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靖西市历史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规律,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靖西市1956-2015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数据,对不同阶段血吸虫病防治与流行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靖西市1956年起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198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连续36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的粪检阳性病人和病畜,2016年5月份通过了国家卫计委"血吸虫病消除考核复核"标准。累计历史查病348 801人次,发现血吸虫病人10 434例,查畜20 674头次,发现病畜590头,治疗血吸虫病人18 739人次,处理病畜512头次。累计查螺面积65 213.25 hm2,发现有螺面积353.80 hm2。结论靖西市已经达到了血吸虫病消除标准,但仍存在钉螺复现,而且有输入性传染源的存在,应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监测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2004~2007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2004~2007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今后本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策略。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螺,复杂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用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以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血清学方法结合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对居民、流动人群及家畜进行查病,阳性人、畜用吡喹酮治疗。建立血吸虫病防治年报表,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结果4年全省开展查螺累计1774个乡、17590个村,共投工61.19万工,查螺面积2.96亿m2,查出有螺面积403.18hm2,累计解剖钉螺35.21万只,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累计查病742346人,查出血清学阳性者12359人,阳性率1.67%。累计粪检11756人,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人113例,未查出本地粪检阳性病人。结论浙江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防治成果巩固,但残存钉螺面积居高不下,输人性血吸虫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因此,应实施以查灭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宝应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变化,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1988-2015年宝应县血吸虫病监测数据,回顾性分析血吸虫病监测效果。 结果 宝应县自1987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以来,累计调查钉螺面积21 269.95 hm2,均未查到活钉螺;开展人群血吸虫病查病163 196人次,血检阳性270人次,粪检阳性26人次,1997年以后未查出阳性病例;家畜查病2 180头次,均未查出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 结论 宝应县连续28年未查到活钉螺和病畜,连续11年未查到血吸虫病病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成果稳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2012-2016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北川羌族自治县科学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北川羌族自治县3个历史流行乡(镇),20个历史流行村的血吸虫病疫情情况。结果 2012-2016年北川羌族自治县居民监测共实际检查43 126人,查出循环抗原阳性664人,阳性率为1.54%,粪检756人,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2012-2016年耕牛监测实际查牛1 831头,血检均无阳性耕牛。螺情监测20个历史流行村260处螺点114.419万m~2历史螺面,抽样打框80 692框,2016年打框16 218框,有螺框879框,捕获钉螺6 888只,无阳性钉螺,查出有螺面1.997万m~2;调查周边毗邻环境共1 236.686万m~2,抽样打框69665框,未查到钉螺。结论 2012-2016年,北川羌族自治县已连续5年未发现本地新感染血吸虫病患者和病畜;2012-2015年未查到钉螺,2016年查见钉螺,但未发现阳性钉螺。北川羌族自治县血吸虫病疫情较为稳定,应坚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及时掌握血吸虫病的流行动态及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对眉山市东坡区一里村进行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现有钉螺面积6 140 m2,平均钉螺密度0.23只/框,未发现阳性钉螺,检查508人,血阳率39.17%,粪检(Kato-Katz法)阳性5例,居民感染率0.98%,耕牛粪检未发现阳性。结论眉山市东坡区通过国家3年血防项目的实施,人、畜病情已达到国家传播控制标准,钉螺密度、面积大幅下降,但仍有少量患者和钉螺存在,应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防止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6.
2005-2010年对扬中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石城村疫情监测显示,6年钉螺面积均为16.43hm^2,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仅2007年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81%、0.98%、0.29%、0.28%、0.47%和0.51%;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居民感染率0。连续6年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未查出晚期血吸虫病人和血吸虫感染病畜。结果提示,扬中市国家级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钉螺依然存在,需进一步加强江滩综合治理和传染源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湖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全省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湖南省4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9年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和螺情监测,对各年病情和螺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湖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分别为2.57%和1.56%,均呈逐年降低趋势,男性血检阳性率均高于女性(P <0.01);5年间,洲滩型、洲垸型、垸内型和丘陵型4种流行区人群血检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2019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检出44例和19例本地人群粪检阳性、5例和1例流动人口粪检阳性。5年累计监测家畜9 346头·次,2015、2016年检出粪检阳性家畜6头(均为牛)。2015-2019年,共进行钉螺调查1.55亿m2,活螺平均密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较2015年下降45.79%;5年间未查获血吸虫感染性钉螺;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混合钉螺样本1 469份,2015、2017年分别检出阳性混合样本1份和5份。结论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今后应加强健康教育、加大流动人群查病力度、进一步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以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宁国市血吸虫病消除达标省级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为做好消除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以下简称血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按照《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15976-2015)标准和《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地区流行乡镇和村血吸虫病消除评估方案》,对全市1997年以来病情、螺情变化的原始数据资料,特别是近5年能证实没有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的资料进行审核,并随机抽取3个流行乡镇,每个流行乡镇抽取1个行政村进行现场评估。结果 3个消除评估村连续34年无感染性钉螺,连续32年无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连续35年无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牛。采用间接血凝实验法对3个抽样村开展人群查病3 014人,阳性22人,阳性率为0.73%;对间接血凝实验法检查为阳性的22人进行粪便病原学检测,全部为阴性;在3个抽样村现场查螺5 821框,查出钉螺858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牛羊等家畜粪便检测查病33头,全部为阴性。结论宁国市已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今后将加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加大螺情和病情监测工作力度,持续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9.
