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门诊诊断为儿童抽动障碍的患儿65例,对照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诊断为抽动障碍的65例儿童中,以男性为主,多见于学龄儿童,平均年龄为8.4岁;以眨眼及吸鼻症状多见,各占83%和60%,而精神症状(以多动为主)则作为伴随症状出现;出现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前2周左右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42例,占64.5%,其中链球菌感染指标检查异常者10例,占35.7%;本病误诊率极高,总误诊率为52.3%(34/65);神经电生理检查、颅脑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病灶;可不医自愈。结论 儿童抽动障碍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上还没有特征性的诊断指标,临床误诊率极高。  相似文献   

2.
儿童抽动障碍8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对82例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诊断为抽动障碍的82例儿童中,以男性为主,多见于学龄儿童,平均年龄为10.37岁。首发症状单独部位出现者67例。神经电生理检查,颅脑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病灶。心理治疗对短暂性抽动障碍有效。结论本病以学龄儿童多见,早期抽动常单独部位出现,临床上还没有特征性的诊断指标,强调对家长及患儿进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3.
儿童抽动障碍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儿童时期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大量研究表明,抽动障碍临床发病有增多的趋势[1]。我院2005年2月至2007年8月儿童保健及神经科门诊诊断儿童抽动障碍8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患儿均符合ICD-10诊断标准[2]。其中男69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TD)儿童的个性特征.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EPQ)对120例TD儿童(抽动组)和12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个性特征分析.结果 (1)抽动组N(神经质)男、女童量表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8.61±10.12)分、(52.61±9.12)分vs.(44.22±8.21)分、(44.05±7.43)分](P<0.05),E(内-外向)组男、女童量表分低于对照组[(48.12±10.43)分、(43.12±10.03)分vs.(55.56±8.53)分、(56.56±7.24)分](P<0.05);而P(精神质)、L(掩饰)量表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抽动组男童N(神经质)最表分和E(内-外向)量表分分别为(58.61±10.12)分和(48.12±10.43)分,均显著高于女童的(52.61±9.12)分和(43.12±10.03)分(P<0.05).结论 TD儿童具有情绪不稳定和内向的个性特征;男童倾向于情绪不稳定和个性外向,女童倾向个性内向.  相似文献   

5.
抽动障碍系指反复、迅速、无目的、不自主的单一或复合肌群的收缩,无明显器质性因素引起的抽动。近十年来,在我院儿童门诊中该患者该障碍者约占儿童总数的1.9%。本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对儿童的心理及学习影响很大。现将105例病例初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清心平肝法针刺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医针推科门诊治疗的多发性抽动障碍患儿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盐酸硫必利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清心平肝法针刺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29/3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97%(22/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的发声性抽动评分、运动性抽动评分及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的上述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67例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安坦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止痉方,标本兼治。治疗4周后统计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5.6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抽动障碍儿童心理个性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探讨抽动障碍儿童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实验方法,对50例抽动障碍儿童和50例正常儿童进行了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调查,资料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结果显示病例组EPQ得分在P(精神质)、N(神经质)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在L(掩饰性)效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抽动障碍患儿个性偏于神经质和精神质,这些都可能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儿童抽动障碍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医因"简、便、廉、验"以及不良反应少而受到推崇。中医疗法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经过辨证论治采用不同的中药口服和(或)针灸、雷火灸等外治法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疗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儿科常见疾病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临床评价学组制定的、指导儿科中药Ⅱ 期、Ⅲ 期临床试验和上市后有效性再评价方案设计的、具有病种特色的系列临床评价技术指南,旨在推动儿科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水平的提高,并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儿童用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共识会议法”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展共识方案(GPP)有关原则,国内全部18 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医儿科专业的临床儿科专家以及国内相关临床评价专家参加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轮状病毒性肠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遗尿症、手足口病、湿疹11 个儿科常见病种指南的起草或多次提出修改建议,历经3 年反复完善,最终形成共识,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于2013 年10 月发布。本指南从研究背景、研究目标、总体设计、诊断标准、受试者的选择、给药方案、安全性评价、有效性评价、试验流程、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质量保证、相关伦理学要求、试验结束后的医疗措施、资料保存等方面阐述了儿童抽动障碍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与评价技术要点,期望能为申办者与研究者在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儿童抽动障碍的误诊原因,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35例儿童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诊治经历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35例儿童抽动障碍患儿均有误诊,原因主要是基层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极为不足、家长不重视以及该病诊断为描述性诊断。结论该病临床误诊率很高,基层医师全面掌握其基本表现和临床特点,加强责任心,做好及时的转诊,以减少误诊。同时呼吁家长和学校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减少该病的发生率,并防止延误诊断造成患儿身心损害。  相似文献   

