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患者焦虑与抑郁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22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112例,对照组患者11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子宫全切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进行健康、社会、家庭、性心理等方面的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性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子宫肌瘤患者入院时两组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术后半年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14.49;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7.08,9.52,8.96;P0.05)。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半年有关性方面的改变,结果显示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在自信心、性欲、性唤起所需时间、性高潮出现频率、阴道干燥以及和爱人交流性问题等方面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8,88.72,114.59,55.45,49.33,102.89;P0.05)。结论:对子宫全切术后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术后焦虑与抑郁的症状,提高性生活以及生活各个方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宫颈锥切术后再行子宫全切术的手术间隔时间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0月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锥切术后行子宫全切术7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间隔时间不同分为三组,宫颈锥切术后72 h内行子宫全切术的22例患者设为A组;宫颈锥切术后72 h~4周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25例设为B组;宫颈锥切术后4周以上行子宫全切术的29例患者设为C组,比较三组之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手术并发症。结果 三组之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之间术后体温≥38℃的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术后体温≥38℃的天数多于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00%,分别高于A组的13.64%和C组的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锥切术后72 h~4周行子宫全切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感染率高,应避免在此时间段手术。  相似文献   

3.
谷会群 《医学信息》2010,23(15):2939-2940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50例有手术指征子宫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子宫全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子宫次全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性生活满意率为76.0%(1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0%(12/2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E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FSH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但观察组6个月后E2和FSH水平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次全切除术比子宫全切除术更有益于改善性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样本来自我院住院的100例子宫全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于患者入院后第2天、术前1天及术后第3天进行SAS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手术室护士实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全程护理措施。结果与全国常模相比,所有子宫全切患者术前均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术前1天的SA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焦虑分值降低,而对照组则上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第3天SA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子宫全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降低病人的焦虑紧张情绪,减轻应激反应程度,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对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可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不良情绪、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采用妇科手术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情绪干预及针对性干预。观察两组的情绪状态和IL-2水平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SAS评分、SDS评分及IL.2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经过干预后,治疗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减轻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的不良情绪,调节患者的免疫状态,同时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陈燕  彭佩华  李德光 《医学信息》2009,22(5):686-688
目的 初步探讨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睡眠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睡眠的对策.方法 对入院前近1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7分的12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子宫全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问卷跟踪调查,分为麻醉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结果 非干预组患者术前3d及术后3d的睡眠质量明显低于住院前.结论 良好的术后镇痛与优良的院内管理时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心理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24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我院接受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治疗。将纳入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包括造口宣教、示范教育、自信心训练、积极情绪疗法、视听注意力转移、家庭心理教育、出院后心理干预等。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6周后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存质量,统计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6周后心理状态评分(POM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t=-12.252,P=0.000),自我护理能力(ESCA)总分、生存质量(WHOQOL-BREF)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t=4.097、6.195,P=0.000、0.000)。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膀胱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朱冬菊  樊天云 《医学信息》2009,22(5):676-677
目的 探讨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中应用高频电波刀(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宫颈锥切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子宫次全切除术联合LEEP宫颈锥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手术均获成功,快速病理为原位癌扩大手术1例.锥切手术时间4-15(平均9)min,失血量0-5ml(94.83%).术后阴道少量出血3例;发热2例;无尿潴留、血尿发生.随访2-24用:痊愈率96.5%(56/58),2例显效;性生活改善16例;均无排尿不适.结论 LEEP宫颈锥切在子宫次全切除术中应用简便、高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支持结合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and practice,KAP)教育在食管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92例行食管癌切除机械吻合术患者,根据术后干预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另给予心理弹性支持结合KAP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分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对比患者依从性,术后康复情况与生存质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y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CD-RISC评分、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患者依从性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导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 m,观察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re 30,EORTC QLQ-C30)中的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l y生存率无统计差异.