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感觉统合治疗脑性瘫痪儿童斜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安艳  张莉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896-1897
目的 探讨治疗脑性瘫痪(CP)患儿斜视的新方法。方法 观察8个月-3岁CP患儿斜视85例115眼,治疗前后经眼科检查。采用感觉统合治疗,平均随访1年。结果 功能治愈13%,不完全性功能治愈72.2%,无效14.8%,总有效率85.2%。婴儿组(8-18个月)疗效明显优于幼儿组(19个月-3岁)(P<0.005)。结论 感觉统合治疗对CP患儿的斜视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 45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分别不予治疗和给予感觉统合训练 ,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表 (ATEC)、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比较治疗前后孤独症临床行为及感知觉状况的改变。结果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 6个月ATEC总分值及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项分值较治疗前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治疗 3个月、6个月感觉统合失调总改善率分别为5 8 6% ,72 4%。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及神经发育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7月—2008年6月脑性瘫痪患儿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8个月~5.8岁,平均2.7岁。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9个月~5.8岁,平均年龄2.7岁。两组均采用神经发育疗法,治疗组加用感觉统合训练,1次/d,30 min/次,每周5次,3个月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Gesell量表测试,观察患儿智能发育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25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39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Gesell测试5项评分,两组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的智能发育,是减少小儿残疾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小儿脑瘫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符合脑瘫诊断标准患儿74例,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38例为对照组,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3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脑瘫儿童评价表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月,观察组(13.17±2.24)分,对照组(10.15±2.30)分,经比较,t=5.7176,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疗法能提高小儿脑瘫功能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特殊教育结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ASD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特感组和单特组,每组各50例,单特组给予特殊教育干预,按照特殊教育课程对患儿进行干预,主要包括正负强化、系统脱敏、消退法、暂时隔离、惩罚法等,其中对负强化者应选择适当厌恶、警告等刺激并尽量减少不良行为诱因,对正强化者应选择有效强化物并逐渐脱离强化程序,教育后指导患儿家属按给予的居家干预作业进行同步配合治疗。每次约40 min,每周6次,3个月为1个疗程。特感组在给予特殊教育干预基础上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依据ASD患儿病情、社会能力、发育等情况制定个性化感觉统合训练方案,内容包括触觉、前庭、本体等感觉训练,每次约2 h,每周3次,3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后,采用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患儿的自闭程度,儿童自闭症行为量表(ABC)评估患儿的行为状态,自闭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评估患儿的治疗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CARS、ABC、ATE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2组CARS、ABC、ATEC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特感组治疗3、6个月后,CARS、ABC、ATEC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单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特感组有效率(84.00%)明显高于单特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教育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可有效改善ASD患儿自闭程度、行为状态,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高危早产儿感觉能力及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某院收治的80例高危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发育疗法(NDT)训练,基于此,观察组加用感觉统合训练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感觉能力指数(TSFI)、认知发育指数(MDI)、精细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干预3、6、9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SFI指数较高,干预6、9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DI、PDI指数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早产儿采用感觉统合训练,可有效改善患儿感觉能力,利于提高患儿运动功能,对患儿的认知功能有较大改善,促进患儿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治疗时机。