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院前溶栓及ccu静脉溶栓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我中心应用国产重组链激酶 (r-sk) 1 50万u 静脉溶栓治疗 1 0 0例AMI病人。院前溶栓 1 3例为治疗组 ,院内 (1 2 0 -ccu)溶栓 87例 ,每隔 2例抽取 1例共 30例做为对照组 ,进行两组对比。结果 院前组较院内组的发病至溶栓时间提前 2小时 ;明显高于院内组 (P <0 .0 5) ;死亡率院前组低于院内组。结论 AMI早期溶栓可提高再通率 ,缩小梗死面积 ,保护心功能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正> 急性心肌梗死(AMI)系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梗死相关血管(IRA)所供血区域的心肌细胞急性坏死的一组综合征。80年代,肯定认识到有ST段抬高的AMI,80%或更高比例的患者是由于血栓形成而导致完全性冠状动脉闭塞,血栓学说地位的确是为大规模开展AMI溶栓治疗的临床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心脏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的判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肌钙蛋白I(cTn -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疗效的判定价值。方法 测定34例AMI病人的cTn-I与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结果 AMI时cTn-I在胸痛后4~6h升高 ,21h达高峰 ,在血清中持续时间明显长于CK -mb(P<0.01) ,且不受溶栓治疗的影响 (P>0.05) ;溶栓再通患者峰值前移 (P<0.01) ,以峰值时间≤20h判定为AMI溶栓再通 ,其敏感性为88.89 % ,特异性为87.05% ,准确性为88.23%。 结论 血清cTn -I在AMI病人血清中出现早且持续时间长 ,峰值前移可用于判定AMI的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②方法对73例AMI溶栓治疗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4小时、溶栓后1周及出院前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下壁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明显长于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47.8±24.5)ms和(42.9±22.3)ms(P<0.001);以心率校正的QTd(CQTd)也明显长于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53.8±28.7)ms和(48.8±26.5)ms(P<0.05)。溶栓成功组QTd和CQTd明显缩短;而未成功组QTd和CQTd无明显下降,甚至在出院前反而仍高于溶栓前(P<0.05)。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4小时QTd及CQTd增加,与溶栓后24小时内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有关。④结论溶栓治疗对AMI患者QTd及CQTd有明显影响,溶栓成功者Q-T离散度明显下降;Q-T离散度增加与AMI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溶栓治疗的AMI患者Q-T离散度变化及其与AMI早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可能与梗死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疗效的差别及其原因。②方法 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收治的AMI患者符合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无禁忌证患者 1 98例 ,根据性别分成男性组 1 4 6例 ,女性组 52例。两组同时给予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③结果 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年龄男性较女性提前 (P <0 .0 1 ) ;男性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高于女性(P <0 .0 5) ;两组住院病死率女性大于男性 (P <0 .0 5) ;AMI易患因素中 ,女性糖尿病、高血脂史显著高于男性 (P <0 .0 1 ) ,高血压史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吸烟史男性大于女性 (P <0 .0 1 ) ;女性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和房室传导阻滞明显高于男性组 (P <0 .0 1 )。④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近期疗效女性不如男性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32例12~24h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 12~2 4 h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确诊的AMI患者5 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治疗组(32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血流再灌注及死亡率。结果 对照组无血流再灌注,死亡4例;治疗组13例出现血流再灌注,死亡3例,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 .0 1)。结论 对发生AMI 12~2 4 h的患者可以采用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浆神经肽Y(NPY)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及健康人的水平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1例AMI患者及25例做对照的健康人血浆中NPY的水平。结果:AMI患者,在发病第一天血浆NPY比健康人增高,随着病情的缓解,血浆NPY的水平明显下降。随着溶栓及常规治疗,没有再通的AMI患者的NPY在第4天一第5天降至正常。但在静脉溶栓后再通的AMI在第12小时最高。第3天降至正常。结论:静脉溶栓能减少AMI早期NPY的释放。因血浆神经肽Y(NPY)有明显的缩血管作用,故在AMI早期。静脉溶栓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仙红  徐兰芹 《吉林医学》2011,(35):7462-746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MI患者45例临床资料并与常规治疗的4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AMI行静脉溶栓治疗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严治  李松  彭雄才 《海南医学》2005,16(9):21-23
目的对本院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的抢救与急诊治疗方式进行总结,以确定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并且评价了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与溶栓治疗各自的疗效。方法施行院前急救措施以后,对104例AMI患者的急诊治疗情况和死亡率,与本院以前的病例进行对比。对其中的72例患者行急诊PCI治疗(PCI组),运用PTCA(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nryAngioplasty)和支架置入术;32例患者行溶栓治疗(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的状况。结果对AMI患者施行院前急救措施之后,死亡率下降2.1%,住院天数明显减少,各项指标均有显著者性差异(P<0.05)。其中PCI组住院期间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94.4%,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为54.6±4.7%;随访6个月,心绞痛发作4例,3例择期再次PTCA。溶栓组住院期间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为84.4%,LVEF为46.3%±4.8%,随访6个月,心绞痛发作10例,8例行择期PTCA。结论院前急救非常有效的提高了AMI急诊的抢救成功率,并且有利于患者的及早康复。AMI急诊PCI治疗可以及时开通被梗塞的血管(InfarctRelatedArteries,IRA),与溶栓治疗相比,可以显著降低AMI的死亡率(P<0.01),并且有效的保护心脏功能,改善AMI患者的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与开始距发病时间密切相关.现将作者在哈医大第一附属医院CCU病房的AMI患者溶检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我科2000年8月~10月收治的AMI患者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均具有溶栓适应症.早期溶栓组8例,发病至溶栓时间≤4小时;中晚期溶栓组12例,发病至溶栓时间4~12小时.  相似文献   