1996-2005年浙江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996-2005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5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方法查螺,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以土埋为主结合药物的方法灭螺;血清学方法结合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对居民、流动人群及家畜进行查病,血清学阳性人(畜)用吡喹酮治疗。建立血吸虫病防治年报表,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结果10年全省累计查出有螺乡891个,有螺村2903个,螺点13273个,有螺面积711.18hm2,灭螺面积662.24hm2;累计解剖钉螺62.34万只,未查获阳性钉螺;累计血清学查病179.16万人,查出阳性者4.99万人,阳性率为2.79%。粪检3.52万人,未查出内源性血吸虫病人,但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人85例。耕牛查病6.70万头,均为阴性。结论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流行条件仍然存在。今后要坚持查灭钉螺和防控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资中县血吸虫病流行变化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21年在资中县血吸虫病流行村连续开展血吸虫病人畜病情、钉螺、风险因素等监测工作,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资中县血吸虫病流行于重龙镇等5个镇的7个行政村,2017年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2012—2021年共调查钉螺4 019 599 m2,2018年查出钉螺,钉螺面积300m2,其他年度的监测均未发现钉螺孳生。10年间共检查重点人群7587人次,血清阳性率在0.84%~8.40%之间,平均血清阳性率为3.40%;未发现粪检阳性病例;共检查耕牛3467头次,未发现血吸虫病牛。风险因素监测未发现输入性钉螺。结论 资中县血吸虫病疫情稳定,应继续开展多形式的血吸虫病监测工作,防止血吸虫传染源和钉螺的输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百色市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终期效果,为血吸虫病消除后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分析百色市实施血防中长期规划期间(2004-2015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数据。结果 截至2015年底,规划实施期间累计血清学筛查常住人口10 244人次,阳性649人次;粪检查病2 158人次;流动人口筛查2 683人次;查螺面积150.04 hm2,累计灭螺面积2.03 hm2。未检出血吸虫病病人以及感染性钉螺。结论 百色市实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效果理想,达到了消除血吸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金湖县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为今后的防治监测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每年春季在重点环境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钉螺调查;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的金宝航道,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进行钉螺扩散监测。对流行村居民、渔船民、门诊疑似患者等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进行血吸虫病筛查,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1粪3片)进行检查。结果 2006-2010年共查螺3 485.49hm2,新发现有螺条块1个,有螺面积7.80 hm2,解剖钉螺2 180只,未发现感染者;打捞漂浮物2 785㎏,检获海蛳等螺类2 220只,投放稻草帘400块,诱获螺类13 366只,结果均未发现钉螺。血清学查病17 043人,阳性117人,阳性率0.69%;粪检103人,发现血吸虫病患者1例。结论 2006-2010年,金湖县发现了新的螺情和输入性粪检阳性病患者,血吸虫病潜在流行的因素增加了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需采取"钉螺控制与传染源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及疫情现状,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15年四川省血吸虫病历史资料、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血吸虫病监测资料和血防能力资料,分析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和流行现状。结果 四川省11个市(州)63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2015年全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全省现有钉螺面积2 537.54 hm2,现有晚期血吸虫病人1 769例。2004-2015年累计查螺433 065.80 hm2,药物灭螺251 259 hm2;人群血检2 601.714 4万人次,人群化疗789万人次;检查耕牛127.611 7万头次。2004-2015年全省血吸虫病人和病畜数、有螺面积逐年下降,自2010年至今未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和病畜,自2004年至今未发现感染性钉螺。部分地区血防专业技术人员较少,防治技术与硬件设备落后,血吸虫病防控能力较弱。结论 四川省已于2015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提高能力建设、建立敏感有效的监测体系、实施精准血防,从而巩固全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成果,力争早日消除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 2017-2019 年云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疫情,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全省 18 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各设立 1 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基本情况调查以及流动人群、家畜和钉螺感染情况监测,在 13个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监测,在 7 个监测点开展野粪感染情况监测。 结果 2017-2019 年,云南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本地人群血检阳性率为 6. 40%,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 0. 92%。 血检阳性者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共调查家畜 6 070 头次,未发现病畜。 共检测 2 150 份野粪,未查到阳性。 监测钉螺面积 5 675. 58 hm2,查出有螺面积 199. 12 hm2,有螺框出现率为 0. 54% ~ 0. 73%,活螺平均密度为 0. 017 2~ 0. 031 3 只 / 0. 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结论 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未查到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有螺面积处于较低水平。 今后应重点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的防控,建立更加敏感的监测体系,继续加强以传染源和钉螺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及时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方案(2007年修订版)>,对浙江省54个县的452个乡(镇)3 657个村开展螺情和疫情监测.