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临床触诊为N0期 42例鼻咽癌患者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简称彩超 )行全颈检查 ,并对发现的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一、材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1 995年 8月~ 2 0 0 1年 1 2月首程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N0的鼻咽癌患者共 42例 ,其中男 35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48 3岁 ;病理类型均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分期采用 1 992年福州标准 ,Ⅰ期 2例 ,Ⅱ期 2 4例 ,Ⅲ期 5例。N分期均为副教授以上医师临床触诊确定。2 方法 :对临床触诊为N0期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行彩超作全颈检查。使用美国产 9 HDI型彩超 ,超宽频探头 ,频率为 5~…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局部扩散与远处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癌局部和区域扩散与远处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4例鼻咽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放疗后无瘤生存≥5年者101例,为无瘤组;放疗后远处转移者103例,为转移组),重新阅读其治疗前CT片,确定局部扩散范围和方式,并进行单因素和Cox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鼻窦侵犯,颅底破坏,脑神经损害,咽旁间隙侵犯程度,颈淋巴结转移侧数、个数、大小及活动度,临床分期,T分期与N分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只显示鼻窦侵犯,脑神经损害,颈淋巴结转移侧数、个数和大小,临床分期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局部扩散各种因素与区域扩散相关性分析显示,无论是局限性病变,还是颅底、咽旁间隙等扩散,转移组并区域淋巴结转移及其转移程度(N2,3)均明显高于无瘤组(P<0.05或P<0.01)。结论:区域淋巴结转移及其程度是鼻咽癌放疗后远处转移最主要、最恒定的因素,原发灶局部扩散主要是通过区域淋巴结转移来影响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3.
乙酰肝素酶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PA在70例鼻咽癌和10例鼻咽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鼻咽癌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率、复发及转移率、5年生存率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鼻咽正常组织中无HPA阳性表达,鼻咽癌组织中HPA阳性表达率为52.9%(37/70)。鼻咽癌临床各期的HP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Ⅰ期30.0%(6/20),Ⅱ期45.8%(11/24),Ⅲ期70.6%(12/17),Ⅳ期88.9%(8/9)。有、无淋巴结转移组HP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4%(31/46)和25.0%(6/24)。HPA阳性、阴性表达者的复发及转移率分别为48.6%(18/37)和15.2%(5/33),5年生存率分别为24.3%(9/37)和78.8%(26/33)。HPA阳性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率、复发及转移率、5年生存率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0.01)。结论:HPA表达与鼻咽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有关,为抗鼻咽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可能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鼻咽癌与颈部肿块的关系。方法:对246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6例鼻咽癌患者中有183例出现颈部肿块,其中101例为首发症状。颈部肿块位于病变同侧134例、对侧5例、双侧44例;累及颈深上淋巴结者172例。N0,N1、N2之间的EB病毒VCA-IgA、EA-IgA滴度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巨大颈部肿块与远处转移相关。结论:鼻咽癌患者大多数会出颈淋巴结转移,多位于病变同侧的颈深上淋巴结;EB病毒抗体滴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巨大颈部肿块者发生远处转移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癌扩散类型与远处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远处转移(转移组)162例,放疗后≥5年无复发或远处转移(无瘤组)98例.结合治疗前CT或MRI,重新确定T、N分期,把所有患者分为局限型(T1~2N0~1)36例、上行型(T3~4N0~1)68例、下行型(T1~2N2~3)75例和混合型(T3~4N2~3)81例,对两组间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转移组患者中,局限型和上行型仅占25.3%,下行型和混合型占74.7%,无瘤组则分别为64.3%和35.7%(均P<0.01).在原发灶为局限病变的患者中,N2~3患者占转移组的84.4%,无瘤组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灶严重扩散的患者(T3~4)中,无瘤组N0~1为60%,N2~3为40%,转移组则分别为31.6%和6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颈部淋巴结转移程度与鼻咽癌发生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原发灶的严重扩散也不可忽视;即使是局限性病变,一旦发生严重颈部转移,其远处转移危险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Survivin蛋白表达与鼻咽癌 (NPC)临床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 1 992~ 1 994年收治的经病理明确诊断、完成全程根治性放疗、随访 5年以上的 1 1 5例NPC放射治疗前活检标本 (经病理证实均为低分化鳞癌 )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urvivin基因蛋白在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Survivin的表达与NPC分期、放疗敏感性、生存率、转移和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NPC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6 8.7%。Survivin的表达活性与鼻咽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放疗敏感性、3年和 5年生存率及复发倾向有密切关系。