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RP-HPLC法测定桂枝及桂枝茯苓胶囊中桂皮醛和桂皮酸含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杨松  靳宝峰  张治国  毕开顺 《中成药》2002,24(6):421-423
目的 :测定桂枝及桂枝茯苓胶囊中桂皮醛和桂皮酸的含量。方法 :用RP HPLC法 ,ZobaxODS柱为固定相 ,乙腈∶0 .1%磷酸溶液 (34∶76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2 85nm。结果 :桂皮醛在 3.34~ 5 3.4 μg·mL-1,桂皮酸在 0 .80 4~ 12 .9μg·mL-1呈现良好的线形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996、0 .9999。加样回收率桂枝中桂皮醛为 98.6 % ,RSD为 1.35 % (n=6 ) ,桂皮酸为 99.2 % (n =6 )RSD为 0 .97%。桂枝茯苓胶囊中桂皮醛为 97.4 % ,RSD为 1.6 2 % (n =6 ) ,桂皮酸为10 0 .1% ,RSD为 0 .73% (n =6 )。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桂枝和它的复方测定  相似文献   

2.
HPLC法测定麻黄汤分煎及合煎汤剂中甘草酸含量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测定麻黄汤分煎、合煎汤剂中甘草酸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麻黄汤分煎与合煎液中甘草酸的含量,选HypersilC18柱,流动相:乙腈-0.1%乙酸水溶液(33:67),检测波长254nm。结果 分煎液甘草酸平均回收率为102.43%,RSD=2.65%;合煎液甘草酸平均回收率为99.41%,RSD=3.11%。结论 方法简便、准确,复方中其它成分对测定无干扰。  相似文献   

3.
卢文彪 《中医药导报》2002,8(5):225-226
目的 :建立桂附理中丸中中桂皮醛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E .MerckLiChrospher10 0RP -18柱 ,流动相为甲醇 -水 (45∶5 5 ) ,在 2 88nm波长处检测。结果 :桂皮醛在 0 .0 18μg~ 0 .18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r=0 .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6 .2 % ,RSD =2 .2 7% (n =5 )。结论 :该方法结果准确 ,重现性好 ,可用于测定桂附理中丸中桂皮醛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桂皮醛在肾气丸各拆方组水煎液中的含量,分析肾气丸"阴中求阳"配伍对桂皮醛含量的影响。方法将肾气丸组方药物拆方分为补阳组-1、补阳组-2、补阴组-1、补阴组-2、阴阳双补组-1和阴阳双补组-2(即肾气丸全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肾气丸拆方组水煎液中桂皮醛的含量。结果阴阳双补组-2水煎液中桂皮醛含量高于补阳组-2和阴阳双补组-1,阴阳双补组-1和补阳组-2水煎液中桂皮醛含量高于补阳组-1,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气丸"阴中求阳"配伍能增大水煎液中桂皮醛的含量,且肾气丸中的"三泻"药物(茯苓、泽泻、丹皮)也有增强此作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GC-MS法测定麻黄汤不同配伍对桂皮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魏凤环  罗佳波  陈飞龙  贺丰 《中草药》2004,35(6):635-638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 -质谱法 (GC- MS)测定麻黄汤中桂皮醛含量的方法 ,研究配伍对桂皮醛含量的影响。方法  GC- MS法测定桂皮醛的含量 ,并用 MS鉴定其他色谱峰。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安排试验 ,统计软件(SPSS10 .0 )分析麻黄、杏仁、甘草及两两交互作用对桂皮醛含量的影响。p H计测定各组合的 p H值。结果 麻黄、杏仁对方中桂皮醛的含量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甘草及两两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 (P>0 .0 5 )。各组合 p H值变化不明显。结论 麻黄、杏仁显著降低桂皮醛的含量 ,甘草及交互作用则对其含量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HPLC-DAD法比较麻黄汤及其拆方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中有效成分含量,为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ZORBAX SB-C18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 092%磷酸、0. 02%三乙胺,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0 m 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10、252、278、292 nm,柱温为30℃,进样量20μL。结果:1)麻黄汤及其拆方15个饮片配伍组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桂皮醛、桂皮醇、桂皮酸、甘草酸、甘草苷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均高于相同配伍处理下的配方颗粒组,而苦杏仁苷的含量则都是配方颗粒组高于饮片组。2)不论是饮片组还是配方颗粒组,麻黄汤全方组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均高于单味药组及其他配伍组。3)麻黄与炙甘草、桂枝与苦杏仁、麻黄与苦杏仁、麻黄与桂枝、炙甘草与苦杏仁、桂枝与炙甘草配伍时,有效成分的含量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结论:从化学物质含量角度衡量,饮片组优于颗粒组,麻黄汤中药配方颗粒替代传统饮片仍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7.