螺情监测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到的钉螺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用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疫情监测用血清学筛查,对阳性者作粪检,检查有螺村和来自尚未控制血吸虫病县的人(畜).结果 在18个流行县(市、区)中查出有螺面积691 100 m2;解剖钉螺81 314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清学检查194 186人,阳性2 853人,阳性率为1.47%;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9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的人(畜).结论 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重点应是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效果与评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评估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与现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统计2004-2006年居民粪检阳性率、家畜粪检阳性率、急性血吸虫病发病人数、实有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变化情况;2007年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和粪便毛蚴孵化法调查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并现场抽查核对防治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结果2004-2006年全省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9%、0.07%、0.02%,家畜感染率分别为0.19%、0.06%、0.02%;发生急性血吸虫病人数分别为38、11、3例;钉螺面积分别为7882、5357、4067hm^2;感染性钉螺面积分别为2131、1185、703hm^2。2007年在12个县(市、区)共调查193个村,检查居民42227人,查出粪检阳性14人,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03%。其中有10个村查到了粪检阳性病人,病人最多的村查出阳性3例,感染率为1.42%;调查各种家畜4292头(只),其中牛906头,羊3386只,未查到粪检阳性家畜;现场走访140户427人,其中送粪查病231人,查病登记结果和走访情况完全一致。结论2004年以来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逐年稳定下降,各项血吸虫病疫情指标已达到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 2016—2020 年江苏省金湖县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 版)》要求,每年在监测点开展螺情监测、人群病情监测、家畜病情监测,同时统计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结果 2016—2020 年在金湖县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对 10 个环境累计调查 34 次,调查框数 47 231 框,查螺面积 1 286. 68 hm2,未查出钉螺。 累计血清学检查常住居民 1 546 人·次,DDIA 阳性 22人·次,阳性率 0. 65% ~ 2. 95%;IHA 阳性 23 人·次,阳性率 0. 97% ~ 1. 97%;粪检 38 人·次,未发现阳性。 累计检查流动人群 1 031 人·次,DDIA 阳性 18 人·次,阳性率 0. 50% ~ 2. 48%;IHA 阳性 16 人·次,阳性率 0. 50% ~2. 40%;粪检 32 人·次,未发现阳性。 流动人群主动监测 DDIA 阳性率 0~ 1. 58%,IHA 阳性率为 0 ~ 1. 58%;被动监测 DDIA 阳性率为 0~ 15. 00%,IHA 阳性率 3. 03% ~ 12. 50%。 检查家畜 159 头,未发现血吸虫阳性。 累计药物灭螺152. 26 hm2,化疗 38 人·次,健康教育 10 800 人·次。 结论 金湖县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较为稳定,但传播风险仍然存在,应加强监测,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8.
2002~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血吸虫病监测现状。方法人群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学筛查,阳性者再以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粪便检查;耕牛以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查;野鼠用解剖法检查病原。每年春秋两季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螺,对查获的钉螺用压片法和逸蚴法检查有无血吸虫感染。结果2002-2007年当地居民血检28165人,阳性417人,阳性率1.5%,粪检5718人无感染者;在流动人口监测中查出11例外源性病人;耕牛粪检21820头,解剖野鼠13894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累计查螺面积12095.1hm^2,查出3处残存螺点,面积分别为2.1、1.3、3.3hm^2;分别检查钉螺1518、4640只和1785只,并检查和走访螺点周围居民、检查耕牛,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病人和动物。结论广西区血吸虫病监测成效明显,但工作量大,监测策略可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9.
松江区属历史血吸虫病流行地区,防治初期全区有血吸虫病人61356人,病牛1899头,钉螺面积1805.05hm^2。经过30多年的防治,于198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86年起转入巩固监测阶段,虽然钉螺时有发现,但至2005年已连续31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人,未查到阳性钉螺,连续27年未发现新感染病人和病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四川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为山丘型流行区制定消除阶段的血吸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四川省设立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病情、野粪污染、钉螺分布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四川省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筛查94 119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28%~3.11%,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居民和农民为主;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66 91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10%~1.59%;均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5年累计调查各类家畜6 126头·次,均未发现粪检阳性病畜。5年累计检测各类野粪205份,未发现血吸虫阳性。2015—2019年累计开展钉螺调查8 484.08 hm2,查出有螺面积724.80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2.43 hm2、复现有螺面积63.00 hm2;逐年平均有螺框出现率为6.87%~19.63%,平均活螺密度为0.18~0.62只/0.1 m2,5年间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水平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钉螺分布环境有所增加,血吸虫病疫情发生反复的风险仍然存在。今后仍应继续加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以期尽早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