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阿司匹林聚乳酸微球的体外加速释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载药量的阿司匹林聚乳酸微球在不同温度下的体外释药行为,建立体外加速释放试验方法.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中阿司匹林药物含量,由聚乳酸玻璃化温度确定释放介质温度,在pH 7.4磷酸缓冲溶液中,考察温度及载药量对微球释药速度的影响.通过相关性评价建立加速与长期释放度数据的回归方程.结果:加速释放与长期累积释放数据之间线性相关性良好(r=0.999 8).不同载药微球在不同温度下释放动力学均符合一级释药方程,在pH 7.4条件下,55℃的加速释放与在37℃的长期释放相关性好.结论:阿司匹林聚乳酸微球的释放与温度有关.采用高于聚乳酸玻璃化温度2~3℃的体外加速试验方法可适用于快速考察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微球载药量不影响加速释放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辛伐他汀聚乳酸微球,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质.方法:采用乳化挥发法制备辛伐他汀聚乳酸微球,用光学显微镜考察微球的粒径,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状和表面形态,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光谱法研究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及相互作用.结果:辛伐他汀聚乳酸微球的算术平均粒径为(42.1±2.3)μm(n=500),载药量为(22.4±0.3)%(n=3),药物包封率为(80.7±0.6)%(n=3).37℃时2种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乳酸(10 000和20 000)制备的微球体外累积释药量分别为92.68%和84.07%,释药动力学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辛伐他汀聚乳酸微球具有很好的缓控释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近年来以PLA,PLGA为载体的微球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10年来有关PLA,PLGA微球研究的国内外文献,介绍此类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影响其体外释放等性质的主要因素。结果:PLA,PLGA的性质,药和折性质及微球的制备工艺等对微球的体外释放等性质均有重要的影响。结论:对以PLA,PLGA为载体制备的药物微球,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4.
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得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以载药量及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制品外观圆整,表面有细小孔隙,平均粒径为80μm,平均载药量10%,包封率为84%,体外释药用双相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较好,释药机理为溶蚀和扩散。  相似文献   

5.
体外释放行为研究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微球在体内的释药状况,有利于筛选出更理想的处方及工艺.体外释放度试验是微球制剂释药速度的体外评价方法,可以了解制剂的生物药剂学特点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和吸收,使体外释放获得的数据能与体内数据具有相关性.体外释放度实验是常用的微球制剂体外释药速度的评价方法.建立体内外相关性后就能以体外实验代替体内实验来测定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根据药物的性质、给药途径和释药时间,选用不同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通过调整PLGA的组成、分子量、载药量及粒径的大小等因素,能控制药物达到不同的释放速度或程度.  相似文献   

6.
肺靶向利福平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0.9%氯化钠的水溶液为释放介质,对利福平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球在最初10min有突释效应,此后累积释药量与时间平方根之间呈线性关系。分别考察了微球大小、聚乳酸浓度、微球含药量、制备微球时在甘油中的分散时间和在明胶水溶液中的扩散时间等因素对微球释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熊素彬  陆彬 《中国药师》2003,6(5):261-263
目的:探讨以聚乳酸为载体材料的氟尿嘧啶微球体外释药的规律与机理。方法:考察了6种因素对氟尿嘧啶微球体外释药的影响及微球释药前后的形态变化;以P<0.05、相关系数R愈大愈好、残差平方和(SUM)愈小愈好为判断标准,对累积释药曲线进行零级、一级、Higuchi、Ritger—Peppas、扩散—松弛、Hixson—Crowell和扩散—溶蚀7种释药模型的拟合。结果:投药量、PVA浓度、相体积比及粒径对氟尿嘧啶微球体外释药影响显著,而振荡速率、^60Co灭菌及4℃,25℃放置3个月均对体外释药几乎无影响。释药后微球粒径增大,大多呈网状结构,并有少量聚乳酸碎片。经处方优化的微球,扩散—溶蚀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结论:氟尿嘧啶微球体外释药以药物扩散和材料降解为主。  相似文献   

