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归元片对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戒毒中药归元片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placepreference ,CPP)的影响及其自身是否引起CPP。方法:(1)♂Wistar大鼠sc吗啡(5mg·kg-1)训练7d ,干预组于每次给吗啡前15min注射不同剂量的归元片(12 . 5 - 37 .5mg·kg-1,sc) ,观察其对吗啡CPP效应的干预作用;(2 )♂Wistar大鼠sc归元片(2 5mg·kg-1及5 0mg·kg-1)训练7d ,d8测定大鼠对伴药侧的偏爱效应。结果:(1) 5mg·kg-1吗啡可以诱导大鼠对伴药侧产生显著的CPP ;而两个剂量的归元片均不能使大鼠形成CPP ;(2 ) 2. 5mg·kg-1和37 .5mg·kg-1的归元片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吗啡诱导的CPP的形成。结论:一定剂量的归元片可拮抗大鼠对吗啡偏爱效应的获得,且自身不引起CPP ,提示该药有治疗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粉防己碱对小鼠吗啡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研究钙拮抗剂粉防己碱对小鼠吗啡奖赏效应的影响 .实验采用有倾向性程序 .吗啡 ( 5mg· kg-1,sc,每日 1次 ,5d)引起小鼠显著的位置偏爱效应 .在训练阶段每天 sc吗啡前 30 min预先给予粉防己碱 ( 1 0 ,2 0和 40 mg·kg-1,ip)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吗啡引起的小鼠位置偏爱效应 .而粉防己碱 ( 1 0 ,2 0和 40 mg· kg-1,ip)只在测试前 30 min给药 1次 ,不影响吗啡已形成的小鼠位置偏爱 .结果说明粉防己碱能有效地抑制吗啡偏爱效应的获得 ,但不影响其表达 .  相似文献   

3.
酸枣仁提取物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吗啡(MOR)诱导建立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行为的影响。方法:连续给予吗啡(6mg·kg-1,sc)5d,引起小鼠产生显著的CPP效应,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CPP效应的影响。结果:吗啡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位置偏爱;训练阶段于每次给予吗啡前30min给予酸枣仁醇提物800mg·kg-1可拮抗小鼠对吗啡产生的CPP效应(与吗啡对照组比较P<0.05),但酸枣仁醇提物200和400mg·kg-1不影响其效应(P>0.05);酸枣仁乙酸乙酯提取物13mg·kg-1、20mg·kg-1,正丁醇提取物160mg·kg-1可拮抗小鼠对吗啡产生的CPP效应(P<0.05),但酸枣仁石油醚提取物、乙醚提取物、水提物均不影响其效应(P>0.05)。结论:酸枣仁醇提物及其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诱导小鼠建立的CPP行为。  相似文献   

4.
左旋四氢巴马汀对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左旋四氢巴马汀(lTetrahydropalmatine,lTHP)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影响以及自身能否产生CPP效应。方法本实验采用倾向性实验程序,①对♂SD大鼠sc吗啡(5.00mg·kg-1)或生理盐水(NS)训练8d,d9测定大鼠对伴药侧的偏爱效应或测试前40minipNS或不同剂量的lTHP(1.25~5.00mg·kg-1),观察这些预处理对该效应的影响;②测量不同剂量的lTHP(1.25~5.00mg·kg-1)慢性用药(每天1次,ip)对CPP效应消退的影响;③测试ipNS或lTHP(1.25~5.00mg·kg-1)能否诱导大鼠对伴药侧产生偏爱(方法同吗啡)。结果5.00mg·kg-1吗啡诱导大鼠对伴药盒产生明显的CPP;测试前ip2.50mg·kg-1或5.00mg·kg-1的lTHP明显降低吗啡诱导的CPP效应的表达(P<0.05),其慢性给药明显加速吗啡CPP效应的消退;3个剂量的lTHP均不能诱导大鼠形成CPP。结论lTHP能抑制吗啡的奖赏效应,可在吗啡成瘾的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大鼠复吸行为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大鼠复吸行为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 (sc)吗啡 6d建立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模型 ,d7用生理盐水替代吗啡训练大鼠 10d ,以使形成的CPP逐渐消退。单次sc 4mg·kg- 1 吗啡以唤起消退的CPP的恢复。部分大鼠在注射吗啡前 30min分别腹腔注射 (ip)褪黑素 2 0、4 0和 80mg·kg- 1 进行治疗。结果 :与吗啡依赖组相比 ,在sc 4mg·kg- 1 吗啡引燃刺激前 30min应用褪黑素 4 0和 80mg·kg- 1 急性治疗 ,可以使大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5、P <0 0 1) ;而褪黑素 2 0mg·kg- 1 急性治疗亦使大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缩短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褪黑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吗啡引燃的吗啡依赖大鼠的复吸行为  相似文献   

6.
