性呈低密度,实性呈等低密度,钙化3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超声和CT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性,23岁。2022年11月因“甲状腺肿物进行性增大2个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入院体检:颈部明显增粗,气管右侧移位,甲状腺区可触及肿物大小约8 cm×6 cm,质硬,表面不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可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PET/CT检查提示恶性肿瘤可能,且病灶压迫气管(图1A)。入院后出现急性呼吸困难,上呼吸道梗阻,紧急行气管切开及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硬,鱼肉样改变,与周围组织黏连,气管受压变窄,向右侧偏移,术中切除部分甲状腺峡部肿瘤并行气管切开置管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64层螺旋CT征象及其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117枚瘤体)PTMC的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77例(80枚瘤体)行CT增强扫描,从瘤体形态、部位、边缘、钙化、强化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方面归纳其特征.结果 92枚瘤体呈不规则形,25枚瘤体呈类圆形;28枚瘤体位于甲状腺边缘,其中25枚瘤体旁甲状腺包膜缺损.96枚瘤体CT平扫显示,87枚瘤体边缘清晰,9枚瘤体边缘模糊;瘤体钙化率为36.8%,74.4%位于瘤体内部,65.1%为细颗粒型钙化.80枚瘤体增强扫描后,63枚瘤体边缘变模糊,瘤体直径较平扫时缩小.结论 掌握PTMC的64层螺旋CT表现有助于提高CT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少见。我院收治了2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1.1 例1 男 79岁,颈前无痛性肿物10多年,进行性增大伴呼吸困难2天,于1994年11月入院。体检:甲状腺右叶Ⅲ度肿大,质硬,活动度差,表面欠平滑,气管左移;CT示甲状腺右叶增大cm:6×7.6×10,分叶状,部分包绕右颈总动脉、静脉,部分侵入上纵隔包绕上腔静脉,行右甲状腺全切除 气管切开术,病理:甲状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裂—无裂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 探讨前纵隔原发性肿瘤的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8例前纵隔肿瘤的CT影像学特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45例胸腺瘤中40岁以上的有38例(84%),17例(38%)伴重症肌无力的症状,29例(64%)表现为偏侧性生长。17例非侵袭性胸腺瘤中14例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清、轻中度强化的软组织密度肿物,28例侵袭性胸腺瘤多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及明显不均匀强化的肿物;8例胸腺囊肿表现为边界清的液性密度肿物,增强检查无强化;14例淋巴瘤表现为肿块周围多发或孤立的结节,10例向纵隔两侧生长且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11例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平均年龄为30岁,10例成熟型囊性畸胎瘤中表现为囊实性混杂密度的肿物,9例(90%)病变内可见脂肪密度。1例精原细胞瘤表现为右前纵隔类圆形的软组织密度肿物,增强检查为中度强化。不同前纵隔肿瘤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论] CT检查是诊断前纵隔肿瘤类型的重要方法,结合临床特征,对于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