不同配伍配比对麻黄-桂枝药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麻黄-桂枝不同比例配伍前后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探讨两药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GCMS测定水煎液中盐酸去甲基伪麻黄碱(NMP)、盐酸去甲基麻黄碱(NME)、盐酸麻黄碱(E)、盐酸伪麻黄碱(PE)、盐酸甲基麻黄碱(ME)的煎出量;采用HPLC测定水煎液中香豆素、桂皮醇和桂皮醛的煎出量.结果:与单煎液相比,麻黄与桂枝配伍后,随着配伍药材比例增大,水煎液中以上各有效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5种麻黄生物碱含量下降幅度在15%~42%,香豆素、桂皮醇、桂皮醛的含量下降幅度在16%~57%.结论:麻黄-桂枝不同比例配伍后,对彼此有效成分的溶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散寒药茶中桂皮醛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甲醇-5%甲醇溶液(50∶5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90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分析方法:外标法。结果:桂皮醛在10.0~250.9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5),精密度RSD为0.72%(n=5),平均回收率为97.34%,RSD为1.84%(n=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测得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RP-HPLC法测定雪域金刚胶囊中桂皮醛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雪域金刚胶囊中桂皮醛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 HPL C法测定桂皮醛的含量 ,Allti-ma C1 8柱为固定相、乙腈 - 0 .1%磷酸溶液 (4 8∶ 5 2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88nm。结果 桂皮醛在 4 3.32~6 39.12 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 .99994。平均回收率为 10 1.2 % ,RSD=1.5 %。结论 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适用于雪域金刚胶囊中桂皮醛的测定及有效地控制雪域金刚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HPLC法研究当归-红花单煎及共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和探讨当归-红花单煎及共煎液中有效成分阿魏酸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变化,初步探索两味中药配伍应用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Phenomenex C18柱(4.6 mm×150 mm,5 μm),以甲醇-0.05%磷酸水溶液(pH=2.45,25:7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温度:5℃;检测波长分别为320 nm、403 nm.测定追踪当归-红花共煎液与单煎液中主要有效成分阿魏酸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变化.结果 阿魏酸回归方程为Y=3.837 2X+0.0219(r=0.999 8),在0.5~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68~101.13%,RSD小于3.2%;羟基红花黄色素A回归方程为Y=1.364 7X-0.371 4(r=0.999 9),在5.0~10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7~102.97%,RSD小于2.8%;当归红花共煎液中阿魏酸含量比当归单煎液中平均升高142.64%,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比红花单煎液中平均升高145.37%.结论 当归-红花共煎液中阿魏酸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高于各单煎液中含量,两者配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该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为评价提取物中阿魏酸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麻黄-附子药对主要有效成分在不同汤方中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药对主要有效成分在麻黄附子细辛汤及麻黄附子甘草汤中的含量差异,为方剂配伍的科学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汤剂中麻黄-附子药对麻黄的有效成分去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及附子的有效成分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结果:药对及2种汤剂中5种麻黄生物碱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附子中的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麻黄-附子药对主要药效成分在不同方剂中含量的差异与其临床应用相关,但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体口服中药复方麻黄汤煎液后,麻黄生物碱在人体内的代谢及排泄情况。方法:健康志愿者口服麻黄汤煎液后,收集不同时间的尿液,采用GC-MS法测定麻黄汤煎液以及人体口服麻黄汤煎液后尿液中的各麻黄生物碱的含量。结果:口服麻黄汤煎液中含去甲基伪麻黄碱(Norpseudoephedrine,NMP)4.38 mg,去甲基麻黄碱(Norephedrine,NME)3.24 mg,麻黄碱(Ephedrine,E)97.45 mg,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PE)26.15 mg,甲基麻黄碱(Methylephedrine,ME)6.16 mg。健康志愿者口服麻黄汤24 h后,尿液中NMP,NME,E,PE和ME的平均排泄量分别为5.20,9.46,68.39,23.73和2.35 mg,其平均累积排泄率分别为118.84%,291.96%,70.18%,90.74%和38.10%。结论:E作为麻黄汤煎液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在服药后(0~24)h各时间段排泄最快,而ME排泄最慢。口服麻黄汤煎液后,除一小部分的ME以原形排泄外,NMP,NME,E和PE则主要以原形代谢,通过肾脏从尿液中排出。  相似文献   

13.
