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对鼻中隔术后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对鼻中隔手术后修复的影响.方法:65例鼻中隔偏曲并发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行鼻内镜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观察中隔术后的临床指标,并与单纯鼻中隔手术对照.结果: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组的术后早期反应重于单纯鼻中隔手术组,3个月后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高于后者,未发生鼻中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对鼻中隔手术预后没有产生不良影响,该术式安全,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内镜手术疗效的原因。方法:对128例(180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腔结构变异或病理生理改变的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其中64例(100侧)单纯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对照组),另64例(80侧)行鼻内镜手术的同时对其中变异的中、下鼻甲及鼻中隔偏曲进行处理(处理组)。术后对这2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3年,处理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鼻内镜手术中同时处理鼻腔相关疾病,对于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减少粘连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内镜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1000例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41,自引:1,他引:140  
为了评价鼻肉镜鼻窦手术的疗效,对1991年11月-1995年1月间实施鼻内镜手术并完成术后随访的10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了疗效分析。1000例有前期手术史754例,最多25次,平均3.7次。术前CT检查采用冠状位及水平位骨窗扫描。治愈率为84.0%,其中Ⅰ期治愈557例,延期治愈283例;延延炎症160例。  相似文献   

4.
鼻部较重外伤可致鼻骨及鼻中隔同时骨折,鼻梁下塌及鼻中隔血肿、下塌偏曲或原有的偏曲加重,简单的鼻骨整复多难使鼻中隔复位。2003年5月至2006年9月我们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急性期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85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鼻中隔偏曲不同切口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4-2006年收治20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经鼻中隔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鼻内镜外科技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与ESS+鼻中隔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鼻中隔偏曲伴鼻窦炎或鼻息肉病例行中隔处理+ESS,对照组71例行ESS。比较两组的术后疗效。结果 中隔手术组与非中隔手术组其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分别为83.3%与73.2%,11.1%与19.7%,5.6%与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上皮化程度、鼻甲粘连情况、分泌物及窦口开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鼻中隔变异常见,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密切相关,处理中隔异常是ESS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鼻中隔偏曲治疗的沿革和现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明显向一侧或双侧偏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影响鼻腔生理功能或出现外周器官和全身症状者。  相似文献   

9.
鼻中隔偏曲发病的人群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鼻中隔偏曲发病的人群调查刘盛作,杨南针鼻中隔偏曲是鼻科常见疾病,是鼻窦炎的发病因素之一。为了解其发病情况,我们于1991年4月到1993年10月对广州、梅州等25市县进行了鼻中隔偏曲发病的人群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健康成年...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患者随机分成A、B、C组,分别采用药物治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或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后定期随访,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 A、B、C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是86.36%、93.18%、100%,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68.18%、86.36%、97.73%,1年总有效率分别为43.18%、81.82%、95.45%。结论 与药物治疗相比,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较好,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或下鼻甲骨折外移则可获取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阿奇霉素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腔黏膜上皮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术腔黏膜上皮化的影响。方法:随访59例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患者术后均用布地奈德喷鼻,1月后头孢菌素组37例加用头孢丙烯500?mg,口服,每日1次,共3周;阿奇霉素组22例加用阿奇霉素500?mg,口服,每日1次,共3周;观察2组术腔黏膜上皮化的情况和时间。结果:随访6个月,头孢菌素组28例上皮化,9例在随访期间未上皮化;阿奇霉素组22例均上皮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3,P=0.033)。头孢菌素组22~126?d黏膜上皮化,平均(51.143±27.655?)d,阿奇霉素组11~83?d上皮化,平均(33.046±18.87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4,P=0.006)。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术腔黏膜慢性炎症、促进术腔黏膜上皮化有良好的疗效,可作为患者术后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歪鼻畸形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1]),可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及心理。大多数歪鼻还伴有鼻中隔偏曲症状,如鼻阻塞、头痛等。外伤性歪鼻则更为复杂,可能同时存在鞍鼻、驼峰鼻、歪鼻及鼻中隔偏曲等多种鼻内鼻外畸形。此类患者因日常生活倍受困扰,就诊时对改善鼻外形和鼻腔功能均有较高期望值。对于严重外伤性歪鼻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需要在矫正鼻中隔偏曲的同时矫正歪鼻畸形,使患者同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中隔恶性肿瘤的手术径路。方法:16例中,鼻侧切开术8例、鼻内镜下手术5例、面中部揭翻术2例、经腭入路1例。并对其病理学特征、手术径路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鼻中隔鳞状细胞癌7例、腺样囊性癌4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腺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术后随访1~10年,其中失访1例,死亡2例,带瘤生存3例,无瘤生存10例。病死率为12.5%,带瘤生存率为18.8%,无瘤生存率为62.5%。结论:鼻中隔恶性肿瘤手术径路应根据病变范围、患者年龄采取不同的术式。如病变局限于鼻中隔前下部或后部,则鼻内镜下切除;如病变涉及鼻中隔全部或累及鼻腔其他部位,则以鼻侧切开为宜;若患者年龄较小,则以面中部揭翻或经腭入路为宜。  相似文献   

