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喉瓣重建梨状窝癌切除后下咽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其昌  林子萍 《耳鼻咽喉》1999,6(1):34-35,20
本文报道用喉瓣重建梨状窝癌切除术后咽缺损11例,其中男10例,女1例,平均年龄65岁。肿瘤分期:T3N0M03例,T3N1M06例,T4N1M01例,4N2M01例。病理:鳞癌10例,腺癌1例。11例均作全喉切除及大部下咽切除,同期行颈廓清8例和甲状腺切除2例。术后2例分别并发伤口感染和咽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一步探讨喉及下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 ,为喉及下咽鳞癌颈淋巴结清扫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 1997年 5月~ 1999年 7月 4 0例临床颈淋巴结阴性 ( c N0 )的喉及下咽鳞癌患者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所得标本 ,且术前未经任何治疗者为研究病例。对颈清扫淋巴结 (共 2 2 19枚 )进行常规 HE及免疫组化法检查。全部病例随访 1年以上。结果 :喉及下咽鳞癌出现颈淋巴结转移 14例 ( 3 5 % ) ,共 3 1枚 ( 1.4 % )淋巴结 ,其中声门上癌 6例 ( 6/2 0 ) ,跨声门癌 1例 ( 1/1) ,下咽癌 7例 ( 7/10 )。 9例声门癌无颈淋巴结转移。颈淋巴结转移均位于颈 、 区。结论 :喉及下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多发生于患侧颈 、 区 (局限于声门区喉癌除外 )。对于 T2 ~ T4 声门上癌、跨声门癌及下咽癌的 c N0 患者 ,根据其可能发生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高危险性 ,建议行患侧或双侧颈 及 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3.
梨状窝内侧壁癌切除与喉功能保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梨状窝内侧壁癌切除喉功能保留术的技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梨状窝内侧壁癌71例.其中49例行喉功能保留术;22例未保存喉功能.喉功能保留手术方法①切除范围声带活动正常者行患侧水平上半喉+梨状窝内侧壁切除;声带活动受限者行同侧水平半喉+声门旁间隙+梨状窝内侧壁切除;声带固定者行患侧垂直半喉+梨状窝内侧壁和部分梨状窝外侧壁切除,梨状窝尖受累者切除范围扩大到环状软骨环和颈段食管;②修复喉修复对利用会厌、甲状软骨膜、带状肌肌筋膜、颈前皮瓣修复喉缺损;梨状窝修复对缺损范围小者用下咽粘膜瓣或残缘粘膜分离后直接对合,缺损范围大者用胸大肌肌皮瓣转移及胸三角皮瓣修复;③颈淋巴结处理71例中65例(91.5%)行颈清扫术,其中同侧颈清扫术39例,双侧颈清扫术26例;④术后全部病例予以辅助性放射治疗,剂量60~75Gy.结果寿命表法统计3年、5年生存率喉功能保留组分别为63.4%和49.6%;喉功能不保留组分别为52.4%和42.4%.喉功能保留组喉功能全部恢复者占71.4%(35/49),部分恢复者占28.6%(14/49).结论梨状窝内侧壁癌易侵入喉部,但多数病例在彻底切除肿瘤病灶的前提下保留喉功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下咽癌的诊断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耳鼻咽喉科医生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下咽癌患者的MSCT和手术资料,所有MSCT扫描均采用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硬腭至颈段食管。结果:45例下咽癌中位于梨状窝癌34例,环后区癌7例,下咽后壁癌4例。MSCT增强扫描显示下咽软组织影呈轻度或明显强化,梨状窝变窄或消失,咽后壁软组织增厚,喉软骨破坏、移位及侵犯食管入口、颈段食管和颈淋巴结转移。肿瘤可推移环状、杓状软骨向前移位及甲杓间隙和环甲关节间距增宽。根据MSCT制定的手术计划与实际基本一致,达91.1%。结论:MSCT能很好地显示下咽癌的部位、大小和侵犯范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制定手术计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梨状窝癌喉下咽切除残喉瓣修补下咽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梨状窝癌喉下咽切除术后应用残喉瓣修补下咽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残喉瓣修补梨状窝癌喉下咽切除术后下咽缺损7例。术中切除患侧半咽和半喉,保留健侧半喉,剔除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及杓状软骨,将软骨内膜保留于喉瓣上,形成一个与健侧舌根有宽广基蒂的大小约4.0cm×2.0cm的喉瓣,术中保留健侧的舌骨下肌群,勿损伤健侧喉上动脉。下拉舌根与咽侧壁上方切缘缝合,喉瓣切缘与下咽后壁及食管入口上方切缘缝合。术后均行放疗,剂量为60Gy。结果:术后6例患者一期愈合;1例患者出现局部感染和咽瘘,经局部换药2周内愈合。全部患者吞咽功能良好。7例术后随访3~5年,3年内死亡3例,4年内死亡1例。