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报道尺侧腕屈肌腱转位重建非神经损伤性屈肘功能的I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例上臂挤轧伤致肱二头肌及肱肌功能丧失的患者,应用尺侧腕屈肌腱转位重建屈肘功能。结果本组7例功能重建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经18-24个月随访,均恢复屈肘功能,主动活动范围0°~135°.转位肌肉肌力恢复≥Ⅳ级,前臂旋前、旋后及屈腕功能均无明显影响,肘关节稳定,无明显疼痛,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2004年制定的肘关节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分13~16分.评定优,患者自觉满意,均能基本完成日常生活。结论对非神经损伤性的肱二头肌及肱肌功能丧失患者.选择应用尺侧腕屈肌腱转位重建屈肘功能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例 1 男 ,37岁 ,2年前机器致上肢不完全离断伤 ,仅上臂内侧少部分皮肤及挫伤的部分正中神经相连 ,当时行上臂再植术 ,因缺血时间较长 ,术后上臂及前臂肌肉大部分坏死 ,经换药及植皮伤口愈合 ,手部感觉逐渐恢复 ,手部能轻微屈曲 ,但上臂及前臂肌肉明显萎缩 ,肘关节不能主动屈曲。 2 0 0 0年在臂丛麻醉下行背阔肌皮瓣转位重建屈肘功能术。术后 1个月屈肘肌力达 级 ,3个月肌力接近 级 ,肘屈伸活动 60°~ 160°。例 2 男 ,2 4岁 ,1997年被机器致伤左上臂完全离断 ,行上臂再植术 ,术后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缺损及缺血坏死 ,肘关节屈曲及伸直…  相似文献   

3.
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5月~1992年11月,连续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时功能21例。经平均3.8年随访,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最小为70°,最大为120°。肌力最小达Ⅲ级,最大达Ⅴ级。全部病人能满足日常生活工作需要。讨论了在屈时功能重建的同时,需从上肢整体功能考虑肩关节的稳定性及前臂旋转功能。分析了影响疗效的因素,包括肱三头肌肌力不足致伸肘障碍;尺侧腕屈肌肌力小于Ⅳ级者,重建的屈肘活动度较小;肩关节不稳定影响屈肘肌的力量;以及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等。提出了相应的提高疗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传统的胸大肌代肱二头肌的手术方法加以改进,进行组合肌移位,寻找重建屈肘功能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切断胸大肌在肱骨的止点,在肱骨结节间沟顶端切断肱二头肌长头腱,然后向远端分离,显露至长头腱桡骨结节止点处,将前臂屈肌起点从肱骨内髁下方分离;将肱二头肌长头腱从前臂屈肌下方深面穿过,反折后穿过胸大肌止点,调整好张力再返回远端编结缝合.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28.6个月.36例术前肘关节屈曲角度平均为7.2°,术后改善至106.6°,优良率达94.4%.结论 组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使整个屈肘肌力臂得到延长,杠杆力量加大.屈肘力量得到加强是重建屈肘功能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背阔肌皮瓣移植重建上肢屈肘、屈指功能的临床效果. 方法 用带蒂背阔肌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肌肉缺损,并重建肱二头肌及屈指、屈拇肌功能11例.切取肌皮瓣面积为6cm×35 cm~ 12 cm×42 cm. 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半年~1年,7例屈肘、屈指肌力分别恢复Ⅳ、Ⅲ级,3例分别恢复至Ⅲ级,1例恢复至Ⅲ、Ⅱ级. 结论 应用背阔肌皮瓣移植,能有效恢复上肢屈肘、屈指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臂离断肢体再植术后患者应用改良的背阔肌肌皮瓣移位术,重建屈肘、屈指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2012年,作者对上臂离断再植成活、运动功能无法恢复的患者4例,应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肌皮瓣移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同时,取阔筋膜重建肘部滑车结构,二期手术腕关节、拇指掌指关节融合,术后评定重建手术的疗效。[结果]随访8~25个月,术后皮瓣全部成活,4例患者主、被动伸肘均为0°,主动屈肘最大达115°~125°,屈肘时肘部移位的背阔肌无明显弓弦样改变,移植背阔肌肌力达IV级,屈指时2~5指指尖距远侧掌横纹0~3 cm,患侧肩背部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应用改良的背阔肌肌皮瓣移位术是重建上臂离断肢体再植术后屈肘、屈指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前臂旋后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收治1例因高处坠落伤致前臂旋后畸形2年的22岁男性患者。患者前臂旋后功能受限,固定于旋转中立位,主动旋后消失,被动旋后正常;屈肘肌肌力3级,屈腕肌肌力正常;肩、腕、掌指及指间活动正常。采用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前臂旋后功能。结果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患者获随访1年。患肢前臂旋后50°,旋后肌力4级,配合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结论在尺侧腕屈肌、旋前圆肌、肱桡肌功能障碍或已用于重建其他功能时,采用桡侧腕屈肌可较好地重建前臂旋后功能。  相似文献   