奥丹西隆对小鼠吗啡身体依赖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 5 HT3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奥丹西隆 (on dansetron ,Ond)对吗啡身体依赖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吗啡依赖模型及离体豚鼠回肠吗啡依赖模型。结果 奥丹西隆 12d预防性给药可有效抑制小鼠吗啡戒断反应 ,使其体重降低减小 (Ond 2~ 10 0 μg·kg-1·d-1组 ) ,或体重降低 ,跳跃反应均明显减弱 (Ond 10 0 μg·kg-1·d-1组 )。另外 ,奥丹西隆 (1~ 2 0 μmol·L-1)亦可抑制纳洛酮促发的离体豚鼠回肠收缩。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奥丹西隆预防性的慢性给药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身体依赖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以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为模型,探讨咖啡因对阿片类物质奖赏效应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分为四组:吗啡组、吗啡+咖啡因组、咖啡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前三组大鼠隔日分别皮下注射(sc)吗啡(5mg·kg-1)、吗啡+咖啡因(5mg·kg-1+5mg·kg-1)、咖啡因(5mg·kg-1)和生理盐水进行CPP训练。生理盐水组大鼠一直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CPP建立后,比较CPP效应强度。待各组大鼠CPP消退后,均sc咖啡因(5mg.kg-1)观察CPP重现情况。结果:吗啡组、吗啡+咖啡因组、咖啡因组大鼠均形成了CPP。吗啡+咖啡因组大鼠CPP强度最高,但与吗啡组、咖啡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单次sc咖啡因可使咖啡因+吗啡组CPP重现,但没有使吗啡组和咖啡因组大鼠CPP重现。结论:咖啡因与吗啡的奖赏作用可能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单剂量咖啡因给药可使吗啡和咖啡因的混合物形成的CPP重现;实验结果提示阿片类物质中掺杂咖啡因不但是成瘾形成的危险因素,也可能是诱导复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青藤碱对吗啡依赖小鼠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研究中药成分青藤碱对小鼠吗啡奖赏效应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有倾向性程序。吗啡 (9mg· kg-1,sc,每日 1次 ,5 d)引起小鼠显著的位置偏爱效应。在训练阶段每天 sc吗啡前3 0 min预先给予青藤碱 (1 0 ,3 0和 60 mg· kg-1,ip)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吗啡引起的小鼠位置偏爱效应。结果 :提示预先给予青藤碱能消除吗啡产生的条件性位置偏爱。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单独使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或氯胺酮及两者联合给药致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效应及停药后和停药后重激发的位置偏爱的变化情况。方法36只♂昆明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0ml·kg-1,ip)、MA给药组(2mg·kg-1,ip)、氯胺酮给药组(15mg·kg-1,ip)、MA与氯胺酮合用组(MA2mg·kg-1,ip;氯胺酮15mg·kg-1,ip,提前30min注射)。采用倾向性训练程序训练小鼠,训练8d,隔天进行药物匹配训练,隔天生理盐水训练。停药24d后,氯胺酮组和两药合用组位置偏爱消失后,d25采用训练期时所用药物一半的剂量进行激发。分别记录15min之内小鼠各阶段在伴药侧停留的时间。结果MA或氯胺酮单独使用以及两者联合给药均可使小鼠出现CPP。氯胺酮的CPP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停药d9已消失,同时可抑制MA的CPP持续时间,两组再次激发均不重现。MA组小鼠位置偏爱在停药后25d里并未消失,激发后可使该效应显著增强。结论氯胺酮也是一种能够促使小鼠产生位置偏爱的药物,停药后短期内可增强MA引起位置偏爱的强度,但可抑制CPP的维持时间,同时抑制MA再激发后CPP重现。  相似文献   

10.