结论:对于适合的梨状窝癌患者,应用残喉黏膜瓣修补下咽缺损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 1 991年 4月至 2 0 0 0年 9月采用胸大肌肌皮瓣 ( pectoralismajormyocutaneousflap ,PMF)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 1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 0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4~ 68岁。下咽鳞癌 5例 ,其中T4N2 M0 2例 ,T4N2bM0 2例 ,T4N1 M0 1例 ;口底鳞癌 (T4N1 M0 ) 2例 ,下牙龈鳞癌 (T4N1 M0 )和舌根横纹肌肉瘤 (T4N0 M0 )各 1例 ,腮腺癌(T4N2 M0 ) 1例。下咽癌均侵犯食管入口 ,腮腺癌侵犯局部皮肤红肿溃烂。1 .2   治疗方法5例下咽癌作了气管…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用喉瓣重建梨状窝癌切除术后咽缺损11例。其中男10例,女1例。平均年龄65岁。肿瘤分期:T3N0M03例,T3N1M06例,T4N1M01例,T4N2M01例。病理:鳞癌10例,腺癌1例。11例均作全喉切除及大部下咽切除,同期行颈廓清8例和甲状腺切除2例。术后2例分别并发伤口感染和咽瘘。所有患者吞咽功能良好。出院后10例接受放疗。随访平均4年以上,1例死于颈淋巴结转移和肺转移,1例气管造瘘口癌复发。作者对喉瓣的可靠性、适应证、优点及制作要点作了讨论。喉瓣安全可靠,不损伤或牺牲喉外正常组织和器官,血供良好,制作方便,并发症少,是晚期梨状窝癌切除后重建下咽的一种良好组织  相似文献   

8.
梨状窝内侧壁癌切除与喉功能保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梨状窝内侧壁癌切除喉功能保留犬的技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梨状窝内侧壁癌71例。其中49例行喉功能保留术;22例未保存喉功能。喉功能保留手术方法:①切除范围:声带活动正常者行患侧水平上半喉+梨状窝内侧壁切除;声带活动受限者行同侧水平半喉+声门旁间隙+梨状窝内侧壁切除;声带固定者行患侧垂直半喉+梨状窝内侧壁和部分梨状窝外侧壁切除,梨状窝尖受累者切除范围扩大到环状软骨环和颈段食管;②修复:喉修复对利用会厌、甲状软骨膜、带状肌肌筋膜、颈前皮瓣修复喉缺损;梨状窝修复对缺损范围小者用下咽粘膜瓣或残缘粘膜后直接讨合,对缺损范围大者用胸大肌肌皮瓣转移及胸三角皮瓣修复;③颈淋巴结处理:71例中65例(91.5%)行颈清扫术,其中同侧颈清扫术39例,双侧颈清扫术26例;④术后全部病例予以辅助放射性治疗,剂量60-75Gy。结果 寿命表法统计3年、5年生存率:喉功能保留组分别为63.4%和49.6%;喉功能不保留组分别为52.4%和42.4%。喉功能保留组喉功能全部恢复者占71.4%(35/49),部分恢复者占28.6%(14/49)。结论 梨状窝内侧壁癌易侵入喉部,但多数病例在彻底切除肿瘤病灶的前提下保留喉功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下咽癌累及颈段食管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下咽癌累及颈段食管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2000年48例累及颈段食管的下咽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其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26~71岁,平均54.3岁。梨状窝癌33例,下咽后壁区癌14例,环后癌1例,均无远处转移。根据UICC1997年TNM分期标准均为T4M0期,其中cN0 28例,cNl 15例,cN2 5例。喉全切除术8例,喉部分切除残喉气管瓣修复下咽17例,23例保留了喉功能。所有病例均行改良性颈清扫术,其中单侧清扫38例,双侧清扫10例。患侧甲状腺叶切除42例。下咽食管缺损的修复方法分别为:喉气管瓣修复11例,胸大肌肌皮瓣13例,喉气管瓣+胸大肌肌皮瓣6例,裂层皮片+胸大肌肌皮瓣10例,胃上提咽胃吻合3例,结肠上徙5例。术后均接受放射治疗,剂量为55—75Gy。结果手术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20例病理诊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8例,中分化鳞状细胞癌24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6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胸部刀口裂开1例,咽瘘10例。直接法计算生存率,失访2例以死亡计。全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1%(25/48)和27.3%(12/44)。保留喉功能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15/23)和33.3%(7/21),不保留喉功能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40.0%(10/25)和21.7%(5/23)。23例保留了喉功能,15例患者拔除了气管套管,恢复了全部喉功能(发音、呼吸、吞咽保护),8例患者恢复了部分喉功能(发音、吞咽保护),拔管率为65.2%(15/23)。结论下咽癌累及颈段食管的处理以手术+放疗的综合治疗为主,需行患侧颈清扫术,应尽量保留喉功能,无法保留喉功能时可以采用喉气管瓣或联合裂层皮片、胸大肌肌皮瓣修复下咽颈段食管缺损,颈段食管缺损较大时则采用胃或结肠代替。  相似文献   

10.