结论 Survivin高表达对判断病变进展、预测放疗敏感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出现趋势、生存率及转移复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的血管生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i crouesseldensity ,MVD)在鼻咽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研究 4 0例鼻咽癌组织和10例正常鼻咽黏膜组织切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结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和胞膜 ,鼻咽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阳性率为 92 .5 % (37/ 4 0 ) ,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 (P <0 .0 5 ) ,微血管密度也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 (P <0 .0 5 ) ,且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 0 .80 9,P <0 .0 5 ) ,并与鼻咽癌病人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骨、肺、肝等远处转移有关。结论 鼻咽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 ,血管生成在鼻咽癌生长、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可以作为鼻咽癌病人有意义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7例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而原发灶未复发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选择性别、年龄、原发癌病理类型、残留或复发淋巴结大小、累及的侧数、淋巴结累及区域、累及区域数量、复发淋巴结的手术方式、颈动脉是否受侵、术后是否有严重并发症、是否补充放疗、是否复发、有无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用χ2检验和Cox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用Kaplan-Meier法对残留和复发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远处转移与预后明显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残留或复发淋巴结大小、是否累及Ⅴ区、残留或复发淋巴结累及区域数量、手术方式和有无远处转移与预后明显相关。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患者再次治疗的总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6%、52.2%、38.6%,而采用根治性手术较采用局部手术生存率高。结论远处转移是影响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患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而残留或复发淋巴结大小、是否累及Ⅴ区、累及区域数量和手术方式也是重要因素,根治性手术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喉癌 ,尤其是声门上型喉癌 ,经常转移至颈淋巴结 ,而颈淋巴结转移是最显著的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本文比较了临床触诊、B超及CT检查对喉癌颈淋巴结诊断的差异 ,为临床术前正确评估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提供参考。1 资料和方法1996~ 2 0 0 1年我科喉癌住院患者 5 8例 75侧 ,男 4 5例 ,女 13例 ;年龄 38~ 78岁 ,平均 6 1岁。行单侧颈廓清术 4 1例 ,双侧颈廓清术 17例。术前全部经颈部触诊及B超检查 ,其中 31例 4 0侧还行颈部CT检查。2   结果在 75侧颈廓清术中 ,临床触诊与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一致者 32侧 ,包括无肿大淋巴结、淋巴结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和单纯放疗治疗Ⅳ(N3M0)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病理证实的34例Ⅳ(N3M0)期鼻咽癌34例随机分为诱导化疗加放疗组(Ⅰ)和单纯放疗组(Ⅱ).Ⅰ组放疗前应用PF方案(DDP+5-FU)化疗2周期,2组放疗方法相同.结果Ⅰ组和Ⅱ组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8.2%和82.4%,颈部转移淋巴结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4.1%和88.2%,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和Ⅱ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0.6%和47.1%,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和Ⅱ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3.5%和41.2%,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治疗毒副反应比Ⅱ组重.结论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Ⅳ(N3M0)期鼻咽癌,可以提高3年生存率,减少远处转移率,毒副反应比单纯放疗大,但不影响治疗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2005年手术切除的8例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本组单纯手术1例,手术 放疗6例,手术 放疗及化疗1例。5例行鼻旁-改良翼点入路,2例行扩大额下硬脑膜外入路,1例行额下入路,均于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1例于2个月内肿瘤复发,病人拒绝再次手术,于1个月后死亡;2例于1年后肿瘤复发,行放疗控制;1例于3年后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并联合放、化疗控制;至今仍有3例存活。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早期诊断困难。经鼻旁-改良翼点入路联合切除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术后联合放疗或化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前、中、侧颅底恶性肿瘤手术径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前、中、侧颅底手术径路的实用性,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自1984年6月至1998年12月,对30例颅底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病变位于前颅底者13例,中颅底2例和侧颅底15例(包括4例中、外耳道癌患者)。累及前颅底者采用发际内大冠状切口并切除部分额骨入颅。或经额窦后壁入颅,然后实行颅面联合切除肿瘤,涉及中、侧颅底肿瘤则采用经颈-下颌入路方法整块切除肿瘤。中、外耳癌则实行颞骨次全切除术。结果:全组30例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合并脑脊液漏等轻度并发症者6例(20%),均经保守治愈。全组2年生存率为68%,5年生存率55.56%。结论:上述资料显示所提出的颅底恶性肿瘤手术径路方法安全可靠,适合于大多数前、中、侧颅底恶性肿瘤的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喉大部分切除--Pearson言语重建手术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34例中晚期喉癌及下咽癌的Pearson发音重建手术经验。