8.
我院近年来分别为3例不完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采用带血管、神经蒂背阔肌、胸大肌肌瓣移位重建屈肘功能获得成功。 例1 男,20岁。因左肩着地摔伤致左臂丛神经损伤11个月入院。检查发现左侧三角肌、肱二头肌、喙肱肌肌力为0级,提肩胛肌、斜方肌、背阔肌肌力Ⅴ级,肱三头肌力Ⅴ级,手及腕部诸肌力正常。入院后先行左肩关节融合术,术中6个月再行左侧带血管、神经蒂背阔肌肌瓣移位代肱二头肌术。术后切取整块背阔肌,保留近端止点及神经血管蒂,在背阔肌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18岁.因右上肢被机器绞伤3小时于1996年8月10日入院.检查:右上臂畸形,前侧皮肤肌肉组织严重绞伤,血管、神经显露,肱骨上段骨折征象.肘关节主动屈曲功能丧失,被动活动可.右前臂上段只有表层皮肤相连,尺、桡骨双骨折,屈伸肌肉组织断裂,血管神经完全断裂.在臂丛麻醉下先行前臂断离再植术,固定尺、桡骨,缝合屈伸肌肉组织,吻合尺、桡动静脉,修复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浅深支.上臂应用外固定架直接固定,软组织清创后缝合,覆盖显露血管神经,术后右上肢再植肢体成活良好.上臂挫伤皮肤、肌肉组织坏死,创面为10 cm×5 cm,肱骨断端显露.为修复创面并重建肱二头肌屈肘功能,再植术后13天行同侧背阔肌岛状肌皮瓣移位术.先找到胸背血管、神经蒂,切取13 cm×8 cm肌皮瓣,保留部分腰背筋膜,切断肌起止点,将肌皮瓣通过皮下隧道移位至右上臂前侧,将肌止点缝于喙突,起点编织后缝于肱二头肌桡骨止点处,术毕用石膏托固定于屈肘位.术后肌皮瓣成活良好,3周后去石膏功能锻炼.术后6个月随访,肘关节屈曲肌力为Ⅳ级,右手屈伸肌力为Ⅲ级.  相似文献   

10.
肋间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两种术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肋间神经移位直接与肌皮神经缝合 ,和通过皮神经移植桥接肌皮、肋间神经两种术式的疗效。方法  3 2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 ,其中将肋间神经游离 10~ 13cm ,经电刺激证实含有运动神经束后切断 ,与肌皮神经直接缝合 2 0例。在肋间神经与肌皮神经间移植皮神经 (平均长 10 .2cm) 12例。术后平均随访 3年 ,观察肱二头肌屈肘功能及肌力的恢复。结果 肌力达 3级或 3级以上的 ,神经移位组占 75 % ,神经移植组为 2 5 %。结论 肋间神经与肌皮神经缝接后 ,屈肘功能恢复明显 ,直接缝合组优于神经移植桥接组 (P <0 .0 1)。  相似文献   

11.
背阔肌功能恢复后再移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经神经移位修复胸背神经而恢复的背阔肌作为动力肌再移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3年6月,共有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经多组神经移位术后屈肘功能无恢复而背阔肌恢复良好者5例,屈指功能无恢复,背阔肌功能良好者3例,均采用恢复的背阔肌再移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 a~3 a 6个月,移位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肘关节活动度为伸肘10°~25,°屈肘100°以上,肌力达Ⅲ~Ⅳ级。手指可抓握,各指屈距掌纹2 cm左右,肌力达Ⅲ级。[结论]利用经神经移位恢复的背阔肌作为动力肌再移位重建屈肘、屈指功能疗效可靠,因此在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时应常规修复胸背神经以恢复背阔肌功能。  相似文献   

12.
我院收治2例臂丛神经损伤同时合并多神经损伤。例1男性,20岁。因左上肢卷入机器内受伤3天入院。检查:左肩关节活动正常;肘、腕、手指各关节均无主动活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力0级。前臂以下仅尺侧腕屈肌肌力Ⅲ级。经观察3周后无明显恢复。行正中,尺、桡神经松解术。术中发现神经外膜增厚,与周围组织粘连。术后4个月复查,感觉、运动功能部分恢复。再行左臂丛神经  相似文献   

