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仲景治心病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世勋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514-1515
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将心病分为“胸痹”“真心痛”“心悸”等病证,其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治心病的学术思想。文章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张仲景治心病的温补心阳法、温通心阳法、清心安神法、养心安神法、和解安神法、补脾益心法、温中宁心法、疏肝通阳法、温肾宁心法、补肾泻心法、阴阳并补法、化饮行气法共十二法,充分体现了张仲景治心病的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治未病”思想与《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一脉相承,在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方面较之《黄帝内经》都有较大发展和提高.仲景的“扶正固本、摄生为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病宜早治、勿令生变”,“先病服药”,“先安未受邪之地”,“药宜早进、莫待早晚”等治疗学思想,对指导当前临床和治未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习仲景方用甘草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仲景用甘草方计124方(《伤寒论》70方,《金匮要略》54方)。其中以甘草为君的方有甘草汤、甘草干姜汤、甘草泻心汤、炙甘草汤、甘草附子汤等10方,以甘草为臣的方有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茯苓甘草汤、桔梗汤、栀子甘草豉汤等11方。可见甘草之功绝非仅“调和诸药”而已,作为君药或臣药自有其独特功效,不可等闲视之。现通过对仲景方的学习和运用,谈一些体会,并祈高明正之。  相似文献   

4.
试析张仲景辨治便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建平  胡勇 《陕西中医》2006,27(9):1156-1157
便秘是指大便干燥,难以排出,或数日不行,或欲排不畅。张仲景根据便秘的不同特征,描述为大便难、大便硬、不易大便、大便初硬后溏、谷气不行等,在《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有60余处论述,立论全面,辨证灵活,治法多样,笔者以病因为纲,试析如下。1实热便秘燥热内结的便秘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从《伤寒论》的产生源由分析,认为《伤寒论》主要从三大系统方面阐述伤寒思想,其中包括了伤寒脑病思想。从伤寒的传变过程,其脑病的表现及其用方用药特点,发现伤寒脑病思想贯穿于《伤寒论》之中,中医伤寒可致脑病;脑病可产生于伤寒的不同阶段,且表现复杂;对于伤寒脑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张仲景对于伤寒脑病用药以发散解表药、和解表里药、调理阳明经腑药及潜阳药为其常用之品,而鲜用清热解毒、醒神开窍之品。期望对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所裨益,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疗本类疾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甘草泻心汤药物组成不完全相同:《伤寒论》所载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为炙甘草,是否载有人参尚不明确;《金匮要略》所载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为生甘草,方中明确载有人参.从原文出发,《伤寒论》甘草泻心汤证为脾胃虚弱、痞利俱盛,用炙甘草补中和胃,且方中当有人参.《金匮要略》甘草泻心汤证为中焦湿热内蕴成...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大量条文涉及腹痛的论治,根据腹痛的病因病机、疼痛性质、腹痛部位等特点,在选方用药、配伍禁忌、煎煮炮制、将养调理各环节,章法鲜明,进退有度。强调痛之部位,治有侧重,上腹多用清法,中腹多用温法、清泻法或清温并用,下腹(少腹)多用温补法、消法。同时重视甘药如饴糖、大枣、甘草等的应用,善用酒剂、虫类药及"毒"药,发挥其引经通络、破消积、除偏救弊的功用,临证时重视服药方式及药后调理可达事半功倍之效。充分体现了"用药如用兵"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8.
陈妍  李伟兵 《河南中医》2016,(7):1129-1130
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加味辨证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氧氟沙星、蒙脱石散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36例患者中治愈22例,好转14例,未愈0例,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33例患者中治愈9例,好转13例,未愈11例,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治疗放射性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张仲景运用甘草经验探析吴农荣民勤县中医院(733300)主题词张仲景,甘草/治疗应用甘草入药,历史悠久。运用之广,首推张仲景。笔者统计《伤寒论》113方,用甘草者69方;《金匮要略》143方,用甘草者85方。在使用形式上,有单用、复方、生用、炙用,有...  相似文献   

11.
雷瑞 《光明中医》2011,(10):1968-1968
浅谈仲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述病证的程度与状态。  相似文献   

12.
徐立思  沈梦雯 《河南中医》2020,(9):1297-1300
中医学蕴含丰富的王道、霸道思想,王道治法重视人体正气,补其不足,以达扶正祛邪之目的;霸道治法以祛邪为首要目的,损其有余,以达邪祛正复之目的。《伤寒论》中,霸道治法较少,为王道医学。仲景在运用峻猛霸道之剂时,亦辨证精细,根据不同情况兼顾王道思想;在王道治法中,根据病情渗入霸道思想。王道和霸道虽是相对立的两个概念,但其与中医学的阴阳思想相通,亦是互根互用、对立统一的关系。仲景有诸多王道治法和霸道治法的代表方剂,但非绝对孤立,而是相互融合。无论是从传统政治的角度,亦或是从中医学的角度,王道、霸道的统一才是前进的方向。因此,应当辨证看待金元及后世的王道、霸道之争,摒弃经方、时方之争,摒弃门户之见。不管是王道治法还是霸道治法,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才是中医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14.
论张仲景辨治虚痛证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虚痛证治的分析探讨,认为张仲景辨治虚痛证的特点是:辨痛求本,治重在荣;善用甘药,调补缓痛;五脏皆补,尤重脾肾。  相似文献   

15.
何伟  张明雪 《河南中医》2009,29(5):427-428
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和功能基础,决定着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的方向。"扶阳气"作为仲景辨治伤寒六经病的主导思想之一,其含义有补养阳气和调理阳气。具体到心悸的证治,又有温补心阳、温建中阳、温通肾阳、宣通阳气之别,所用桂枝甘草汤、小建中汤、真武汤等经方,至今用于心悸的临床治疗仍效。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中甘草用义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性味平和,通行十二经,其直接间接功能恒多,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应用范围较广,可归纳为:养心复脉、扶正泄痞、中温阳、协调阴阳、柔肝调脾、急和胃、益气建炽、健脾利水、泻火解毒、利咽清热、调和营卫、调达表里,祛痰止咳等十几种功用。  相似文献   

17.
张永宜 《河南中医》2013,33(4):475-477
《伤寒论》中对不寐的论述甚为详细,并给出了大量治疗不寐的治法,主要包括温阳安神法、养心安神法、交通心肾法、滋养阴血法、清宣郁热法、除湿和胃法、滋阴清热法、清热育阴利水法、阴阳双调法等.以上诸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结合,充分体现了仲景审征求因、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运用厚朴功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15首方剂使用厚朴,并有6首方剂以厚朴冠名.现行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谓厚朴的功效为行气、燥湿、消积、平喘,而仲景对厚朴的运用较为广泛,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功效.  相似文献   

19.
黄海芹 《中医研究》2012,25(3):56-57
本文全面论述了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用药心法,内容有:药物的各种加工炮制,如修制法,水制法,火制法等;服药的调护如服药的温度、时间、频次等;药后反应的观察,对反应的处理,及服药的饮食调护等.  相似文献   

20.
王勇 《中医药学刊》2008,(1):203-204
通过对《伤寒论》附子运用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对临床正确掌握附子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