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小青龙汤对过敏性鼻炎豚鼠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比较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小青龙汤对过敏性鼻炎(EAR)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卵清蛋白建立过敏性鼻炎豚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辛芩颗粒对照组(4.65 g.kg-1)、小青龙汤组(7.44 g.kg-1)、麻黄附子细辛汤(2.33 g.kg-1),另设正常对照组。3个药物治疗组每天ig给药1次,给药共14 d,以治疗前后的行为学体征积分、血液组胺和鼻黏膜切片病理变化为观测指标。结果:麻黄附子细辛汤组、小青龙汤组和辛芩颗粒组的治疗后体征积分和血液组胺含量均有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麻黄附子细辛汤组的血液组胺含量(3.64±0.83)mg.L-1与小青龙汤组(4.58±0.51)mg.L-1和辛芩颗粒组(4.36±0.13)mg.L-1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对鼻黏膜炎症变化的修复略优于小青龙汤和辛芩颗粒。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能改善过敏性鼻炎豚鼠症状,对血液组胺的降低和鼻黏膜的修复优于小青龙汤。  相似文献   

14.
Liang SY  Tan XM  Chen FL  Luo JB 《中药材》2011,34(6):896-901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前后挥发油成分和比例的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麻黄附子细辛汤及其组方药材麻黄、附子、细辛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麻黄附子细辛汤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4个成分,其化学信号主要来源于麻黄和细辛;麻黄、附子、细辛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68、8、39个成分;麻黄附子细辛汤挥发油中成分与单味药材挥发油中成分的种类与比例有较大差异。结论:在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组成复方的汤剂中,不仅存在挥发性成分量的变化,还存在一系列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导致质的变化,由此可能导致了疗效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小青龙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其组成为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对单味药以及麻黄-甘草药对、麻黄-桂枝药对、白芍-桂枝药对、白芍-甘草药对、五味子-细辛药对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研究逐渐深入。本文从此角度出发分析小青龙汤组方特性,探讨中医方剂配伍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HPLC法研究配伍对麻黄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昭晖  罗佳波  胡晓添 《中草药》2004,35(3):269-271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麻黄汤各配伍煎液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配伍对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L8(2^7)正交设计和统计方法(统计软件SPSS10.00),以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的含量。结果 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复方中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可用于麻黄汤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麻黄、桂枝、甘草对方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两两交互作用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 麻黄、桂枝、甘草对麻黄汤中苦杏仁苷含量影响没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黄俊华  程平 《光明中医》2016,(19):2887-2888
目的探讨射干麻黄汤的适应证、用药特点及变异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采取射干麻黄汤治疗的422例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根据其证型不同分组,风寒咳嗽组122例、风热咳嗽组60例、燥火咳嗽组80例、痰湿咳嗽组82例、体虚咳嗽组78例,对比治疗效果,并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射干麻黄汤的适应症、用药特点、变异应用。结果体虚咳嗽组、风寒咳嗽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三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干麻黄汤治疗咳嗽疗效显著,应熟练掌握射干麻黄汤的用药特点及其变异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红外光谱三级鉴别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芫花条饮片及其水提物的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三级红外技术,对各批饮片及水提物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主要药效成分西瑞香素含量。分析整理数据,确定饮片及水提物各自的特征图谱,探讨二者成分的异同。结果:一维红外可以看出,芫花条饮片和提取物分别在1 055,1 073 cm~(-1)(C-O)出现了最大吸收;在二阶导数图谱中,水提物中1 707,1 650,1 624 cm~(-1)(C=O),与西瑞香素(1 709,1 651,1 625 cm~(-1))基本一致;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看出,芫花条饮片和水提物各自具有3个明显的自动峰。液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提取物中西瑞香素的含量明显高于饮片中含量。与饮片相比,芫花条水提物中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升高,表明经过水提取后该类成分达到有效富集。结论:红外三级光谱技术为芫花条饮片及其水提物提供了整体的成分信息,二维红外特征光谱可用于二者的鉴别;液相色谱测定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一步说明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发汗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的发汗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以大鼠腋窝部皮肤汗腺的空泡发生百分率作为评价发汗强度的指标,观察麻黄汤不同配伍给药后30 min对大鼠的发汗作用.结果麻黄 桂枝组发汗作用最强,含麻黄的各配伍组其发汗作用均强于不含麻黄的配伍组;配伍桂枝后发汗作用增强;配伍杏仁后各配伍组的发汗作用没有明显变化;配伍甘草后发汗作用减弱.结论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在麻黄汤中分别起到君臣佐使的作用,深刻体现了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