12.
氟哌啶醇治疗抽动障碍8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动障碍的治疗首选氟哌啶醇 (haloperidol) ,其治疗效果已被肯定 ,但是由于本病过去偏少 ,且备选方法不多等问题 ,国内未见大样本的临床应用报道。近年来独生子女中该病的发病率升高 ,临床治疗用药个体差异较大 ,为此我们将近年来临床探索的氟哌啶醇治疗 86例抽动障碍的使用方法、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临床资料 :全组病例来源于 1988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本院门诊病人 ,男性 5 9例 ,女性 2 7例 ,男女之比为 3∶1,年龄 3~ 13岁 ,平均 ( 4± 3 )岁 ,病程 1~ 12个月。所有病例符合CCMD 2 R关于…  相似文献   

13.
韩新民教授立足于小儿心肝常有余,肺脾肾常不足的特点,提出抽动之形在动,抽动之本在肝,抽动之质属风与痰,根据儿童抽动障碍的病机特点及邪气的偏盛,强调辨证论治。肝亢风动证治以清肝泻火、息风定抽,选用安神定志灵加减;风痰内扰证治以平肝息风、化痰止抽,选用息风涤痰汤加减;阴虚风动证治以滋阴潜阳、柔肝息风,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根据抽动部位的不同,有针对性的选药,同时结合针刺以镇静安神,调整阴阳。并指出用药过程中需时时顾护脾胃,慎用攻伐,临床取得了满意疗效。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4.
45例暂性抽动障碍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性抽动障碍 (transient tic disorder)又称抽动症 ,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抽动类型 ,国内报道其发病率为 1~ 7% [1 ] ,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早期儿童 ,以男孩为多见。笔者从 1995年2月至 1999年 10月诊治 45例短暂性抽动障碍误诊病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5例中 ,表现为摇头、点头或扭肩抽动 2 2例 ,眨眼抽动9例 ,另 14例表现为耸肩、缩鼻、皱额、甩手、清嗓子等抽动症状。发病年龄 4~ 8岁 ,其中 4~ 6岁 32例。脑电图检查 44例 ,其中有 4例出现轻度异常 ,表现为慢波增多 ,无特异性改变。头颅 CT检查 2 5例 ,头颅 MRI检查 11例 ,均…  相似文献   

15.
慢性抽动障碍是儿科常见的行为异常,我们分别用硫必利(泰 必利,tiapride)和氟哌啶醇对这些病人对比治疗,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归纳总结了近几年临床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外治法方案,有单一外治方案(针灸、耳穴贴压、小儿推拿、穴位埋线等)、联合外治方案(针刺结合灸法、推拿结合针刺、推拿结合刮痧、耳穴贴压联合心理疗法等),外治法具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患儿易接受等优势.同时指出了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84例患者中359例给予氟哌啶醇0.05~0.1 mg/(kg?d),分2~3次,共用3个月,因病情反复15例共用了6个月,10例共用了9个月。所有病例氟哌啶醇的用量都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症状消失,每周复诊1次,90%病例第1个月内复诊3~4次;并用同等剂量盐酸苯海索以减少锥体外系反应。结果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显效288例(75%),有效76例(19.7%),无效20例(5.2%),总有效率95%。结论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安全有效,配合盐酸苯海索未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帕金森病样锥体外系反应。  相似文献   

18.
查阅近5年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文献,从病因病机、经方、时方、验方、中成药、中医外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今后应多结合大数据和统计等方法,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数字表法、双盲的疗效及药物研究,同时增加对远期疗效及复发情况的动态观察研究,有助于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耳穴贴压辅助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抽动障碍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滋肾平肝方中药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儿童结核病疫情虽有下降,但入院患者数并未见到明显减少,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儿童结核病85例,资料完整者共计80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