结论:在食管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实施心理弹性支持结合KAP干预,虽对患者术后1y的生存情况影响较小,但可明显提高患者心理弹性状况,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并有助于改善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子宫及子宫颈良性疾病是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它兼有子宫次全切除术及子宫全切除术的两种优点:即不切断主韧带和骶韧带,防止术后阴道壁脱垂;另外,手术范围小,术后并发症少;同时切除宫颈,有效防止宫颈癌的发生;且阴道不缩短,对性生活无影响,副损伤小。我院从1998年3月至10月共收治子宫肌瘤及卵巢良性肿瘤病人行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32例,未发生一例护理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心理干预对提升精神科医院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唐山市第五医院的护士56名,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对照研究,选取其中一组作为干预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干预组护士接受连续8周的系统心理干预,对照组护士不接受任何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护士均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总体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140,2.162,2.102,2.046,2.333;P0.05)。结论:系统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精神科医院护士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团体干预对养老院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干预效果以及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在河北衡水市选取两所养老院199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一所养老院的参与者为干预组(97人),接受音乐治疗团体干预,另一所养老院的参与者为对照组(102人),接受常规身心保健宣教。采用《老年人身心健康问卷》进行前测,并在干预结束2个月后进行追踪后测。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身心健康量表总分的后测与前测成绩差值有显著差异,分量表结果显示两组被试主要在身心状态、情绪状态、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上有显著差异,且性别能够显著预测干预效果。结论:音乐治疗团体干预对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有显著的作用,女性比男性改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住院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提供依据。方法癌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实施为期6周的以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自我效能教育以及家庭治疗等形式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组则不实施该干预措施,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6周后,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F-36和SCL-90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癌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对患者的身心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耿金萍 《医学信息》2018,(6):172-173
目的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胃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6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分析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胃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初次排便时间、肠鸣音发生时间及初始摄食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总体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94.11±4.23)分vs(75.21±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的外科护理应用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院外康复技能教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PCI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与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院外康复技能教育,均于患者出院后第12个月末采用自行设计的《冠心病患者康复技能调查表》及SF-36生存质量量表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脏康复阶段服药、饮食、运动、戒烟限酒、按时复诊的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的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实施院外康复技能教育,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艾滋病(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改善艾滋病患者的不良心境,提高AIDS/HIV感染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将5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A组)26例,对照组(B组)24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及系统的健康教育,而对照组仅做常规的治疗护理。同时设50名正常人作为正常组(C组)。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一些自选条目.于护理干预前测评A、B、C组,并于护理干预3个月后再次对A、B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干预前A、B组的各方面比分均低于C组,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艾滋病患者总体生存质量较差,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对研究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研究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模式对减少研究生心理危机的脆弱性,增加心理韧性的效果。方法:抽取在我校研究生心理危机调查中危机脆弱性分数大于15的学生40名,通过匹配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健康教育,然后进行8次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危机脆弱性的后测中有显著差异(t=-8.31,P0.01),同时心理韧性也有显著增加(t=-2.62,P0.05)。结论: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模式对医学院校研究生心理危机脆弱性的降低和心理韧性的增加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跟进式电话随访在出院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的MI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只进行出院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跟进式电话随访.结果:干预前,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自护能力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depression anxiety scale,SD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状况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跟进式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MI出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护能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中对子宫肌瘤的合理处理方案研究。方法病例选自的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患者362例,其中单发子宫肌瘤207例,多发子宫肌瘤155例。孕妇年龄为21~34岁,孕周为31~41w,均为单胎妊娠。根据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及数目,变性与否,医生提供可行、合理的参考意见,本着患者知情同意临床处理原则,可进行单纯剖宫产术、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核除术、剖宫产同时子宫次全切除术、剖宫产同时子宫全切除术。临床观察指标:孕妇年龄、孕周、手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复发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1.362例患者中,进行单纯剖宫产术患者(CS)39例(单发肌瘤37例、多发肌瘤2例),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核除术者256例(CS+核瘤,单发肌瘤130例、多发肌瘤126例),剖宫产同时子宫次全切除术者62例(CS+次切,单发肌瘤37例、多发肌瘤25例),剖宫产同时子宫全切除术者5例(CS+全切,单发肌瘤3例、多发肌瘤2例)。2.不同处理方案的手术中出血总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行子宫切除手术组的年龄较其他两组偏大(P<0.05);患者满意度以单纯CS组最差(15.4%);患者因子宫肌瘤的再次开腹率在CS组为92.3%,CS+核瘤组为1.17%,子宫切除组为0。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进行剖宫产时没有固定模式,需根据肌瘤的大小、位置、病人的年龄以及患者的生育需求等情况综合考虑。但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核除手术也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