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付敏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106-106,108
目的 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的方法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插入脾动脉,再超选择入脾下极动脉,缓慢推注庆大霉素浸泡的lmmxl mmx 1mm明胶海绵颗粒80~100粒直至脾下极动脉彻底栓塞,同时栓塞部分脾中极动脉,栓塞面积在50%~60%之间.结果 我们对18例患者的治疗初步显示,治疗后不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增加(P<0.01),血红蛋白含量增加(P<0.01),而且脾脏大小与门静脉宽度亦有所减小(P<0.05).结论 我们认为这一方法操作相对简单,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特别适应于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肝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病人.  相似文献   

2.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的近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  朱宏英  黄捷晖  顾岚  高清花 《江苏医药》2005,31(10):783-784
目的对进行部分脾脏栓塞术(PSE)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近期临床观察,探讨不同的栓塞方法及术后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超选择组29例,采用超选择性插管至脾中下叶动脉,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非超选择组21例,将导管插至脾动脉主干近脾门处行栓塞。超选择组术后处理予地塞米松15例、消炎痛栓14例。结果50例患者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超选择组栓塞范围的符合率明显高于非超选择组(P〈0.05);术后使用地塞米松患者疼痛和发热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消炎痛(P〈0.01)。结论PSE脾脏栓塞术疗效肯定,超选择性插管能很好地控制栓塞范围,地塞米松能明显减轻栓塞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正>全脾栓塞由于术后反应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多不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作为治疗脾功能亢进.已广泛应用。PSE又包括低压流控推注法和选择性脾下极动脉栓塞法.其所用栓塞剂种类较多,现将2004年以来,笔者所在医院和解放军第88医院介入中心应用海藻酸钠微球(KMG)行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资料报  相似文献   

4.
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简称PSE)对肝硬化并脾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部分脾动脉二级栓塞治疗1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创伤小,手术操作相对外科切除简便,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脾切除的替代治疗,又称内科性脾切除。PSE所用栓塞剂多应用明胶海绵,将导管超选择至脾动脉下极分支进行栓塞,多因脾功能亢进后脾动脉走形迂曲,需采用同轴导管技术套入微导管进行超选择,增加了  相似文献   