方法新生儿泪囊炎425例,年龄为生后4个月~2岁,其中4~5个月112例,6~8个月256例,9~11个月51例,1~2岁6例,采用泪道探通术治疗,观察术后效果。结果以不同次数治愈在不同年龄中的构成分析疗效:泪道探通术一次治愈共378例,主要系4~5个月患儿98.2%(110/112)及6~8个月患儿,占90.6%(232/256);二次治愈共38例,主要系1~2岁患儿,占33.3%(2/6)及9~11个月患儿,占19.6%(10/51);三次治愈共7例,均为9个月以上患儿;未治愈2例,均为1~2岁患儿。合计治愈423例,治愈率99.5%。结论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效果与探通时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小,1次探通治愈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 6个月以内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促进功能恢复的效果 . 方法采用感觉统合积极治疗、穴位按摩、功能训练 . 结果 63例中 5个月~ 1岁有效率达到 95% , 1~ 2岁有效率达到 88% , 2~ 3岁有效率达到 75% . 结论早期功能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 且年龄越小 , 效果越佳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对儿童弱视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3年310月间门诊确诊为弱视的51例(73眼)患儿均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每周复诊记录视力,3个月为1个疗程,所有患儿均治疗110月间门诊确诊为弱视的51例(73眼)患儿均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每周复诊记录视力,3个月为1个疗程,所有患儿均治疗12个疗程。结果:本组51例(73眼)患儿,治愈66眼(90.41%),进步6眼(8.22%),无效1眼(1.37%)。其中轻度弱视患儿治愈29眼,治愈率96.67%,明显优于中度弱视、重度弱视组患儿;其中32个疗程。结果:本组51例(73眼)患儿,治愈66眼(90.41%),进步6眼(8.22%),无效1眼(1.37%)。其中轻度弱视患儿治愈29眼,治愈率96.67%,明显优于中度弱视、重度弱视组患儿;其中36岁患儿治愈47眼,治愈率达95.92%,明显优于76岁患儿治愈47眼,治愈率达95.92%,明显优于710岁组、1110岁组、1113岁组患儿。结论:综合疗法是治疗儿童弱视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陈霞  陈立文  吴殷 《护理研究》2015,(12):1485-1487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疗效。[方法]选取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儿童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根据疾病程度给予个体化的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行为干预训练,干预周期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感觉统合能力和气质状况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对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具有很好的干预效果,能促进患儿的康复与气质状况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治疗的可行性及其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445例4~12岁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进行治疗,开办家长学校,家长进行集体系统心理干预与个别心理咨询、指导,探讨其可行性。结果总有效率为85.0%。对身体运动的协调性、情绪稳定,作业效率、注意力集中及学习成绩提高有普遍疗效。结论感觉统合治疗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集体系统心理干预和个别心理咨询、治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效果好,可行性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共同性斜视患儿矫正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不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0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矫正手术的100例共同性斜视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术后均随访3个月,根据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将其分为恢复良好组与恢复不佳组.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儿术后双眼视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上田正法的应用,探讨及评价治疗脑性瘫痪(CP)儿童的新方法。方法对22例8个月~10.8岁的CP儿作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及量化评价,并以同期年龄相对应的15例CP儿应用Vojta等法治疗作对照(包括单用上田正法11例,单用Vojta等法4例,自身对照11例,即先用Vojta法后用上田正法)。结果上田正法治疗后运动功能发育评价较治疗前增加10分,Vojta等法治疗后增加8分/月(P>0.05)。对重度,极重度CP儿两种方法分别增加11分/月,7分/月(P<0.05)。结论上田正法亦是治疗小儿CP的有效方法,且优于Vojta等法,尤其是对以前Vojta等法较棘手的重度CP儿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背景立体视是了解双眼单视功能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在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等眼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海口市3~6岁儿童斜视患病率及立体视觉的发育情况,以便对斜视及立体视异常的及时防治提供客观数据.设计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单位海口市人民医院眼科.对象选择2000-06/2002-04海口市中心区及市郊随机抽取的25所幼儿园儿童8 326人,年龄3~6岁.方法对海口市3~6岁8 326名儿童进行远视力、眼位、近立体视等检查,双眼视力低于1.0或眼位异常者行阿托品散瞳验光.①4~6岁查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3岁查条栅或图形视力表,经换算统一以小数记录.②用角膜映光法及遮盖法查眼位.