13.
应用胸大肌腱缝合固定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胸大肌腱缝合固定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陶树青陶树林李海丰田军林欣上臂屈肌群中屈肘功能最重要的肌肉系肱二头肌,肱二头肌长头腱除有屈肘、屈肩功能外,尚有肩关节轻度内旋并稳定肩关节之功能,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者于临床上偶尔可见到.对本症传统方法是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背阔肌肌皮瓣移位重建晚期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屈肘功能的疗效.方法 自2008-01-2013-12采用背阔肌肌皮瓣单极移位法重建9例晚期臂丛神经上千损伤屈肘功能,其中5例将背阔肌远端分别固定于肱桡肌及肱二头肌腱和4例采用传统方法.结果 背阔肌肌皮瓣全部存活,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9例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28个月.7例术后肌力恢复到M4,2例肌力恢复到M3,屈肘角度50°~110°,平均91°.患者术前、术后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34,P<0.05).根据远端固定2种方式,采用多元T统计分析2组肌力、屈肘力量、角度恢复程度,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18,P>0.05).结论 采用背阔肌肌皮瓣移位重建晚期臂丛神经上千损伤届肘功能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1974年6月~1995年10月,我科对21例晚期臂丛神经损伤重建了屈肘功能。获随访的15例中,术后肘关节屈曲小于60度者仅2例,疗效较为满意。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11~58岁。全臂丛根性撕脱伤4例,早期曾行多组神经移位术,术后随访1~2年,背阔肌肌力恢复至4级以上,肱二头肌肌力在2级以下。单纯臂丛神经上干损伤17例,11例作神经移位术,5例术后1~2年肱二头肌肌力在2级以下;6例在早期手术时,因发现肱二头肌已纤维化而直接行背阔肌移位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联合尺神经束支和臂丛外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臂丛损伤6例,其中单纯上干损伤4例;上中干为主,合并下干部分损伤2例.伤后平均2.8个月接受手术.术式包括尺神经部分束支转位至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膈神经或者副神经斜方肌支转位至肩胛上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转位修复腋神经肌支.用肱二头肌、岗上肌和三角肌肌力,肩外展和上举角度,尺神经功能损失等指标对手术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6例中5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肱二头肌均在术后3~4个月开始恢复肌力.随访时间18个月以上的4例屈肘M_4~+~M_5;随访时间4个月的1例屈肘M_3~+.其中3例行外展功能重建,单用膈神经修复的病例上臂可上举至180°,外展肌力M_4~+;联合副神经和肱三头肌长头肌支修复的病例上肢可外展90°,肌力M_4~-;单用副神经修复的病例上肢可外展80°,肌力M_3~+.3例手部握持力与术前相同,2例增强.4例手部尺神经供区功能无明显影响,1例小指掌侧皮肤感觉减退,第一骨间背侧肌萎缩.结论 尺神经部分束支转位修复肱二头肌支可以有效的恢复臂丛损伤后屈肘功能;用膈神经修复肩胛上神经可能取得更好的肩外展和上举效果;本组臂丛下干部分损伤的病例受伤均在3个月内,采用此术式同样恢复了肱二头肌功能,未加重原有的手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及肌皮神经损伤后,以胸大肌转位重建屈肘功能的方法.方法应用胸大肌转位代肱二头肌重建屈肘功能共12例.结果本组病人有11例随访,随访时间1~6年,效果满意.结论胸大肌转位是重建屈肘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在各受区神经近入肌点处同时进行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恢复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丧失的肩肘功能.方法 2007年2月-9月,收治4例单纯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男性患者.年龄21~39岁.均为车祸伤.左侧1例,右侧3例.患侧肩关节外展、外旋、上举及屈肘不能;耸肩、伸肘、屈伸腕指肌力≥4级.肌电图检查:副神经、尺神经及肱三头肌长头肌支功能好;正中神经功能轻度受损.患者于伤后3~11个月入院.于全麻下行后路副神经到肩胛上神经、肱三头肌肌支到腋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到肱二头肌肌支和/或正中神经部分束支到肱肌肌支移位术.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1例术后出现手部尺侧麻木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余患者未出现与供区神经相关的运动、感觉功能受损症状.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术后3~4个月患侧均出现肩外展、屈肘动作.肌电图显示3组受区肌肉均可记录到新生电位.术后6~7个月,患者肩外展30~65°,屈肘90~120°,肌力3~4级.1例随访12个月患者肩外展、上举、外旋及届肘主动活动度基本正常,三角肌、肱二头肌外形轮廓接近正常.结论 应用功能相近的供体神经进行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具有供区损失小、恢复时间快、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尤其适合因伤后时间长延误治疗及锁骨上探查有风险的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应用显微解剖学方法对上臂段桡神经深支部位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将全长膈神经移位到上臂段桡神经深支部分以恢复伸腕、指功能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6具32侧尸体标本应用显微解剖学的方法,研究桡神经深、浅支在上臂段的特点及背阔肌的肌腱止点处桡神经深支在主干中的部位;在临床上开展2例经胸将全长膈神经移位到背阏肌止点处桡神经深支部分的手术,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通过显微解剖学研究发现上臂段桡神经前臂支内均可看见2个大的神经束组,在背阔肌的肌腱止点处桡神经深支主要位于前臂支的内侧神经束组中.1例术后1年10个月随访,肩外展80°,屈肘90°,伸肘0°,伸腕、指到位,屈腕10°,屈指尚不能;伸腕肌力达到M4,伸指肌力达到M3.另1例术后2年随访,肩外展40°,屈肘30°,伸肘0°,伸腕到位,伸指轻限,屈腕、指尚不能;伸腕肌力M,,伸指肌力达到M3-.结论 将全长膈神经移位到背阔肌的肌腱止点处桡神经前臂支的内侧神经束组可能是恢复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伸腕、指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一种重建屈肘功能的方法.方法根据屈肘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结合指浅屈肌的解剖学特点,采用指浅屈肌翻转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结果手术四例均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屈肘肌力Ⅳ级以上,手、腕功能无障碍.结论指浅屈肌翻转移位法重建屈肘功能方法简单、创伤小,不受病程长短影响,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屈肘功能障碍较为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