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5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1.30%(21/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1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2/2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2/2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肝病科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就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n=40)与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观察组,n=40)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82.5%(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血清胆红素(TBIL)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病情康复,促使患者预后改善,以保障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9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在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仅应用抗结核药物.观察2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情况及肝损害的处理方法.结果 治疗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10.9%低于对照组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抗结核保肝治疗中,保护肝细胞,减少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中晚期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中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胸腺肽α1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白蛋白(ALB)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患者ALT、AST、TBiL、PT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中晚期肝硬化腹水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简阳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性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PT、TBiL、AST和ALT生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4%)高于对照组(5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配伍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促肝细胞生长素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108例,随机分为促肝细胞生长素组(观察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常率高于对照组,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各种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3年间临床诊断并住院治疗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7年2月我院临床诊断并住院治疗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39例,按照国际共识意见对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分型,对比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阿拓莫兰联合复方甘草甜素(美能)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结果:3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中肝细胞损害型22例(56.41%),胆汁淤积型10例(25.64%),混合型7例(17.95%)。10.26%(4/39)患者7天内肝功能恢复正常,46.15%(18/39)患者14天内肝功恢复正常,30.77%(12/39)患者21天内肝功恢复正常,7.69%(3/39)患者28天内肝功恢复正常,1例肝功异常持续34天以上,无死亡病例。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国际共识标准的确规范了临床诊断,有助于肝损害的鉴别诊断,但其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实验,美能和阿拓莫兰联合治疗2周内可明显改善药物性肝损害表现及恢复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慢重肝的疗效。方法:120例慢重肝患随机分成两组,联合用药组(n=62)和常规治疗组(n=58)。联合用药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及腺苷蛋氨酸,常规治疗组采用一般治疗。结果: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腺苷蛋氨酸联合用药组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早、中期慢重肝炎患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慢重肝具有协同保护肝细胞,促肝细胞再生的作用,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病死率。对慢重肝患应早期、足量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及腺苷蛋氨酸,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茵陈汤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重度乙型肝炎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和痰热清注射液加茵陈汤加减;对照组5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桅黄注射液,疗程一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等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痰热清联合茵陈汤加减对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中晚期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45例中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予以胸腺肽α1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鳖甲软肝片,2组均同时予以综合保肝、降酶、利尿治疗。治疗16周后观察2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腹水吸收等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ALT、AST、TBiL、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ALB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ALT、AST、TBiL、P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水吸收总有效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腺肽仅。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中晚期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且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1.
郭屏  王淑平  刘丹萍 《中国药房》2007,18(8):601-602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9例伴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异常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前者给予川芎嗪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后者给予复方丹参治疗,2组疗程均为3mo。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64%、70.00%(P<0.05);半年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54%、67.44%(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和改善肝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在药物性肝损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0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2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31例和观察组(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组)31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和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LT、AST、GGT、TBiL水平均较对照组得到较大改善(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在药物性肝损害治疗中的效果较佳,综合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74例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6.49%,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67.5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来说,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可以取得确切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肝损害的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13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促肝细胞生长素。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6%)明显优于对照组(68.8%)(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硫普罗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00mg和能量合剂分别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疗程60d;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普罗宁注射液0.2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疗程60d。观察肝功能复常情况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硫普罗宁治疗慢性乙肝,加速肝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俞怀远 《江西医药》2009,44(11):1112-1113
目的探讨低蛋白血症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7月~2009年8月我院合并低蛋白血症的212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采用标准规化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观察药物性肝损害情况。并以同期治疗的非低蛋白血症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138例为对照。结果合并低蛋白血症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治疗第1个月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较对照组高。结论在肺结核并低蛋白血症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较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应注意监测其肝功能变化以及注意改善其营养状态,减少药物性肝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17.
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37例,发现治疗组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谷丙转氨酶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用药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2组均采用基础护肝治疗、调节免疫、活跃微循环、对症及防止并发症治疗。治疗组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60mg、还原型谷胱甘肽1.2g,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天1次静脉滴注,乳果糖起始量为每次20g,每天3次,然后个体化调整至排解软便每天2~3次,避免腹泻,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2周时患者消化道症状(纳差、腹胀、便秘)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TBiL、Alb、PT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治疗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2%和92.3%高于对照组的15.4和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型谷胱肝肽与乳果糖联用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提供了较好选择方案,同时提示三者联合治疗可能有助于阻断慢性乙型肝炎向重型肝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合辅酶联合甘利欣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细胞型轻度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细胞型轻度肝损害的治疗过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复合辅酶加甘利欣,对照组仅给予甘利欣。疗程均为3周。结果在治疗的第1、第2及第3周末,治疗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96.7%和100%,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80.0%和96.7%,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复合辅酶联合甘利欣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细胞型轻度肝损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本院的临床资料,对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发病药物进行分析,找到其发病规律以便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方法对8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5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中,以抗结核药(32例,占37%)和抗肿瘤药(23例,占27%)为主。肝细胞损害型36例占42%,胆汁淤积型28例占33%,混合型21例占25%。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对临床有一定影响,对抗结核药和抗肿瘤药引起的肝损害要引起重视,做好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