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材仿生栽培是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习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吸取传统农业的精华,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再现药用植物与外界环境的生态关系而进行中药材集约化生产的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行道地中药材的仿生栽培,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栽培药材质量、满足社会用药需求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证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药用植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一门既综合多种现代学科理论又有悠久应用历史的学科。为提高教学质量,作者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精炼基本概念与理论、推进案例教学、突出学科前沿成果、加强学生实验与实习、引导学生科技创新等方面,对该学科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科学中诞生的许多新概念、新方法,如波谱技术、立体化学、量子论、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新近被广泛应用的指纹图谱、分子标记和同工酶检测等技术和方法等都不断向中药研究领域渗透,加上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中药基础研究特别是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自身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概念、技术和方法。这些新兴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促使中药基础研究学科不断分化,并衍生出了药用植物分类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毒理学、中药制剂学等多个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4.
从中药现代化的高度开展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药现代化的高度开展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高文远肖培根(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再也不能无偿仿制其他国家的新药,这样,我国的医药工业就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西药的开发与研制,耗资巨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利用我国宝贵的传统中医药理论和极其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新药的研制,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以弱胜强”的战略方针。前不久由国家科委生命科学技术发?...  相似文献   

5.
栽培中药材上使用农药百菌清的残留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研究了栽培中药材上残留农药百菌清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采用酸性溶剂有利于充分提取包括其代谢产物在内的残留农药。分析结果说明,药用植物各部位百菌清残留量依次为:叶>花>果>根和根茎。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野生抚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中药材野生抚育是野生药材采集与家种药材栽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药材生产方式。作者结合研究现状探讨了中药材野生抚育的概念、特征。中药材野生抚育的基本方式有封禁、人工管理、人工补种、仿野生栽培等。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 ,是中药资源学、生态学、药用植物栽培学、道地药材学等学科的交叉。中药材野生抚育实现了药材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可以应用于生长条件要求苛刻或家种后质量改变较大等类型药材。文中最后简要分析了几个中药材野生抚育的成功典范 ,并指出中药材野生抚育开辟了中药材生产的生态产业模式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需要更多企业介入 ,需要国家加大基础性研究投入。  相似文献   

7.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研究的发展与展望马小军,陈震(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北京100094)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人民健康密切相关,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一个药用植物开发热 ̄[1],药用植物除用作药材或制药原料外,已广泛用于食品、饮料、调味剂、香料、化妆品、天然杀虫剂、天然禽畜药等许多领域。新的形势给药用植物栽培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和更高的要求,例如:如何提?...  相似文献   

8.
中药“半仿生提取”的进一步仿生化构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药提取,长期以来用高温煎煮。“半仿生提取”是近几年提出的新方法。本文就提取液模拟人体胃肠的酸碱度之后,进一步提出“仿生化提取”的构想,试对中药提取工艺的其它环节加以改革,引进酶催化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生产研究的新成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美枢 《中草药》1990,21(4):35-40
  相似文献   

10.
11.
有效成分是中药治病疗疾的物质基础,是阐释中医药传统理论科学性的有力工具,但一味强调中药有效成分,忽略中药的"因证取效"特点,落入模仿跟踪西药研究的窠臼,不能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正确理解传统中药功效原理,借助于现代生物学先进技术,科学分析中药治疗有效病例,探索中药作用机制,揭示疾病发生机制,寻找作用物质,是中药研究的必有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与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一类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诸多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过敏反应是中药注射剂的主要不良反应,解决此问题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本研究综述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和原因,并结合科技部支撑课题计划研究取得的初步结果,提出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的2个关键技术,即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反应研究和代谢组学研究,希望能为解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干细胞移植再生心肌是近年来心血管界研究的热点,作者综述了中医药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方面的重要作用,如动员骨髓干细胞、促进干细胞增殖、成活、诱导其向心肌细胞分化等,显示出了中医药在于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巧生  王长林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391-3394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中药农业文明源远流长。该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发展历史,并分析了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药用植物栽培未来发展应注重的几个方向,以期促进药用植物栽培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原产地大田移栽定植后羌活实生苗开展连续3年的定期采样观测与分析,确定人工栽培条件下,羌活地上与地下部分生长动态与元素积累的季节动态与年际动态,揭示人工栽培条件下羌活的生物量和元素动态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移栽2年后羌活植株地下部分生物量干重增加32倍,而第1年和第3年仅分别增加6倍和2倍,由此说明人工栽培羌活的产量关键是在移栽后第1年和第2年,缩短移栽后的恢复生长时间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产量。(2)移栽第1年和第2年羌活地下部分元素累积量呈稳定增长状态,第3年生长季节前期急剧下降,而后到7—8月再超过第2年秋季的积累量。(3)不论是对于地下部分增重还是地上部分生长,钙(Ca)、铁(Fe)、硼(B)和锌(Zn)均是羌活栽培后期(第2年和第3年)需求量较大的重要营养元素。该结果将为实现羌活的人工栽培技术规范制定以及专用肥配制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借鉴丛枝菌根(AM)在农林业研究方面的运用成果,作者来探讨AM在药用植物病害防治研究中的应用.文章总结了药用植物病害的类型、病害对植物的影响和生产中常用的预防治理方法.对于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造成的不良后果,AM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植物的关系、接种AMF的环境和时间及AMF的接种技术等都会影响到AM在防治药用植物病害中的作用.所以在实践生产中要选择适当的条件进行接种,使AM在防治药用植物病害中发挥最大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药燥性作为中药固有的性能之一,具有特定的功效和副作用,中医临床用药通过炮制、配伍等手段能够去烈存用。目前国内学者已对中药燥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仍存在着燥性评价指标不明确等问题。该文采用本草文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燥性理论的历史源流和特色,梳理现代文献明确中药燥性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中药燥性研究应该采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综合评价的研究思路,可望进一步指导中医临床对燥性中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獐牙菜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弄清云南省獐牙菜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及分布,为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持续利用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相结合.结果:确定了云南省獐牙菜属35个种和2个变种,其中1种为新记录种,供药用的有22种,并列出了分类检索表.结论:为云南省獐牙菜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药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是制约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以植物源农药为代表的生物农药安全、环保,有利于中药材的无公害生产和质量提高。目前植物源农药在政策利好和市场需求升温的契机下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尽管基础研究薄弱,因其低毒安全和生态无污染,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该文综述了中药材生产中植物源农药研发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现存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策略性建议。植物源农药的研发有望成为解决中药材农残和重金属超标问题的利器,促进中药产业源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心身疾病的主要病机在肝的疏泄失职而引起刚柔不能相济,进而波及其他脏腑,表现为气血阴阳的失调。以刚柔方法辨证,治疗应柔以制刚,刚以制柔,使其刚柔相济,心平气和。刚柔辨证具体分为两纲、四型、十六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