喉咽癌切除保留喉功能手术修复咽部粘膜缺损较复杂 ,不能利用内脏器官修复的患者要恢复咽、喉功能则更棘手。 1 988年 5月~ 2 0 0 0年 1 2月我们对不能利用内脏器官的 2 0例喉咽癌患者 ,联合利用裂层皮片和胸大肌肌皮瓣修复下咽部粘膜缺损 ,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2 0例中 ,男 1 7例 ,女 3例 ;年龄 3 7~ 6 9岁 ,平均 5 6 .4岁。肿瘤原发于咽后壁区 7例 ,梨状窝区 1 3例。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按UICC(1 992年 )TNM分级标准T3N0 M0 4例 ;T3N1 M0 8例 ;T4N2aM0 5例 ;T4N2bM0 3例。肿瘤累及颈段食管 9…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术72例,其中梨状窝癌48例,环后癌5例,下咽上区癌6例及下咽后壁区癌13例,绝大多数病变为Ⅲ期(33)和Ⅳ期(22).均为鳞癌。术后喉功能完全恢复45例,部分恢复26例,功能丧失1例。5年存活率分别是梨状窝癌为43%,下咽上区癌50%,环后癌60%,而下咽后壁癌无1例存活5年。局部复发4例均位于咽部,无1例发生于保留的残喉。本文描述了手术适应证,手术类型和重建方法。作者等认为保留喉的正常部分,重建喉功能,并不影响肿瘤的彻底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梨状窝癌侵犯邻近组织的规律。方法对68例梨状窝癌全喉或部分喉及下咽切除整体标本连续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68例梨状窝癌中室、声带水平声门旁间隙受侵分别为63、38例,其受侵频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7,P〈0.01);甲状软骨受侵频度最高,为92.6%(63/68),喉软骨触压式侵犯89例次,浸润式51例次,浸润范围明显小于触压范围;环杓侧肌、环杓后肌、甲杓间和杓间肌受侵频度分别为63.2%(43/68),57.4%(39/68),55.9%(38/68),51.5%(35/68);环杓关节和环甲关节受侵频度分别为31.0%(21/68),17.6%(12/68)。喉上神经侵犯频度67.7%(44/65)多于喉返神经27.7%(18/65)。梨状窝内壁(为主)癌14例,外壁(为主)癌18例,内外壁癌36例;梨状窝尖受侵34例,正常26例,黏膜下浸润8例;梨状窝癌淋巴细胞轻度浸润为66.2%(45/68),最多见。梨状窝癌黏膜下侵犯24例和跳跃式浸润8例。结论梨状窝癌对喉内的侵犯首先通过声门旁间隙;喉软骨膜和喉软骨可抵抗癌侵犯;环杓侧肌、环杓后肌、甲杓间和杓间肌经常受侵;梨状窝内壁癌可侵犯喉内结构,外壁癌可沿甲状软骨内壁向上、下、外侵犯,内外壁癌可同时侵犯喉内、外结构,是最严重的梨状窝癌病变。梨状窝尖侵犯是癌向下咽下方及邻近组织侵犯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晚期喉咽癌或颈段食管癌术后常用胸大肌岛状肌皮瓣或胃代食管重建上消化道 ,但术后能否重建气管食管音 ,国内外报道甚少。我科于 1 997~1 998年 ,对 3例喉咽或颈段食管癌患者术后行Blom- Singer发音重建术 ,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男 ,63岁。因吞咽阻塞感 3个月 ,经检查诊断为喉咽癌 (T4 N1M0 ) ,于 1 997年 1 1月入院手术治疗。检查 :肿物占据左侧梨状窝、环后区、杓间区、双侧披裂和喉室 ,行左侧根治性颈廓清、右侧功能性颈廓清、下咽肿物及全喉切除术。术中仅保留约 1 cm宽的右侧健康梨状窝粘膜瓣 ,与胸大肌岛状肌…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 1 996年 1月始对 4例晚期口咽癌患者采用下颌裂开途径肿瘤切除术 ,取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4例T4口咽癌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 45~63岁 ,平均 5 7岁。按UICC 1 987年标准 ,T4N1 M0 2例 ,T4N2 M0 和T4N3M0 各 1例。肿瘤均源于口咽侧壁。累及舌根部 3例 ,口底部 1例。 1例肿瘤侵及广泛 ,累及右侧梨状窝、右侧室带和声带、杓会厌襞、甲状腺右叶 ,以及右侧鼻咽侧壁与咽旁隙。CT显示肿瘤约 1 0 .5cm× 4.5cm× 4.8cm ,上缘自鼻咽部 ,咽隐窝消失 ,下至梨状窝、喉及食管上口 ,同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两例气管后壁撕裂。一例为梨状窝表皮样癌,放疗后拟行部分喉咽切除+根治性颈清扫,当行气管切开术插管时,致成气管后壁3厘米裂伤。另一例为扁桃体上皮样癌,放疗后行颈清扫术,当气管切开插入套管时,发生气管后  相似文献   