③应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立体视力检测卡查立体视锐度(≤60 s为正常,≥100 s为异常).各检查项目医生固定.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年龄组受试者眼位及立体视检查结果.②斜视儿童验光结果.③受试者视力与立体视锐度的关系.④各年龄组儿童的立体视锐度.⑤影响立体视的可能病因.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8 326人进入视力及眼位检查的结果分析,7 664人进入立体视检查的结果分析,662人未能表达立体视检查项目而退出.①各年龄组受试者眼位及立体视检查结果斜视者165人,占2.0%;首次发现斜视占斜视患儿的89.7%;立体视检查≥100 s者2 106人,占27.5%.②斜视儿童验光结果内斜视患者中93.5%发生于远视眼,外斜视及垂直性斜视患者中远视眼及近视眼构成比无明显差别.③受试者视力与立体视锐度的关系正常者立体视锐度正常率为75.5%.随着视力的下降,立体视锐度下降(P<0.05或0.01).④各年龄组儿童的立体视锐度随着年龄增加,立体视锐度正常者也呈增加趋势.⑤影响立体视的可能病因以斜视性弱视影响最大.结论①调查结果中近90%的斜视患儿在本次调查中被首次发现,引起立体视异常的原因有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等.②共同性内斜视与调节的关系较密切,而外斜视、垂直斜视与屈光状态关系不大,立体视锐度随视力下降而降低.③调查结果支持立体视发育的成熟年龄在4岁以前,但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relation between length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sensory integration in children adopted from Eastern Europe. METHOD: The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Praxis Tests (SIPT) and the Developmental and Sensory Processing Questionnaire were administered to 60 adopted children, 4 years to 8 years, 11 months of age. Thirty had longer institutionalization histories (mean: 34 months; LIH group) and the other 30 had shorter institutionalization histories (mean: 3 months; SIH group). RESULTS: The LIH group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ly lower scores than the SIH group on the SIPT in vestibular-proprioceptive, visual, and praxis areas, and effect sizes ranged from .09 to 1.13. The LIH group also had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 behaviors suggestive of sensory modulation dysfunction compared to the SIH group, particularly in touch and movement seeking, vision, and audition. Effect sizes ranged from 0 to 1.39. CONCLUSION: Longer lengths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more atypical sensory discrimination, praxis, and sensory modulation scores in children adopted from Eastern European orphanages. The areas of sensory integration that appear to be more vulnerable to deprived conditions in early childhood are vestibular-proprioceptive, tactile, visual, auditory, and praxis. Adopted children with lengthy periods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may benefit from occupational therapy for early sensory integrative and developmental screenings.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南阳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分布特点及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感觉统合功能的关系,经瑞文推理测验初步筛选智力正常的6~9岁儿童,共566人。采用“儿童生活环境调查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儿童生活养育问卷(BMBU)”等进行测评比较。结果,感觉统合失调率较度为18.4%,重度为6.76%,男孩子略高于女孩。6~7岁组感觉统合失调率最低,与其它年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成绩差者感觉统合失调率显著高于学习成绩上等和中等儿童,父母间的养育类型呈明显正相关,其中位于对角线上的相同养育类型的相关系数都是最大的。结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多分布于学习成绩差者,感觉统合失调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密切。拒绝和偏爱,平日孩子由非父母照料、家庭支持系统差和居住环境恶劣、父母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父亲年龄偏大和母亲年龄偏小等都对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的发育造成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Influence of sensory integration procedures on language developmen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sensory integration was explored through single case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one female and three male aphasic children ranging in age from 4 years, 0 months to 5 years, 3 months. Other agencies had assessed all the children in the area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at least 6 months before the