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中医治病不但重视以药物祛除病邪,更注重饮食的调养作用。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咸之味,而疾病也有寒、热、虚、实之辨,阴阳、表里之别。故在指导患者饮食时,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不同属性的饮食,从而达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辅助治疗目的。 1 同病异食:相同疾病由于病机病症不同而食用不同的饮食。如胃脘痛患者,因饮食所伤者,应食山楂  相似文献   

2.
徐静 《辽宁中医杂志》1991,18(10):29-30
<正> 常言“药食同源,三分治病、七分调理”,说明饮食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饮食有利于疾病的治愈,恢复健康,反之,往往可使病情加重或导致复发。因此,根据病证的寒、热、虚、实不同,指导患者注意选择适宜的饮食及必要的忌口,这也是治疗疾病中  相似文献   

3.
胃痛病人如果注意饮食上的调理,将会有利于病情的好转或者痊愈,俗话说、三分胃病七分养。但是关于食疗,病人首先应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病症来选择食物,如热体热病,宜多吃凉润的食物,寒体寒病,宜多吃热性食物,利用食物的寒热偏性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少服药、不服用药物的目的。病人可根据胃炎的常见原因来自己选择食物。  相似文献   

4.
严英 《家庭中医药》1999,6(6):52-52
现代医学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祖国医学讲究食物的性味,其实,“医食同源,药食同行”,两者都讲究才有利于祛病健身。中医根据食物的性质将其分为寒、热、温、凉、平;根据食物的味道,将其分为甘、酸、苦、辛、咸。然后再根据人的体质和疾病的偏寒、偏热等情况,安排合理的饮食。这样,既可防病治病起保健作用,又能增加营养,促进食欲,不失为养身之妙法。  相似文献   

5.
饮食的宜忌是中医护理的一大特点,是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对寒热虚实不同属性的患者,进行合理饮食调配护理。中医学根据疾病表里、虚实、寒热的不同属性,总结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因此,产生了对不同属性疾病的饮食宜忌的理论。如虚寒患者宜食温性食物,如:牛羊肉、桂圆、红枣、荔枝等,忌食猪肉、梨、西瓜等。实热患者则应食清凉食物,如:梨、西瓜、黄瓜等,忌食温性食物。水肿病患者宜吃冬瓜、鲤鱼,忌  相似文献   

6.
顺应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调节饮食的品种和数量,以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是我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食疗方法之一。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一书中指出:“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可见季节的变化和调整食物的种类对保持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在选择具体食物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到个人的体质及其他因素,以增强饮食养生的功效。春季饮食重在散阴寒助阳气抑肝扶牌春季的饮食养生宜选择一些能帮助阳气升散、调畅气机的食物,而温性之品有散阴寒、助阳气之…  相似文献   

7.
中医食疗在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晓羽  俞海英 《河北中医》2001,23(3):228-228
中医食疗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以中医辨证为原则 ,通过四诊了解病因、病位、病性 ,再根据病因、病位、病性辨证选择对疾病有治疗作用的食物。1 中医食疗的特点1.1 预防为主 中医的预防包括无病防病和有病防变双重意义 ,食疗也是如此。防病就是运用食物来防治疾病调养身体 ,如贫血可食桂圆、红枣等 ;防变就是人体在患病之后 ,需要注意营养卫生 ,以饮食作用调治 ,如水肿病人可食赤小豆煮鲤鱼等。1.2 辨证配膳 在配膳中要重视饮食宜忌 ,根据食物性味选择与病情相应的食物调配饮食 ,以促使疾病痊愈。如疮疡皮肤病人宜清淡饮食 ,多食蔬菜…  相似文献   

8.
在疾病的过程中 ,饮食得宜可以治病 ,古人把食物也用药性理论进行分类 ,认为食物也有四气五味 ,正确选择食物 ,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尤其是疾病的恢复期 ,常依赖食物的调养以恢复病体。老年病人脾胃薄弱 ,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肝肾亏虚 ,气血不足 ,机体抵抗力低下 ,免疫功能减弱 ,因此 ,老年病人恢复期的饮食调护显得尤为重要。1 因病调护要根据恢复期病人的体质、证候性质 ,有针对性地指导饮食。虚损病人应该食补 ,但在食补时还应根据脾胃功能状况选择不同食物。脾胃虚弱宜用甘淡食物 ,先调脾胃。脾胃未损 ,可直接使用血肉有情之品以…  相似文献   

