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切口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5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中上段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可靠的术式。方法:对53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采用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术中行下颈野、胸野、上腹野淋巴结清除术,胃管成形代食管,经胸骨后或食管径路,于颈部行食管胃手工缝合。结果:手术切除率100%,近期随访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对于胸中、上段食管癌采用经右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切除全胸段食管,行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除术,预防性结扎胸导管,保留迷走神经肺支,术中行幽门成形术,留置空肠营养管,胃管经食管床引至颈部,直视下食管胃分层间断缝合,符合食管癌根治原则,有利于减少术后复发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对胃食管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连续采集 2017 年 1 月至2018 年 1 月安徽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接受化疗的胃食管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常规饮食组, 根据患者进食梗阻程度、营养结构和进食量不同给予营养治疗,同时肠内营养组患者在化疗开始前两天至化疗结束后 1 周 给予肠内营养制剂。监测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生化指标、免疫水平及化疗后血液系统和胃肠道毒副反应等。结果 共 56 例患者入组,其中肠内营养组29 例,常规饮食组27 例,男 36 例,女 20 例。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肠内营养组患者 营养状态明显改善,白细胞、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 CD4+/CD8+ 水平显著提高(P < 0.05)。肠内营养组3~4 度血液系 统毒副反应明显减轻(P < 0.05)。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胃食管癌患者化疗期 间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升免疫水平和减少化疗毒副反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由于病例 数较少,需进一步扩大研究。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术后早期中药辅助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中药辅助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营养、免疫指标的变化,探讨中药及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选择13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中药辅助肠内营养组(55例)、肠内营养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中药辅助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术后第8天比对照组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高(P<0.05);中药辅助组和肠内营养组IgA、CD4 和CD4 /CD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食管癌术后早期中药辅助进行肠内营养,可以显著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地促进和恢复胃肠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目前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应用广泛, 经鼻-空肠营养管是主要的肠内营养途径, 具有无创、简便、安全、易行的特点。但目前为止, 国内外鲜见报道上腹-右胸食管癌切除术中闭合式空肠营养管安置的文献。本研究中通过改进手术操作, 探索Ivor-Lewis术中闭合式安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连续实施85例Ivor-Lewis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 其中男72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59.7±7.5岁。每例患者均尝试闭合式安置空肠营养管。主要手术步骤包括:1)经腹游离胃, 食管裂孔的扩大和幽门括约肌捏断术; 2)经胸管胃制作, 食管肿瘤切除和胃食管胸内吻合; 3)在巡回护士协助下, 术者进行空肠营养管的闭合式安置。  结果  全组病例无术后死亡或营养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营养管安置成功52例, 总体安置成功率为61.2%(52/85), 其中40例安置成功并成功实施术后全肠内营养支持; 12例安置成功, 但因其它原因无法实施肠内营养; 安置失败(33例)的患者均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肠内营养组在营养制剂费用、营养制剂费用占总住院费用比例两项指标上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1 469±741元vs. 3 223±917元, P < 0.001;3.4% vs. 7.2%, P < 0.001)。  结论  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中闭合式空肠营养管安置, 是一种无创、安全、简单可行的手术操作方式, 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经济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外科医生通过练习完全可以熟练实施Ivor-Lewis术中营养管闭合式安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和贲门癌手术后肠道内外营养方法疗效有无差别。方法 221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手术后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尽早即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予以周围静脉营养支持。监测两组患者其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出现瘘管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所需费用。结果两组间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所需费用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术后瘘管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减少并发症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调查食管癌术后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以评估早期肠内营养和延迟肠内营养的有效性,由 此来确定最合适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方法   收集2013 年 1 月至 2014 年 10 月在山东省立医院接受食管切除术的食管癌患 者 208 例,根据患者开始接受肠内营养的时间,将接受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分为3 组,小于48 小时记为组1, 48~72 小时记为组2,大于72 小时记为组3。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的各类数据,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病 理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和结局指标(术后并发症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费用、血清 白蛋白、总蛋白和淋巴细胞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t 检验、u 检验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P < 0.05。结果  在3 组比较 后发现,组1 的胸部引流血量最少、首次排便时间最早、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最少,组3 的肺炎发生率在3 组中最高(P= 0.019)。组 3 中与营养状况相关的白蛋白、总蛋白及淋巴细胞水平最低,与组1、组2 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管癌术后 48 小时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胃癌、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8例食管癌、胃癌患者术前放置胃肠营养管,术后24h即经营养管缓慢、恒温滴注营养液。在治疗过程中注重心理护理、营养管护理,以及加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58例中53例顺利进行了肠内营养,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快,无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及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胃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的恢复有促进的作用,且符合生理、经济方便、并发症少。加强护理有利于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和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9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全部行右侧开胸全胸段食管切除、三野淋巴结清扫(3-FL)。结果 食管癌沿食管壁内上行播散与下行播散差异有显著性,胸上、中、下段食管癌下颈野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胸下段食管癌,全胸段食管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2-FL)可列为首选术式;胸中、上段食管癌,特别是胸上段食管癌,全胸段食管切除、三野淋巴结清扫(3-FL)应列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alnutrition,EEN)日益受到医务人员重视,术后科学规范地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被认为是一种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本文就食管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优势、时机、方法及护理要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胃潴留的危险因素及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发生胃潴留情况和发生的时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胃潴留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中胃潴留的发生率为21.21%。