卡马西平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ACTH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卡马西平 (Carb)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影响。方法 :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 (sc)盐酸吗啡 (Mor) ,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 ,腹腔注射 (ip)盐酸纳洛酮 1mg·kg- 1 催促 ,观察戒断反应并评分 ;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ACTH水平。结果 :Carb 10 0mg·kg- 1 及 2 0 0mg·kg- 1 均可明显减轻大鼠戒断症状 (P <0 0 5 )。 10 0mg·kg- 1 剂量组的ACTH水平接近正常 ,低于Carb 2 0 0mg·kg- 1 组(P <0 0 5 )。结论 :适当剂量的卡马西平可有效控制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丹参、黄芪小复方抑制吗啡依赖小鼠复吸行为的药理作用。方法: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方法,建立吗啡精神依赖小鼠复吸模型,给予丹参、黄芪小复方,研究其对吗啡依赖小鼠复吸行为的作用。结果:与吗啡对照组比较,在sc小剂量(3mg·kg-1)吗啡引燃刺激前30min应用丹参、黄芪小复方60、120mg·kg-1急性治疗,可以使小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5);而丹参、黄芪小复方30mg·kg-1急性治疗使小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有一定程度缩短,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黄芪小复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吗啡引燃的吗啡依赖小鼠的复吸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el)对大鼠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效应表达的影响及此过程中脑内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其磷酸化的变化。方法:(1)大鼠连续6 d给予吗啡(sc,5 mg.kg-1/d)建立CPP模型,于CPP测试前20 min ip Mel(50和25 mg.kg-1),观察Mel对大鼠吗啡诱导的CPP效应表达的影响。(2)大鼠同上建立吗啡CPP模型,d7上、下午,d8上午ip Mel 50 mg.kg-1,共3次,最后一次ip后6 h,采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测定脑内伏隔核、海马内CREB及磷酸化CREB(p-CREB)的免疫阳性反应强度。结果:Mel 50 mg.kg-1可显著翻转大鼠吗啡诱导的CPP评分升高(P<0.01),同时显著降低吗啡诱导的大鼠伏隔核、海马内p-CREB的上调(P<0.01)。结论:Mel抑制大鼠吗啡奖赏效应的表达,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吗啡诱导的伏隔核、海马内p-CREB蛋白水平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多巴胺D_1受体参与吗啡介导的小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探求吗啡对小鸡的奖赏作用及其相关的多巴胺机制。方法 :ip 2mg·kg-1吗啡对小鸡进行 4次条件化训练后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测试 ,测试前 15min分别ip生理盐水、0 .2 5mg·kg-1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 3390或者等剂量的多巴胺D2 受体拮抗剂雷氯必利 (raclopride) ,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 :吗啡诱导出小鸡的条件性位置偏爱 (P <0 .0 1) ,条件性位置偏爱的表达被SCH2 3390阻断 (P <0 .0 5 ) ,而不受雷氯必利的影响 (P >0 0 5 )。结论 :吗啡的奖赏作用在鸟类中也有体现 ,小鸡可以成为研究药物成瘾的合适的模型。多巴胺D1受体可能参与对吗啡药物渴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吗啡依赖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改变及归元片的干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体观察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变化,评价归元片自身有无依赖性以及对吗啡CPP和LTP的干预效应。方法:(1)连续给予吗啡(5mg·kg-1)7d,使大鼠产生明显的吗啡CPP,观察吗啡CPP的自然消退;(2)归元片(25mg·kg-1及50mg·kg-1)训练7d,d8测定大鼠对伴药箱的偏爱效应;(3)在归元片干预实验中,干预组在每次给予吗啡前15min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归元片(25、37.5mg·kg-1),观察归元片对吗啡CPP形成的影响。在以上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在体脑立体定位胞外记录技术测量海马齿状回LTP的变化。结果:(1)5mg·kg-1吗啡诱导大鼠对伴药侧产生显著性CPP;(2)归元片不能诱导大鼠形成CPP,同时也不影响DG-LTP;(3)吗啡CPP大鼠在高频刺激(high frequency stimulation,HFS)后,各时间点所记录的群体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s,PS)相对幅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4)归元片25和37.5mg·kg-1均可拮抗吗啡CPP的获得,并能抑制吗啡对PS相对幅值的影响;(5)吗啡CPP在停用吗啡后12d消退,此时海马PS相对幅值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吗啡可诱导CPP,海马LTP在CPP形成时增强,在CPP消退后恢复正常,提示LTP参与药物成瘾过程。归元片自身不能诱导CPP,但可抑制吗啡CPP的获得与LTP的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单体对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效应形成的影响及成瘾过程中一氧化氮(NO)递质水平改变与小鼠精神依赖的相关联系。方法:利用CPP实验方法,建立吗啡精神依赖模型。侧脑室注射(icv)隐丹参酮单体,观察其对吗啡诱导的CPP效应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束后用NO试剂盒测定小鼠全脑NO含量。结果:生理盐水组与吗啡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与吗啡组比较,隐丹参酮低、中、高剂量组(20ug.kg-1,40ug.kg-1,80ug.kg-1,icv)均能降低吗啡诱导的CPP得分,其中,中剂量组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给药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生理盐水组与吗啡组小鼠全脑NO含量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隐丹参酮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提高小鼠全脑NO含量,其中,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吗啡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和吗啡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丹参酮能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CPP效应形成,可能与抑制CPP效应形成过程中小鼠全脑NO递质含量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孕酮对吗啡精神依赖大鼠相关脑区中强啡肽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相关脑区中强啡肽A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不同脑区中强啡肽A(dynorphinA,DynA)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5mg·kg-1吗啡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15mg·kg-1孕酮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CPP效应的获得。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吗啡CPP形成时,下丘脑和额叶皮质中的Dyn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吗啡组比较,合用15mg·kg-1孕酮可使下丘脑和额叶皮质中DynA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在海马、伏隔核和中脑内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孕酮可以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逆转吗啡诱导的相关脑区中的DynA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