11.
相跃帮  郑广智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629-363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形成的,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基础上的血栓形成。近年来,静脉内溶栓已被广泛应用于AMI的治疗。我院自1999年5月至2004年10月采用尿激酶(UK)溶栓治疗AMI 4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标准病人均为1999年5月至2004年10月在我院急诊住院的患者共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38岁75岁,平均(60.57±9.42)岁。确诊为AMI并符合下列条件:胸痛持续时间>30 min;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肢导≥0.1 mV,胸导≥0.2 mV);疼痛发作在发病12 h内;年龄在70岁以下,体…  相似文献   

12.
韦晓 《华夏医学》2004,17(6):905-906
目的 :观察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方法 :38例 AMI给予急诊溶栓治疗与 4 0例 AMI患者的常规治疗对照。观察急诊溶栓的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急诊溶栓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 79%和 15 % (P<0 .0 5 )。结论 :急诊溶栓治疗可提高 AMI的冠脉再通率。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卫群  钱昶浩 《广西医学》2003,25(4):567-569
急性心肌梗塞 ( AMI)是临床上常见急危症之一 ,随着对急性心肌梗塞 ( AMl)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人们才逐渐认识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破裂基础上的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是 AMI发生的根本原因 (1)。之后 Rontrop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链激酶 ( SK)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 ,从此 ,AMI的治疗进入了再灌注治疗的新时期。及时地溶栓治疗可以改善 AMI的近晚期预后(2 ) 。但溶栓治疗也有局限性 ;现将溶栓治疗的临床意义、溶栓治疗时机选择、溶栓药物的使用及疗效、溶栓治疗的并发症等问题进行概述。1 溶栓治疗的临床意义  自推广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非创伤性冠脉再通指标,比较AMI发病后≤6小时和6~12小时静脉应用尿激酶治疗31例和非溶栓治疗59例AMI患者的冠脉再通率。结果显示AMI发病后≤6小时内给药冠脉再通率高于6~12小时内给药,但疗效相近(p>0.05),均优于非溶栓治疗组冠脉再通率(p<0.05)。提示静脉溶栓疗法可延长至AMI发病后12小时。  相似文献   

15.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168例AMI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溶栓再通组108例,传统治疗组60例,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比较2组患者起病后1~2周HRV。结果溶栓再通组SDNN、SDANN、rMSSD均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或<0.01)。结论溶栓治疗能提高AMI患者的HRV,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从而改善AMI预后。  相似文献   

16.
李其斌  赵晓琴  刘唐威 《广西医学》2002,24(12):1966-1969
急性心肌梗死 (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危重急症 ,近年来 ,在治疗 AMI中 ,溶栓治疗 ( thrombolytic therapy)已获得了大量成功的病例 ( 1) 。已成为 AMI救治的首选疗法。急诊溶栓 ( Emergency thrombolytic therapy,ETT)即指急诊科医生在急诊室内对急诊急性血管栓塞性疾病 (如 AMI、脑梗死等 )的病人紧急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现就综述如下。1  AMI急诊溶栓治疗 ( ETT)的提倡和意义   Reimer等 ( 2 ) 证实 ,动物模型的冠状动脉闭塞导致 AMI,2 0 min内开始由心内膜到心外膜下呈“波前状 ( wavefro…  相似文献   

17.
<正> 现已证实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主要原因。AMI急性期治疗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恢复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以抢救缺血部心肌,减少梗塞范围。溶栓疗法必须在冠状循环的末梢血管尚未出现结构损害前施行,即在胸痛发作后3小时内(最晚不超过6小时)进行溶栓治疗并获得成功的再灌注,才能挽救大部分缺血心肌,保存心功能和降低病死率;如溶栓疗法在冠状循环末梢血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变化,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66例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将其分为再通组(48例)和未通组(18例),于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清CRP水平,并与30名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AMI患者溶栓前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溶栓再通组与未通组相比血清CRP峰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再通组第7天时血清CR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检测AMI患者溶栓前后血清CRP水平变化,对溶栓的疗效观察、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州市急性心肌梗塞(AMI)患相对较少。住院AMI数仅为急性脑卒中的1/20,唯近几年来呈增加的趋势。我市早在1987年开展静脉溶栓治疗AMI,12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某些方面还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20.
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者的差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者的差别.方法将91例AMI溶栓患者按年龄大小分为两组,分析两组之间的临床差别.结果(1)47例的非老年组(<64岁)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和总胆固醇增高,而且吸烟比例高;(2)44例老年组(≥65岁)心率快,心功能差,但女性多.结论不同年龄AMI溶栓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