6.
熊雪峰  欧阳旻  万征 《江西医药》2010,45(9):873-874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在治疗脾功能亢进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脾动脉插管,根据导管超选位置,主干采取低压流控和分支超选直接填塞方法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结果本组6例患者,栓塞范围40%~70%,术后9d,3例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3例白细胞正常、血小板接近正常,总有效率100%。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风险小,痛苦少,并可保留脾脏免疫功能,値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崔建东  李涛  王宝利 《河北医药》2010,32(19):2694-2695
目的观察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2例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接受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术后3、7、30d和6个月检查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发热、腹痛、恶心、食欲下降,出现胸水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的一种安全有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partial splemeamrial embolism,PSE)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分析25例肝硬化并脾亢患者临床资料,使用菲利浦800MA数字减影系统,采用sel-deinger’s方法行腹腔动脉造影,超选择至脾动脉下极用明胶海绵碎片行部分栓塞,治疗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脾脏大小的改变。结果 25例患者中,脾栓塞面积在50%~60%19例,70%~80%4例,30%~40%2例。术后25例CT示脾脏体积均缩小。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腹痛,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亢患者实施PSE治疗效果好,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经B超、CT和临床资料证实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将4~5FRH导管经右侧股动脉插至脾动脉,行DSA检查,观察脾动脉的分支及结构和脾脏大小,对栓塞范围进行评估,然后超选择插管脾动脉远端近脾门处,经导管注入用抗生素浸泡的1mm×1mm×1mm大小的明胶海绵颗粒行部分栓塞术。结果:脾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周、3个月复查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26例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2例部分缓解;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疼痛,无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对脾亢患者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既可减轻脾亢又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且并发症少、恢复快。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评价脾部分栓塞术后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充血性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常采用的脾切除术创伤较大 ,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 (PET)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将我院 3例治疗情况总结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男 ,51岁。上腹部不适 1年 ,黑便 2d。CT示肝硬化、肝癌 ,X线及胃镜检查均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Ⅱ°) ,入科行第二次肝动脉化疗及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采用seldingers法行右股动脉穿刺插管 ,选择性插入脾动脉内造影 ,见脾动脉及脾内分枝增粗迂曲 ,脾脏增大 ,然后调整导管前端插入肝固有动脉内 ,经导管注入化疗药 ,病人无不适。再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与单纯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对比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42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干细胞移植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与单纯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干细胞移植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组19例,单纯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组23例,对比观察术后3个月两组外周血象主要指标(RBC、WBC、PLT)、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行干细胞移植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组术后3个月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纯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与单纯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均有确切疗效,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取代传统的脾切除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收集12例被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CT或B超确诊为脾肿大,外周血象三系血细胞减少,采用改良Seldinging技术,经导管动脉栓塞部分脾动脉,术后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脾脏厚度、脾动脉血流量、脾及门静脉宽度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有11例成功进行了部分脾动脉栓塞,栓塞范围为40%~80%,术后外周血血小板及白细胞明显增高,脾动脉血流量降低明显,脾及门静脉宽度减小,术后常见左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及呕吐等症状,经对症治疗均好转。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并发的脾功能亢进能有效改善患者外周血象,是一种损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快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1例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至脾动脉主干,注入明胶海绵颗粒及丝线。脾动脉远端部分小血管栓塞.脾实质栓塞范围约50-60%。使用方差分析法及LSD-t检验对其进行PSE前后的外周血细胞进行比较。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结果栓塞后外周血细胞较栓塞前不同程度升高。结论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腹痛、发热是其常见的副反应。选择合适的病例及严格操作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脾双介入治疗在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4 7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 ,再行部分脾栓塞 ,并于术前及术后 1、3、5、7、14 d观察血象变化。结果  4 7例中栓塞体积大于 5 0 %的 4 4例 ,血象恢复正常 ,其中栓塞体积小于 30 %的 3例 ,经 2次栓塞血象恢复正常。术后 1~ 1.5个月肝功能改善明显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结论 肝、脾双介入治疗安全、可靠 ,解决了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带来的治疗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动脉主干经导管栓塞术对肝硬化患者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52例肝硬化同时合并有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选中病例均进行脾动脉主干经导管栓塞术治疗,同时,在术前术后对患者的肝功能分级、脾功能亢进程度等数据进行测量,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肝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检测提示,患者的ChildPugh分级、脾功能亢进程度分级情况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经导管脾动脉主干栓塞术治疗,能有效改善脾动脉盗血综合征表现,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主干,注入适量大小约1.0mm×1.0mm明胶海绵颗粒,进行部分脾栓塞。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栓塞后随访6个月,脾功能亢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同时有效改善了外周血象。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效果良好,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在治疗脾功能亢进中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脾动脉插管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结果本组6例行脾动脉栓塞术后所有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术风险小,痛苦少,临床疗效明显,并可保留脾脏免疫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金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05-106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肝动脉栓塞术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对46例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同时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观察术前术后血象变化情况。结果:TACE联合PS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可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象,术后3d、1周、2周及4周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栓塞前明显提高。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行肝动脉栓塞术同时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安全可靠,既能有效控制肿瘤发展,又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的风险,从而有效保证了化疗栓塞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吴伟东  李焯永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39+41-39,41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脾栓塞术治疗,观察比较术前、术后脾功能亢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后总有效率为94.4%(53/56),3例效果不明显。56例患者1年后随访,2例复发,复发率为3.57%。56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有44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术后均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PSE治疗,血细胞数值有不同程度升高,达到了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目的,消化道出血减少,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在肝癌和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癌患者5例和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4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于腹股沟韧带下方穿刺股动脉成功后,将4F-RH导管送入腹主动脉行造影检查。利用专业插管技术在泥鳅导丝辅助下将导管送入脾动脉主干行脾动脉造影。根据脾脏大小及脾内动脉分支(脾内动脉内径约1mm分支计数)来确定栓塞面积及栓塞物质明胶海绵的用量,明胶海绵颗粒1.0mm×1.0mm×1.0mm为宜,脾脏栓塞60%~70%为宜,以栓塞脾脏中下部为宜,术后3、7、14、30d观察血常规。结果术前、术后WBC和PLT计数明显改变,术后3d WBC、PLT计数明显提高,7~14d达到高峰,30d左右外周血中WBC、PLT基本稳定。结论 PSE是一种在保留脾脏功能情况下能长期改善血液学状况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适应证宽、患者痛苦少、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是替代外科性脾切除术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