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自1996~1999年在门诊发现6例产后妇女骶尾关节陈旧性后脱位 ,现将病因及治疗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6例均为初产妇 ,经阴道分娩 ,生育年龄29~34岁 ,平均年龄31岁 ,就诊时间为产后2个月~4年 ,就诊时主诉便秘时感尾骨处隐痛或久坐后骶尾部疼痛、骶尾部异常隆起。患者均否认外伤史 ,临床症状均在产后出现。追问病史在分娩过程中患者均有头位难产因素存在 ,产程较长 ,胎儿体重在3600~4100g。其中1例为产钳助产分娩 ,查体发现骶尾交界处异常隆起 ,尾骨向后脱位 ,无弹性固定 ,骶尾部侧位X线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骶尾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骶尾部外伤患者拍摄骶尾骨正侧位片(DR),后行螺旋CT骶尾部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骶尾骨正侧位DR片对非移位性骨折不能清晰显示;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后,9例发现明显骨折征象。结论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多方位、立体、全面地显示骶尾骨骨折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骶尾骨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可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32岁。以骶尾部疼痛、便秘2年加重15 d为主诉入院。检查:L13棘突及椎旁叩压痛、放射痛阳性,骶尾部皮肤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Ⅴ-级、肌张力略高;全身皮肤未见病理性结节。MRI提示:L2及S1椎体平面各有1个髓外硬膜下界限清楚的占位病灶,呈等T1等T2信号,均匀明显强化;显示有L53棘突及椎旁叩压痛、放射痛阳性,骶尾部皮肤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Ⅴ-级、肌张力略高;全身皮肤未见病理性结节。MRI提示:L2及S1椎体平面各有1个髓外硬膜下界限清楚的占位病灶,呈等T1等T2信号,均匀明显强化;显示有L5S1椎间盘突出、粗大结肠影。拟诊神经纤维瘤病,追踪行颅脑及颈胸段椎管MRI检查无阳性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骶管阻滞药物疗法治疗腰骶痛及骶尾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分析5年来收治的150例粳腿疼痛及骶尾部疼痛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骶管阻滞药物疗法治疗腰腿痛及骶尾部疼痛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到97.33%。结论骶管阻滞药物疗法确系治疗腰腿疼痛及骶尾部疼痛的首选方法,方法简便易行,收效迅速。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因刷牙、咳嗽、打喷嚏、搬东西等动作时,会突然发生“闪腰”或“扭腰”,严重的可导致腰痛剧烈,疼痛像刀割,像火烧,像电击等,甚至不能站立行走,并有臀部、大腿或骶尾部的牵扯痛。这就是腰椎后关节紊乱症,又叫“腰椎后关节半脱位”、“腰椎骨错缝”等。腰椎后关节紊乱症从病理上又分为后关节单纯性半脱位和滑膜嵌顿性半脱位两类。  相似文献   

6.
营业员小张踩在梯子上给高处的货架补充货物时,不慎踏空,骶尾部着地,当时只是感觉尾骨处有些痛。没有特别在意,以为是摔伤的,休息一下就好了。哪知道,不一会儿,尾骨处痛得厉害,根本不能坐,睡觉时不能仰面睡。痛苦异常,一周后,去医院检查。医生经过问病史、拍摄x线片后。告诉她这是由于尾骨挫伤后引起的尾骨痛。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1岁.因自幼发现骶尾部包块,明显增大4个月入院.检查:见骶尾部局部隆起,可扪及一5cmx4cmx4cm质软包块;经肛诊扪及骶前较大囊性肿物,深入盆腔,未扪及上缘.CT示骶尾部一混杂密度肿块影,边界清,约5cmx4cmX4cm大小,其前方可见一囊性包块影,截面积约30cmx28cm,上界位于第4腰椎平面,内部密度不均,与骶尾部界限不清.  相似文献   