8.
顺铂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聚乳酸为载体,用溶剂挥发法制得顺铂聚乳酸微球。选择聚乙二酵浓度、油/水相体积比、聚乳酸浓度、乳化时间、理论载药量5个因素,每个因素选择5个水平,用均匀设计安排实验。并以微球表面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载药量、包封率为指标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按优化条件制得的微球算术平均径为48.62μm,载药量为15.1%,包封率为50.1%,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阿霉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对阿霉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含量测定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人工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聚乳酸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阿霉素聚乳酸微球,用UV-260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药物含量和体外释药量.结果:所制备的阿霉素聚乳酸微球外形圆整,算术平均球径为55.2 μm,载药量为30.21 μg*mg-1,12 h体外累积释药量36%.结论:聚乳酸微球具有很好的控释能力,使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替硝唑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聚乳酸[poly(DL-lactide)]制备替硝唑微球。方法:考察分散递质明胶溶液的浓度、油相中聚乳酸的浓度、投药比和搅拌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应用正交实验优选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替硝唑聚乳酸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稳定、重复性好,微球表面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微球平均粒径为30.2μm,平均载药量为6.7%,平均包封率为64.5%。该微球在14d的药物累积释放率达81.2%。结论:替硝唑聚乳酸微球缓释时间长达14d,用于牙周炎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溶剂挥发法以聚乳酸为载体制得阿司匹林聚乳酸微球。方法:选择不同的乳化剂,用正交设计安排实验。并以微球包埋率、载药量、表面形态、体外释放为指标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结果:按优化条件制得的微球包埋率39.5%,载药量7.25%,体外释药t1/2为3d。结论:制备微球缓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尼莫地平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药剂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尼莫地平聚乳酸缓释微球,并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蒸发萃取法制备微球,正交实验设计考察影响制备工艺的因素,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红外光谱分析验证舍药微球的形成,对制备的尼莫地平微球的粒径、栽药量、包封率等性质及体外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尼莫地平聚乳酸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稳定,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分布适宜,药物确已被包裹于微球中.优化工艺制得的微球平均粒径为(61.7±0.46)μm,载药量为(53.2±0.8)%,包封率为(86.2±0.6)%,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17.708t1/2-0.975 8(r=0.995 4),t1/2=8.29 d.结论本实验获得了较理想的尼莫地平聚乳酸微球,其体外释药特性符合长效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聚乳酸为载体用溶剂挥发法制得阿司匹林聚乳酸微球。方法选择不同的乳化剂,正交设计实验。以微球包埋率、载药量、表面形态、体外释放为指标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结果与结论按优化条件制得的微球粒径5~22μm,占80%以上。微球包埋率39.5%,载药量7.25%,体外释药50%需70h。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选制备骨炎一号聚乳酸微球的最佳工艺。方法 复乳-溶剂挥发法(W/O/W-liquid drying process)制备骨炎一号聚乳酸微球。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骨炙一号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差示扫描热分析确证含药微球的形成,及对所制备微球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工艺重现性进行了研究。结果骨炎一号聚乳酸微球的形态圆整,且药物确已被包裹在微球中,而非机械混合,微球的平均粒径为8.59μm,粒径在1~12μm左右的占总数的90%以上,载药量为48.39%,包封率为19.32%。结论得到了骨炎一号聚乳酸微球较满意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5.
替莫唑胺聚乳酸-羟基醋酸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替莫唑胺聚乳酸-羟基醋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含量测定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人工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聚乳酸-羟基醋酸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替莫唑胺聚乳酸-羟基醋酸微球,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药物含量和体外释药量。结果:所制备的替莫唑胺聚乳酸-羟基醋酸微球外形圆整,算术平均球径为62.2μm,载药量为7.47%,包封率为83.53%,体外释放可达1个月。结论:替莫唑胺聚乳酸-羟基醋酸微球具有很好的控释能力,使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聚乳酸分子量对利福平聚乳酸微球性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散一溶媒扩散法制备利福平聚乳酸微球 ,测定微球的粒径分布和包封率 ,进行体外释药和稳定性试验。结果 :在本制备方法中 ,聚乳酸分子量对微球粒径分布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药物包封率随聚乳酸分子量增大而增加 ;聚乳酸分子量减小 ,微球体外释药速度加快。稳定性试验表明 ,微球在 4℃和室温 (2 0~ 2 5℃ )条件下性质稳定 :3 7℃条件下因聚乳酸软化 ,微球发生粘连聚集。结论 :应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宜分子量的聚乳酸 ,以获得所需性质的微球。  相似文献   

17.
崔升淼 《中南药学》2009,7(11):801-803
目的制备醋酸戈舍瑞林缓释微球,考察其一般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复乳-液中干燥法制备醋酸戈舍瑞林微球,测定微球的外观形态、粒度分布和体外释药曲线。结果微球形态规则,粒径约为85.6μm,微球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Q=16.202t1/2+1.550 3,r=0.991 0。结论制备的醋酸戈舍瑞林微球具有长时间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