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加强对滨海县人民医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降低Ⅰ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调查该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现状,查找造成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率低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加以实施,并评价对策的有效性。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该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率由活动前的77.24% 下降到活动后的39.67% ,且圈员们的品管手法、自信心、积极性、责任感等无形成果均得到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可降低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干预前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30%的妇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为活动科室,由感染管理处牵头开展以“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为活动内容的品管圈活动。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对病原学送检情况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拟定对策并实施、评价实施效果。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干预后,三个科室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从5.19%提高到50.4%、从19.91%提高到62.06%、从14.14提高到了21%,显著提高,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01)。圈员的品管圈手法应用、自信心等8项能力评分由活动前的1.3~3.3分提高至2.8~4.6分。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并从多维度提升圈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医院住院患者1个月的抗菌药物应用,评价用药合理性,调查其干预效果,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以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年5月全院出院患者3 446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5月全院出院患者3 787例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使用强度,采用SPSS13.0分析。结果活动前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27.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7.7%,抗菌药物累计使用DDDs 28 384.9,使用强度74.1,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构成比14.8%,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构成比39.3%;活动后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10.7%;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6%;抗菌药物累计使用DDDs 21 477.1,使用强度52.9,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构成比6.7%,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构成比15.2%。结论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渐趋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量明显下降,使用强度也有明显下降;特殊使用与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的比重有大幅度下降,但仍有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使用强度达不到卫生部要求(AUD<40DDD)。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2011年和2012年分别选取了241所医院进行调查。运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9月期间医院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百人天DDDs值)、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为主要分析指标。结果 从2011年至2012年,被调查医院的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整体变化不显著,联合用药情况仍普遍存在。且医院的规模与抗菌药物使用存在显著关联性。结论 仍需通过进一步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监测以及对医务工作者和公众抗菌药物使用培训等管理措施,从本质上改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抽取四川省某三甲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对抗菌药物品种、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占总费用比、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接受限制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活动前,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有88种,整治后一直保持在50种。整治活动后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和住院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费用比均小于整治活动前(均P0.05)。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整治后接受限制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的微生物送检率也显著高于整治前(均P0.05)。整治后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低于整治前,而术前30 min~2 h用药比例高于整治前(均P0.05)。结论 3年专项整治使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更趋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在我院实施严格的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按病历编号随机抽查活动前后各1000份出院病历(住院天数3d,出院状况显效或有效),组织专家进行点评,并统计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我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使用强度、使用率、I类切口预防用药百分率、抗菌药物使用金额以及与抗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例数及总例数下降,微生物送检率、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显著上升(x2=24.759;P0.01)。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明显促进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前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前后(2009—2011,2013—2015)上海某医院对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采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后,AUD明显下降。管理办法实施前(2009—2011年)AUD值分别为92.23、83.35、85.45,实施后(2013—2015年)AUD值分别为67.48、73.94、70.70。【结论】该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总体下降,少数药物使用比较集中,还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的影响。方法对医院进行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前后一段时期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进行计算,并计算各科各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各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分级使用强度,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该院进行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前2012年3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84.7DDD,控制后2012年7月为54.3DDD。结论医院进行分科分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能够控制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并帮助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吕英琦  李彩霞 《职业与健康》2013,(22):3037-3039
目的了解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院住院患者2010年7月-2012年6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情况。方法对该院住院患者2010年7月—2012年6月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用药强度(AUD)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比活动前略有增长;AUD呈下降趋势;金额排序和AUD排序前15位中头孢菌素类均占近50%;金额排序前15位中,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呈增加趋势,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呈下降趋势;AUD前15位药品中多数为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结论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专项整治活动后有一些好转,但仍存在使用不合理和过度使用等问题,需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与整治,以达到卫生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利于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抽取2012年6月6个门诊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处方,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中的规定,对抗菌处方中各类不合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及点评。