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肺部孤立性结节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诊断的肺部结节患者CT平扫及增强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扫描方法CT图像影像学特征及定性诊断率差异。结果:肺部孤立性结节病变CT平扫恶性病变多为低密度灶,良性病变多伴有钙化等高密度影,CT增强扫描恶性病变多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或可见血管集束征象,良性病变多无强化,CT定性诊断率强化扫描高于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提供肺部结节性病变更具特征性的影像学图像,提高肺部结节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56例肺周围性病变,患者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回顾性分析了这些患者的病理结果,随访结果,以及穿刺并发症,其他检查情况。结果穿刺结果恶性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为100%,敏感度为95.23%,特异度为100%;良性病变的阴性预测值为95.68%;常规检查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周围性病变病理检查阳性率最高。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部病变的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3.
攸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98-99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肺部癌性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结节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经病理证实的57例肺部癌性结节性病变患者的CT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新阅片,分析影像学特点,总结肺部癌性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肺部癌性结节性病变的结节直径为3~8 cm,平均3.9 cm,单发结节比例约为68.4%,多发结节比例约为31.6%,结节在平扫多为高密度病灶,部分患者可见病灶内点状钙化,强化扫描大部分结节可见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可见血管集束等特征性影像学特点。结论:CT增强扫描肺部癌性结节性病变的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能够为肺部癌性结节的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眶内球外病变与眼环夹角CT测量分类在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对42例眶内球外与眼环相关病变患者行眼眶CT检查,测量病变与眼环的夹角并分类(分为成锐角的病变和成钝角的病变)。与病变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计算该分类方法对眶内球外病变定性诊断的敏感度(SE)、特异度(SP)、准确度(AC)、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结果根据CT检查测量,将42例病变分为两类:与眼环成锐角的病变10例,病理诊断良性肿瘤10例、恶性肿瘤或炎性病变0例;与眼环成钝角的病变32例,病理诊断良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或炎性病变27例。该分类方法对眶内球外良性肿瘤定性诊断的SE、SP、PPV及NPV分别为66.7%、100%、、100%和84.4%;对炎性病变或恶性肿瘤定性诊断的SE、SP、PPV及NPV分别为100%、66.7%、84.4%、100%,AC为88.1%。结论眶内球外病变与眼环夹角CT测量分类有助于对该病变进行定性诊断,与眼环成锐角的病变为良性肿瘤,与眼环成钝角的病变多为炎性病变或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施军杰 《中国乡村医药》2010,17(6):71-71,73
空洞是肺部疾病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很多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均可形成空洞,不同疾病空洞的病因及形态各有特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是放射诊断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作者总结了本院30例资料完整、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肺部孤立性空洞性病变患者的CT影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空洞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峡  赵明 《现代临床医学》2007,33(5):358-359
目的:探讨浅表软组织炎性病变声像图表现以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为主,结合低频彩超检查方法对43例浅表软组织病变进行检查,并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手术及病理诊断为浅表软组织炎性病变43例,其中急性炎症18例,蜂窝织炎14例,慢性炎症11例,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超声对急性炎症的诊断符合率94.4%(17/18);蜂窝织炎的诊断符合率100%(13/13);慢性炎症的诊断符合率91.7%(11/12).结论: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炎性病变准确率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定位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肺部占位性病变25例,均以CT扫描结合体表栅栏的方法确定体表穿刺点,利用弹簧切割针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活检诊断为恶性肿瘤18例,其中10例手术者与术后病理结果符合,良性病变7例;不良反应主要为气胸。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针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方便有效微创的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在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某院经X线/CT检查确诊为肺部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133例为研究对象,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53例(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80例(恶性病变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CTC和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CYFRA21-1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病变组CTC和CEA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C和CEA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95%CI:0.743~0.891)和0.613(95%CI:0.508~0.718)。结论:较之传统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外周血CTC检测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更高,能为肿瘤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恢复提供极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眼眶占位性病变是眼科临床常见疾病,其病种多且复杂,临床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本文通过分析18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占位性病变的CT征象,旨在评价CT在眼眶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2009年8月至2013年4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经手术、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83例(195眼)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肺部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CT下使用巴德活检枪对46例患者进行活检取材送病理。结果46例病例均取得病理结果。40例肺结节占位性病变中34例为肺恶性肿瘤,4例肺结核球,2例肺曲菌球。