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对影响胃潴留的因素进行筛选,结果发现,低血压、低钾血症、便秘、高血糖、感染、电解质紊乱是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胃潴留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糖、低钾血症、便秘、电解质紊乱是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胃潴留的危险因素(P<0.05),有高血糖、低血压、便秘和电解质紊乱的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胃潴留的风险分别是无高血糖、低血压、便秘和电解质紊乱的食管癌患者的2.517、2.032、1.853、1.677倍。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胃潴留发生率较高,高血糖、低钾血症、便秘、电解质紊乱是术后胃潴留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本组480例食管癌患者采取肠内营养,并注意滴注速度、温度,保持管道通畅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 405例患者肠功能较快恢复,其余75例经相应护理后肠功能恢复.结论 在认真细致的护理前提下,食管癌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晚期食管癌放疗患者预防性置入鼻空肠营养管的误吸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220例行预防性置入鼻空肠营养管的晚期食管癌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估患者的误吸风险级别。制订一般资料调查表, 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误吸知识知晓情况;疾病性因素:肿瘤分期、肿瘤部位、吞咽功能、是否腹胀;医源性因素:食管癌手术史、是否镇静镇痛治疗、是否联合化疗、累积放疗剂量、放射性食管炎分级、肠内营养体位、肠内营养滴注方式、肠内营养时间等。评估患者标准吞咽功能。采用反复唾液吞咽实验(RSST)用于筛查存在食管功能性吞咽困难的患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误吸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220例患者中, 0级误吸风险70例(31.8%), SSA得分19分;Ⅰ级误吸风险23例(10.5%), SSA得分(23.4±1.3)分;Ⅱ级误吸风险103例(46.8%), SSA得分(27.5±1.1)分;Ⅲ级误吸风险24例(10.9%), SSA得分(33.2±1.5)分;共136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严重食管胸腔瘘改良治疗法。方法 胃和食管多孔硅胶管持续负压吸引取代鼻胃管和空肠造口营养管,治疗4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胸腔内瘘和3例食管下段自发性破裂。结果 愈合时间缩短,无死亡。胃肠道内营养改善,病人痛苦减轻,费用降低。结论 胃和空肠双造口管治疗严重食管胸腔瘘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食管癌经胸腹切口术中留置营养管技术及术后实施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 手术先行腹部操作,在贲门上方切开食管,将营养管自此放入并送至空肠.开胸完成胃食管吻合后,颈部吻合在吻合之前,将术前预置的营养管和术中放置的相连接,自鼻孔牵出.术后定时定量注入营养液.结果 本组42例术中反向留置营养管均获成功,并设同期相同例数术后对比观察,以第一次肠内营养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经口进食前静脉补液量为指标,结果 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此项技术不仅解决了食管癌经胸腹手术难以留置营养管这一难题,重要的是建立了符合生理的肠内营养通道,对术后实施肠内营养、促进肠道功能和机体恢复及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主要包括经鼻十二指肠营养 管和空肠造瘘管两种。本研究旨在探讨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0 例 我院2014 年 1 月至2016 年 10 月期间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 组和B 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 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A 组术中经鼻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常规行X-ray 检查确认 营养管位置;B 组行空肠造瘘术。两组患者均在术后24 小时后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结果  A 组患者术中均顺利置入十二指 肠营养管,平均置管时间为15 分钟,术后经X-ray 证实A 组营养管末端均位于合适位置。B 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空肠造瘘 术,平均置管时间为20 分钟,两组患者对营养管的耐受程度、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 > 0.05)。结论  经 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和空肠造瘘管在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治疗中各有利弊。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切除术后肠内营养 的应用是安全、经济、可行的,尤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人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型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免疫型肠内营养组(治疗组)与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均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分别于营养支持前和连续营养支持治疗10d后测定淋巴细胞总数(TLC)、血清IgA、IgG和IgM,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营养支持10d后,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总数(TLC)、IgA、IgG与IgM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淋巴细胞总数(TLC)、IgA与IgM较对照组上升的更明显(P〈0.01)。结论免疫型肠内营养较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加有效地改善食管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改善预后,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我院 1997年 9月~ 1999年 9月收治 4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 ,术后尽早实施肠内营养 ,本组患者均选用含纤维素的肠内营养液 (“能全力”)经鼻饲管缓慢滴注 ,应用前后对营养评定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及血糖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值有不同程度升高 ,对肝肾功能、血糖无影响。临床观察应用含纤维素肠内营养也能够有利于患者创伤恢复 ,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 ,与其他肠内营养液相比无消化道不良反应 ,安全有效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均为住院手术患者 ,男 2 6例 ,女 14例 ;发病年龄 45~ 79岁。其中食管癌 2 5例 ,贲门癌 2 5例。…  相似文献   

18.
于振涛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3):1479-1483
食管癌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而营养不良导致的贫血、免疫力低下是术后感染、创伤及器官衰竭的重要原因。术前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术后合理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食管癌术后推荐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比,并发症少,简便、经济、安全。在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时可加用肠外营养,肠内与肠外营养的联合使用也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本文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是否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防治并发症。方法376例食管癌患者术中置螺旋型鼻肠管,术后48h予以早期肠内营养(EN);术前、术后监测患者的血色素、血浆白蛋白水平,统计胃肠道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应用螺旋型鼻肠管有一定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生率,经改进方法后得以改善;患者术前、术后在血浆白蛋白、血色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可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使用肠内营养治疗特别是术前使用肠内营养治疗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作用。[方法]老年食管癌患者50例,根据营养风险指数(NRI)对患者营养状态分组,A组患者(32例)存在轻度或中度营养风险,术前即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补充,共5d;B组患者(18例)无营养不良,术前不给予口服肠内营养液。两组患者术中均顺利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术后第1d起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并逐渐加量。评价患者入院时、术后第3d、第7d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大。通过术前5d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营养状况改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营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别。[结论]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在术前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是促进术后恢复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