16.
对累及半喉的下咽癌15例行梨状窝及其同侧半喉切除,并进行患侧颈廓清,用颈部矩形皮瓣修补缺损梨状窝粘膜,以舌骨、胸舌骨肌瓣重建半喉,均一期愈合,短期恢复喉功能。随访5年存活率为6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分析淋巴结病理阴性(pN0)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下咽切除术的53例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经术前评估均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均行颈清扫术并且病理证实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随访其生存情况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梨状窝癌37例,环后区癌7例,咽后壁癌9例。T1级2例,T2级21例,T3级21例,T4级9例。5年无病生存率、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61.1%、63.6%、42.4%。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管侵犯是影响复发率、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食管侵犯是颈部淋巴结阴性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重要预后影响因素,对于食管发生侵犯的患者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8.
作者回顾1983~1984年间下咽部和颈段食管穿孔9例。损伤原因:异物2,医原性器械损伤7(气管插管4,气管食管镜2,鼻胃管穿破喉切除术后重建的新咽1)。部位:下咽后壁3,颈段食管3,梨状窝2,新咽1。临床表现:颈痛伴咽下困难和吞咽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总结经口硬质支撑弯喉镜辅助的内镜手术(curved laryngoscope assistant transoral surgery,CLATOS)在下咽部检查及早期下咽癌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应用硬质支撑弯喉镜进行下咽部检查以及应用CLATOS技术手术治疗的3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28例,女6例,年龄42~74岁。其中,25例为病史超过半年反复就诊的咽异感症患者,且于门诊检查下咽部暴露欠佳,在全麻下行硬质支撑弯喉镜检查;9例为应用CLATOS技术治疗的T1-2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对所有病例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25例咽异感症患者中发现食管入口鳞癌1例(T1N0M0)、梨状窝癌(T1N0M0)伴有颈段食管癌1例(T1N0M0)。9例T1-2期下咽癌患者手术均整块切除,其中2例行气管切开术。1例T1环后癌患者复查时发现原发灶对吻处下咽后壁原位癌,予以切除,术后该患者出现食管入口狭窄,行食管入口扩张术2次后进食正常;2例T2N0M0和1例T2N1M0患者同期行双侧颈淋巴清扫术。9例患者在随访期间(7~15个月)均未出现发音、呼吸困难等并发症,也没有出现肿瘤复发。结论:CLATOS技术有助于发现下咽部及食管入口处肿瘤;该技术在早期下咽癌手术中具有全视角、易操作、损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生理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以1991年8月至1995年12月间,44例大多数肿瘤系及梨状窝的下咽癌患者,其中41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35岁~87岁,平均62岁。由CT和内窥镜证实86%(38/44)病变累及到梨状窝,环后区占23%,环后咱部14%,下咽16例(3%),2例发现整个烟部受累,累及喉、梨状窝和颈段食管,根据1992年ASCC病理分期,T。5例,T。ZI例,T。18例,所有T。病例发现有甲状软骨受累,没有术前放疗或化疗的3例患者除外,33例患者J75%)用对侧半喉气管瓣实施了下咽的修复,手术时间大约4小时。另外11例患者(25%)用了胸大肌皮瓣修复,术后2周所有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