9.
食物对健康很重要,这是众所周知的,合理的饮食和营养物质的搭配对健康人、尤其是对某些病人更重要,它往往可直接影响某些疾病的愈后。下面讨论几点膳食与疾病护理的意义。1膳食与药物的配合1.1辨证配膳中医基础理论认为,食物的性能,是饮食调护的根据。任何一种疾病,都是阴阳失调的结果。食物有四性;即温、热、寒、凉,以及五味,酸、咸、苦、辛、甘。在调配膳食时,应使食物与疾病性质相适应,来调整人体失调的阴阳,能使脏腑之气调合,生成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饮食既存在着可能的致癌作用 ,也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同时 ,在癌肿的治疗过程中 ,合理的饮食调摄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而不合理的饮食则常可加剧病情或诱发疾病。本文拟根据祖国医学理论 ,谈谈癌肿患者的饮食宜忌。1 掌握食物属性 ,辨证进食祖国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认识到很多食物都具有一定的补泻功效和阴阳属性 ,并将之应用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对于癌肿的形成 ,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主要有气滞、血瘀、痰凝、热毒、湿聚、正虚等 6个方面。根据祖国医学对食物…  相似文献   

11.
<正>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饮食结构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对患病人群而言,饮食和其病情发展也密切相关,采取适当的饮食忌宜有利于病情的好转。然而中西医学对饮食禁忌的认识有许多不同点,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意见完全相左,因此如何选择饮食忌宜成为医生和患者关注的焦点。以下就中西医学饮食忌宜不同的原因、机理和内容进行阐述。1中西医学对食物的认识不同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对食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腰椎压缩性骨折在临床上较多见 ,如果护理不当 ,会给病人造成终生残疾。笔者针对该病的特点 ,通过饮食、功能康复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收到较好效果。现谈谈初步体会。1 饮食调护食疗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饮食种类的巧妙调配 ,摄入量的适当控制 ,烹调方法的合理运用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 ,辛、甘、酸、苦、咸之味 ,食物性味需与疾病属性相适应才能达到“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的目的。骨折初期 ,局部气血瘀滞 ,可出现热象 ,如腹胀、便秘、苔黄等 ,可用米粥、核桃仁、…  相似文献   

13.
虚劳病人之病理为阴阳气血俱虚,除用药物辨证治疗外,必须注意饮食营养和食疗。食物和药物一样有性味之不同,应该根据病人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症状表现,选择不同的食物进行补阴、助阳、益气、养血。在用食物进行营养和治疗时,又必须注意调理脾胃,首先健运中气,脾胃功能太差,一切补养都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饮食对人的健康尤其对患有疾病的人非常重要。饮食应因人、因地、因病而异,要根据中医的寒、热、虚、实辨证的选择饮食。笔者现将肛肠疾病患者饮与食的辨证调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因时而烹、适时而调,这是中医饮食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之变更;气候有温、热、冷、寒之差异;人体阴阳气血亦有消、长、盛、衰之不同。为了调整机体适应自然之变化,烹调饮食应当注意适当调节。《饮膳正要》中说:“春气溢,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周礼·天官》也说:“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秋收敛宜食辛以发散,冬坚实宜食咸以和饮。”由于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很大影响,故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应选择不同的饮食,从选料、配制、烹调到菜肴的色、香、味等方面都应符合四季养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黄帝内经》中食疗理论及药膳组方方法进行梳理,以寻求中医营养学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结果:一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是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二是遵循"天人相应"的原则,根据食物的"四气""五味"相关属性,顺应自然规律,不同时节及不同体质选择不同食材进行调摄;三是若饮食五味有所偏嗜则会造成相应脏腑功能的损伤失调出现病变;四是对于五脏机能失调的相关疾病利用食物的性味进行调养,可治疗和预防疾病进展和复发。结论:饮食养生调摄需顺应自然、规律进食、五味调和、无偏嗜的原则,对五脏机能失调的相关疾病也可根据食物的四气五味具体属性进行调养,从而治疗和预防疾病再生。  相似文献   

17.
所谓发物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发物,因摄入而诱发产生某种疾病或激发新病、或妨碍既有疾病治疗、诱发病情加重,或影响机体康复的一类食物.狭义的发物主要应是指有升散、动风、助火、动血作用,能够引起过敏或感染加重、病情复发的食物.论饮食忌宜,则应以辨体质、辨病、辨证为基础.饮食忌宜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不能一概以发物论...  相似文献   

18.
对于药膳,人们还存在着不少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因此,必须强调它不是单纯的食疗。食疗是根据食物的寒、热、凉、温等性质来预防疾病,而中国药膳是中药与食物的配方,但也不是中药与食物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  相似文献   

19.
对于肝炎病人来说,除了正确用药以外,合理饮食、科学营养是很重要的。在选择食物方面,应根据病人的病情、病程、病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营养,以达护肝养肝的目的。 护肝饮食调养的原则是以满足机体需要和肝脏修复  相似文献   

20.
陈红霞 《江苏中医药》2010,42(12):64-65
"药食同源",食物和药物一样也有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的不同,如能遵循中医辨证择食原则,则可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颇,达到防治疾病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等多种目的,这就是中医的食养疗法。饮食营养在肝病防治中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们在护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发现,如能巧妙运用中医的食养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