6例肺弥漫性病变中2例肺泡细胞癌,1例粟粒性肺结核,3例间质性肺炎。结论CT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具有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特点,适用于临床诊断困难的肺结节占位性和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CT检查对肺磨玻璃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本院50例肺磨玻璃样病变患者进行此次的研究和对比,所有患者经过CT肺部检查,对患者的相关诊断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通过CT检查之后,有34例患者被确诊为良性病变,16例患者被确诊为恶性病变;CT检查肺磨玻璃样病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分别为93.2%、100%;经过CT检查,恶性肺磨玻璃样病变患者的CT表现与正常患者的肺组织周围的差别较为明显,会出现不规则形状的高密度影,可见透光度较低,相应的病变部位还会出现高代谢区域;而良性肺磨玻璃样病变患者经CT检查则表现为肺部组织的边缘基本清晰,肺密度有轻度的增高现象,同时存在分叶与小毛刺的现象,没有出现肺部阴影。结论:应用CT检查对肺磨玻璃样病变进行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于病变类型,包括良性与恶性的诊断鉴别效果均比较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在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勇  陈美香 《江西医药》2010,45(6):587-589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占位性病变的CT及病理学资料,包括血管瘤8例,淋巴管瘤2例,脾囊肿5例,脾脓肿2例,脾梗死1例,脾结核2例,恶性淋巴瘤9例,转移瘤7例。结果螺旋CT在脾脏占位性病变检查中能清楚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周围组织脏器的情况,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8.8%。结论脾脏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多可正确诊断,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谢培  罗志坚  饶驭  洪欣  黄青良 《江西医药》2023,(9):1074-1076+107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鉴别诊断肺结节与肿块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80例肺结节与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接受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对良恶性进行鉴别,分析诊断准确率以及图像特征。结果 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诊断准确率为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与恶性病变15 s CT值对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30、60、120、180、240、300 s CT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炎性病变上述时间的CT值则显著高于良性、恶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恶性病变与炎性病变在15s的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0、60、120、180、240、300 s时间段内CT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节与肿块使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进行鉴别诊断准确率高,可判断良恶性,对于疾病的诊断价值高,可对不同类型结节的强化程度等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X线平片及CT检查对肺部弥漫性疾病(Diffuse pulmonary disease)诊断价值。方法:48例肺部弥漫性疾病,经病理、临床证实,包括肺部血行转移瘤,淋巴转移瘤,血行播散型结核,特发性弥漫性肺纤维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肺霉菌病,肺多发性囊肿及多囊肺,支原体肺炎,放射性肺炎,结节病,肺泡细胞癌,肺癌肺内广泛性转移,淋巴瘤,支扩,年龄29—87岁,男30例,女18例,全部行胸部正侧位及直接肺部增强CT扫描,部分行高分辨CT检查。结果:48例肺部弥漫性疾病具有以下X线及CT征象。①肺部病变弥漫性分布;②表现粟粒状、结节状、斑点状、条索状、网格状及囊状;③炎症性病变经相应治疗后逐渐吸收:④肿瘤性病变逐渐扩展;⑤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有个慢性过程;⑥CT片上发现支气管血管束的变形、毛糙,支持良性病变的诊断:而呈结节状、串珠状增粗则支持恶性病变的诊断。结论:肺部弥漫性病变的正确诊断在仔细分析X线及CT征象基础上必须结合年龄、生活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为腺性膀胱炎的CT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 CT显示9例腺性膀胱炎病变中,位于膀胱三角区5例,右前壁1例,左后壁2例,弥漫性病变1例。 CT表现为肿块型8例,病变范围局限(部分病灶可伴有囊性变),仅1例表现为膀胱壁的较广泛增厚。病灶增强前后CT值分别为14.0~45.0 HU、25.0~62.0 HU。结论对腺性膀胱炎CT检查敏感性较高,有一定的特征性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肺部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均依靠影像学检查,也就是说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部肿瘤的主要手段。影像学检查技术已有多种,各有所长,目前最常用的是传统放射学(DR、CR)和CT检查技术。肺部肿瘤性病变中最常见的是肺癌,而肺癌是肺部肿瘤中危害最大的疾病,在此重点叙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炎症及肿瘤的肺内磨玻璃影的病理及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的10例肺部炎症及7例肺癌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和CT图像,探究肺部炎症及肿瘤的病理及CT特征。结果 10例肺部炎症患者CT上9例为弥漫型病变,1例局限性病变,磨玻璃影边缘清晰,密度均一,7例肺癌患者CT图像上全部为局限性病变,磨玻璃样病灶中央有结节、片状等实性成分。结论肺部炎症中CT图像上弥漫性磨玻璃影多见,边缘清楚,密度均一,肺部肿瘤中CT图像上局限性病变多见,可有明显分叶、空泡特征,二者在CT图像上有共同点,应注意区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典型胆囊炎性病变16层螺旋CT的诊断要点。方法对10例胆囊病变的病理检查与术前CT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回顾总结并作比较分析,重点观察病变的胆囊壁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分界是否清晰。结果经病理检查确认为胆囊炎的病例中约90%(9/10)的病例CT表现胆囊炎性病变的胆囊壁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分界较清晰,与邻近肝实质正常脂肪间隙存在。结论不典型胆囊炎性病变的CT表现可以造成胆囊壁侵犯,应注意与胆囊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方汉贞 《现代医药卫生》2014,(11):1689-1690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阻塞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手术确诊为阻塞性黄疸患者35例,分别采用MPR及CT平扫进行病理诊断,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病理手术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8例,胆管癌6例,胰腺癌6例,胆总管炎性狭窄5例。MPR诊断中,胆总管结石18例,胆管癌6例,胰腺癌5例,胆总管炎性狭窄5例,误诊1例,诊断准确率为97.14%;CT平扫诊断中,胆总管结石16例,胆管癌6例,胰腺癌4例,胆总管炎性狭窄3例,误诊6例,诊断准确率为82.86%,MPR与CT平扫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R技术能对胆道阻塞病理部位及程度作出准确判断,并可直观地反映胆道病变情况,对胆道系统阻塞性病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颅脑占位性病变种类繁多,不同的病变治疗方法和预后也不同。因此及时、正确的影像诊断对指导临床准确制订治疗方案及疾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CT和MR影像学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对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