方法34例喉鳞癌及下咽癌病人中,喉癌外侵梨状窝12例,梨状窝癌侵犯喉22例。根据UICC与AJCC2002统一的TNM分类标准喉癌T3N03例,T3N12例,T4N02例,T4N15例;下咽癌T3N08例,T3N13例;T4N05例,T4N16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喉大部分切除—Pearson发音重建,且在同期行颈廓清术。术后放疗25例,剂量55~65Gy。结果术后发音成功者29例,占85.3%(29/34);术后声音小、音时短者2例;黏膜管闭塞且无法发音者3例。进食无呛咳、术后20d内拔除鼻饲管者25例,1~3个月后拔鼻饲管者8例,重度误吸1例(保留鼻饲管达1年);咽瘘3例。随访3年以上,淋巴结再转移率35.3%(12/34);术后残喉复发2例,3年残喉复发率5.9%(2/34)。死亡10例,3年生存率70.6%(24/34)。结论喉大部分切除加发音重建,黏膜管内径4~5mm比较适合,无误吸,发音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 ,探讨鼻咽血管纤维瘤的发生病理、复发原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 1 982~1 998年我科收治的 2 8例鼻咽血管纤维瘤病人的诊治和随访情况资料。结果  2 8例中 2 4例行经腭手术 ,2例行鼻侧切开 ,另 2例行经腭及齿槽经路。 9例术后复发 ,3例有颅内肿瘤侵犯 ,其中 1例肿瘤发生自然消退 ,1例因颅内广泛侵犯 ,未再手术 ,现带瘤生存。经腭部入路的手术切口适当予以延长 ,去除翼板 ,扩大手术野 ,可提高手术疗效。结论 肿瘤的复发为病灶本身未彻底切尽、残余肿瘤再生而致 ,手术中视野的充分暴露是彻底切除肿瘤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鼻腔鼻窦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间叶组织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总结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6例鼻腔鼻窦间叶组织恶性肿瘤,15例行手术广泛切除,1例在鼻内镜下切除上颌窦肿瘤和部分鼻腔外侧壁;14例在术后接受放疗和化疗。结果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和血管肉瘤各4例,恶性血管外皮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纤维肉瘤各1例。12例随访完整,生存期最短2个月,最长8年。4例在治疗后2年内、5例在治疗后第2~5年期间因肿瘤复发死亡,3例超过5年存活期。结论鼻腔鼻窦间叶组织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切片结合免疫组化可确诊,手术加放疗和化疗为基本的治疗模式,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髓外浆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0年来收治的3例鼻腔、2例鼻咽、1例鼻窦EMP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6例病人中3例鼻腔EMP病人单纯手术治疗,2例鼻咽部EMP病人行单纯放疗,1例鼻窦EMP病人手术后放疗。随访2~11年,其中1例鼻咽部病人放疗后6年死于肺部感染,1例鼻窦EMP病人于放疗1年后失访,其余4例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EMP是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依据临床和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可明确诊断,放疗和手术是治疗EMP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上颌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于上颌窦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2例原发于上颌窦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MFH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轮辐状排列的纤维母细胞的背景中多种细胞成分并存,瘤细胞异型性明显;(2)病情发展快,临床表现为面部肿痛,肿瘤体积大,术前无转移;(3)1例接受鼻侧切开术,术后4个月局部复发并发现肝脏转移;1例行上 骨次全切除术加放疗,术后1年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3年局部复发。结论:原发于上颌窦的MFH是一种罕见病,有特征性的病理表现,临床表现多样性,病情发展快,治疗上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并联合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术后易于复发及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颅底脊索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确诊为颅底脊索瘤的CT表现。结果15例颅底脊索瘤中经手术和CT扫描证实,发生于斜坡5例,发生于鞍区及鞍旁7例,发生于鼻咽部1例,发生于蝶窦2例。病灶有钙化11例,颅底骨质破坏12例。结论CT扫描能够显示颅底脊索瘤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有助于确定手术方案及对术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 ,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 8例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按AnnArbor分期 ,IE期 2 4例 ,其中IE期超腔 1 0例 ;ⅡE期及Ⅳ期各 2例。B组症状病人 (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者 ) 7例。 2 3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T细胞性来源 (CD2 、胞浆型CD3 ) 1 6例 ,T/NK细胞性 (CD56 ) 5例 ,B细胞性 (CD2 0 ) 2例。 2 8例均行病检 ,但 1 3例首诊时未考虑到本病未行病检 ,临床误诊率达 4 6 .4 %(1 3/ 2 8)。 1次病检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 1 1例 ,1 7例经 2次或 2次以上病检 ,其中 2例多达 5次 ,病检假阴性率达 6 0 .7%(1 7/ 2 8) ,所有病例最后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本病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 ,特别是早期表现与慢性鼻炎、鼻窦炎相似 ,组织学检查易出现假阴性 ,常被误诊误治。提高对本病认识 ,及时准确取材或重复病检并结合免疫组化检查 ,是防止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鼻腔恶性淋巴瘤误诊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鼻腔恶性淋巴瘤误诊的原因,增强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报道4例误诊病例,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鼻腔恶性淋巴瘤易被误诊为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鼻咽纤维血管瘤、上颌筛窦癌。其误诊的主要原因有:①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②组织取材不恰当,病理诊断缺乏特异性。③过分相信满足于现有诊断。结论鼻腔恶性淋巴瘤早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