结果:6个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32.18%,其中不合理处方比例为5.19%。结论:门诊6个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处方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还需进一步整改,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苏州市某综合性医院2011—2015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特点、用药趋势等进行分析,为该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该医院2011年—2015年抗菌药物的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2015年该院抗菌药物门诊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在日常的接诊过程中,医生应该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患者进行合理整治,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便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使用大多是以感染性疾病为前提,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2%。结论: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努力提高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水平,尽力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口腔医院在抗菌药物3年专项整治活动中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对主要数据指标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2013年所有出院患者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的统计分析,尤其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涉及的各项指标进行比对。结果经过3年的监督治理,2013年口腔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均达到《方案》要求;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前0.5~2小时内给药率、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比例,接近《方案》控制指标;医院感染病例数未出现明显变化,医院感染率未增加。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促进了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有效控制了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菌耐药情况,评价在全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方法调查儿科2012年7—12月住院归档病历3993份,对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分级使用情况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给合病原学检测情况和药敏结果,评价其用药合理性。结果 3993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3297份,使用率82.7%,使用强度35DDDs,符合抗菌药物使用分级规定的病历3043份,占92.3%,二联应用率45.0%,无三联及以上应用。结论儿科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基本合理,但还存在用药过度、广谱抗菌药物及联合用药使用率高、不符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抽检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探讨,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总结改进对策。方法:2015年8月,医院试抽检77例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处方,调取患者住院病历、药历,了解患儿年龄等基本情况,临床诊断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依据《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分离与限定日剂量(DDD),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细菌学感染疾病占85.71%、真菌性感染1.30%、病毒性感染占12.99%;一种抗菌药物66.23%,采用二联药物25.97%,三联药物7.79%,非限制抗菌药物使用率70.13%,限制性药物使用97.40%,特殊抗菌药物使用6.49%,限制性药物送检率69.33%(52/75),特殊抗菌药物送检率80.00%(4/5);使用强度居前4位药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克垃维酸钾;用药期间换药10.39%;不合理用药49.35%,病毒疾病使用抗菌药物8例、不合理联合用药24例、抗生素使用强度过高6例。结论: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仍有待提高,主要问题集中在不合理联合用药、病毒感染疾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医院合理用药整治活动效果的调查,了解所运用的各种干预措施对促进合理用药的效果,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药物使用、降低药占比、减轻患者负担提供有效的干预手段。方法采集干预前、干预中和维持三阶段的医院药占比、门急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抗菌药物金额比例等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了解干预效果及维持情况。结果干预前、干预中和维持三阶段的医院药占比、门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抗菌药物金额比例分别是:(41%、22%、48%、65%、79%、34%);(37%、21%、40%、66%、60%、30%);(33%、7%、24%、54%、43%、21%)。医院药占比下降8%,门、急诊和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下降了15%、24%和1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36DDD,抗菌药物金额比下降13%。结论通过抗生素分级管理、抗生素专项整治、医院合理用药专项整治、专科用药管理及鼓励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等系列方案的实施,能够很好地诱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药占比。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一些基本原则。方法:讨论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使用原则、常用抗菌药物及其特点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关系。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的各个因素是相互关联的。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考虑著多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综合干预措施对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方法从2011年7月起进一步采取强化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知识教育,执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制定特殊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等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医院感染率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除医院感染率无差异外,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76.62%下降至68.91%、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3.18%下降至45.0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56.05DDD下降至51.46D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综合干预措施对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管理,减少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提高了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临床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并提出相关规范化管理与改进意见。方法选取某市5所综合医院进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抗菌药物品规、微生物送检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对开展临床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5所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品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门诊两联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指标控制和管理成效良好,但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部分指标效果还有待强化管理。结论开展临床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须进一步加强优化和管理,包括强化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职能、建立抗菌药物管理长效机制和奖惩制度等,以推动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规范化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   总被引:68,自引:8,他引:60  
目的: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方法:采用“医院感染控制系统工程论”对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实行“监、控、管”三位一体化管理,加强宏观控制,制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则及管理制度,实行院科两级考核,限制二线药使用权,全面监测临床用药状况,定期向临床反馈。结果: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得到了控制,科室年平均合作率为61.25%,全院一线、价廉、窄谱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为80.56%,单用一种抗菌药物治疗者占75.70%,临床微生物送检率>80%,月抗菌药物消耗量与药品总消耗量比值下降,最低为28.25%。结论:开展在职教育,实行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监、控、管”,是搞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有效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