14.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主要发生于大涎腺,以腮腺最多见.发生于鼻部的多形性腺瘤临床上少见,我科2001至2012年共收治5例鼻中隔多形性腺瘤,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5例中男2例,女3例;18~55岁(平均33岁);病程0.5~3年,平均1.7年.病变均发生于鼻中隔前中部,其中3例位于鼻中隔左侧面,2例位于右侧面.主要症状为单侧鼻塞、流涕,间歇性涕中带血或鼻出血,无外鼻畸形,无明显头痛和眼球突出.鼻腔检查可见肿瘤呈圆形,直径2 ~3 cm,灰白色或粉红色,表面类似桑椹状,富于血管,稍具弹性,质脆,触之易出血.鼻内镜下可见肿物有宽蒂来自鼻中隔,后界位于后鼻孔缘,下鼻甲和中鼻甲受压变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面中部掀翻及改良半面掀翻径路鼻内镜辅助治疗鼻科疾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30例患者,采用面中部掀翻术4例,半面掀翻术3例,改良术式23例。改良术式采用以患侧为主的上颌窦根治术切口,不作鼻小柱贯通切口,先完整剥离健侧的鼻中隔皮肤、黏软骨膜和骨膜及鼻底黏骨膜,不作健侧前庭切口,保留健侧鼻腔软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再作鼻中隔软骨及患侧皮肤、黏软骨膜切口与鼻前庭弧形切口,掀翻患侧半面中部软组织并联合鼻内镜切除病变。结果:所有创口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3年,4例面中部掀翻术后鼻前庭狭窄1例;3例半面掀翻术中鼻中隔穿孔1例;改良术式联合鼻内镜23例无并发鼻前庭狭窄和鼻中隔穿孔等症。结论:面中部掀翻及改良半面掀翻径路联合鼻内镜,术野暴露充分,面部不留瘢痕,手术操作方便、安全;改良术式健侧鼻腔术后不必填塞,无鼻前庭狭窄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药冲洗对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在鼻内窥镜术后应用鼻窦炎口服液冲洗鼻腔,对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对30例接受ESS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分A、B、C三组用不同方法处理,对各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取上颌窦口周围黏膜进行电镜观察,另取2例作为健康对照。结果:术前各组黏膜上皮纤毛脱落,排列紊乱,间质水肿,可见中性粒细胞及杯状细胞。线粒体减少,明显肿胀,出现空泡。纤毛融合,微管结构异常;术后A、B组纤毛排列较整齐,粗细亦均匀,方向较一致,且纤毛丰富、密集,“9+2”微管结构清晰,线粒体狭长致密,与健康对照组结构无明显差异;术后C组可见纤毛数量明显增多,排列尚整齐,方向欠统一,并可见大量短纤毛,线粒体仍肿胀,仍可见病理性改变。结论:鼻内镜手术后应用鼻窦炎口服液冲洗能促进鼻黏膜纤毛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前鼻孔放置棉球的方法减少鼻腔通气,观察鼻内镜术后创面愈合的情况。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们为19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其中A组30例患者在取出鼻腔填塞物后于前鼻孔放置棉球以减少鼻腔通气;在余下的162例中以鼻窦炎类型为配对标准1∶1抽取未放置棉球的患者30例为B组。分析AB两组在术后1、2、4、12周的鼻内镜检查结果。结果:术后4周,A组鼻腔痂皮明显少于B组。术后12周,A组鼻黏膜水肿和囊泡少于B 组。A组有11侧(单侧9例,双侧1例)鼻腔轻度粘连,B组22侧(单侧10例,双侧6例)轻度粘连,2侧(均为单侧)重度粘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4周内鼻腔痂皮多者,术后12周易发生鼻腔粘连、鼻黏膜水肿及囊泡形成。结论:鼻内镜手术患者在取出鼻腔填塞物后,于前鼻孔放置棉球是减少鼻腔痂皮形成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术腔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23例外伤或手术后鼻中隔穿孔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穿孔修补术,术中分别采用筛骨垂直板或颞肌筋膜直接封闭穿孔、翻转黏膜瓣及赝复物夹衬并转移黏膜瓣封闭、下鼻甲带蒂黏膜瓣修补等方法进行修复,并采用硅胶板或塑料膜的保湿物垫衬保护为特点的填塞方式。结果直接封闭7例,翻转封闭5例,转移封闭10例,鼻甲封闭1例。随访4周至7个月,23例鼻中隔穿孔手术修补成功19例(82、6%),4例未成功的病例分别为术后3周黏膜瓣脱落1例、术前存在2个穿孔仅将大穿孔修补成功1例、术后筋膜干燥导致再穿孔1例及转移黏膜瓣太小,穿孔未完全修补成功1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是目前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9.
鼻骨骨折大部分合并外伤性鼻中隔偏曲,造成复合外伤,致鼻外形及功能的双重影响。采用鼻内镜下成形术治疗近期鼻骨与鼻中隔复合外伤,鼻内镜明视下找到骨折线进行鼻骨复位,同时注重微创原则,在改善通气的基础上尽量多保留组织,尽可能少去除鼻中隔的骨及软骨组织,以最大限度保护鼻中隔对外鼻的支撑作用,兼顾了外形要求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经唇龈沟径路治疗鼻中隔软骨前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 所有鼻中隔软骨前脱位的患者均经唇龈沟径路行鼻中隔矫正。直视下于唇龈沟作一横切口,分离两侧中隔软骨膜,还纳脱位的鼻中隔。结果 患者鼻腔通畅,鼻堵、流涕等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治愈率100%,未发生鼻尖塌陷、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经唇龈沟径路治疗鼻中隔软骨前脱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