start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Three of the four children had received either speech therapy, special education specific to aphasia, or both, before starting occupational therapy. Additional baseline data on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comprehension, as well as on sensory integrative functioning, were gathered before beginning a year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that involved sensory integration procedures. Inspection of rate of language growth before and after starting occupational therapy showed a consistent increase in rate of growth in language comprehensive concomitant with occupational therapy compared to previous growth rate. The two children with depressed postrotary nystagmus demonstrated notable gains on expressive language measur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近年来儿童斜视的类型及手术年龄的分布,以指导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行全麻下斜视矫正术病儿(≤13岁)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分析斜视的类型、手术年龄的构成比。结果共同性内斜视病儿占20.7%,共同性外斜视病儿占50.6%,麻痹性斜视病儿占26.4%,特殊类型斜视病儿占2.3%。共同性内斜视病儿的手术年龄以1~6岁最多,占61.8%;共同性外斜视病儿的手术年龄明显偏大,7岁及以上者占58.1%。结论儿童斜视手术病例中外斜视比例高于内斜视,外斜视手术病儿中以7岁及以上者较多,内斜视手术病儿中以6岁及以下者较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湖南省健康儿童各年龄阶段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儿童保健所健康体检的儿童667例,年龄1个月至15岁,其中男397名,女270名。将健康体检儿童分为1~6个月、6~12个月、1~2岁、2~3岁、3~15岁五个年龄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年龄组免疫表型CD3+、CD4+、CD8+、CD19+、CD16+56+百分率。【结果】①1~6个月年龄组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16+56+NK细胞与6~12个月、1~2岁、2~3岁、3~15岁年龄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至6月年龄组CD3+T细胞、CD4+T细胞值高于其他年龄组,CD16+56+NK淋巴细胞低于其他年龄组。②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CD15+56+NK细胞有升高趋势,其余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在6月龄后相对保持稳定。③6~12个月、l~2岁和2~3岁三个年龄纽间比较无明显规律性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占多数,将三组合并为6个月至3岁一个年龄组。1~6个月、6个月至3岁及3~15岁三组之间除了1~6个月与6个月至3岁、3~15岁年龄组CD19+B细胞和6个月至3岁与3~15岁年龄组的CD3+T细胞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年龄组免疫表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百分率与年龄相关,本研究以1~6个月、6个月至3岁及3~15岁三个年龄组建立健康儿童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正常参考范围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Hammersmith婴儿神经学检查(HINE)联合头颅MRI检测对脑瘫高危儿12月龄诊断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矫正2~6月龄行HINE和头颅MRI检查的脑瘫高危儿45例,随访至矫正12月龄,最终完成随访共36例,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对其运动发育程度进行评估,分为正常组(21例)、迟缓组(8例)和脑瘫组(7例)。根据头颅MRI检测Woodward白质评分法评价患儿的脑白质异常程度,计算2~6月龄HINE得分、12月龄HINE得分与头颅MRI脑白质异常程度之间的Spearman系数,计算2~6月龄HINE得分与脑瘫严重程度和迟缓严重程度之间的Spearman系数,计算单独使用HINE、头颅MRI及其联合使用与婴儿发育结局之间的Spearman系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描绘单独使用HINE、头颅MRI、HINE或头颅MRI异常、HINE且头颅MRI异常四个指标预测矫正12月龄时诊断脑瘫和迟缓的曲线下面积(AUC),并评价其预测价值。 结果 ①36例高危儿中,12例HINE得分预测为脑瘫;头颅MRI脑白质评分,中重度异常9例,轻度异常9例,无异常18例;随访至矫正12月龄,发育正常21例,运动发育迟缓8例(7例差,1例非常差),脑瘫7例,其中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Ⅲ级2例,Ⅳ级4例,Ⅴ级1例。②2~6月HINE得分与脑瘫严重程度分级(r=-0.867,P=0.012)、迟缓严重程度(r=-0.598,P=0.000)之间均具有相关性,HINE得分越低其预后越差。③矫正2~6月龄HINE得分和12月龄HINE得分与头颅MRI的脑白质异常程度之间均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790和-0.683,P值均为0.000)。④HINE、头颅MRI、HINE或头颅MRI异常、HINE且头颅MRI异常与脑瘫和迟缓结局均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644、0.772、0.572、0.839和0.781、0.783、0.714、0.944,P值均为0.000);预测脑瘫和迟缓结局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100.0%、100.0%、100.0%和93.3%、93.3%、100.0%、93.3%,特异性分别为82.8%、93.1%、79.3%、96.6%和85.7%、81.0%、71.4%、100.0%,AUC值分别为0.914、0.966、0.897、0.983和0.895、0.871、0.857、0.967(P值均为0.000)。 结论 HINE联合头颅MRI检测对脑瘫高危儿12月龄发育结局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