8.
臀大肌皮瓣移植修复骶尾部大面积褥疮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龙真  吴国保 《江西医药》2003,38(2):112-113
骶尾部皮下组织少,骨性突出,是压迫性褥疮的好发部位,对面积较大,深及骶尾骨面或伴有骨坏死性感染的3度4度患者,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一般无自愈的可能性。我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臀大肌皮移植修复面积大的骶尾部褥疮,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9岁。2年前出现骶尾部疼痛,半月前疼痛加重,出现骶尾部麻木,大便困难。查体:尾部可触及肿物,质中,不活动,有压痛。肛门指诊:肿物向直肠突出,表面光滑,质中,不活动,长约5cm,突3cm;X张片显示骶4、5密度减低,骨质结构模糊,未见明显骨质硬化及钙化影(图1、2)。CT:骶椎骨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成人骶前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2005年收治的6例成人骶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直肠及膀胱受压症状,诊断以B超及CT检查为主,2例为体检时B超发现。肛门指诊5例能触及直肠后壁肿物。手术经骶尾部入路,6例均切除尾骨。6例完整切除肿物,术中无大出血、副损伤,无手术死亡。结论:直肠指诊及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以骶尾部入路为主,主动囊肿减压,锐性分离有利于囊肿显露及完整切除,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复方胰岛素对截瘫患者骶尾部压疮进行治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1987~2009年笔者应用复方胰岛素局部换药治疗截瘫患者骶尾部压疮20例,年龄19~68岁,男11例,女9例。骶尾部压疮最小6cm×6cm,最大10cm×12cm,均深达肌筋膜及骶尾骨。结果:治疗组20例中,18例愈合良好,无需植皮,2例治疗3d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有效率为90.0%。对照组19例,应用传统凡士林或呋喃西林纱条换药治疗,有效率为73.7%。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胰岛素对截瘫患者骶尾部压疮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血液营养,促进压疮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骶神经根囊肿的命名比较混乱,如TRLOV囊肿、神经根囊肿、神经周围囊肿、骶管内硬膜外囊肿、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等。1938年TARLOV在30例尸体解剖中首次发现了骶神经根囊肿,1972年片冈治将其统称为骶神经根囊肿。临床上常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肿瘤等。由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MRI的应用,对本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骶神经根囊肿的临床发病率约1%-4.6%,该病往往累及骶2~3神经后支或背侧神经节,MRI和椎管造影可以明确其部位和大小,其中70%为无症状者,患者可出现下腰痛、坐骨神经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以及骶尾部会阴区麻木不适,仅有1/5的患者需要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 1996年 4月至 2 0 0 1年 10月采用骶管注药加全身脱水疗法治疗急性疼痛期腰椎间盘突出症 478例 ,临床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478例 ,男性 2 91例 ,女性 187例 ;年龄 19~ 72岁 ,其中 30岁以下 2 6例 ,31~ 40岁 134例 ,41~ 5 0岁 178例 ,5 1~ 6 0岁 119例 ,6 0岁以上 2 1例 ,平均年龄 41 5岁 ;病程3d~ 7年。有腰扭伤史者 30 7例。本组均有腰骶部疼痛和一侧或双侧臀部疼痛伴下肢麻木 ,其中疼痛剧烈、不能下床站立或行走者 10 4例。全部病例均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 ,397例行CT扫描 ,12例行磁…  相似文献   

14.
孟照全  丁常云 《重庆医药》2009,38(13):1640-1641
目的探讨腰椎管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对脑损伤、颅内手术后出现的腰、臀、骶尾、腿疼痛的效果。方法对脑损伤、颅内手术后出现腰、臀、骶尾、腿痛而颅内压不高或颅内压偏高,无脑脊液鼻漏、耳漏、颅内硬脑膜下无引流管的患者,做L4~L5或L5~S1椎间隙穿刺,引流出血性脑脊液。每日穿刺放血性脑脊液1次,多次穿刺引流出血性脑脊液直至脑脊液基本清亮为止。结果本组598例,经过多次腰椎管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腰、臀、骶尾、腿痛全部消失。12例出现低颅压反应,经卧床休息,输生理盐水1000-2000mL/d,2~5d后低颅压反应消失。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颅脑外伤、颅内手术后16d内出现的腰、臀、骶尾及腿痛,主要是由血性脑脊液沉积于腰椎管内对腰、骶神经根或马尾神经产生的刺激而引起;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98年4月~2005年7月遇到2例藏毛窦,均经一期切除缝合后治愈,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1·1例1·患者男,18岁。因骶尾部反复肿痛、流脓水6个月于1998-04-06入院。曾以“脓肿”行切开引流术,术后创口经久不愈,反复流脓水。查体:患者肥胖,体重110kg,毛发浓密(多毛)。骶尾部正中臀沟处(距肛门15cm,尾骨上方10cm)见一直径1·0cm的外瘘口,有脓液溢出,周围皮肤红肿,窦道垂直深约3cm。直肠指诊未见异常。骶尾骨X线摄片未见骶尾骨缺损。诊断:骶尾部慢性窦道。入院后予静滴广谱抗生素,每天冲洗局部窦道后应用浸有庆大霉素的纱条填塞引流,术前一天晚上…  相似文献   

16.
经骶尾部切除、肠腔"放疗"治疗老年人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能耐受Milles手术的老年人直肠癌患者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经骶尾部切口或肛门骶尾切口,切除整个病灶,连同部分健康的肠壁或切除含病灶的整段下直肠,部分病例开腹探查或乙状结肠造瘘。术后肠腔内放射治疗,共3200~4000CGY。结果 29例中,无手术死亡,治疗后3个月至3年,死亡4例,3年生存率为86.2%。结论 直肠部分切除术后肠腔放疗适合老年人直肠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氏正骨治疗的手法对单侧腰椎骶化合并腰痛和腰椎盘突出的疗效。方法常规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摄片,CT及MRI检查。罗氏正骨坐式旋摇法对137例单侧腰椎骶化并有腰痛、椎盘突出的患者对照分析疗效。结果对侧L4~5椎间韧带损伤55例,总效率为92.7%;L4~5椎间盘突出24例,总有效率为91.7%;L5~S1椎间盘突出37例,总有效率为89.2%;混合型21例,总有效率为85.7%,平均有效率为(90.5±0.3)%。结论罗氏正骨坐式旋转摇搬法是治疗单侧腰椎骶化易引发腰痛、椎间盘突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1岁,曾在6年前因腰骶部疼痛在当地医院B超示盆腔囊肿,行经腹手术,未能成功,给予消炎处理后症状缓解。一个月前仍感腰骶部疼痛在本院痔科行“骶前穿刺引流术”效果欠佳。3月20日CT检查示盆腔占位,考虑囊性病变可能,要求手术,收住入院。入院时T36.6℃,P76次/分,BP110/80mmHg,经肠道充分准备后,行尾骨切除,囊肿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符合(骶尾部)囊肿伴慢炎,治愈后出院。  相似文献   

19.
吴龙飞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2):979-979
我院自1996~2000年共施行大容量骶管内注射治疗120例患者 ,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男86例 ,女34例 ,年龄21~62岁 ,病史最长29年 ,最短2天。其中慢性腰腿痛101例 ,低颅压头痛19例 ,慢性腰腿疼痛经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椎管狭窄或腰椎关节退行性变 ,19例低颅压头痛均诊断为硬膜外麻醉时硬脊膜穿通 ,脑脊液外流所致。1 2治疗方法 :均采用无菌操作 ,骶管内注射 ,备硬膜外麻醉用抢救药品及器材 ,侧卧位 ,8号注射针头骶裂孔穿刺 ,注药速度每分钟5~10ml,注药毕…  相似文献   

20.
39岁的李康,几年前常感觉腰骶不适,早上起床背僵、疼痛,稍微活动后,疼痛又可缓解。之后久站、久坐,僵痛加强,在夜间,腰痛明显,常睡不好,下床活动后方能入睡。渐渐地,活动时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和胸廓活动度减少。后经医生检查发现,他患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